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基本操作技能评分标准
(新版)护士考核评分表

(新版)护士考核评分表一、评分标准职业素养(20分)- 工作态度(5分):准时到岗,遵守工作纪律,对待患者和同事态度友好。
- 职业操守(5分):遵循医疗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保护患者隐私。
- 团队协作(5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完成治疗和护理工作。
- 继续教育(5分):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业务能力(40分)- 基础护理(10分):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如换药、打针等。
- 专科护理(15分):掌握所负责病区的专科护理知识,如重症监护、新生儿护理等。
- 病情观察(10分):敏锐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
- 应急预案(5分):熟悉各种应急预案,遇到突发情况能迅速采取措施。
沟通与协调(20分)- 患者沟通(10分):耐心倾听患者需求,有效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 医患沟通(5分):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病情,参与病例讨论。
- 跨部门协调(5分):与其他部门和人员保持良好沟通,确保患者得到妥善照顾。
综合素质(20分)- 分析与判断能力(5分):能对患者病情进行合理分析,提出护理措施。
- 应变能力(5分):遇到紧急情况能迅速做出决策,并采取有效措施。
- 自我管理能力(5分):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惯,注重个人成长。
- 人文关怀(5分):关注患者身心健康,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
二、评分方法1. 每月对护士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各项指标满分100分。
2. 各项指标得分乘以相应权重,得出总分。
3. 根据总分排名,对护士进行奖励或处罚。
三、附则1. 本评分表适用于本院所有护士。
2. 本评分表的解释权归本院护理部所有。
3. 本评分表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content}。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洗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洗手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技能之一,下面是洗手操作的流程及评分标准:1. 打开水龙头,并调节水温合适,使水温在37-42摄氏度之间;2. 用流动水将双手全部浸湿;3. 取适量洗手液于手心,揉搓至起泡;4. 用十指相互交叉互搓;5. 十指交叉搓指背;6. 十指相对交叉揉搓掌心;7. 十指相对交叉搓手心;8. 旋转搓手指;9. 拇指绕掌交替搓揉;10. 冲洗手腕;11. 用干净纸巾擦干双手;12. 将水龙头关紧。
评分标准:- 水温调节准确性;- 使用洗手液的规范性;- 搓手步骤的顺序正确性;- 搓手的时间和力度是否充分;- 搓手步骤的熟练程度。
二、测量体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测量体温是护理中常见的操作之一,以下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准备好体温计,并确保其干净;2. 让患者舒适地坐下,露出体温测量部位;3. 将体温计插入患者口腔下舌根部(或其他测量部位);4. 等待体温计提示音响,读取体温数值;5. 将体温计取出,并做好清洁消毒准备;6. 记录测量到的体温值。
评分标准:- 使用体温计的消毒情况;- 测量的部位选择准确性;- 插入体温计的深度合适性;- 读数的准确性;- 测量后的清洁操作是否正确。
三、更换尿布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更换尿布是护理中常见的操作,下面是更换尿布的流程及评分标准:1. 准备好新的尿布、湿纸巾、干纸巾等物品;2. 叠好新尿布,准备好将旧尿布取下;3. 将患者翻身,取下旧尿布;4. 用湿纸巾清洁患者的私密部位;5. 用干纸巾擦干患者的私密部位;6. 将新尿布穿好,并将患者翻正;7. 调整尿布位置,确保贴合舒适。
评分标准:- 更换尿布的速度和顺畅度;- 私密部位的清洁度;- 尿布的穿戴位置准确性;- 患者的舒适度;- 清洁操作的规范性。
通过上述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我们可以看到护理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进行,同时对护理质量也有严格的评分标准,保障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护理技能操作评分标准及操作流程

护理技能操作评分标准及操作流程静脉留置针输液法一、技术规范目的规范要点标准1.正确使用留置1.遵循査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1.患者或家属知晓针建立静脉通预防、安全道。
静脉输液原则。
2.保留静脉通路,便于给药、抢救2.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并根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等。
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及药物半衰期等3.避免反复穿刺,2.护士操作过程规减轻患者痛苦;情况合理分配药物,药物应现用现配,保护血管。
范、准确。
注意配伍禁忌。
3.告知患者输液目的、输注药物名称,3.及时发现不良反以及留置针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应,采取适当措4.评估患者病情、合作程度、过敏史、用施。
药史及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情况。
5.选择弹性好易于固定的血管穿刺,正确实施静脉输液并留置。
6.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速度。
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保持输液通畅,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做好记录。
7.正确实施封管及维护,标注穿刺日期、时间并签名。
