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验五 棉织物丝光及丝光效果测试
棉织物的丝光

1.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
漂白纯棉织物和纯棉纱线,氢氧化钠, 溴代麝香草酚蓝,硫酸,烧杯,量筒,电子天平,丝光架。
2.实验处方及工艺条件
表3-1 丝光处方及工艺条件
试样编号
1# 2#
2.实验步骤
称取氢氧化钡10.71g,放入100mL的烧杯中,加人蒸馏水,搅拌,溶解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成浓度为0.25 mol/L氢氧化钡溶液。
将丝光前后试样各准备两份,剪碎成小于5mm的碎片,105-110℃烘2h,迅速放人干燥器中平衡至室温,准确称取2g(精确至0.0002g),分别放入150mL带塞的锥形瓶中,加入30mL,0.25 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浸2h,并不断摇动。另取两个150mL带塞锥形瓶,加入30mL氢氧化钡溶液,放置2h,做空白试验用。分别从每个瓶中吸取10mL浸渍液放入5OmL锥形瓶中,加数滴酚酞指示剂,用c(HCl)=0.1 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平行做2次,按下式计算钡值。
氢氧化纳(g /L)
150 250
总液量(mL) 1000 1000
丝光温度(℃) 室温 室温
碱作用时间(min) 5 5
3.实验步骤
剪取两条25cm×5cm的漂白纯棉织物,分别固定在两个丝光架上(用针、线将试样的一端固定于丝光架的上杆,在试样约2/3处与丝光架下杆固定,余下的1/3作为无张力丝光),调节丝光架使试样绷紧。按实验处方用蒸馆水配制碱液,将两个丝光架分别放入碱液中,室温保持5min,保持张力用热水(80-90℃)洗5min,洗2次,从丝光架上取下织物,冷水洗,硫酸(24L)中和处理5min,浴比1:20,充分水洗至近中性,用溴代麝香草酚蓝指示剂检验,如果变蓝说明已达中性,晾干留做丝光效果测定。
新--实验五 棉织物丝光及丝光效果测试

实验五棉织物丝光及丝光效果测试一、实验目的学习棉织物丝光的基本方法,了解浓碱、张力对丝光效果的影响及掌握丝光效果测试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棉织物或棉纱在适当张力下,用浓氢氧化钠(240g/L-280g/L)处理3分钟~5分钟后,织物表面可获得像丝绸一样的光泽,故取名为“丝光”。
特征:棉纤维在浓氢氧化钠作用下,发生了不可逆的剧烈溶胀,纤维纵向的天然扭曲消失,施以适当的张力可使纤维得到拉伸或不发生收缩,增加了尺寸稳定性,同时纤维细胞由腰子形变为椭圆形,这样纤维纵向变成十分光滑的圆柱体,对入射光的规则反射增强,即表面光泽提高。
丝光后棉纤维的结晶度下降,无定形区增加,对水和染化料的吸附量增大,化学反应能力增强。
丝光后棉织物强度比丝光前有所增加,在无张力丝光时,棉织物会发生较大收缩而具有弹性(针织物),通常称为碱缩。
丝光效果的评价通常是利用丝光后棉纤维的吸附性能提高这一特性来进行的,具体可通过测定纤维对染料、氢氧化钡或碘的吸附量来衡量。
除了通过对棉纤维的吸附性能来评价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可以用来评价丝光效果,比如X光衍射法,可以测定纤维结晶度的变化;纤维镜观察法,通过对纤维纵向和截面的观察,可以发现丝光后纤维纵向的天然扭曲消失,变为圆柱体,截面由腰子形变为椭圆形或圆形;缩水率测试,可评价织物尺寸稳定性等等。
但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分析纤维吸附性能的变化。
本实验对丝光效果的评价,采用纤维吸附性能的测试,做染色法和钡值法。
染色法是通过对比丝光前后织物的染色深度来评价吸附性能的一种方法,也是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
钡值法是将丝光试样和未丝光试样分别浸入氢氧化钡溶液中,然后求出丝光试样和未丝光试样吸附氢氧化钡的比值,再乘以100,所得数值即为钡值。
钡值越大,表示丝光后纤维的吸附性能越好。
钡值为100-105表示未丝光,150以上表示棉纤维充分丝光,一般丝光制品要求钡值在135以上。
