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作文教案

合集下载

《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6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6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6篇)《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6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能性》教学设计篇1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兔子家族正在运动场上举行长跑比赛,推选出的6名运动健将个个雄心勃勃,想取得胜利,你们猜猜谁能得第一?(指名回答)要是再来一场比赛呢?是呀,在不同的比赛中,每一只兔子都有可能取得胜利,这就是可能性。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动脑体会可能性。

二、小组游戏师:接下去我们一起玩摸球游戏。

每个小组里都有一个袋子,袋子里放有4个白球,2个黄球。

摸球要求如下(小黑板出示):1、每组4个人,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白队和黄队。

2、每次摸一个球,摸球时不可打开袋口看,摸完后再放回袋中。

3、每组的2人中,一人摸球,共摸30次;一人记录,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

4、摸到白球次数多的算白队赢,摸到黄球次数多的算黄队赢。

师: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们猜一猜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学生游戏。

同学之间交流结果。

三、引导探究1、师:现在我要给赢的队颁奖,你们有意见吗?2、黄队为什么不同意?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师小结:黄队认为袋中的黄球个数比白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反之,白球的个数比黄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所以,这个游戏规则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对于这样的分析,大家同意吗?4、学生发表意见:比赛要公平,取胜才光荣。

5、你们认为怎样修改这个游戏规则,比赛才公平?(小组讨论,修改规则)6、集体交流得出:在袋中再放入2个黄球或拿掉2个白球,使白球和黄球的数量一样多。

7、学生根据新的游戏规则重新开始游戏,并统计结果。

8、活动反思:通过刚才两组摸球游戏,你对游戏的公平性有什么认识或想法?在刚才的合作过程中,你们小组有没有什么好的做法或不足?四、巩固应用1、完成“想想做做”1-3题2、阅读资料。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总括教案负责人:Sandra,Fish,CJY课程主题:了解,使人减少摩擦;使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

课程总目标:鼓励小草们主动去了解,减少相互间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误会;同时让他们明白一切皆有可能。

总体时间分配:引入:创意早餐(3min)Warm-Up Game:情绪传达(5-10min)大游戏: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25-30min)二、游戏游戏规则:1.游戏名称:情绪传达1.0人员道具安排:无道具需要,但有几组词汇准备。

“惊喜”“惊恐”“卖萌”“委屈”“无奈”“痛苦”等。

游戏详细规则:1. 分成三个组,每组5~7个人,每组派一名同学出来接受要表现的情绪。

其他同学就向后转并且闭上眼睛。

2.第一个同学把抽到的表情,表现出来,无声传给下一个同学。

依次类传。

最后一个同学做出哪个动作,并且说出答案。

情绪传达2.01.所有同学围圈,然后让他们都做出“惊喜”“惊恐”“委屈”“卖萌”表情,大家相互记得。

2.猜拳,最后的那两个,就出去门口,准备比赛。

剩下的同学,从刚才四个词语中选两个,人数不定的做表情。

让那两个同学猜。

3.那两个同学要猜出表情,以及分辨哪些人是属于哪个表情。

、注意事项:1)队列顺序不定;2)可能会有比较害羞的小草或还没想到方法的小草站得远远的,这时要注意观察和示意班主任去鼓励他们,并提供一些提示方法;总结:我们经常误解别人,就是因为不了解别人的情绪。

明明是惊恐,我们以为惊喜,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

所以我们有空就多点了解,这样就能减少误会。

3.游戏名称: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道具安排:道具有梳子、芭比娃娃(或其他玩具公仔)、一把雨伞、古文诗集、雪糕(或冰棍棒)、四道问题的提示纸;每个组分派一件商品和一张提示纸;人员安排:主讲人先引入经典例子和说明规则,分组后每个老师负责一个组进行引导和听取问题;游戏规则:1)分成3-4组,每组4-6人,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分别代表一个公司,分派一件商品,他们的任务就是将这商品卖给特定人群;2)给他们15-20min的讨论时间,讨论这件商品有什么特点(可自行编造,例如这把雨伞是全世界最坚硬最耐用的雨伞)、除了它本来的用途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用途、这个特定人群应怎样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商品、为什么这个特定人群会想要买这件商品等,理由越多越好,也可抓住一点合理展开,要求有新意;3)在讨论期间,要求准备一分钟的小品。

初二作文《把不可能变为可能》700字(共9页PPT)

初二作文《把不可能变为可能》700字(共9页PPT)