8.操作过程中爱护体贴患者,使用尊称。
二、操作流程操作准备查对解释评估挂液、排气、选部位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护理操作流程1. 按规定着装,核对医嘱与执行单、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齐全、放置合理有序;检查药液、一次性物品质量及有1.查对患者、执行单、输液标签。
效期。
2.告知输液目的、使用留置针的优3.环境:清洁、舒适、注意保暖。
点和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3.评估患者病情、合作程度以及穿1.核刺对部检位查的药皮物肤。
和血管状况等。
42..询询问问大是小否便开。
始→固定输液架 3.准备液体:消毒瓶口→将液体挂于输液架上→插输液管→排气。
4.根据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检查、打开留置在针穿刺包点装上→方将6针cm 头处斜扎面止插血入带肝→素消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 XX,需要核对一下信息,请您告诉我您的名字好吗好的,请让我再看一下您的手腕带。
由于 XX 原因,遵医嘱给您输液治疗。
为减轻多次穿刺的痛苦和对血管的损伤,建议您使用静脉留置针。
内科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内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目录一、体位引流 (3)二、气雾剂使用 (4)三、振动排痰机使用 (6)四、结核菌素(PPD)试验 (7)五、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配合 (9)六、经口气管插管护理配合 (10)七、张力性气胸紧急排气法护理配合 (13)八、胸腔穿刺术护理配合 (15)九、中心静脉压测定 (17)十、心包穿刺护理配合 (19)十一、三腔两囊管注药 (21)十二、纤维胃镜检查护理配合 (23)十三、结肠镜检查护理配合 (25)十四、腹膜透析换液(Y型路管) (26)十五、腹膜透析换液 (28)十六、骨髓穿刺配合 (30)十七、胰岛素笔使用 (31)十八、胰岛素泵使用 (33)十九、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35)二十、新期的明试验 (35)二十一、腰椎穿刺护理配合 (37)二十二、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配合 (39)二十三、血液透析 (41)二十四、血浆置换护理配合 (43)二十五、血浆吸附护理配合 (45)二十六、中草药煎制 (46)二十七、化疗药物外渗处置 (48)二十八、间歇性压力泵使用 (50)一、体位引流【目的】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用物准备】护理车上备软枕3个、听诊器、痰杯、毛巾、水杯、纸巾,另备可调控床、屏风。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指导内容】1.向患者讲解体位引流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引流宜在早饭前及晚间睡眠前进行,每次“10~15”分钟。
3.指导患者每次引流后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注意事项】1.体质虚弱、严重心功能不全、大咯血者慎用。
2.引流过程中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发绀、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大汗时,应停止引流,卧床休息。
3.如痰液粘稠不易排出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或用祛痰药后再行引流。
4.备好吸引装置,必要时吸痰。
【相关知识】1.体位引流原理使病变肺叶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使该段支气管内的痰液借助重力作用,顺体位由气管排出。
对病变广泛者,可轮流采取不同体位进行引流。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一、患者评估
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内容
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健康状况等方面,以便确定适当的护
理操作方案。
二、准备工作
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
所需的器材、药物、消毒用品等,确保工作场所整洁并符合操作要求。
三、操作流程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技术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
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安全、有效地完成操作。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护士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患者的
疼痛反应、不良事件的处理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五、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操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操作规范、是否及时有效地完成操作等方面。
评分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护理
技术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六、总结
在完成护理技术操作后,护士需要对操作过程进行总结。
总结内容包括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改进措施等,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以上流程,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将得到有效控制,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同时,评分标准的设立也将促进护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61项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常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铺床法(备用床)【注意事项】1.符合铺床的实用、耐用、舒适、安全原则。
