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菌属的致病性
《医学微生物学》第11章弧菌属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11章弧菌属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2.熟悉:(1)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
(2)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3.了解:副溶血性弧菌诊断与防治。
【课程内容】第一节霍乱弧菌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二)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三)抗原构造与分型(四)抵抗力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物质(二)所致疾病(三)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一)标本(二)直接镜检(三)分离培养(四)血清学诊断四、防治原则第二节副溶血性弧菌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二)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三)抗原结构与分型(四)抵抗力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二)所致疾病三、诊断与防治【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霍乱肠毒素(CT)2.O139群霍乱弧菌3.O1群霍乱弧菌4.非O1群霍乱弧菌5.神奈川现象二、填空题1.霍乱弧菌可分为O1群霍乱弧菌、_______和_______,前者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生物型。
2.霍乱弧菌耐_______不耐酸,其选择性增菌培养基是_______。
3.霍乱肠毒素的A1肽链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使_______不断转化为_______,引起肠液大量分泌,导致严重腹泻。
4.霍乱肠毒素的毒性中心是_______,结合中心是_______,后者与肠上皮细胞的_______结合,使毒素分子变构。
5.霍乱弧菌根据O抗原不同可分为_______个血清群,其中_______和_______引起霍乱。
6.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_______性弧菌,能引起_______。
7.O1群霍乱弧菌有两个生物型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单选题(一)A型题1.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不包括A.鞭毛 B.菌毛 C.毒素共调菌毛D.外毒素 E.内毒素2.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叙述错误的是A.革兰阴性弧菌,有单鞭毛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C.在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群样穿梭”现象D.E1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是因为有芽胞形成E.有菌毛和荚膜3.关于霍乱肠毒素,叙述正确的是A.A亚单位与细胞受体结合B.B亚单位进入细胞发挥毒性作用C.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升高D.其受体是糖蛋白 E.不耐热外毒素致病4.霍乱病人排泄物的特点A.脓血便 B.水样便 C.米泔水样便D.果酱样便 E.柏油样便5.关于霍乱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烈性传染病B.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C.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D.病后的免疫力短暂E.接种霍乱死菌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6.弧菌主要分布于A.空气 B.水 C.土壤 D.人体肠道 E.动物肠道7.关于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与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所致疾病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两者感染后,机体免疫力有强弱之别B.两者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C.人类是唯一易感者D.传染源均为病人或带菌者E.传播途径均为污染水源或食物经摄入8.对可疑病人的“米泔水”样大便作细菌培养,应接种于A.S.S琼脂平板B.巧克力色琼脂平板C.血清肉汤培养基D.血琼脂平板E.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9.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经哪一途径传播A.污染用水 B.病畜肉C.病鼠尿污染食物 D.苍蝇污染食物 E.海产品或盐渍制品10.一男性病人,43岁,头晕,腹胀,剧烈腹泻呈水样便伴呕吐l天。
致病性弧菌

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 埃尔托生物型(EL-Torbio-type)。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革兰染色阴性;弧性或逗点状;在病人“米泔水” 样便中呈“鱼群”样排列;