三、实验内容1、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及仪器35cm(经)×20cm(纬)纯棉漂白半制品1块(丝光),10cm(经)×5cm(纬)纯棉漂白半制品1块(不丝光,做对比);氢氧化钠(250 g/l)、直接蓝5B、c(1/2Ba(OH)2)=0.25mol/l氢氧化钡溶液(M=171.34g/mol)、c (HCL)=0.1mol/l盐酸溶液(M=36.5g/mol)、2g/l硫酸溶液、0.5%溴代麝香草酚蓝指示剂、0.5%酚酞指示剂;丝光架(每组一个,共19个)、丝光槽(装250g/l碱液)、塑料盆(装2g/l硫酸溶液5L),不锈钢蒸锅5个(烧热水,水洗用)、烧杯、电子天平、铁架台、烘箱、烘干定型机(丝光完烘干用,节省时间)、剪刀(19把,有编号)2、实验处方及条件3、操作配置碱液250(g/L),放在丝光槽内,将试样绷紧在丝光架(各组自做标记)上,投入碱槽中,处理规定时间(5 min)取出(浓碱液事后倒入废液回收桶)。
棉布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棉布的基本特性和生产工艺。
2. 掌握棉布的质量检测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对棉布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纺织工程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棉布样品2. 棉布质量检测仪器3. 计量工具(尺子、天平)4. 记录本五、实验步骤1. 棉布样品观察- 观察棉布的色泽、纹理、手感等外观特征。
- 记录棉布的规格尺寸。
2. 棉布成分分析- 使用显微镜观察棉纤维的形态和结构。
- 分析棉纤维的长度、细度等指标。
3. 棉布物理性能检测- 断裂强度测试:使用拉力机测试棉布的断裂强度。
- 耐磨性测试:使用耐磨仪测试棉布的耐磨性能。
- 吸湿性测试:使用吸湿仪测试棉布的吸湿性。
4. 棉布质量评价- 根据检测结果,评价棉布的质量等级。
- 分析影响棉布质量的因素。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棉布样品观察- 观察到的棉布色泽均匀,纹理清晰,手感柔软。
- 记录棉布的规格尺寸为:宽X米,长Y米。
2. 棉布成分分析-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棉纤维形态为长条状,结构紧密。
- 棉纤维长度平均为X毫米,细度为Y支。
3. 棉布物理性能检测- 断裂强度测试结果显示,棉布的断裂强度为Z牛顿。
- 耐磨性测试结果显示,棉布的耐磨次数为A次。
- 吸湿性测试结果显示,棉布的吸湿率为B%。
4. 棉布质量评价- 根据检测结果,该棉布质量等级为XX级。
- 影响棉布质量的因素包括:纤维质量、纺纱工艺、织造工艺等。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棉布的基本特性和生产工艺,掌握了棉布的质量检测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对棉布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同时,我们认识到影响棉布质量的因素较多,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
八、实验建议1. 加强对棉纤维原料的筛选,提高纤维质量。
2. 优化纺纱工艺,提高棉纱质量。
3. 优化织造工艺,提高棉布质量。
4. 定期对棉布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九、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对棉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认识到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纺织品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纺织品性能测试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纺织工程实验室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测试,了解纺织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包括强度、耐磨性、耐洗涤性、耐热性等,为纺织品的选用、加工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纺织品的性能测试主要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