4.枕头平整,充实,开口背门。
2.床单中缝与床中线对齐,四角平紧,紧扎。
5.注意省时、节力、病室及患者床单位环境整洁、美观。
3.被头充实,盖被平整、两边内折对称。
6.避免在室内同时进行治疗或进餐。
二、铺床法(暂空床)【目的】供新住院患者或暂离床活动的患者使用。
保持病房整洁。
【用物准备】床、床垫、护理车上备床褥、棉胎或毛毯、枕芯、底单(大单/床褥罩)、被套、枕套、床刷及一次性刷套,必要时备橡胶单/一次性垫单。
【指导内容】1.告知患者铺暂空床的目的。
2.指导患者上床、下床的方法。
【注意事项】1.同备用床。
2.用物准备。
3.患者上床、下床方便。
三、铺床法(麻醉床)【目的】1.便于接收和护理麻醉手术后的患者。
2.是患者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
3.避免床上用物被污染,便于更换。
2.【用物准备】1.床上用物:床、床垫、护理车上备床褥、棉胎或毛毯、枕芯、底单(大单/床褥罩)、被套、枕套、床刷及一次性刷套,必要时备橡胶单、中单或一次性垫单。
2.麻醉护理盘内备: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口咽管、牙垫、治疗碗、镊子、氧气导管或鼻塞、吸痰导管、棉签、纱布或纸巾、治疗巾、电筒、弯盘、胶布。
另备输液架、心电监护仪、血压计、听诊器、吸引器、氧气装置;护理记录单、笔等。
【指导内容】告知患者及家属去枕平卧的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同备用床。
2.使用橡胶单或防水布时,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皮肤。
3.护理术后患者的用物齐全,患者能及时得到抢救和护理。
四、铺床法卧床患者更换床单【目的】1.保持床单位清洁,使患者感觉舒适。
2.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3.保持病室整洁、美观。
【用物准备】护理车上备清洁大单、垫单、被套、枕套、床刷及床刷套,洗手液、污物袋、必要时备清洁衣裤及便器;用物按使用顺序放置,另备屏风。
【指导内容】1.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如感觉不适时及时告知护士,防止意外发生。
护士岗位技能竞赛操作评分标准

护士岗位技能竞赛操作评分标准表1-1单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操作时间:5分钟)备注:1.建议使用模型:天津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全功能急救模型人(EMI0300014ASC);2.时间到,选手立即停止操作,超时后未完成的操作不计分(评价除外)。
表27经鼻/口腔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操作时间:15分钟)备注:时间到,选手立即停止操作,超时后未完成的操作不计分(评价除外)。
表2-2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操作时间:18分钟)备注:时间到,选手立即停止操作,超时后未完成的操作不计分(评价除外)。
表3-1女病人留置导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操作时间:25分钟)备注:1.操作从初步消毒开始,免去会阴冲洗步骤。
2.时间到,选手立即停止操作,超时后未完成的操作不计分(评价除外)。
表3-2阴道灌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操作时间:15分钟)备注:1.阴道灌洗模型:医博士DM-GPGZ0037;2.时间到,选手立即停止操作,超时后未完成的操作不计分(评价除外)。
表47气管插管(呼吸机)病人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操作时间:20分钟)备注:1.操作中第3条及第8条吸痰前.后“给氧2分钟”为口述。
2.时间到,选手立即停止操作,超时后未完成的操作不计分(评价除外)。
表4-2气管切开伤口换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操作时间:25分钟)备注:1.操作过程,操作中,第2条“换药前充分吸痰”,吸痰为口述。
2.时间到,选手立即停止操作,超时后未完成的操作不计分(评价除外)表5-1吞咽障碍评估与进食训练指导考核评分标准(操作时间:20分钟)备注:1.标准病人由贵州省护理职业学院学生担任;2.时间到,选手立即停止操作,超时后未完成的操作不计分(评价除外)。
表5-2偏瘫患者体位转移及轮椅使用训练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操作时间:15分钟)备注:1.标准病人由贵州省护理职业学院学生担任;2.时间到,选手立即停止操作,超时后未完成的操作不计分(评价除外)。
基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基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基础护理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对患者基本生活起居的照料和护理,包括个人卫生、饮食、睡眠、排泄、活动、安全等方面。
因此,对基础护理操作的评分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护理人员规范操作、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
下面将对基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基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卫生,包括患者洗脸、刷牙、梳头、洗澡等个人卫生活动的评分标准,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这些操作时要做到细致、周到,确保患者的个人卫生得到有效的保障。
2. 饮食,评分标准应包括饮食的种类、营养均衡程度、饮食方式等方面的评价,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饮食偏好,合理安排饮食,并对饮食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
3. 排泄,包括大小便的情况、排泄的频率、排泄的方式等方面的评分标准,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排泄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
