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与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下)

合集下载

幼儿学前教育儿歌弹唱教案

幼儿学前教育儿歌弹唱教案

幼儿学前教育儿歌弹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儿歌弹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弹唱儿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激发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儿歌《小星星》(简谱)的弹唱技巧。

2. 学习儿歌《两只老虎》(简谱)的弹唱技巧。

3. 学习儿歌《小燕子》(五线谱)的弹唱技巧。

4. 学习儿歌《欢乐颂》(五线谱)的弹唱技巧。

5. 通过弹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儿歌弹唱技巧的掌握,音乐素养的提高。

2. 教学难点:五线谱与简谱的识别,和弦的转换,节奏感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教师弹唱,学生跟随模仿。

2. 采用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弹唱,相互交流学习。

3. 采用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4. 采用评价法,对学生的弹唱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激励后进生。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学习儿歌《小星星》(简谱)的弹唱技巧。

2. 第二课时:学习儿歌《两只老虎》(简谱)的弹唱技巧。

3. 第三课时:学习儿歌《小燕子》(五线谱)的弹唱技巧。

4. 第四课时:学习儿歌《欢乐颂》(五线谱)的弹唱技巧。

5. 第五课时:进行弹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分组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儿歌弹唱技巧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2.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结合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弹唱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儿歌简谱、五线谱和相关教学图片。

2. 教学乐器:电子琴、吉他等。

3. 教学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4. 教学教材:儿歌弹唱教材、音乐理论教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儿歌《小星星》和《两只老虎》。

2. 第二周:学习儿歌《小燕子》和《欢乐颂》。

3. 第三周:进行弹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儿歌教案分享:如何让幼儿更好地学唱儿歌?

儿歌教案分享:如何让幼儿更好地学唱儿歌?

儿歌是幼儿时期最喜爱的歌曲之一,通过学唱儿歌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和发展音乐能力。

教师教授儿歌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学唱儿歌。

本篇文章将分享一些教学建议,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儿歌。

一、选择合适的儿歌在教授儿歌之前,需要选择适合幼儿的歌曲。

儿歌应该趣味性强,节奏明快,歌词简单易懂,对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发展有益。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适合学习的儿歌不同,对于2-3岁的幼儿,可以选择旋律简单,歌词简单的儿歌。

对于4-5岁的幼儿,可以尝试学唱一些节奏稍微复杂的儿歌,这有助于开发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二、引导幼儿参与教授儿歌的过程应该充满趣味性,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幼儿参与进来。

可以利用手语或肢体语言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含义。

还可以通过动画、音乐实验等多种形式,加强幼儿的参与感。

让幼儿参与进来,可以帮助他们对歌曲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三、创建愉悦的氛围在学唱儿歌的过程中,要关注课堂的氛围。

教师应该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学习儿歌的快乐。

可以用一些小游戏调动幼儿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水果、糖果等小奖励激励幼儿。

只有在舒适、愉悦的氛围下,幼儿才能更好地学习儿歌。

四、多次强调在学唱儿歌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强调歌词和节奏,用不同的方式强调。

可以利用打板子、拍手等方式,帮助幼儿记住歌曲的节奏。

也可以通过节奏跟读、歌词翻唱等方式,让幼儿熟悉歌曲的内容。

只有多次强调,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儿歌的内容。

五、互动学唱在教授儿歌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自己去演唱,这不仅能够加强对歌词和节奏的掌握,还能让幼儿自信地展示自己。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合唱或者卡拉OK的活动,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互动。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参与度,也能够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授儿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歌曲、引导幼儿参与、创设愉悦的氛围、多次强调以及互动学唱。