有一根单鞭毛,运动非常活泼,呈鱼群穿梭样或流 星状,
有菌毛和性菌毛,0139群有荚膜。
致病性弧菌
弧菌属(Vibrio)
弧菌属,为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 革兰阴性菌
主要特点
有单鞭毛,运动活泼 培养要求为碱性环境 自然界广泛分布,以水中最多 只要有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
一、霍乱弧菌
霍乱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 甚高。属于国际检疫的烈性传染病。
诊断
标本采集:患者粪便、肛拭或剩余食物 分离培养:SS琼脂平板或嗜盐菌选择平板 嗜盐性试验与生化反应 诊断血清进行鉴定
防治
治疗可用抗菌药物 严重病例需输液和补充电解质
抵抗力
El Tor生物型和其它非01群霍乱弧菌 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力较古典型为强
不耐酸,在正常胃酸中仅能存活4分钟 水中存活长,河水、井水、海水中1-3周 怕热,100℃1-2分钟死亡
致病物质
ToxR蛋白调控的ctxA、ctxB、tcp、zot、ace等基 因
不受ToxR蛋白调控的毒力因子基因hlyA和hap
生化反应:
过氧化氢酶、氧化酶阳性 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 还原亚硝酸盐,吲哚反应阳性 霍乱红反应阳性,不同生物型生化反应不同 (当培养在含硝酸盐及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产生靛基质与亚硝
酸盐,在浓硫酸存在时,生成红色,称为霍乱红反应)
抗原的构造与分群
有不耐热H抗原和耐热的O抗原。
弧菌和弯曲菌概述

霍乱弧菌两个生物型的鉴别
性 状
溶血(1%绵羊红细胞) 血凝(2.5%鸡红细胞) V-P试验 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 (50U/片) 噬 菌 体 Ⅳ 组 裂 解 (106/ml) 噬 菌 体 Ⅴ 组 裂 解 (106/ml)
古典型
- - - + + -
E1 Tor 型
d + + - - +
+ 90%以上为阳性;- 90%以上为阴性;d 10-89%阳性
大量脱水和失盐
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血循环衰竭,甚至休克或死亡
2.所致疾病
• 引起烈性肠道传染病的霍乱,为我国的法定传染病(甲类),表 现为剧烈的上吐下泻,导致严重的脱水、酸中毒、痉挛、尿闭、 休克和死亡。 • 人类在自然情况下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主要通过污染的水 源或饮食物经口传染(粪口途径)。患者出现上吐下泻,泻出物
第二部分 弯曲菌属
• 弯曲菌属 (Campylobacter) 细菌是一类微需氧、 不分解糖类、氧化酶阳性、菌体弯曲呈逗点状、 S型或螺旋状、有动力的革兰氏阴性菌。 • 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胎儿弯曲菌 胎儿亚种,前者是人类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之 一,后者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败血症、脑 膜炎等。 • 本节主要以空肠弯曲菌介绍本属的生物学特性 和检验方法
1.抗原结构:
霍乱弧菌的抗原结构
特性
属共同抗原 群特异性 型特异性 耐热性 (100℃ 2h)
O抗原
H抗原
+
+ + +
- - -
2.分群和分型:
• 根据O抗原的特异性,可将霍乱弧菌分成139个血清群。
• 根据是否与O1抗血清凝集分两大群, 凡能与O1群抗血清发生凝集的称为O1群霍乱弧菌; 凡不被O1群抗血清凝集的其它血清群统称为非O1群霍 乱弧菌。
弧菌属

三、微生物学检查
烈性传染病及时做出疫情报告
四、防治原则
1.切断传播途径。
2.治疗
1)及时补液和电解质,预防大量失水导致的低血 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是治疗霍乱的关键; 2)抗生素
强化
1.悬滴标本中呈穿梭样运动的细菌是 A.大肠埃希菌 B.伤寒沙门菌 C.幽门螺杆菌 D.霍乱弧菌 E.变形杆菌 2.根据霍乱弧菌鞭毛的数量和位置,它属于 A.周毛菌 B.从毛菌 C.双毛菌 D.单毛菌 E.无鞭毛细菌
• 疾病特征: 1)胃部的炎症,胃酸产生的改变和组织的 破坏; 2)一旦定植,尤其导致的炎症可持续数年, 甚至终生。
4.微生物检测 检测尿素酶活性 1)胃镜检查时“搭车”采样,快速尿素酶检测 2)13C呼气试验(吃一粒药,吹口气) 4.治疗 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抗菌治疗
1.形态与染色 革兰染色阴性,常排列成 S形或海鸥状。
2.培养特性 微需氧菌 3.生化反应 尿素酶丰富,可迅速分解 尿素释放氨,是鉴别该菌 的主要依据之一。
4.致病性 与免疫性 传染源: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致病相关因素: 1)Hp能在其他细菌很难生存的胃中生存;(可产生酸 抑制蛋白,封闭胃酸的产生;尿素酶分解食物中的尿 素产生氨气,缓解局部胃酸的杀菌作用;) 2)黏附性强; 3)免疫产生的细胞因子,引起胃酸的大量分泌并造成 胃上皮细胞程序性死亡。
副溶血弧菌
主要引起食物中毒,是我国沿海地区食物中毒最常见的一种 病原菌。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经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 品传播。临床表现: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水样粪便, 但恢复较快。该菌具有嗜盐性。 某单位发生了以呕吐、腹泻呈水样便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 防疫站调查后认定为与吃新鲜海蜇丝拌凉菜有关。 问题: 1)如何进行微生物学诊断? 2)请问致病菌可能是什么?
