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章怀太子墓壁画_客使图_辨析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四课 天上人间——壁画 教案 (1)

天上人间——壁画墓室壁画之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浅析第二课时内容结构①壁画是最早的的独立绘画形式。
古代建筑壁画多分布在神庙、宫殿、寺院、庭院、石窟、陵墓等建筑中。
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墓室壁画的产生与发展和社会背景、创作意图有着重要的关系。
②唐代墓室壁画是古代墓室壁画发展的鼎盛期,在画面构成、人物塑造和色彩表现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课以唐代墓葬保存较为完好的代表之一章怀太子墓甬道东壁壁画为代表进行赏析。
学情分析这堂课要学习内容的是美术鉴赏的第四课,在第四课第一课时汉代画像石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对古代壁画的概述和汉画像石人物的艺术形式美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堂课的学习就相对容易了一些。
高一学生对唐代的历史文化的背景知识比较熟悉,对美术鉴赏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地和老师共同探讨章怀太子墓壁画中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唐代章怀太子墓甬道东壁壁画《狩猎出行图》、《客使图》的题材、特点、艺术成就。
能够在古代墓室壁画中识别中原地区唐代墓室壁画人物。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多种课堂形式,运用个案探讨和对比欣赏的方法了解唐代章怀太子墓甬道壁画的特点。
情感价值态度观:了解唐代墓室壁画作品中艺术形象与时代文化的关系,理解墓室壁画在古代社会的功能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唐代章怀太子墓甬道东壁壁画在题材内容、绘画表现的特点。
难点:如何将时代背景、墓葬功能与作品联系,进行深入地赏析墓室壁画作品。
教学方法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唐代章怀太子画甬道东壁壁画进行感受、研究、分析、讨论、评论、并总结。
课程安排第一课:墓室壁画之汉代画像石赏析第二课时:墓室壁画之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赏析第三课时:宗教壁画之敦煌壁画飞天形象赏析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墓是安葬逝者的地方,能够在墓室中绘有壁画的墓葬一定是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同学们想一个问题,通常有一定规模的墓葬的墓主人生前可能是什么样的人?生:帝王、贵族、富商。
章怀太子墓室壁画《仪卫图》造型特点和用线分析

等等作品的留存 , 给人们打开了一个历史 的缝 仿佛 隙, 使我们有机会真实形象地看到了大唐王朝宫廷
生活中的一个瞬间情态。
3 .人体 结构 比例 的 高度 准 确
以疏体而胜顾 、 陆的密体 , 充分反映了唐代画师用笔
流畅、 色彩明快 以及善于利用空间交错关系 , 造成画 面变化丰富而又不失 和谐统一 的精湛艺风 , 明唐 表
体水平很高 ; 线描技法创新 ; 勾画技法高度凝练 ; 书法技巧明显融入 。
关键词 : 墓室壁画 ; 造型 ; 用线 ; 特点 ; 分析 中图分类号 :1 J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7 X 2 0 )4— 0 8 3 10 —77 ( 06 0 0 0 —0
章怀太子墓室壁画是唐代人物画最有代表性的 作品之一, 其中该墓东壁一幅作品《 仪卫 图》 是一幅 难得的历史珍品。然而遗憾的是 ,仪卫 图》 《 由于画 面中有五个人物的面部在出土时出现破损 , 影响了 该作品的观赏性, 使得这幅优秀的人物画作品一直 不为人们重视。笔者对这 幅作 品进行 了调 整和修 复, 以重新恢复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一
王室贵族至死仍迷恋人世的荣华富贵。同时也通过 画师之笔反映了唐朝贵族希望死后继续穷奢极欲, 这些均表明唐时期绘画创作不仅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十分密切 , 而且也反映了唐朝画师的创作规模 、 对画 面的把握及写实水平很高, 大大超越 了前人 。 2 人物形 象生动 , . 刻画深入 , 逼真传神 《 仪卫图》 主要是人物创作 , 该作品通过各个人 物的不同表情和神态 , 生动描绘 了十个大唐皇家卫 士静候太子到来时的情景。其人物的传神逼真, 使 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古人的作品。
Au . 0 6 g20
2023届山西省交城县中考历史专项突破模拟试题(一模)含解析

2023届山西省交城县中考历史专项突破模拟试题(一模)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性学习时,将下列图片归为一组。
它们都反映了下列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2、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机构进行管理,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西汉在西域设置的机构是A.安西都护府B.北庭都护府C.伊犁将军D.西域都护3、李华的笔记本上某一页出现了如下内容,如果为她的学习笔记选取一个学习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4、《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
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都城A.街道整齐B.建筑宏伟C.客商不绝D.商业繁荣5、小胡同学在寒假进行课外阅读时,其中一本书上有“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等故事情节,他阅读的名著是相关史实影响开凿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发明并推广曲辕犁和筒车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发展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为中日和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商业繁荣,宽敞整齐,布局井然的长安城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A.《西游记》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6、某班同学在讨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时,作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列强的侵略深入到内地B.割辽东半岛、中华台北全岛等给日本-----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有利于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D.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税等做担保------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7、强渡大渡河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
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2.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这标志着(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3.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4.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
据此可知(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B.此次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5.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
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
这说明了唐朝(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6.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A.重武轻文B.重农抑商C.奖励耕战D.重文轻武7.英国人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
【doc】浅谈唐代乾陵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太公主墓室壁画中仕女服饰特点和审美文化