初二作文《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于是,从万户的壮举,到航天技
术的诞生,人类把登月从不可能
幻想 的
变为可能的憧憬,当1969
年月球上第一次留下人类的足
迹,回望充满艰辛的道路,扪心
自问:这难道不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吗?
对科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的居里夫人,呕心沥血试图验证镭的
条件 存在,可是她的实验
艰苦,
几率 成功的
初二作文《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人类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
历史 一个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

梦想 把
、行动和成功连缀起来的
历史,成功源于锲而不舍的努力,付 出努力,就会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
原来不敢梦想的变为现实。
关键词:人类,发展史,可以,看
作,一个,可能,变为,可能,历史,梦 想,行动,成功,连缀,起来,历史,成 功,源于,锲而不舍,努力,付出,努力, 可能,变为,可能,原来,不敢,梦想, 变为,现实。
初二作文《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毅 1克镭,试想,如果她没有这种 力,这种信念,怎么能够成功呢?
爱迪生在寻找制作灯丝的材 料时,曾经有人讥讽地对他说:
“你已经失败了几千次,不可能成功 了,你还是放弃吧”,但他放弃了吗?
关键词:试想,如果,没有,这种,
毅力,这种,信念,怎么,能够,成功, 爱迪生,寻找,制作,灯丝,材料,曾经, 有人,讥讽,已经,失败,几千次,可能, 成功,还是,放弃,放弃。
初二作文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700字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再去付诸行
本质 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敢
想敢做,只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才 会取得质的飞跃。
早在古代,人们仰望星空,
就对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充满了遐想,

有关将事情做到极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高中作文素材,人物素材

有关将事情做到极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高中作文素材,人物素材

有关将事情做到极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高中作文素材,人物素材如果有人质疑世界上是否有天才的话,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人生经历会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天才是可以有的。

迄今为止,蔡志忠的漫画全球发行超过4000万册,题材涉及古典小说、诸子百家、佛经等。

他不但是个漫画家,还是个出色的动画导演,蔡志忠29岁成立卡通公司,8年内拍了4部电影,其中《老夫子》曾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卡通电影长片奖,多年保持台湾最高票房纪录。

1985年,37岁的他名列“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成名后的蔡志忠总是说:“每个人都可以用一*把刷子混饭吃,关键是尽早找到这把刷子。

”小时候总被人问长大了做什么,小蔡志忠就躲在爸爸的书桌下思考,他说思考不能被打扰,所以必须躲起来。

想了一年以后,他决定以画画为生。

“小。

时候我爸爸买了一块小黑板,我就常在上面涂涂画画,爸爸教我写字,我觉得我的姓氏很难写。

”在这块小黑板上、在父亲的桌下,他早早地找到了那把用来混饭的刷子。

1948年出生的蔡志忠至今都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和小时候毫无二致,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会当着朋友把左脚绕过咖啡桌,展示脚上布鞋侧面的大洞,还调皮地把脚趾头动动。

4岁半穿破布鞋的蔡志忠今天依旧穿着破了的布鞋走南闯北。

在自己的新书发布会上,蔡志忠显得温和沉静如一汪清水般透明。

穿着白色的衬衫、米色的休闲裤、帆布鞋,没有穿袜子的蔡志忠,身形消瘦、眼睛明亮、语言温和,目光中带着几分羞怯。

性情淡泊的蔡志忠不大喜欢在大庭广众下露面。

台湾政界名人聚餐,蔡志忠从来不参加,因为“我妈妈说了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他甚至认为每个人和路人甲路人乙没有差别。

他更喜欢按照自己。

的方式闭关作画。

那一年,他把公司的一切抛开,在日本闭关研究画诸子百家。

4年后,他画出诸子百家23本。

这套书先在日本出版,后被4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成名后,蔡志忠开始重新思考人生。

“我一生受到前人所栽种树木的诸多恩惠,我喜欢自己也能为后人种下树。

”“自己身上有一种使命感,一定要写下3本书,作为自己留给后人的大树。

《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篇一】《可能性》教学设计一、课前观看视频,谈话激趣(播放视频)孩子们,视频中砸金蛋的游戏好玩吗?这节课,老师也把金蛋带到了咱们的课堂上,如果你从中任选一个砸开,里面也是金花四溅,就能得到老师的奖品哦,谁想来试一试?问:你觉得自己能砸中吗?从中挑选一个。

师:这节数学课,我们就从游戏开始。

二、活动体验,内化理解谈话: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袋子,袋子里分别装了一些球,他们的大小、重量、材质完全一样,不过颜色却不相同。