只有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学唱儿歌,同时也能提高幼儿的语言和音乐能力。

幼儿园儿歌与童谣活动计划

幼儿园儿歌与童谣活动计划

幼儿园儿歌与童谣活动计划第一部分:儿歌和童谣的重要性儿歌和童谣在幼儿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具有简单易学、语言朗朗上口、旋律优美等特点,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第二部分:儿歌和童谣的种类和特点在选择儿歌和童谣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选择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儿歌和童谣;二是要选择旋律简单、朗朗上口的儿歌和童谣;三是要注重内容的多样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四是要注意儿歌和童谣的教育意义,能够培养幼儿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德。

第三部分:儿歌和童谣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中进行儿歌和童谣的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一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唱歌,引导幼儿跟着唱;二是通过配乐或音乐伴奏的方式,增加儿歌和童谣的趣味性;三是通过制作手偶、故事情景等形式,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儿歌和童谣。

第四部分:儿歌和童谣的创作和表演在幼儿园中,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儿歌和童谣的创作。

通过创作儿歌和童谣,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儿歌和童谣的表演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才艺,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

第五部分:儿歌和童谣的延伸应用儿歌和童谣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例如:在语言教学中,可以通过儿歌和童谣来帮助幼儿学习和记忆语言;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儿歌和童谣来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在身体教育中,可以通过儿歌和童谣来帮助幼儿进行身体活动等。

第六部分:儿歌和童谣的活动计划以下是一周五天的儿歌和童谣活动计划:星期一:选择一首有关动物的儿歌或童谣,并进行欣赏和学唱。

然后,通过制作动物面具的活动,让幼儿与儿歌内容产生联系,并触发他们的创造力。

星期二:选择一首有关季节的儿歌或童谣,并进行欣赏和学唱。

然后,安排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画出与儿歌内容相关的季节图画,以加深他们对儿歌的理解。

星期三:选择一首有关身体部位的儿歌或童谣,并进行欣赏和学唱。

幼儿园儿歌教案分享:如何让孩子轻松学唱儿歌

幼儿园儿歌教案分享:如何让孩子轻松学唱儿歌

幼儿园儿歌是幼儿园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唱儿歌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们开发语言能力,还可帮助他们发展音乐感知能力,记忆力以及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但是,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唱儿歌是一件挺有挑战的事情,因为幼儿的好动心理等特点会在许多时候对教学造成一定的干扰。

为了让幼儿能够轻松地学唱儿歌,我们需要制定一些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下面是我的一些教学经验分享。

一、选歌合适选歌合适是开始教唱儿歌时非常重要的环节。

选择旋律朗朗上口,简单好记的歌曲是比较好的选择。

例如:“小毛驴”、“两只老虎”、“拔萝卜”,这些歌曲的旋律非常简单,以及歌词容易记忆,孩子们很快就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常用的基础词汇以及短语。

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儿歌来增强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小兔子乖乖”、“小星星”、“鹅鹅鹅”等等。

不过,要避免选择一些旋律节奏复杂、难记难唱的歌曲,这些歌曲会给孩子增加难度,难以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二、点对点教唱点对点教唱是在教幼儿唱儿歌时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需要一个个字音板书,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每个字的发音,并且找到与之对应的旋律。

教师可以手拿手带领幼儿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孩子掌握了整首歌曲。

当教授幼儿唱歌时,我们需要抓住重点,注意韵律和节奏。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幼儿学唱,例如上节课中出现的诗句,或者是与课程主题密切相关的词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如何整合儿歌资源,让幼儿感受到儿歌的情趣和美。

三、鼓励互动在教授儿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互动。

例如,分成小组逐句练唱,或者是分成两队进行歌曲比赛等等。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仅能够在学唱儿歌的过程中增进互动,也能够更好的培养集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互动游戏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推动孩子们更好地学会儿歌。

四、以趣味教唱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记住儿歌,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趣味化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例如,将歌词编成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歌曲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或者是用卡片配对游戏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记忆儿歌。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引言儿歌作为儿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启迪幼儿语言、培养幼儿情感和审美、促进幼儿身体和智力等多种功能。

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熟悉幼儿身心发展、对幼儿教育有深刻理解的人群,应该具备儿歌弹唱的能力,以推动幼儿园儿歌活动的开展。

