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广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世界史专业2008级研究生罗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苏维埃政权的巩固;苏俄新经济政策以及苏联的建立。
二、技能目标1.通过本节相关材料的处理,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以及通过历史材料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分析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以及新经济政策的成功,让学生理性了解今天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然性;2.在从分析十月革命的发生、胜利以及巩固的艰难历程;让学生了解革命事业的不易。
【重点和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共产国际”的成立以及新经济政策难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布列斯特和约及苏俄巩固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教学时间】一课时【学生分析】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此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2.学生整体来说思想较为活跃,自我表达意思比较强,因此决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跨度较广,理论要求较强,因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难度都较大;2.本节教材是本书的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期末考试和高考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提问【教具使用】教案、黑板和粉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就开始了《世界近现代史》下的学习,俄国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问:请问同学们20世纪初的俄国当时是什么国情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对,俄国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
按照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点来说,社会主义只能率先在发达国家出现,但是却最先出现在较为落后的俄国。
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一疑问我们现在开始学习新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相关情况,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的社会状况及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俄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深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四、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五、教学准备学生根据学案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条件、过程、意义、影响和一些重要的文件、自主解决基础知识部分。
教师尽可能的提供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并让学生思考一下问题:1、从工人阶级最初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到无产阶级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波折和考验。
而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
据此请回答: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2、托洛茨基曾说:“十月革命已建立了新文明的基础,这文明不是为出类拔萃的少数,而是为全体人类。
全世界的群众感觉这点,因此他们对苏联的同情,正如他们从前对沙皇俄国之愤恨一样热烈。
“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俄国和人类社会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六、教材教法分析本课内容中重点、难点比较明显,重点是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与俄国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本课在讲授时可以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难点,并以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知识结构(板书设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为集中尖锐,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历史条件一战激化矛盾并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无产阶级受双重压迫,革命性强主观有列宁领导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革命过程《四月提纲》——指出下一阶段的革命任务七月事件——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意义影响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世界: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七、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填写知识结构,教师课堂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订正其中的错误,对考试中易出错的小知识点应重点指出。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识记俄国帝国主义的特点、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列宁主义的诞生,理解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识记一战对俄国的影响、二月革命、《四月提纲》,理解十月革命条件的成熟;识记彼得格勒起义的概况、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的展现,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创设历史情境和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把历史史实反映出来。
通过对比的学习方式,加深学习效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科学理论的成功实践需要一段艰苦的求索和奋斗过程,社会制度的建立也是历史的必然。
在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2.2 教学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俄国最终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声中,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为什么?新知介绍一、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生:讨论、总结)资本主义经济实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师:总结)这使得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2、(师)上述资料反映了俄国哪方面的矛盾?(生:讨论、总结)广大农民同地主阶级、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
(师:总结)沙皇政府的统治结合了帝国主义和军事封建主义的各种罪恶因素,广大人民遭受双重剥削和压迫,不得不奋起反抗,以求生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学案(精选2篇)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学案(精选2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学案篇1课程标准: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学习重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难点: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措施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即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①1861年﹍﹍﹍﹍﹍﹍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已具备帝国主义的特征。
②俄国是﹍﹍﹍﹍﹍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工人与﹍﹍﹍﹍﹍的矛盾以及民族矛盾尖锐复杂③﹍﹍﹍﹍﹍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2、主观条件:①俄国无产阶级深受资产阶级和﹍﹍﹍﹍﹍残余的双重压迫,革命性很强。
②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比较成熟。
③有强大的同盟军-﹍﹍﹍。
④有适合俄国国情的成熟的革命理论-﹍﹍﹍﹍﹍。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十月革命前的铺垫-----二月革命①时间:②革命对象:﹍﹍﹍﹍﹍③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④结果:﹍﹍﹍﹍﹍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2、革命任务的明确------《四月提纲》主要内容: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转变为﹍﹍﹍﹍的任务。
明确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等,试图以﹍﹍﹍方式取得政权。
意义: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方向3、和平夺权的破灭------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7月,资产阶级﹍﹍﹍﹍镇压游行示威,两个﹍﹍﹍的局面结束。
4、十月革命的胜利①时间:﹍﹍﹍﹍(俄历十月)②革命对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③革命性质:﹍﹍﹍﹍﹍革命。
④胜利标志:﹍﹍﹍被攻占。