每个袋子里分别装了什么颜色的球呢?不如咱们玩个摸球游戏猜一猜!1.体验“一定”、“不可能”和“可能”。

(1)两个红球谈话:在这个袋子里装了2个球,从中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颜色呢?交流:根据刚才的摸球结果,大家有什么想法?(交流后倒出袋子里的球)得出:袋子里全是红球,我们任意摸一个,一定摸出红球。

(板书:一定)(2)两个黄球谈话:在这个袋子里也装了2个球,任意摸一个,会是红色吗?(找学生摸球)思考:怎么一个红球都没摸到呢?你有什么猜想?(倒出袋子里的两个黄球)得出:袋子里装了2个黄球,在这样的袋子一直摸下去,我们一定摸出黄球。

我们有可能摸出红球吗?(板贴:不可能)小结:像这两袋里的球,摸出的结果要么是一定,要么是不可能,结果是确定的这样的事件称为确定事件。

(板书:确定事件)(3)一个红球一个黄球交流:(拿出第3个袋子)这个袋子里的2个球又会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摸出一个球)问:现在可以确定什么?(袋子里有一个红球(或黄球))思考:你觉得下一次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呢?一定会是黄球(红球)吗?(学生摸出第二种颜色的球)交流:摸到现在,这个袋里的2个球,还用猜是什么颜色?能确定吗?如果让你继续摸下去,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呢?(学生交流)在这个袋子里摸球,什么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是什么呢?(每次摸出什么球)得出:从这个袋子里可能摸出黄球,也可能摸出红球。

(板书:可能)像这样摸出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事先又不能确定是哪一种结果出现的现象,称为不确定事件,通常用可能来描述。

突破瓶颈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作文

突破瓶颈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作文

突破瓶颈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作文段落一,挑战自我,打破常规。

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过那种“这事儿肯定做不成”的感觉?就像你站在山脚下,抬头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峰,心里想,“这怎么
可能爬得上去呢?”但别忘了,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从一个小
小的念头开始的。

只要你愿意尝试,敢于挑战,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别被那些所谓的“瓶颈”限制了你的想象力,相信自己,你可
以的!
段落二,用热情点燃希望。

你知道吗?有时候,突破瓶颈需要的不仅仅是毅力和决心,还
需要那份对梦想的热爱和执着。

就像那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它能照
亮你前进的道路,给你勇气和力量。

所以,当你觉得快要放弃的时候,记得点燃你内心的热情,让它成为你前进的动力。

如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课件(一)

如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课件(一)

如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课件(一)如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课件不可能是一个悖论,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可能性的否定。

然而,在实践中,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尝试打破这个悖论,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此,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几个关键步骤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第一步:确定目标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你必须先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

这可能很简单或非常困难,具体取决于你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想要超越所有已知的极限,比如攀登珠穆朗玛峰,创造一个新的艺术形式,或者发明一个改变世界的科技产品。

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都要确保它是具有挑战性、具有魅力、切实可行的。

第二步:寻找灵感一旦你确定了你的目标,接下来你需要去寻找灵感。

灵感可能来源于各种途径,例如读书、探索大自然、创造性的思考等等。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以便你能接受新思想的灵感,并将其转化为行动计划。

第三步:拥有坚定的信念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关键就在于你的信念。

你必须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即使它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目标。

坚定的信念可以激发内在的动力,并减少外在困难带来的影响。

第四步:明确的计划要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必须制定一个清晰的计划可行性分析。

计划不仅仅包括大致的步骤和时间表,还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问题和风险。

通过制定明确的计划,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节约时间和资源。

第五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完成计划需要坚持脚踏实地的态度。

没有一个目标能够不用付出努力就实现。

我们必须爬上一步又一步的台阶才可能到达最终目的地。

即使这个进程充满了挫折和困难,脚踏实地的态度总会带来长远的收益和成功。

结论总而言之,将不可能变成可能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寻找灵感、坚定坚定的信念、制定明确的计划,以及脚踏实地的执行。

这些步骤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无论你面临的目标有多么困难和不可能,遵循这些步骤,你一定会成功地将它变成可能。

《可能性》 教学设计

《可能性》 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进行表述,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抽奖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抽奖活动中,每个人都能中奖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可能性。

2、新授(1)呈现一个装有红球和白球的盒子,让学生猜测从盒子中摸出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