浅谈唐代乾陵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太公主墓室壁画中仕女服饰特点和审美文化艺术与人文浅谈唐代乾陵章怀太子,懿德太子,永太公主墓室壁画中仕女服饰特点和审美文化曲婷(江苏省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24000)摘要: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辉煌的时代,它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兼收并蓄,艺术也是百花齐放,其中墓室壁画是壁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三墓室壁画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唐代侍女服饰特点和审美文化,为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把握唐代的艺术特点.关键词:乾陵章怀太子;懿得太子;永泰公主暮室壁画;仕女服饰特点;审美文化一,人物服饰特点(一)具有创新性体现出一种新风貌表现在衣着上在永泰公主墓室壁画西壁绘的《步行仪仗图》中的侍女服装己由晋末到齐,梁时的肥肠大袖转换为以小袖翻领长衣,配合条纹小口绔,软锦靴,加上个高高上耸的回鹘髻,做成一份新装,并且妇女出行骑马,以不用帏帽垂网遮蔽,转换为使用一片纱网于额间作为装饰,名"透额罗",也算是新装的一部分,在永泰公主幕中壁画人物在腰部以下还用一些垂带和金属小铃来装饰,据考究:这种装饰风格来源于两域的胡旋舞,跳舞时可随舞步发出有节奏而清越的音响.它以闪光的色彩,悬垂的动感,精致的形态和悦耳的音响进入服饰,使其平填一份鲜亮,一份活泼,一份童趣.可见唐代女性创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着装风气.表现在面饰上唐代不只是着装的新异与变幻,更是种种面妆等将美感的色彩与纹饰展示在能够显现的所有部位,如唐懿德太子墓石椁线的官女眉饰和眉宇中间装饰的花子及其图样,画眉,唐妆大量是宽阔的蛾眉(又名贵叶眉)和细长的柳眉;花子,即花钿,媚子,是将各种花样贴在眉心的一种装饰;面靥,是用丹或墨在顶上点点儿的一种妆饰,可以看出唐朝的人们在美饰方面的追求,并非为了垂衣而治天下,并非为了彰示地位和财富之类身外之物,而是为了邀宠,为了增强自身的魅力,为了美感本身.这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整体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疏离与拓展.表现在发式上唐代永泰公主墓室壁画中侍女的发髻一改隋代的平云式的单纯,而是向上的高耸,做成种种不同造型,《妆台记》称:"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乐游髻."上行下效成为风气,并且仅以马缟《中华古今注》和宇文化《妆台论》记述可以看出,唐人创立名目的发髻就有几十种之多,层出不穷的样式,意味深长的名称,每一款都是一幅画每一款都是一首诗,令人颔首拊掌,一唱三叹,仅发髻,可以看出唐代女性的创造力是多么的丰富,令以往朝代自叹不如,相形失色.(二)开放之美,袒裸之风——人体美的展示永泰公主壁画和懿德太子石墩中仕女身穿仅至胸前的长裙,而双肩,双臂和大片的胸背均裸露在外,只是披上了~件轻薄透明的宽大衫衣,支自的肌肤清晰可见,如此大胆率真,使我们看到了有人体美展示的袒裸之风的普遍出现,中国古代男子裸身往往被视为无礼,女子更不用说了,服饰绝少透露与随意敞开,唐代却别开生面.唐诗中不少句子写道:"粉胸半掩凝暗雪","长留白雪占胸前","胸前如雪脸如云等等,这些现实的描述并非浪漫的想象,这种以宽衣裸胸,以展示人体美为荣为乐的习惯并非华夏之风,而是跨文化传通而来的.首先它受佛教影响,特别是唐代妇女服饰出现露装现象,与佛教风尚有关,在唐人尊崇的儒道释三教中,唯有佛教对人体较为崇尚.在着装上没有特殊的禁忌,露体状随处可见.佛教弟子视露体为寻常事情,和尚披袈裟,多露一肩一背.在信奉佛教的国家中,露体装束并不少见,寺院和尚身披袈裟露肩露背,女性们则是从短上衣露脐露腰,以紧身简裙勾勒人体线条来展示人体的魅力.(三)女着男装的历史新面貌永泰公主墓壁画的侍女中,有一头带幞头,着胡装,身穿乌皮靴的男装形象.这类形象也在章怀太子墓室壁画中出现过,说明唐代女性已开始了中国男装的壮丽景观,唐代女子爱着的男装,主要是男子常服戎装与半臂.戎装即头戴软脚幞头,身穿翻领或圆领胯袍,腰间系蹀躞带,下穿小口裤,脚穿黑红靴或锦履;半壁,即半袖短身衣,这两者都是唐朝比较盛行的衣饰,它所展示的不只是服饰审美中性化的另一番境界,更有开放,完整与平等的服饰文化氛围形成中国古代女着男装的一代新风.女着男装,就其直接原因来说,自然是外来的胡服带来了可资参照的行为模式,胡人原本男女同装,更何况两域诸国着装习俗不断地强化这一趋势.《洛阳枷蓝记》中记载:"其俗妇人绔衫束带乘马驰走,与丈夫无异".《文献通考.四裔考》讲占城风俗:"妇人亦脑髻摄髻,无笄梳,其服与拜揖与男子同".但就其更为深刻的社会氛围与时代原因来说,可能是女主执政唤起唐代女性如男子那样有所作为的特殊感受,而着装扮饰如男子则是这一思路的初步实践与直接现实.