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对纺织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测试,以评估其质量。
三、实验材料1. 纺织品样品:棉织品、化纤织品、混纺织品各一份。
2. 测试仪器:电子强力仪、耐磨试验机、耐洗涤试验机、耐热试验机、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 强度测试:采用电子强力仪对纺织品的拉伸强度进行测试,按照GB/T 3923.1-2013《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条样法》进行。
2. 耐磨性测试:采用耐磨试验机对纺织品的耐磨性进行测试,按照GB/T 4895-2011《纺织品织物耐磨性试验方法》进行。
3. 耐洗涤性测试:采用耐洗涤试验机对纺织品的耐洗涤性进行测试,按照GB/T 8628-2013《纺织品耐洗涤色牢度试验方法》进行。
4. 耐热性测试:采用耐热试验机对纺织品的耐热性进行测试,按照GB/T 5713-2009《纺织品耐热性试验方法》进行。
五、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纺织品样品按照测试要求进行预处理,如裁剪、称重等。
2. 强度测试: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固定在电子强力仪上,按照测试标准进行拉伸测试,记录最大拉伸力。
3. 耐磨性测试:将预处理后的样品固定在耐磨试验机上,按照测试标准进行耐磨测试,记录耐磨次数。
4. 耐洗涤性测试: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放入耐洗涤试验机中,按照测试标准进行洗涤测试,观察洗涤前后样品的变化。
5. 耐热性测试: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放入耐热试验机中,按照测试标准进行耐热测试,观察样品变化。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强度测试结果:棉织品拉伸强度为20N,化纤织品拉伸强度为25N,混纺织品拉伸强度为22N。
2. 耐磨性测试结果:棉织品耐磨次数为500次,化纤织品耐磨次数为600次,混纺织品耐磨次数为550次。
经活性染料染色的棉织物耐丝光试验分析

耐 碱 性 试 验 针 对 丝 光 工 艺 条 件 考 虑 , 并 选 用 了
l 刖 吾
几 只典 型染料做 试验 。这 里没有选 择K 型染 料 ,因 N 为 这 类 染 料 完 全 与 纤 维素 形 成 醚 键 结 合 , 牢度 较
差。
活性 染料 由于 品种 多 、颜色 鲜艳 且工 艺简 单 , 而 成为纤 维素 纤维制 品染色 应用 最广 泛 的染料 。这
约3 5 . 级;
( )7 g L 碱 处 理 :9  ̄ 理 没 有 明显 影 响 , 3 0/烧 0 C处
10 0 ℃处理5 为35 级 ,处理 10s 0s . ~4 0 约为3 级左右。 ( )浸碱 时,有些染料 有色光变化 ,但在 去碱 4 后可恢复原有色光 。
( )活 性染料染 色的棉织 物在丝光加 工 中褪色 3 主 要发 生在 高温 的去碱 过 程 。在 做 这类 的工 艺时 ,
类 染料 固色虽 然需 要碱性 条件 ,但 固色后 在碱性 条
件 下通常 被认 为容 易水解 ,造成 褪色 或变色 。本 文
2 1材料 、药品 . 织物:纯棉染色布 2 s 1 0 8 i X2 s 6 X5
所 要探讨 的 问题 是 经活性 染料 染色 的棉布 是否有 可
能 做 染 后 的 丝 光 处 理 ? 因 为 丝 光 效 果 是 经 受 浓 碱 短
浸碱 条件 N O 处 理温 度 处 理 时 间 染 色 用 染 料 aH
活 性 红 X 3 一B
50 s
5 活性黄XR — 45 . ~5 活 性 蓝X B —R 5 活性艳红K2 4 5 一G . 活性黄KR —N 5 活 性 蓝 K R —G 5 活性红RB S 5 活 性 超 级 橙 R 5 w
判定面料丝光方法

判定面料丝光方法
丝光是指通过高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对织物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织物光泽和减少纤维的毛茸效应的一种加工方法。
判定面料是否经过丝光处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外观观察法:经过丝光处理的织物表面光滑、平整,光泽度较高,颜色鲜艳,质感强。