三伟大的开端1、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军事上: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2)意义:①、对俄国的影响:②、对世界历史的影响:③、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四、【重难点突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的根本原因、特点及胜利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俄国旧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沙皇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障碍。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历程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条件;2、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过程和胜利的史实;3、分析认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十月革命基本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的发展历程。
2、通过对十月革命原因、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深刻认识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分析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学会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具有开创性的国际意义。
2、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所以要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教学过程1.导入设计问学生:图中人物是谁?学生:卡斯特罗教师:对,这是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前些天刚刚去世。
他领导古巴创立了美洲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并长期与美国对峙而不倒,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
美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古巴进行了长期的对抗,当然,美国在上世纪领导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进行了半个世纪的冷战,那么,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是谁?学生:苏联。
老师:是的,苏联是当时能够和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苏联(苏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苏俄建立的过程。
2.展示史料: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问学生:那么根据马克思的判断,最应该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是哪些国家?学生回答:美国,英国..老师:是的,就是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最能够暴露出突出的矛盾,但是,最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却是沙俄,难道当时的沙俄很发达?3.材料: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
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社会主义革命会首先发生在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材料一:俄国在备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制约的同时,国内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无情剥削、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以及俄罗斯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高压统治,都使阶级矛盾和民族尖锐起来,再加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也是此起彼伏,革命运动一触即发。
1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教案

19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专题的结束章。
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
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胜利了的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化为现实。
十月革命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2.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3.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掌握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是落后的具有封建军事色彩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②识记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以及十月革命的胜利等史实;③掌握十月革命后在俄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理解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俄国、对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文史资料和影视片段,借助形象思维来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别能力;②通过阅读材料来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的历史观;③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活动,讨论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俄国、对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到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并感悟伟人的人格魅力;②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祖国的建设与富强贡献力量;③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4.重难点本课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确立依据:课标要求突出方法:创设情境、材料分析本课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以及世界的影响确立依据:课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突破方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二.学情分析1.知识背景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十月革命的史实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
06_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新部编本).doc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三维目标】【教学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放映录像、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课历史图片和录像资料较多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列宁回到彼得格勒的图,反映了什么历史时期的史实?这幅图真实反映了1917年4月在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处于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时,长期流亡在外俄国革命领袖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情景。
二月革命后,俄国将何去何从?回到俄国的列宁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那二月革命是一次什么革命呢?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形势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1.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20世纪初期的俄国,充满了动荡、危机,酝酿着革命。
让学生把俄国革命前的政治、经济状况自己进行概括总结进行整理归纳,借此培养学生的概括和阐释能力。
经济方面: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俄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落后的农奴制度仍然是广大农村的主要经济模式。
经济只是在少数的地区有了迅速的发展,因而俄国的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80%,工业产值也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
按人均计算,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5。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4.强化史料教学,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评价能力。
-提供丰富的史料资源,如革命领导人的演讲、宣言、回忆录等,让学生从中提炼有效信息。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史料论证观点,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
5.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制作思维导图:要求学生以十月革命为主线,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内容包括革命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关键知识点。思维导图要简洁明了,便于梳理和记忆。
-制作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十月革命的氛围。
-通过多媒体展示革命时期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革命的历史背景。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革命领导人、士兵、工人等角色,深入理解各阶级在革命中的立场和作用。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正义观念。
-通过对十月革命背景、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革命旨在消除剥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培养具有民主、平等、正义观念的公民。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世界眼光。
