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四端原文及翻译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原文及翻译译文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原文及翻译译文1、《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原文及翻译译文《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原文及翻译孟子原文: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
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
邪说暴行有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
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吾为此惧,闲①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不得作。
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
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②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有删改)译文:公都子问:“别人都说您喜欢辩论,请问为什么?”孟子回答说:“我哪里喜欢论辩,我是迫不得已!国家产生已经很久了,总是一时太平,一时混乱。
在尧那个年代,大水横流,在国中泛滥,毒蛇和蛟龙占据其中,百姓没有安身的地方。
“尧舜死后,圣人之道衰微,残暴的国君接连出现。
他们毁坏民宅把它作为玩乐的池塘,百姓无处安居繁衍。
毁弃良田把它变成苑囿,使百姓没吃没穿。
邪恶的言论和残暴的行为又随之兴起。
简述孟子四端的主要内容

孟子四端的主要内容是指人天生具有的四种本心,分别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这四种本心是仁、义、礼、智四种德行的萌芽,与人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通过后天的道德修养来发扬这四端,实践仁、义、礼、智。
具体来说:
1. 恻隐之心:指的是同情心,是仁的萌芽。
每个人都有对他人的痛苦和不幸感到同情的能力,这是施行仁的开始。
2. 羞恶之心:指的是羞耻心,是义的起点。
每个人都有对自己行为的对错有判断能力,对于不善的行为会感到羞耻和厌恶,这是施行义的开始。
3. 辞让之心:指的是推辞谦让的心,是礼的开端。
每个人都有在利益面前退让一步的想法,这是施行礼的开始。
4. 是非之心:指的是明辨是非的心,是智的初始。
每个人都有对事物对错判断的能力,这是施行智的开始。
孟子认为这四种本心是人之本性的自然显现,并非后天教化而成的。
而这种本性就是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
人可以通过后天的道德修养来发扬本性中的四端,做到仁、义、礼、智。
孟子“四端说”(哲理小故事)

孟子四端
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既孔子之后的另一位儒学的集大成者,人们常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对孔子和孟子学说最精炼的概括,可以说一个“义'字概括了孟子思想的全部内容。
孟子
孟子曾提出儒家著名的四端学说,所谓四端就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发端,所以说四端。
孟子认为这四端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能够治理国家的根本,是一个人在世上的立足之本。
孟子提倡以人为本,坚持朴素的民本思想,这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之初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非常超前的思想,也是孟子作为一位思想家的伟大之处。
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十分开化,奴隶主虐待奴隶的事情经常发生,而且社会上还有各种处罚犯人的各种酷刑,甚至还用活人祭祀陪葬,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只有用严刑峻法压制百姓,让百姓感到害怕,百姓还不敢犯上作乱,统治者的统治基础才会稳固。
但是孟子指出”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不忍之心,人都有羞耻之心,谦让之心。
否则人与禽兽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一个国君不懂得爱护他的百姓,一味滥用刑法,即使百姓因为害怕表面上不敢表现出来,但是心里难免有怨恨,时间长了,慢慢累积,百姓总有一天心里愤怒的火山会爆发出来的,到时候恐怕离亡国的日子不远了。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孟子公孙丑上·第一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
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倍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上·第二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及翻译公孙丑上·第一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
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倍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上·第二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人之有四端也的之的用法

人之有四端也的之的用法人之有四端也,分别为仁、义、礼、智。
这四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道德准则,也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在古代中国,这四端被视为人格修养的基础,也是培养一个人成为“君子”的重要要素。
下面将详细讨论这四端的内涵和使用方法。
首先,仁是指具备宽厚、仁爱、善良的品质。
它是人的内心的一种态度,体现在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
一个具备仁德的人,能够关心他人,宽容待人,善待他人。
仁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具备仁心的人才能真正与他人产生互动,并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所以,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善待身边的每个人,尊重长辈,关心弱势群体,做一个待人宽厚、富有仁爱之心的人。
其次,义是指人们要有道义感、责任感和正直的品质。
它是指人要遵守道德准则,按照正义来决策和行动。
一个具备义德的人,能够诚实守信,正直无私。
义既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
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诺言,遵守规则,尽自己的责任,有时甚至要牺牲个人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只有具备义德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第三,礼是指遵守社会习俗和规范的行为准则。
它涉及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包括言辞、服饰、礼仪、风度等方面。
具备礼德的人,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和利益。
在社交场合,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及时恭敬礼节,不轻易冒犯他人,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的修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最后,智是指具备知识和智慧的品质。
它是人们思考问题、处理事务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智德是一个人发展全面的关键,具备智慧的人,能够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判断事物的真伪和价值。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只有具备智德的人,才能在生活和事业中取得成功,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实际生活中,四端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比如,当我们遇到与他人意见不合的情况时,仁的要求就体现在我们要宽容并倾听对方的意见,以求和解;义的要求则要求我们坚持自己认为是对的,并勇于维护公正;礼的要求要求我们彼此保持尊重,不轻易冒犯他人;智的要求要求我们思考问题的成熟度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孟子恻隐之心原文翻译注释

孟子恻隐之心原文翻译注释1、【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⑤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6)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刚端于我(7)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8),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9)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
①乍:突然、忽然。
③怵惕:惊惧。
侧隐:哀痛,同情。
④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
⑤要(yao)誉:博取名誉。
要同“邀”,求。
(6)端:开端,起源。
源头。
(7)我:同“己”。
(8)然,同“燃”。
(9)保:定,安定。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
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六)主题归纳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即由人人都有 “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
因为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施行认证也 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伍
合作探究
1.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人要注重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趋于善; 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那么还要不要后天的学习呢?请结合《人皆有 不忍人之心》的具体内容,谈谈这个问题。
活动二:问题探究 概括最后一部分的作用。 总结“四端”的作用和意义,“不忍人之心”和“四端”与 “安定国家”“孝顺父母“联系到一起,升华了思想,点明了政治 主张。
(五)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比喻论证:更加生动形象地指出四端的重要性,后天扩充发 展的重要性。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 达”。 ②对比论证:通过有无“四端”和是否“充之”的对比,突出 不忍人之心的重要性。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 者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③假设论证:强调扩充“四端”在为人、为政方面的重要性。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④举例论证。举先王和百姓的例子,更有说服力。
活动二: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 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认为人所具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人具有为善,为仁政的 “仁心”,扩充这些善端,就足以安定天下。
(四)研读第四部分
原文: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 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 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之四端原文及翻译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人之四端原文及翻译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
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极其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情心理的。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