2. 手感触摸法:丝光处理后的织物手感柔软、光滑,与未处理的织物相比,具有更好的舒适感。
3. 光泽度测试法:通过使用光泽度计对织物进行测量,可以得出其光泽度值。
经过丝光处理的织物光泽度较高,一般会超过100度。
4. 燃烧法:经过丝光处理的织物纤维在燃烧时会迅速收缩,且不易产生烟雾和异味。
5. 氢氧化钠溶液测试法:将一小块未处理的织物和经过丝光处理的织物分别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其反应。
经过丝光处理的织物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易溶解,而未处理的织物则容易溶解。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判定面料是否经过丝光处理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能作为参考,如果要进行准确的判断,还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和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纺织科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纺织纤维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纺织材料的基本测试方法。
3. 分析不同纺织材料的性能差异。
4. 熟悉纺织工艺流程。
二、实验原理纺织科学是研究纤维、纱线、织物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应用的科学。
本实验通过观察、测试和分析,了解纺织纤维的基本性质,掌握纺织材料的测试方法,并分析不同纺织材料的性能差异。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棉纤维、化纤(如涤纶、腈纶)、麻纤维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强力仪、细度仪、色差仪、纤维长度测试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纤维基本性质测试a. 纤维长度测试:使用纤维长度测试仪,测量纤维的平均长度、最长长度、最短长度等。
b. 纤维细度测试:使用细度仪,测量纤维的细度,如线密度、支数等。
c. 纤维强力测试:使用强力仪,测试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d. 纤维色差测试:使用色差仪,测试纤维的颜色差异。
2. 纱线性能测试a. 纱线强力测试:使用强力仪,测试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b. 纱线细度测试:使用细度仪,测试纱线的线密度、支数等。
c. 纱线捻度测试:使用捻度仪,测试纱线的捻度。
3. 织物性能测试a. 织物强力测试:使用强力仪,测试织物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b. 织物透气性测试:使用透气性测试仪,测试织物的透气性能。
c. 织物吸湿性测试:使用吸湿性测试仪,测试织物的吸湿性能。
4. 纺织工艺流程观察a. 纤维制备:观察纤维的制备过程,如开松、梳理、并条等。
b. 纱线制备:观察纱线的制备过程,如并纱、络筒、捻线等。
c. 织物制备:观察织物的制备过程,如织造、整理、染色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纤维基本性质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力等基本性质数据。
结果表明,棉纤维的平均长度较长,细度较细,强力较高;化纤(如涤纶、腈纶)的平均长度较短,细度较细,强力较高;麻纤维的平均长度较短,细度较粗,强力较高。
2. 纱线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棉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较高,透气性较好;化纤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较高,但透气性较差;麻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较高,透气性较好。
染整精品课件:第五节 棉织物丝光

丝光用剂
•
丝光用剂以烧碱为主,烧碱膨
化性能好,价格低廉,操作方便。
•
无水液氨分子量小,纯度高,
