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上消化道出血 病情说明指导书

上消化道出血 病情说明指导书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说明指导书一、上消化道出血概述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的消化道(主要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胆道)的出血。

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头晕、乏力、发热等。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不再出血。

英文名称: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呕血、便血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消化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胃,肠,食管常见症状:呕血、黑便、便血、头晕、乏力、发热主要病因: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胆道出血、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粪便潜血试验、胃液潜血、X 线、CT、超声、MRI、血管造影、胃镜、手术探查重要提醒:如治疗不及时,患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临床分类: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1、静脉曲张性出血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导致的出血,这类出血的死亡率较高,治疗有其特殊性。

肝硬化患者60%-65%的出血由此原因引起。

2、非静脉曲张性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原因有胃黏膜糜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恶性肿瘤等。

胆道损伤、主动脉瘤破入上消化道及凝血功能异常等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较少见。

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特点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病因总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明确,主要与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胆道出血、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1、食管疾病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食管损伤(器械检查、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强酸、强碱等化学剂所致)、食管憩室炎、主动脉瘤破入食管等,均可以导致食管损伤出血。

2、胃十二指肠疾病如息肉、恒径动脉破裂、胃间质瘤、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血管瘤、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吻合口溃疡、十二指肠憩室、促胃液素瘤等,可以导致血管破裂或物理损伤而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腹痛与腹部体征
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多 为上腹部疼痛,出血量较 大时可出现腹部压痛、反 跳痛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时,血红蛋白、红细胞 计数和血细胞比容可下降,提示贫血 和失血。
粪便潜血试验
肝功能与肾功能检查
可了解肝脏和肾脏功能状况,协助判 断出血原因。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 连续检查可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定期复查
根据病情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其他预防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
01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通过控制基础疾病,降低消化道出血的
风险。
戒烟限酒
02
吸烟和过量饮酒均可能对消化道造成损害,戒烟限酒有助于保
护消化道健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3
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减轻压力等,有助于提高身体
内镜下治疗
止血夹
内镜下使用止血夹夹住出血血管, 达到止血目的。
注射止血药物
在内镜下向出血部位注射止血药 物,如硬化剂、肾上腺素等。
电凝止血
通过高频电凝或激光照射等方法, 使出血部位血管凝固,达到止血
效果。
04
预防措施
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如辛辣、酸甜、硬性食品和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降低消 化道黏膜损伤的风险。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 呼吸等生命体征,以便及 时发现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止血药物
使用止血药物如生长抑素、垂体 后叶素等,有助于收缩血管,减
少出血。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 剂,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 有利于止血。

上消化道道出血

上消化道道出血
在临床诊疗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出血程度
➢ 每日出血在5ml以上可出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 每日出血超出50ml出现黑粪;
➢ 胃内积血250~500ml以上可一起呕血;
➢ 一次出血400ml可不出现全身症状。
上消化道道出血
第9页
诊疗和判别诊疗
出血量大且快可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轻度出血:头昏、乏力;脉搏、血压、血红蛋白无改 变;出血量约占总血容量10%(500ml)以下;
止血夹等。
上消化道道出血
第24页
治疗
3. 手术治疗 大出血经内科主动治疗无效,危及患者生
命者,需紧急手术治疗。 出血原因不一样,手术指征也不一样。 4.介入治疗 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找到出血灶同时进
行血管栓塞治疗。
上消化道道出血
第25页
上消化道道出血
第19页
治疗
紧急输血指征:
病人改变体位时出现晕厥、血压下降和心率加紧; 心率大于120次/min和(或)收缩压小于90mmHg(或
比基础血压下降25%); 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红细胞比容低于25%。
上消化道道出血
第20页
治疗
三、止血办法
(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1.药品止血
上消化道道出血
第11页
诊疗和判别诊疗
二、判断是否继续出血 有以下迹象者为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 呕血频繁、血色转为鲜红,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 呈暗红色,肠鸣音亢进; ➢ 虽经输血、输液等治疗,但外周循环衰竭表现无显著 好转,中心静脉压仍波动; ➢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与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 网织红细胞计数连续增高; ➢ 在补液与尿量足够、肾功正常情况下血尿素氮连续升 高。
败血症等。

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有哪些

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有哪些

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有哪些对于上消化道出血这种情况的话人们是用肉眼看不到的,虽有些轻微的患者就是在重度的时候才会感觉到,不过消化道出血的话还是会有一些症状的,比如说会感觉到自己咳嗽的时候带血,或者是出现呕血的情况,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是有哪些的呢。

(一)一般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十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肾功能等全身情况有联系。

