文言文断句公开课教(学)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公开课

文言文断句教案长沙市第六中学语文组罗秀红一、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通过灵活运用断句方法,树立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3.能自由诵读文言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步骤(一)导入:先请大家来看一则趣味断句:(二)趣味断句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这句话如要夸奖一人该怎么断,要是贬低那人又该如何断呢?(请学生思考)夸: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贬: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总结:断句不同,褒贬迥异,因而我们不能小看断句。
那么,何为断句呢?(三)什么叫断句?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下面请大家齐读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通过灵活运用断句方法,树立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3.能自由诵读文言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考点解析: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高考呈上升态势。
2004年高考,仅北京卷考查了断句题;2005年至2010年高考,辽宁、福建、广东、浙江、江苏、重庆等多个省市的高考卷考查了文言断句。
2010——2015年湖南卷在这个点上连续五年设题。
全国卷近几年年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高考的考试题型不外乎两种:A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选择题。
(2011年湖南)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一是要抓住虚词“故”,因为虚词“故”在文言文中经常放在句首的;二是要注意倒装句式,“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实为“人之笑者为迂者多”。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

初中古文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提高古文理解水平。
3. 通过对古文断句的练习,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古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1. 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2. 古文断句的实践操作。
教学难点:1. 古文断句的技巧。
2. 古文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古文断句的教材或古文文章。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文,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古文的感受。
2. 提问:阅读古文时,大家觉得最难的是什么?3. 总结:阅读古文最大的困难就是断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介绍古文断句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古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按照句子成分断句。
b. 按照语意断句。
c. 按照修辞断句。
3. 举例示范,让学生初步体会古文断句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篇古文进行断句练习。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断句。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困惑。
4. 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断句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总结提升(10分钟)1. 教师总结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断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觉得阅读古文有没有变得容易一些?4. 鼓励学生多阅读古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抄写所学古文,加强记忆。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进行断句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断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古文断句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断句技巧,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之文言文断句
余闻文言,乃古文之正脉。
其言简意赅,含蓄典雅,读之如品佳茗,心旷神怡。
断句之艺,犹武中之舞剑,音乐中之击鼓,需心细如发,眼锐如鹰。
今余欲与诸君共探其中奥妙,期诸君有所得。
一、断句之义
文者,物之华也;言者,文之表也。
断句者,乃为文划界,明其义,定其位。
犹医者诊断病情,需辨症施治。
断句之道,亦需观文察义,依理而行。
二、断句之法
1.观词义:文辞之中,意义明晰,如“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须依词义,明其句读。
2.辨句式:文言之中,句式独特,如“壮志骄阳”乃谓
“壮志/骄阳”,非“壮志骄/阳”。
3.察语气:句末之叹号、问号,如“善哉乎/鼓琴”,语气
转折处,当断无疑。
4.考逻辑:文理有序,逻辑分明。
如“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三、断句之用
断句之道,非徒学之而已。
习得其法,能助诸君更深入地理解古文之意,体会古人之心。
此外,考试之中,断句题常出,得此艺者,自能游刃有余。
四、断句之例
昔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盖言读之熟,则义自明。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不明其义,则句读或乱。
然习得其法,则自然明矣。
总之,文言文断句之道,需细心体味,用心研习。
方能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而能循其纹理。
吾望诸君习得此艺,共享古文之美!。
文言文断句 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字句意思完整”“语法结构合理”等。
(2)常见的断句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句式等。
2、难点(1)如何准确判断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
(2)在没有明显标志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断句中的疑难问题,共同探究解决方案。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理解,从而引出断句的重要性。
(2)讲述一些因为断句错误而导致误解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定义和作用。
断句是指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文意和语法结构,在句中恰当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以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2)讲解断句的基本原则①字句意思完整一个句子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断句时要保证每个断句部分都能独立表达一定的含义,不能把一个完整的意思割裂开来。
例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正确的断句应为“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语法结构合理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如主谓宾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等。
比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应断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介绍常见的断句标志①虚词常见的虚词如“乎、也、矣、焉、哉、耳、耶、之”等,往往出现在句尾或句中,表示语气或停顿。
例如:“夫战,勇气也”,“也”字在这里表示判断语气。
②对话标志“曰、云、言”等词后面通常要断开。
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应断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句式排比、对偶、反复等句式,其结构整齐,断句时可以参考。
比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可断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