本文旨在谈论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

一、儿歌弹唱的重要性1.启迪幼儿语言儿歌曲调动听、简单易记、韵律优美,可以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语感,增强幼儿记忆力和联想能力,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促进幼儿身体智力发展保留下乘级暗箱三制中我们自信的美学观:不假美,不假醜,专注打漆,品質自见。

儿歌旋律简单、动感活泼,可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等,使幼儿在弹唱儿歌的过程中,身体和智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3.培养幼儿情感和审美儿歌以其朗朗上口的曲调、童趣盎然的情感和积极乐观的品质,往往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增强幼儿情感和审美体验,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发展的因素1.个人兴趣和爱好个人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喜欢儿歌的学生来说,学习儿歌弹唱技巧是容易入手的,而对于不喜欢儿歌的学生来说,学习就会显得枯燥与无趣。

2.音乐基础音乐基础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具有一定音乐功底的学生在学习儿歌弹唱方面更具优势,对于拥有先天音乐天赋的学生,更是具有提高儿歌弹唱能力的天然优势。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幼儿园儿歌活动普遍采用K歌方式,在具体教学方法上,应注重通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与歌词、注重情感表达、注重融合多种表达方式等。

三、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方法1.提高音乐素养提高音乐素养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基础。

幼儿园儿歌活动目标

幼儿园儿歌活动目标

幼儿园儿歌活动目标幼儿园儿歌活动目标儿歌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教育手段之一,通过儿歌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促进他们的语言、智力、动作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因此,幼儿园儿歌活动的目标十分重要。

下面,就幼儿园儿歌活动的目标进行探讨。

首先,儿歌活动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通过听儿歌、唱儿歌以及简单的乐器演奏,让幼儿体验到美妙的音乐旋律,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此外,适时展示一些音乐器乐,让幼儿认识不同的乐器,为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儿歌活动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儿歌中的歌词通常简单易懂,幼儿可以通过唱儿歌来学习和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简单的情感。

在儿歌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与自己互动,一起进行歌曲演唱,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另外,儿歌活动的目标还涉及幼儿的动作协调和节奏感培养。

幼儿园儿歌活动中的很多动作和舞蹈都需要幼儿进行某种身体的活动,并且要与音乐的节奏保持一致。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让他们学会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协调动作,并且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调整自己的行动。

此外,在幼儿园儿歌活动中,还可以通过教唱儿歌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

儿歌中的歌词通常简短易记,适合幼儿学唱,通过不断的重复唱歌,可以加深幼儿对歌曲的记忆,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和集中注意力。

最后,儿歌活动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和社交能力。

儿歌中的歌词通常充满了亲情、友情、爱国、快乐等积极向上的情感内容,通过唱歌表达这些情感,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而在儿歌活动中,幼儿可以与其他同伴一起唱歌、合作完成动作,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儿歌活动的目标包括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和节奏感,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以及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和社交能力。

幼儿园儿歌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儿歌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儿歌教育活动方案一、背景儿歌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听觉记忆和动手能力。

为此,我们计划在幼儿园开展儿歌教育活动,为幼儿打造一个全面、富有趣味的音乐学习环境。

二、活动目的1、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幼儿音乐感知能力。

2、通过让幼儿学唱经典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3、通过歌唱和手语的结合,提高幼儿的接受和表达能力。

4、促进幼儿的大脑发展,在提高集中和记忆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5、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活动内容及方法1、选择经典儿歌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儿歌,例如《小兔子乖乖》、《小燕子》、《拔萝卜》等,这些儿歌既有优美的旋律和歌词,又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2、歌曲结合手语为了增强幼儿的接受和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将歌曲与手语结合,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和旋律。

例如,在唱《小兔子乖乖》时,同时做出小兔子的手势,这样可以更好地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3、教育游戏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教育游戏,例如猜谜语、填空、做手势等,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和旋律,增强幼儿的参与度和记忆力。