弧菌属与弯曲菌

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无盐环境生长,其他致病性弧菌不能 TCBS培养基,黄色菌落 过氧化氢酶阳性 吲哚实验阳性
抗原构造与分型
O抗原: 现已有155个血清群
O1群与O139群引起霍乱
古典生物型 O1群 El Tor生物型
三、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 临床标本:粪便、血液、脑脊液 2.直接镜检: 菌体细长,呈弧形、螺旋形、S 形的G-小杆菌 3.分离培养: 4.鉴定:氧化酶阳性、马尿酸水解试验
四、防治原则
预防:无特异性疫苗,注意饮水和食品卫生, 加强粪便管理,避免传播
治疗: 抗生素
第三节 螺杆菌属(Helicobacter pylori,Hp)
℃的粪便、牛奶中可存活3周
22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动力鞭毛入侵,导致肠粘膜的损伤 产生肠毒素,与肠黏膜上皮细胞腺苷环化酶结合,激活 环磷腺苷介质系统,环磷腺苷产生增多,导致肠液过度分
泌
产生细胞毒素,对哺乳动物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所致疾病 肠道感染:空肠弯曲菌引起急性肠炎; 肠道外感染:胎儿弯曲菌引起:败血症、心 内膜炎等;
H抗原: 特异性低
抵抗力
耐冷,在水中可越冬 对湿热敏感,100℃,1分钟灭活 耐碱 ,pH8.8-9.0 对酸和消毒剂敏感,正常胃酸中存活4分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鞭毛、菌毛、霍乱肠毒素
鞭毛--运动、穿透
穿过肠粘膜粘液层接
近肠黏膜细胞
菌毛--粘附、定居作用
霍乱肠毒素(CT):致泻毒素中最强烈的毒素 蛋白质, 不耐热,甲醛脱毒成类毒素
• 临床表现: 上吐下泻:剧烈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泻物), 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 低容量性休克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
[医学微生物学]弧菌属 螺杆菌属 厌氧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弧菌属 螺杆菌属 厌氧性细菌](https://img.taocdn.com/s3/m/259696ca9e31433238689321.png)
教学目第弧的菌11与属章要求
(一)掌握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 和所致疾病;掌握霍乱肠毒素及其作用机制; 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 (二)熟悉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弧菌属(Vibrio)
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G-
第一节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V. parahemolyticus)
Vibrio cholerae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免疫性
感染霍乱弧菌后,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SIgA起主要作用。
Vibrio cholerae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
污染水、食物和粪便,病人肛试子。
2.直接镜检
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涂片 可见G-弧菌,鱼群状排列。
3.分离培养
碱性蛋白胨水或选择培养基TCBS增菌。
90%:十二指肠溃疡;50-80%胃溃疡 传染源:人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Helicobacter pylori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IgM、 IgG和IgA型抗体,但是否对机体有保护作 用尚不清楚。
Helicobacter pylori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
G-,弧型或逗点状,单鞭毛; 液体中,运动非常活泼,呈穿梭样; 涂片中,排列整齐,呈鱼群状。
Vibrio cholerae
一、生物学特性
(二)培养特性 ★
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碱 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TCBS培养基(thiosulfate-citrate-bile-sucrose, TCBS) (三)抵抗力
*1979-1981年,Warren和Marshall首次在胃活检 组织中发现并分离培养出Hp。
致病性弧菌增菌培养基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究