4. 活动,评分标准应包括患者的体位转换、床椅转移、行走、运动等方面的评价,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活动能力,合理安排和指导患者进行活动。
5. 安全,评分标准应包括患者的安全隐患排查、危险因素控制、安全用具使用等方面的评价,护理人员应保障患者在医疗环境中的安全。
其次,基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科学性,评分标准应基于科学的依据,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确保评分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可操作性,评分标准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护理人员应能够根据评分标准进行具体的操作,并对操作结果进行评价。
3. 客观性,评分标准应具有客观性,避免主观因素对评分结果产生影响,确保评分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最后,基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的实施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培训,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基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培训,了解评分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提高操作水平和评分能力。
2. 监督,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基础护理操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基础护理操作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漏1项扣1分
错1项扣1分
位置放错1项扣1分。
操
作
步
骤
1、核对医嘱转抄本,准备药液,擦去生理盐水瓶上的灰尘,检查药液是否失效,有无浑浊、沉淀、瓶体有无裂痕,瓶口无忧松动,核对及检查青霉素。
2、启中心铝盖(生理盐水瓶及青霉素),用碘伏消毒,待干。
10
漏1项扣1分
错1项扣1分
消毒不符合要求扣2分。
按无菌操作原则配制试敏试剂:
5
漏一项扣1分。
备齐用物携0至患者床旁,按医嘱转超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询问有无过敏史,有无用药史及停药史。
5
漏一项扣1分。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注射部位(口述:注射部位在左前臂掌侧下端1/3),用75%酒精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消毒液不滴碘,消毒面积:5cm*5cm,待干。
10
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扣2分。
(1)取5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4ml,注入青霉素瓶内,使其溶解。
口述:青霉素16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4ml,每毫升含青霉素40万单位。
(2)取1ml注射器,抽试敏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
口述:青霉素4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0.9ml,每毫升含青霉素4万单位。
(3)取0.1ml试敏液,加生理盐水至1ml。
皮内注射操作评分标准(7)
科室: 姓名: 主考人: 得分:
项目
操作程序
分值
评分标准
减分
备注
素质
要求
衣帽整洁,仪表端庄,语言得体,动作规范,沟通自然,体现人文关怀,注重沟通技巧。
5
每项1分。
评估
患者
看医嘱本,床旁评估: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2)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3)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
6、对做皮试的患者,由两名护士准确适时的厍结果、记录并告知患者。
12
每项2分。
总体
评价
动作连贯、操作规范;以便能力;无菌观念强。
3
每项1分。
操作中体现人文关怀。
3
全部操作在8分钟内完成。
2
每超过30秒扣1分。
5
每项1分。
准备
用物
(1)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防止合理:治疗车、已铺好的治疗盘、启动器、无菌镊子、无菌干棉签、碘伏棉签、胶布2条、75%酒精、1ml注射器2支、5ml注射器2支、生理盐水、试敏药物(以青霉素为例)、弯盘、医嘱本、小药碗(内放刀片、付肾、砂轮)、剪刀、抹布、洗手液。车下放锐器盒、医用及生活垃圾桶。
口述:青霉素4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0.9ml,每毫升含青霉素4000单位。
(4)取0.1ml试敏液,加生理盐水至10单位。
15
试敏液配制1项不正确扣3分
注射器及针头防止不合理扣2分。
将配制好的试敏液放于无菌敷布盘内,取消毒棉签盖于生理盐水瓶及青霉素瓶上,并用胶布粘贴,记录开封时间。
消毒方法不正确及消毒面积不足5cm*5cm各扣5分。
消毒棉签滴硫扣3分。
1、核对药物。
2、取出注射器,固定针头,使针头的斜面积和刻度对齐。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要求液体悬而不滴)。
3、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角(几乎平行)刺入皮内,待针尖斜面完全刺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轻轻推入药液,注入0.1ml(计量准确),使局部隆起成半球状皮丘,隆起的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随即拔出针头(拔针方法正确)。
口述:青霉素400单位,注射0.1ml,含青霉素40单位。
20
漏1项扣1分。
错1项扣1分。
进针深浅不符合要求扣5分。
注射药液不足0.1ml,皮丘不标准各扣5分。
1、观察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嘱病人不要按揉,20分钟后观察试敏结果。
2、安置病人,卧位舒适。
3、再次核对,整理用物。
4、洗手,记录时间。
5、推车回处置室,按照器械及物品的性质,进行用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