4、制作儿歌卡片我们可以将经典儿歌制成卡片,让幼儿在课后自行欣赏和学唱,这样可以更好地增强幼儿对儿歌的印象和记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四、活动实施方案1、活动时间活动可以安排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45分钟左右。

2、活动环境为了营造一个舒适、有趣的环境,我们可以将教室装扮成音乐厅的样子,例如贴上卡通音符、音乐乐器等图案,将音乐与幼儿的生活深度融合。

3、活动步骤(1)集体唱儿歌每周选择一个经典儿歌,由老师带领全班一起唱,唱完后进行手语教学和手势配合练习。

(2)针对歌曲进行教育游戏针对唱过的歌曲设计相关游戏,例如猜谜语、填空、做手势等,增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3)制作儿歌卡片每周制作一张儿歌卡片,让幼儿带回家练习和收藏。

幼儿园儿歌启蒙:音律训练和声乐表达活动

幼儿园儿歌启蒙:音律训练和声乐表达活动

幼儿园儿歌启蒙:音律训练和声乐表达活动一、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儿歌启蒙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儿歌启蒙,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音乐,培养对音律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他们之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儿歌启蒙活动的音律训练和声乐表达,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参与这一活动。

二、儿歌启蒙的重要性1. 儿歌启蒙对幼儿音乐发展的重要性儿歌作为幼儿音乐启蒙的一种形式,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表达情感、情绪的渴望。

2. 儿歌启蒙对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儿歌启蒙活动不仅仅是音乐活动,更是一种语言活动。

儿歌的快乐旋律和简单易懂的歌词,可以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帮助他们学会表达情感和思维,同时也有利于幼儿的儿歌记忆和唱腔模仿能力的培养。

三、音律训练的重要性1. 儿歌启蒙中的音律训练通过儿歌启蒙活动,幼儿可以初步感知音乐的基本元素,例如音高、音长、音符等,并在歌唱中锻炼自己的音准和音高感。

2. 音律训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音律训练不仅仅是对幼儿音乐潜能的培养,更是对幼儿智力、情感和运动协调能力的综合训练。

通过参与音律训练,幼儿可以提高对音乐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培养音乐表达的能力和音乐情感的体验。

四、声乐表达活动的重要性1. 儿歌启蒙中的声乐表达活动儿歌是幼儿进行声乐表达的重要素材。

幼儿可以通过儿歌,进行声音的模仿、演唱和表达,锻炼自己的嗓音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2. 声乐表达活动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声乐表达不仅仅是对音乐技巧的训练,更是对幼儿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声乐表达,幼儿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释放内心情感,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个人观点与建议个人观点:幼儿园儿歌启蒙活动对幼儿的音乐发展、语言发展和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重视儿歌启蒙活动的引导和落实,充分利用儿歌启蒙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在音律训练和声乐表达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感知句式结构
感知句式结构的能力既是幼儿理解音乐的基础,又是培养创作能力的基础。

我们可以结合儿童的朗读培养幼儿的句式感觉,这种练习宜选择问答式儿歌。

例如:
什么上山吱妞妞?阳子搜集整理
!什么上山吱妞妞?什么下山乱点头?
!小车上山吱妞妞,小兔下山乱点头。

!什么有头没有尾?什么有尾没有头?
!青蛙有头没有尾,狗尾草有尾没有头。

!什么有腿家中坐?什么没腿游五洲?
!凳子有腿家中坐,轮船没腿游五洲。

海水刘饶民
!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
!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

!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
!海水笑着来回答:因为渔民流了汗。

八、感知力度的强弱、声调的高低
和唱歌一样,儿歌的朗读也可以表现出力度强弱、声调高低的变化,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结合儿歌感知力度的强弱、声调的高低。