(2)请几位学生上台摸球,然后记录结果。

(3)通过多次摸球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有时候摸到红球,有时候摸到白球。

(4)总结得出:从装有红球和白球的盒子中摸球,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5)再呈现一个只装有红球的盒子,让学生猜测摸球的结果。

(6)请学生上台摸球验证,得出结论:从只装有红球的盒子中摸球,一定能摸到红球。

(7)接着呈现一个没有球的盒子,让学生猜测摸球情况。

(8)引导学生得出:从没有球的盒子中摸球,不可能摸到球。

3、巩固练习(1)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明天可能会下雨、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月亮不可能围绕地球转等,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这些事件的可能性。

(2)小组内进行“猜硬币正反面”的游戏,并用相应的词语记录结果。

4、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5、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玩“猜扑克牌花色”的游戏,并记录结果。

(2)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件可以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写在作业本上。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的摸球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亲身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游戏作文教案
中心小学吴素美
一、课前絮语:
1、为什么“1+1 可以等于1”?
这几年,我们的周围变化大极了。

随时随处地看到拆迁、建造,整个乡村几乎就是一个大工地。

每当我走在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道路旁,就要不停地埋怨:“好好地……拆!拆个没完没了!”
然而过了一年半载,再去这些地方时,漂亮宽阔的马路,新颖别致,玲珑典雅的楼群引得我眼球发亮,又情不自禁赞叹起来:“旧的拆了就是好!否则怎么会这么好的新气象?”
这时候,我明白:拆和建,旧和新在对立地转化着的,奇迹似乎是在破坏中诞生起来的。

这个想法很使我振奋,很想与大家交流交流,听听大家的想法。

恰好,今天有快乐作文课,交流的最佳时机到了。

开始上作文课前,我先请大家做这个算术题:
“1+1=?”
别以为我在发烧!我希望大家想想,除了“1加1等于2”,还可能有多少答案?
教师举例:“1+1=1。

这里指的是1(里)+1(里)=1公里。


2、学生自由回答后看着大家说出了那么多的答案。

赶紧推出一组“奇怪”的算术题:“请学生解释这些算术等式的意思。

3+4=1 10+14=1 7+5=1 49+51=1……”
老师提示:“能否跳出数学运算的一般规律,在等式的数字后加上个适当的量词,就象‘1里+1里=1公里’。

也许,这答案就出来了。

……”(“3天+4天=1周”……“10小时+14小时=1天”……?
7个月+5个月=1年”……“49厘米+51厘米=1米。

”)
3、小结:“依照十进位制的计算法则看,‘3+4=1’是荒唐的。

但是,当我们的思维从这些计算法则中跳开来,把生活中某些数量关系的数据放到题目中,我们就能得到不同一般计算的答案,而且,答案不再是唯一的一个。

之所以出现这样奇怪的等式,我们只是在数字后面加上了‘量词’。

数与数的关系就变成了数量之间的关系了,一个新的等量关系出现了!”“这就是说,当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建立起一个崭新的思维方式后,我们就会进入一个很广阔的充满无穷趣味的境界,很多原先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也能变为“可能”的了。

这大概可以看作是数学中的‘拆迁’和‘建造’。


二、课堂游戏: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游戏1、把一只充满气的塑料袋装进小口瓶里
(1)教师把一只细长的象一截甘蔗似的玻璃饮料瓶放到讲台上,它直棱柱的瓶体,圆圆的瓶口。

再拿出了一个薄薄的、透明的塑料保鲜袋,张开塑料袋的口,使劲地挥了几下,再迅速旋紧袋口,扎起了一个鼓鼓的塑料袋。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桌上的这个瓶子和手中的这袋子,哪个体积大?”
………………
“好,现在请你们把这个鼓鼓的塑料袋装进圆嘴巴的玻璃瓶。


(2)学生动手操作
(3)教师小结:“看来,只要改变一下塑料袋的形状,就能把‘不可能’变成
‘可能’了。


游戏2;把一个瓶子装到另一个瓶子里去
再出示一个玻璃瓶。

那种装酱菜的圆口短瓶子,象个圆圆的番茄似的。

把又短又圆的玻璃瓶和那个细长的瓶子放在一起。

要求:“把一个瓶子装到另一个瓶子里去。


三、出什么题目好?
这个游戏确实有点新奇,建议大家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新颖的题目,并能把这个题目里的意思写明白,题目写到作文中去。

四、学生开始习作,老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语:今天的这个游戏,是想引导大家学习和理解“破旧立新”的思维方式,而且也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游戏,能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思维更灵活,思考得更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