也是一种优良的膨化剂。其加工产品
的光泽及染色性虽不及烧碱丝光,但
手感柔软,尺寸稳定性和抗皱性能好,
故可作为棉织物的整理剂。
丝光工序
• 1、坯布丝光 由于坯布的润湿性差,所含杂质
沾染丝光碱液妨碍碱液回收,丝光不 均匀,故很少使用。 • 2、先漂白后丝光
• 目前,冷轧堆法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碱氧法。
(二)汽蒸法
•
汽蒸法在高浓度碱和高温情况下,
易引起双氧水快速分解,还会加重织
物损伤。这只能通过降低烧碱用量和
加入耐高温强碱的稳定剂来实现。但
降低烧碱用量会降低退煮效果。因此,
此工艺较适宜涤棉混纺、轻薄织物。
四、前处理高效短流程工艺的几个重要 环节
• (一)给液装置 • (二)汽蒸设备 • (三)水洗设备 • 1、高效水洗机 • 2、强力水洗机
2、定型作用
•
丝光时浓烧碱溶液使棉纤维发生
剧烈膨化,纤维的无定型区和部分晶
区的氢键被大量撤散,结构单元产生
相对运动,在张力的作用下,纤维素
大分子进行重新排列,在新的位置上
建立起新的氢键,能量降低,从而使
织物的形态获得稳定。
3、吸附性能和化学反应性能
•
丝光后纤维的化学反应性能和吸附
染料的性能都有提高。由于棉织物经丝光
• 生产上控制张力的措施:
• 纬向张力----主要依靠布铗之间的距离来 调节。一般纬向伸幅以达到坯布幅宽为准。
• 经向张力----由控制前后两轧槽间的线速 度的大小来调节。一般为第一轧车比第二 轧车线速度快1.5%-2.0%。以控制丝光前 后无伸长或少伸长为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棉织物丝光及丝光效果测试
一、实验目的
学习棉织物丝光的基本方法,了解浓碱、张力对丝光效果的影响及掌握丝光效果测试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棉织物或棉纱在适当张力下,用浓氢氧化钠(240g/L-280g/L)处理3分钟~5分钟后,织物表面可获得像丝绸一样的光泽,故取名为“丝光”。
特征:棉纤维在浓氢氧化钠作用下,发生了不可逆的剧烈溶胀,纤维纵向的天然扭曲消失,施以适当的张力可使纤维得到拉伸或不发生收缩,增加了尺寸稳定性,同时纤维细胞由腰子形变为椭圆形,这样纤维纵向变成十分光滑的圆柱体,对入射光的规则反射增强,即表面光泽提高。
丝光后棉纤维的结晶度下降,无定形区增加,对水和染化料的吸附量增大,化学反应能力增强。
丝光后棉织物强度比丝光前有所增加,在无张力丝光时,棉织物会发生较大收缩而具有弹性(针织物),通常称为碱缩。
丝光效果的评价通常是利用丝光后棉纤维的吸附性能提高这一特性来进行的,具体可通过测定纤维对染料、氢氧化钡或碘的吸附量来衡量。
除了通过对棉纤维的吸附性能来评价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可以用来评价丝光效果,比如X光衍射法,可以测定纤维结晶度的变化;纤维镜观察法,通过对纤维纵向和截面的观察,可以发现丝光后纤维纵向的天然扭曲消失,变为圆柱体,截面由腰子形变为椭圆形或圆形;缩水率测试,可评价织物尺寸稳定性等等。
但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分析纤维吸附性能的变化。
本实验对丝光效果的评价,采用纤维吸附性能的测试,做染色法和钡值法。
染色法是通过对比丝光前后织物的染色深度来评价吸附性能的一种方法,也是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
钡值法是将丝光试样和未丝光试样分别浸入氢氧化钡溶液中,然后求出丝光试样和未丝光试样吸附氢氧化钡的比值,再乘以100,所得数值即为钡值。
钡值越大,表示丝光后纤维的吸附性能越好。
钡值为100-105表示未丝光,150以上表示棉纤维充分丝光,一般丝光制品要求钡值在135以上。
三、实验内容
1、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及仪器
35cm(经)×20cm(纬)纯棉漂白半制品1块(丝光),10cm(经)×5cm(纬)纯棉漂白半制品1块(不丝光,做对比);
氢氧化钠(250 g/l)、直接蓝5B、c(1/2Ba(OH)2)=0.25mol/l氢氧化钡溶液(M=171.34g/mol)、c (HCL)=0.1mol/l盐酸溶液(M=36.5g/mol)、2g/l硫酸溶液、0.5%溴代麝香草酚蓝指示剂、0.5%酚酞指示剂;
丝光架(每组一个,共19个)、丝光槽(装250g/l碱液)、塑料盆(装2g/l硫酸溶液5L),不锈钢蒸锅5个(烧热水,水洗用)、烧杯、电子天平、铁架台、烘箱、烘干定型机(丝光完烘干用,节省时间)、剪刀(19把,有编号)
2、实验处方及条件
3、操作