-通过学习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的密切关系。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革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进行汇报和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形成共识。
3.结合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历史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victory in Russian October Revolution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三维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二月革命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进一步认识重大历史问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脉络。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情境再现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教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伟大的开端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意义及世界意义【教学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放映录像、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课历史图片和录像资料较多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列宁回到彼得格勒的图,反映了什么历史时期的史实?这幅图真实反映了1917年4月在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处于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时,长期流亡在外俄国革命领袖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情景。
二月革命后,俄国将何去何从?回到俄国的列宁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那二月革命是一次什么革命呢?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形势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1.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20世纪初期的俄国,充满了动荡、危机,酝酿着革命。
让学生把俄国革命前的政治、经济状况自己进行概括总结进行整理归纳,借此培养学生的概括和阐释能力。
经济方面: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俄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落后的农奴制度仍然是广大农村的主要经济模式。
经济只是在少数的地区有了迅速的发展,因而俄国的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80%,工业产值也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
按人均计算,19XX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5。
)〈概括为俄国的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政治方面,沙皇专制制度依靠贵族地主阶级和军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一方面有侵略压迫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另一方面又因实力不足而处于对西方强国的依赖地位。
俄国参加一战并未改变自己的落后局面,反而带来了极大的危机,使国内本来就十分突出的社会经济矛盾更加激化(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危机四伏)。
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俄国参加一战,使社会经济矛盾更加激化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政治、经济的发展。
俄国危机四伏,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尖锐激化,为俄国革命提供了历史条件。
2.二月革命在讲述时,给学生讲清二月革命的性质,对于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关系,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重点分析讲述。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这是一场自发的革命,主要目标是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于俄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二月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广大工人和士兵的力量取得的;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
这样,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四月提纲》二月革命后,俄国将何去何从?回到俄国的列宁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苏维埃得到武装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的支持,管理国家事务.这表明它是新生政权的萌芽.但是,在苏维埃中占多数席位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反对社会主义革命,他们支持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是主要政权,只是一时还没有掌握镇压工农革命的武装.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列宁给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在布尔什维克党积极推动二月革命向十月革命发展转变过程中,列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也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希望和平,但临时政府却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命令俄国在西南战线发起进攻,结果遭到惨败。
消息传来,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
17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临时政府进行镇压,史称“七月事件”。
临时政府宣布首都戒严,解除工人武装,封闭《真理报》并通缉列宁。
七月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已被堵塞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宣告结束,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
讲述革命面临的新形势,布尔什维克党威信提高,许多城市的苏维埃政权转入布尔什维克党手中,革命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
对于十月革命简单讲述即可。
最好运用有关录像资料增强学生历史真实感影响。
1917年11月6日午夜,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攻打冬宫,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首次胜利。
十月革命爆发,俄国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最后给学生指出: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从性质的变化来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从过程来看,又不能把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截然分开,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结果,没有二月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十月革命的胜利。
3.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就在攻打冬宫的战斗进行当中,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又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这两个法令的目的是什么?(《和平法令》宣布苏维埃推出帝国主义战争,赢得巩固政权的宝贵时间;《土地法令》在于消灭剥削,巩固苏维埃政权)到1918年春,各地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
三、伟大的开端1.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意义对于十月革命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简略讲解。
十月革命在占世界1/6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比较无产阶级政权与资本主义政权的不同,理解二者的本质区别,也就理解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事实。
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
2.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意义对于世界意义,应明确以下几点: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
它成功地讲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改变了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斗争,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课后研讨】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纳•••卡列尼娜》中描述了一位19世纪末期的俄国农奴主列文,假设列文后来成为了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一分子,他会怎样看待这次革命?思路:联系19世纪末沙皇俄国经济发展的状态与沙皇俄国的社会矛盾及十月革命的性质来探讨这一问题。
【本课小结】一战的进行,激化了沙皇俄国国内的矛盾,形成有利于推翻沙皇俄国统治的国内环境。
二月革命的成功,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坚决推动革命继续发展,把二月革命推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6日午夜(俄历10月24日),十月革命爆发,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此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教学板书内容】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帝国主义链条的最薄弱环节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与斗争十月革命经过意义矛盾激化--------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