haloPhiliebaeteria, itusuallyexjstsinoffingseawater, seabedsediment,Plankton,
infectedmostlybecauseofuncookedseafoodorPickledfoodwhichare
contan卫 natedbyPathogenic片b八 0.ThePrimarysylnPtomsarebellyaehe,diarrhea,
vo而t, feverand50on.LifewillbeindangerifthePatientcouldn’ tbetreatedin
且具有操作简便、经济、结果易于观察等优点。
5海鱼弧菌的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制
本试验以海鱼弧菌特有的综合酶系统及其代谢特点和对某些抑菌剂的抵
抗力为基础,设计开发出海鱼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vdDM)。试验中对
VdDM的显色效果、平板效率、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7oC
培养16h一24h,vdDM对海鱼弧菌具有较好的显色效果、平板效率、选择性
Thisl· esearchoPt而让ed巧brioe而 chmentmediumandcultureconditionsin
ordertoobtainamethodforenriehingvibrio, Theresultsshowedasfollow, taking
性弧菌为代表,用vEM在(36士l)“c+摇床 120r/min+2层牛皮纸封口条件下
增菌培养,在相同时间内,其增菌菌液浓度是GB厅4789菌菌液浓度的 1.8士0.6倍;对12中致病性弧菌进行的
弧菌属_精品文档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鞭毛、菌毛及其他毒力因子:
acf (accessory colonization factor):编码粘附素 tcpA(toxin coregulated pilus A):编码菌毛蛋白 hlyA (hemolytic-cytolytic A):溶血-细胞毒性蛋白 hap (hemagglutinin/protease): 血凝素/蛋白酶
霍乱肠毒素(cholerae enterotoxin, CET)
已知致泄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
ctxA
ctxB
A单位 B单位
毒性 单位
结合 单位
GM1 神 经节苷脂
所致疾病
甲类法定传染病
霍乱
人是霍乱弧菌唯一易感宿主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
感染
传染途径 粪-口途径
剂量
症状:古典型 2-3d 潜伏期 剧烈腹泻、 呕吐,无腹痛。排便次数数十次。严重时 每小时失水1L,米泔水样排泄物,
弧菌属
弧菌属(Vibrio)
细菌是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 革兰阴性菌
霍乱弧菌(V.cholerae)
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
1817—1923 六次大流行,遍 布亚、非、欧、美、澳,由古典 生物型引起
1961---至今 的第七次世界 大流行,波及五大洲,140多个 多国家,400万人以上,由ElTor生物型引起
O139群更严重
治疗:及时大量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带菌者:病愈后病菌存在于胆囊中
霍 乱 病 人 粪“便 米及 泔霍 水乱 样患 ”儿
免疫性
病后获得牢固免疫力
抗肠毒素抗体(B单位:IgM、 IgG)
局部抗菌抗体(O抗原)
sIgA 霍乱保护性免疫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弧菌属、气单胞菌属 邻单胞菌属
广州医学院 吴爱武
分类
弧菌属
O1群霍乱弧菌
非O1群霍乱弧菌
副溶血弧菌 拟态弧菌 · · · · · 等66个种
弧菌科
异单胞菌属 发光杆菌属 等共8个属
弧菌属(Vibrio)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除麦氏弧菌外,氧化酶阳性、还原硝酸盐
发酵葡萄糖产酸罕见产气
对O/129敏感(近年出现抗性株) 钠离子能刺激其生长,部分菌株嗜盐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革兰阴性、弧形(短杆)菌、动力(+)
生物分型:O1群霍乱弧菌
古典生物型
El-Tor生物型
噬菌体分型:
第IV组噬菌体 第V组噬菌体
古典生物型 El-Tor生物型
霍乱的流行史
1817-1923 共6次 印度恒河三角洲
古典生物型
1961 第7次 印度尼西亚 Eltor生物型 1992.10 孟加拉湾的印度、孟加拉 O139
霍乱的流行史
A2:连接亚单位 5000
B:结合亚单位
霍乱弧菌肠毒素(CE, cholera enterotoxin)
临床意义
发病机制
演示
临床意义
发病机理
霍乱弧菌在小肠黏膜部位的致病机制
临床意义
感染途径
临床意义
感染途径
临床意义
感染途径
临床意义
感染途径
临床意义
感染途径
临床意义
感染途径
演示
临床意义
引起的疾病
霍乱弧菌在含亚碲酸钾的琼脂平板上将碲离子还 原成原子态的碲,形成有灰褐色中心的菌落
生物学特性
(重要的生化反应)
氧化酶
霍乱弧菌 副溶血弧菌 拟态弧菌 · · · · · · 麦氏弧菌 + + +
硝酸盐还原
+ + +
-
-