例如可选择并列句式的儿歌进行力度强弱对比的练习。

练习时,最好能配合身体动作来表现力度的强弱,如强句伴随张开双臂的动作,弱句伴随双手交叉在胸前的动作。

有时可按照教师出示的力度符号卡片表现相应的力度变化。

如朗读儿歌《“小太阳”》时,可以采用一句强、一句弱的方法来练习。

“小太阳”张继楼
!宝宝说声要起床,闹得全家个个忙;
!奶奶给他叠被子,爷爷给他牵蚊帐;
!爸爸给他套袜子,妈妈给他穿衣裳;
!外公给他煮牛奶,外婆给他加白糖;
!叔叔给他切面包,婶婶给他抹果酱;
!小猫咪咪也来帮,叼只袜子跳上床。

!九颗“行星”团团转,围着一个“小太阳”。

!利用儿歌也可以进行声调高低的对比、变化练习,例如《大熊》和《小燕子造房子》:大熊水飞
!大熊大熊,两手空空!
!春暖花开,爬出树洞;
!夏天捞鱼,玩水游泳;
!秋来偷蜜,惹惹小蜂;
!冬天冰封,爬进树洞。

!大熊大熊,两手空空。

小燕子造房子潘仲龄
!燕子,造房子。

!要衔多少泥?
!要飞多少里?
!没人催,没人逼,
!一口一口不容易,
!燕子垒窝有志气。

朗读这两首儿歌时,可以配合使用笨拙的大熊和灵巧的小燕子木偶或绒布玩具,让幼儿在视觉辅助下感受声调的高低变化。

朗读《大熊》时,可以用粗、低的声调;朗读《小燕子造房子》时,可以用细、高的声调。

配合身体动作时,可以以弯腰低头的动作来表现大熊,以高举双手的动作来表现燕子。

九、感知速度的变化
利用儿歌进行速度变化的练习时,可以采用同一首儿歌用不同速度朗读的方法,让幼儿在比较中理解相对的快速、慢速,例如冯幽君的《小红马》(小红马,快快跑,我骑马儿看姥姥。

/姥姥去喂猪,我骑马儿看姑姑。

/姑姑去纺纱,我骑马儿看二丫。

/二丫去割草,我骑马儿快快跑)。

或是根据儿歌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朗读速度,帮助幼儿理解速度和内容、形象之间的关系。

例如下面的两首儿歌可以分别用慢速和快速来朗读:
蜗牛上学张秋生
!小蜗牛儿背书包,
!慢慢腾腾上学校。

!东看看,西瞧瞧,
!爬到太阳落,
!刚刚到学校。

!往里看一看,
!已经放学了。

猫追老鼠逃张铁苏
!两只老鼠一只猫,
!猫追老鼠逃。

!追呀追,逃呀逃,
!只剩一只老鼠一只猫。

!一只老鼠一只猫,
!猫追老鼠逃。

!追呀追,逃呀逃,
!只剩一只大花猫。

!妙,妙,妙!
十、创造丰富的音乐环境,培养创造能力
儿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于歌曲。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为儿歌编配流畅、朴实的旋律,使儿歌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不仅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音乐的熏陶,而且能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幼儿感觉到音乐和语言一样,也可以用来和同伴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些节奏单纯、音域适当,具有民族风格的儿童歌曲。

这不仅为了适合幼儿的歌唱能力,也为了培养幼儿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小蝌蚪》就是使用五声音阶调式编配旋律,用于教学的。

附图{图}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逐步引导幼儿为已经熟悉的儿歌即兴编曲。

刚开始可以让幼儿进行一句、两句的编曲练习,教师给以适当调整,并让其他幼儿模仿着唱。

教师应尽量鼓励幼儿的即兴创作,为幼儿创设表现创造力的机会。

由于幼儿平时唱过许多儿童歌曲,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语言的积累,因此经过不断引导、培养,幼儿完全有可能为喜爱的儿歌即兴创编完整的曲调,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学目标、教学进度选择安排,让儿歌为幼儿的音乐能力培养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文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