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大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呕血的颜色是鲜红色,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储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可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头昏、心悸、恶心、口渴、黑蒙或晕厥。

皮肤由于血管收缩和血液灌注不足而呈灰白、湿冷。

大量出血后,多数病人在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

发病的原因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此外上消化出血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一般在出血的情况下,氮质血症可持续3~4天以上。

(二)不同病变的内镜表现1.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表现通常接曲张静脉的形态,大小(直径)、部位及有无红色征(RC)。

2.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内镜表现PHG内镜表现为胃锦膜呈淡红色细斑点或猩红热样疹,镶嵌黄白色微细网状结构衬托间隔呈蛇皮状,即M。

ale病变。

胃内有出血的病例,往往在蛇皮状病变中有出血性红斑点。

3.消化性溃疡新近出血的内镜表现新近出血的单纯性溃疡有不同的内镜表现,对判断是否再出血有重要的意义。

内镜表现通常分为:A、活动性出血;B、见到非出血性血管;C、黏附血凝块;D、非血管渗血:E、扁平斑点;F清洁基底。

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是有哪些,可能轻度的患者,只是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一些低热的,或者是经常的口渴,而且感觉到特别的恶心,想要去呕吐的,然后逐渐的就会出现晕厥的。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AFP升高→
• 黄疸:黄疸寒战发热伴右上腹绞痛而呕血者→ • 皮肤粘膜出血:呕血或便血伴皮肤粘膜出血者→
五、诊断要点:
• 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病史 • 出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或呕血、黑便
等。
(一)辅助检查:
• 血液检查:Hb、RBC反映出血程度; • 血尿素氮↑ :提示肠源性氮质血症; •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 • 内镜检查 :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
(四)贫血和血象变化
• 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在急性出
血后3~4小时开始减少;
• 白细胞在出血后2~5小时升高,可达1万
~2万;血止后2~3 天才恢复正常;
• 血小板略升高 • 但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
者,如原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血小 板计数可不增高
(五)发热
• 出血24小时内发烧,多数在38.5℃以
肝动脉瘤等引起者以黄疸为主要表现
• 出血多较突然、凶猛,体检可及肿大
而压痛的胆囊
四、临床表现
(一)呕血与黑便:
• 一般来说幽门以下出血易致黑便,而幽门以上出
血易致呕血
• 如出血量少,血液在胃内未引起恶心、呕吐,则
全部向下排出呈黑便
• 如出血量大,在幽门以下血液反流到胃内引起恶
心、呕吐,亦可产生呕血
下,可持续3~5天。 发热机制尚不清 楚,一般认为是循环血容量减少,周 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 障碍,与肠道积血、代谢产物吸收无 关。
(六)其他:原发病的症状
• 上腹痛:反复发作的周期性和节律性上腹痛→ • 老年人出现无规律上腹痛、纳差和消瘦者→ • 肝脾大:肝脏明显肿大,质地硬并结节不平,
•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

2024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指南

2024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指南

2024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指南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胃肠疾病,指的是胃、食管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黏膜发生溃疡、破裂或出血。

及时准确地进行临床评估和处理对于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2024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指南。

1.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包括呕血、黑粪、黑便或血便。

其他可能的症状包括嗳气、上腹胀气感、轻度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乏力以及低血压等系统症状。

2.病因分类:根据病因的不同,上消化道出血可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和静脉曲张性出血。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是指溃疡、糜烂、损伤性溃疡等黏膜破溃而出血的情况。

而静脉曲张性出血则是由于肝硬化等疾病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导致的出血。

3.评估与判别:临床评估包括评估病情和病因。

病情评估主要包括评估出血的程度、休克、心脏状况、休息状态、病史、体温、呼吸等。

病因评估包括评估出血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通过上述评估,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4.处理原则:根据出血的程度和病因的不同,处理原则也不同。

对于无危及生命的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如表面溃疡和糜烂,可以选择非手术处理方法。

对于静脉曲张性出血以及其他威胁生命的出血情况,常需要进行急诊内镜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出血部位并采取止血措施。

5.初步处理:初步处理包括保障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正确评估出血伴随的休克情况,限制液体输入,进行补液和输血等,以保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同时,还需要采取止血措施,如使用硫酸铁、止血海绵等。

6.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出血或无法通过内镜处理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出血部位,修复黏膜破损,以控制出血。

7. 预后评估: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预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评估方法包括计算Blatchford评分、Pre-endoscopic Rockall评分和Aims65评分等。

这些评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风险,以便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临床内科知识: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表现