生物学特性
(重要的生化反应)
除霍乱和拟态弧菌外,其余弧菌在不含盐的培 养基上不生长
生物学特性(生物型的区分:根据生化反应分型)
character
溶血(羊 RBC) 血凝(鸡 RBC) V-P 试验 多粘菌素 B 敏感试验 第 IV 组噬菌体裂解试验 第 V 组噬菌体裂解试验
Classical biotype
E1-tor biotype
+ + -
O139群霍乱弧菌在亚洲的流行(1992.10-1994.11)
临床意义
(致病因素)
1.侵袭力
进入小肠,鞭毛、菌毛、分泌黏液,O139群有荚膜
穿过小肠黏膜表面黏液层
黏附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刷 状缘的微绒毛上大量繁殖
临床意义
(致病因素)
2.霍乱肠毒素
MW:80000-90000
A1:活性亚单位 21812
霍乱弧菌的致病过程
临床意义
临床表现
剧烈上吐下泻, 严重脱水、酸 中毒、痉挛、 尿闭、休克、 死亡。
霍乱弧菌的致病 (严重时液体丢失量达500~1000ml/h)
临床意义
临床分期 1.前驱期
无明显前驱症状,或轻度腹
鸣、腹胀和不适。
临床意义
临床分期 2.吐泻期
持续2~3天,因剧烈吐泻造
成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
霍乱弧菌形态(电镜)
生物学特性
(纯培养扫描电镜)
描述: 弯曲弧 形或逗 点状
霍乱弧菌的扫描电镜图(金属镀膜)
生物学特性
(电镜)
霍乱患者小肠黏膜上皮 局部平切电镜图
霍乱弧菌扫描电镜图
(金属镀膜)
生物学特性
(电镜)
霍乱弧菌的糖原颗粒(*)超薄切片,×105 000
生物学特性:(米泔水样便)
描述: 穿梭或 流星样 动力
初次分离用pH8.5碱性蛋白胨水,经4~6小时 液体表面大量繁殖,形成菌膜。
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性--选择鉴别性平板)
TCBS(硫代硫酸盐-枸橼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平板)
霍乱弧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形成 发酵蔗糖的较大的黄色菌落
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性--选择鉴别性平板) 庆大霉素琼脂
含亚碲酸钾的培养基:4号琼脂
霍乱弧菌的运动模式图
生物学特性
(电镜)
霍乱弧菌的鞭毛
生物学特性
(特殊染色×10,000)
霍乱弧菌的鞭毛染色
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性--培养条件)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最适生长温度37℃
最适pH8.2~9.0 Max:10.2 (耐碱怕酸)
Eltor生物型在血平板上可形成β -溶血(有变异)
临床意义
临床分期
3.脱水虚脱期
脱水貌,洗衣工手; 循环衰竭、代谢中毒、急性肾衰;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导致肌肉痉挛。
4.恢复期
各种症状趋于缓解,但可出现发热
生物学特性(纯培养革兰染色)
描述: 革兰阴性,
弯曲弧形 或逗点状, 粪便标本 中可首尾 相接鱼群 样平行排 列
霍乱弧菌的革兰染色结果
鱼 群 样 排 列
耐盐试验(%NaCl)
0% 霍乱弧菌 拟态弧菌 副溶血弧菌 + 6% + 7% - 10% -
+
-
+Hale Waihona Puke +-+-
-
生物学特性 (重要的生化反应)
氧化酶、吲哚、枸橼酸盐利用、明胶实验(+) 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 (-)、动力(+)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甘露醇,乳糖(v)
抗原 O 抗原(A、B、C):是分群和分型的基础。
1.依据O抗原不同分155个血清群(O1群、 O139群、非O1群霍乱弧菌) 2.O1群有三个血清型 AB构成小川型(Ogawa) AC构成稻叶型(Inaba)
ABC构成彦岛型(Hikojima)
3.每个血清型根据表型不同分成 Tor两个生物型。 古典和El-
弧菌属的致病性:
(含盐和海水环境中自身微生物群的一部分)
肠道内感染(霍乱、胃肠炎)
肠道外感染(伤口感染、败血症等)
致病性弧菌所引起的疾病
种 所致疾病 临床意义 标本来源
O1群霍乱弧菌 霍乱 主要致病菌 O139群霍乱弧菌 霍乱 主要致病菌 非O1群霍乱弧菌 胃肠炎 主要致病菌 副溶血弧菌 胃肠炎 主要致病菌 创伤弧菌 败血症、伤口感染 主要致病菌 少女弧菌 伤口感染 散发感染 溶藻弧菌 伤口感染 散发感染 霍利斯弧菌 胃肠炎 散发感染 拟态弧菌 胃肠炎 散发感染 河弧菌 胃肠炎 罕见感染 麦氏弧菌 胃肠炎 罕见感染 氟尼斯弧菌 胃肠炎 罕见感染 辛辛那提弧菌 菌血症、脑炎 罕见感染 鲨鱼弧菌 伤口感染 罕见感染
粪便 粪便 粪便、血 粪便、伤口 粪便、伤口 伤口 耳、伤 粪便 粪便 粪便 粪便
霍 乱 弧 菌
Vibrio cholerae O1 and O139
霍乱弧菌是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 病原菌,为我国法定传染病(甲类), 俗称2号病。(1号病为鼠疫)。
血清学分群(型)在流行病学上有价值
H 抗原:共同抗原,特异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