配置碱液250(g/L),放在丝光槽内,将试样绷紧在丝光架(各组自做标记)上,投入碱槽中,处理规定时间(5 min)取出(浓碱液事后倒入废液回收桶)。
带张力用80~90℃热水洗(此步正确操作应为热水淋洗,但因实验条件的限制,在此改为浸洗),洗5次(此步指定五人带防护手套操作,五个锅装热水一字排开,将布依次从每个锅过水,最后放入装冷水的塑料盆中,各组领走),然后从丝光架上取下织物,冷水洗,洗净后,用5g/LH2SO4中和,再用冷水洗,至布面无碱性(可用甲基
橙指示剂检查酸是否除尽,变蓝说明已达中性),然后在定型机(150℃×60s)上(以节省时间)烘干,留待作丝光效果测定。
四、丝光效果测定:
1.钡值法
称取氢氧化钡10.71g,放入100mL的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溶解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成浓度为c[0.5Ba(OH)2]=0.25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
(此步教师完成,配4个1000mlc[0.5Ba(OH)2]=0.25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置于1000ml小口瓶中,每六组放一瓶)将丝光前后试样各准备两份(共四份),剪碎成小于5mm的碎片,105~110℃烘2h((剪后分别放置于两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中,连烧杯一起放入烘箱中烘燥,因实验时间不够,采取110℃烘30min的方法,烘干过程中可做染色实验以节省时间),迅速放入密封塑料袋中并置于干燥器中平衡至室温,准确称取2g(精确至0.002g)(称两份),分别放入150mL带塞的锥形瓶中,加入30mLc[0.5Ba(OH)2]=0.25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浸2h,并不断摇动(可放入恒温振荡染色机中振荡,无需手摇)。
另取两个150mL带塞锥形瓶,加入30mL氢氧化钡溶液,放置2h,做空白实验用。
分别从每个瓶中吸取10mL浸渍液放入150mL锥形瓶中,加数滴酚酞指示剂,用c(HCL)=0.1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平行做2次,按下式计算钡值。
钡值=(V0-V1)/(V0-V2)×100
式中:V0—空白实验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
V1—丝光试样浸渍液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
V2—未丝光试样浸渍液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mL)。
每个实验钡值测定作2次平行实验,测定并比较不同碱浓度的丝光效果。
注意:
2.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由教师完成。
共配4个,各1000ml。
②钡值试验应平行做2次,每次盐酸用量相差不得超过0.1ml。
如重复操作,所得钡值数据相差超过4个单位,说明测定不够精确,应该重做。
③配制氢氧化钡溶液时,氢氧化钡应稍过量。
在蒸馏水中溶解时应不断加以振荡。
在带盖的瓶中静放一昼夜。
然后吸取上层澄清液移至一个带盖的贮液瓶中,盖子要盖紧,因为氢氧化钡溶液易从空气中吸取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钡沉淀而使溶液混浊。
在滴定过程中亦要求动作迅速,并防止激烈振荡。
④当在盛有试样的三角瓶中吸取氢氧化钡浸渍液时,应该用移液管的尖端将试样推向瓶壁,使更多的浸渍液挤出,这样可以更方便地用移液管吸取溶液。
2.染色实验
将丝光布和未丝光布各剪一块(5×5cm)。
浸入直接蓝5B染液(0.5g/L)中(浸入同一染浴中),加热至沸,染色15分钟,然后充分水洗去除浮色。
比较各试样着色的深度。
染色处方和工艺:
直接湖蓝5B 0.5g/L
浴比1:30
染色温度95-100℃
染色时间15min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本次试验钡值滴定结果需经教师签字后才能离开,并将原始数据和染色试样附于实验报告中。
六、思考题:
根据已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结果,论述丝光在染整加工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