《文言文断句》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章节为《文言文断句》。
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常见句式断句方法以及断句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运用断句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断句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句式断句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论语》中的一句话为例,让学生尝试断句,引发学生对断句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断句的基本原则:根据语义、语法、语境进行合理断句。
b. 讲解常见句式断句方法: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中心词与修饰语之间、对称句等。
3.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中的例句,讲解断句方法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对课后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断句基本原则a. 语义b. 语法c. 语境2. 常见句式断句方法a. 主谓之间b. 谓宾之间c. 中心词与修饰语之间d. 对称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将《岳阳楼记》进行断句。
b. 选取一段文言文,运用所学断句方法进行断句。
2. 答案:a. 《岳阳楼记》断句答案。
b. 选取的文言文段断句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断句能力,增强文化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断句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断句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句式断句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论语》中的一句话为例进行断句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文言文断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断句练习及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文言文进行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句子成分的分析和识别。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以及常见句式的断句实例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体会断句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断句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 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上的断句练习题。
(2)翻译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并对其进行断句。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1)研究古代文化,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历史背景。
(2)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探讨文言文断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古文鉴赏、古籍整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断句的基本原则2. 断句方法和技巧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一、断句的基本原则1. 保持原意:在断句时,要确保句子的原意不被改变,遵循原文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断句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意义单位、语气词、虚词等。
2.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语法分析、标点符号、语感判断等。
3. 实践练习:对给定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断句练习来提高断句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断句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例句和讲解。
3.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讨论: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难点和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断句技巧,提醒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断句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断句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让他们进行阅读和断句练习。
2. 比赛活动:组织文言文断句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文化讲解:讲解一些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和词汇含义,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断句教材或教辅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文言文断句练习和相关信息。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文言文断句的参考书籍。
九、教学建议:1. 循序渐进:从简单的文言文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断句技巧。
2. 反复练习:断句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鼓励学生多做练习。
中小幼文言文断句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互相沟通
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充分沟通, 共同探讨提高断句能力的有效途 径,并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
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06
教学展望与改进
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进
增加互动环节
通过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引入多媒体资源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 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中小幼文言文断句课件公开课教案教 学设计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课程介绍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资源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展望与中国文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传承 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文言文的 地位日益凸显,但当前针对中 小幼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存在诸 多难点。
小组讨论法
实施步骤
1
1. 教师分组并指定组长。
2
3
2. 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
小组讨论法
3. 小组代表发言或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优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其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 教师总结评价,给出反馈意见。
适用范围:适用于需要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的内 容,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复杂 性的问题。
本课程针对中小幼学生,以断 句课件为载体,帮助他们掌握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
01
02
03
04
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和词汇特点。
掌握正确的文言文断句方法和 技巧。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 能力。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文 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学设计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探讨并总结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简易方法;2、学会一点归纳思维并善加实际运用,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3、借此来提升文言文断句乃至翻译技能。
二、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考点解读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文言断句有两种考查形式:(1)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即给出断句,要求考生判断断句的正误,如2013年高考卷、卷。
(2)直接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即要求考生用斜(竖)线标记出语句停顿的位置。
如2013年高考卷、卷、卷等。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2013年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如下特点:(1)涉及该考点的地区有所增加,从2012年的6个增加到9个。
(2)考查题型上,主观题居多,如2013年卷、卷、卷等;以客观题为辅,2013年卷、卷为选择题。
二、文言文断句方法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段容和大意。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容有整体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一)读文段,通文意(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先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特别是人名)。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大致断出句读。
要注意的是,在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要特别注意标示。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例2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非子·说林下》) 【解析】找出句中几个名词“道”“鼻”“目”“事”,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答案】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三)看虚词,找位置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2)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述句末尾;耶、与(欤)、邪、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其他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3、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
4、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5 、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例如: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例3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解析】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而、焉、然;句末的虚词:耳、也、也、也、矣。
找出这些虚词,本段就可以断句。
【答案】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四)明语法,辨句式1.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般不能拆散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比如: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等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其他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何……之为”(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例5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解析】可根据主语、句式结构、句末语气词以及对话关系,再联系整段文意进行断句。
【答案】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2.琢磨词性词义,用语法结构来帮助断句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例6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诸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解析】找出主谓结构即可断句。
【答案】诸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五)明修辞,巧判断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断句依据,我们还要了解一点,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1.找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例7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左传·襄公十五年》)【答案】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2)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王∕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2.重排偶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六)懂文史,定句读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
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
例9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留侯世家》)【解析】时间:汉六年正月。
历史人物:良=良=子房,高帝,萧何。
官职:三万户,侯。
历史地名:下邳,留。
这段文言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等,如能借助这些常识来断句,理解起来便容易许多。
【答案】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文言文断句强化训练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杀降王子婴,烧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A.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B.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C.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D.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