临床内科知识: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表现

临床内科知识: 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表现系统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 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 帮助大家梳理内科学相关知识-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便呕血黑便为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每日出血量5-10ml, 粪隐血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每日出血量50-100ml可出现黑便。

胃内积血量200-300ml, 可引起呕血, 一次出血量不超过400ml, 无全身症状。

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 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 如出血量多, 速度快则常呕新鲜血液。

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腔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因失血量过大, 出血速度过快, 出血不止可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临床上可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口渴、黑蒙或晕厥, 皮肤灰白或湿冷;静脉充盈差, 体表静脉瘪陷;疲乏无力, 进一步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 甚至反应迟钝、意识模糊。

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低下, 加之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支等, 虽出血量不大, 也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增加死亡危险因素。

3.氮质血症(1)肠源性氮质血症;(2)肾前性氮质血症;(3)肾性氮质血症。

4.发热5.对消化性溃疡疼痛及肝硬化功能的影响例题:下列关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不正确的是?A.上消化道出血后白细胞计数可以增高B.以低热为主, 一般不超过38.5℃, 可持续3-5dC.血尿素氮升高, 24-48h可达高峰, 3-4d后降至正常D.出血后24h内网织红细胞即见升高, 所以血象检查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和病情观察的依据E.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粪正确答案:D。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食道癌
全 身 性 疾 病
急性感染:急性胰腺炎,败血症、流行 性出血热、重症肝炎,钩端螺旋体病 血液病:白血病、再障、血友病、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DIC。 尿毒症(尿毒症性胃肠炎) 结缔组织病:SLE、结节性多动脉炎、白 塞病或其他血管炎等。 其他:脑出血等。
临 床 表 现
临 床 表 现
取决于病变性质、部位、失血 量及出血速度。 也与病人年龄,心、肾功 能等全身表现有关。
黑 便
上消化道血液经过肠道时,经细菌 作用,血中的铁变成硫化铁,故排出黑 便。 呕血一定伴黑便 如出血量少,血液在胃内未引起恶心、 呕吐,则全部自下排出呈黑便 出血量大,胃内压升高引起恶心、呕吐, 除黑便外还可呕血
呕 血
出血量多,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则呈
暗红色血块,甚至为鲜血,如食管V 曲张破裂。反之经胃酸充分作用后则 呈咖啡色或黑褐色。 有些病例,突然大量出血,由于肠蠕 动亢进,除呕血外,还可排出暗红色 甚至是相当新鲜的血便。
* 抑制胃酸分泌 * 降低门脉压 * 一般止血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
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 雷尼替丁 0.10 iv Bid 雷尼替丁抑酸作用比甲氰咪胍强6倍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洛赛克)40mg iv Bid 或 潘妥拉唑 40mg iv ,Bid 生长抑素: 主要有思他宁和善宁(奥曲肽)
药物引起的胃粘膜损害
非甾体类消炎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疼 、 保泰松、消炎痛) 抗肿瘤药 洋地黄 氯化钾 铁剂、碘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发病机制(以阿司匹林为代表)

阿司匹林等位点为3.5,在 PH>3.5溶液中, 以离子形式表现为水溶性物质。 在PH<3.5溶液中, 以非离子形式表现为脂 溶性,脂溶性阿司匹林能通过细胞膜。 在胃液PH<3.5, 阿司匹林很快被吸收, 脱 氢后形成水杨酸盐,因此,阿司匹林的损 伤作用是以阿司匹林与水杨酸盐两种化合 物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

(一)呕血与黑粪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之后,均有黑粪。

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伴有呕血。

若出血量较少、速度慢亦可无呕血。

反之,幽门以下出血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可因血反流人胃腔引起恶心、呕吐而表现为呕血。

呕血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如出血量大,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或有血块。

黑粪呈柏油样,黏稠而发亮,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内推进快,粪便可呈暗红甚至鲜红色。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大量失血由于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

一般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突然起立发生晕厥、肢体冷感、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

严重者呈休克状态。

(三)贫血和血象变化
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的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

在出血后,组织液渗入血管内,使血液稀释,一般须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出血后24~72小时血液稀释到最大限度。

贫血程度除取决于失血量外,还和出血前有无贫血基础、出血后液体平衡状况等因素有关。

急性出血患者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在出血后骨髓有明显代偿性增生,可暂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则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见增高,出血停止后逐渐降至正常。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轻至中度升高,血止后2~3天才恢复正常。

但在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四)发热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3~5天后降至正常。

引起发热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五)氮质血症
在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浓度可暂时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

一般于一次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约24~48小时可达高峰,大多不超出L(40mg/d1),3~4日后降至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