二,影响因素'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国力富强的经济条件,唐初推行的"均田制"的土地分配政策和"租庸调"的赋税劳役制使得出现了经济空前繁荣的景象,物质生活的富裕使得人们有经济条件去装扮自己, 社会环境和谐统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唐代先后曾和三百多个国家有交往,当时在长安城中就有三十多个国家的使臣,商人和留学生,说明长安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国人民聚居交往的大都市,在民间生活中,不同民族的服饰款型,不同的服饰观念与习俗,不同的服饰传统与心态,就会渐渐发生变化,从可能的冲突变得彼此理解,从可能的轻视变为彼此尊重,从可能的疏远变为彼此亲近,彼此逐渐的在渗透中互补与融合起来.三,审美文化(一)儒,道,释三教鼎立并相互融合相互抵牾的儒道释学说鼎足而立,成为唐代建国立业的理论基础,使得唐人有着前所未有的宽容,宽松,宽厚的思想格局与眼界,唐代对各种宗教,各家学说都加以扶持,于是在意识领域不再是狭隘地将天下的思维拘束于一个模式,不是僵硬地强制天下只发出一种声音,而是以制度的形式让世界平起平坐,让纷杂的学说传布于人间,给思想以尊严,还心灵以自由,新兴的科举制使各个学说空前发展,儒家华衣美服,等级礼节文质彬彬.道家被褐怀玉,知白守黑,清净无为.佛境无父母,蔑弃常礼,右袒裸臂……这三者文不同源,形不同质,从服饰感受\理论主张到服饰款式都有很大距离.儒道的冲突在先秦早就展开了,而儒释的理论冲突在六朝就开始了,但进入唐朝,这三者的显性的冲突淡化了,消隐了.儒道释三国鼎立的局面,熏陶拓展了唐人特有的眼界与胸襟.(二)胡人文化的影响唐朝时异族相融的范围相当宽广,异族相融的氛围相当浓厚,不少士兵,将军,朝廷官员甚至对外使节都有外国人担任,更大范围来说,西域各族君长尊崇拥戴唐太宗为天下可汗,因此,两地关系密切,文化交流广泛,上层文化的交融还有一个先天的基础,即唐族人本身就有着民族融合的血统.?'据史载,李世民就有八分之一的胡人血统.高宗未立之前,李世民的另一太子李承乾就喜作突厥服.可见,民族融合,服饰互相渗透等方面的跨文化传通,对于唐朝来说,不只是统御天下的政治谋略,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与生俱来的生活渗透和文化传承.四,小结由唐朝乾陵章怀太子,懿得太子,永泰公主壁画中的仕女服饰可以综观唐代是一个热衷于服饰实践的探索与创新的朝代,如果说先秦诸子是服饰理论的百家争鸣,那么有唐一代则是服饰行为的百花齐放.在经济强盛,政治稳定,社会环境融洽,协调的大背景下,唐代服饰在开阔的视野中不断结构与重构,不断剥离其渐渐老化的躯壳而接受来自八方的新鲜的血液,不是偏执于主流意识的裁判,而是兼顾世俗的审美情趣.唐代不仅展示了厚重的文化背景,而且也显示了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参考文献1.《中国壁画史》楚启恩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2.《中国服饰文化》张志春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3.《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4.《隋唐绘画史》陈绶祥着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作者简介曲婷(1982.9一),女,硕士研究生——染织艺术设计.。
浅析唐朝墓室壁画———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

2018-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唐朝墓室壁画———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潘姿彤(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61)摘要:我国的壁画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唐代是我国壁画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墓室壁画又是唐代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是以“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为例简述唐代壁画的动人风貌。
关键词:壁画;唐朝墓室壁画;章怀太子墓中图分类号:J2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67-01一、前言唐朝在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史上达到了鼎盛时期,唐代的墓室壁画更加注重生活和习俗的表现。
壁画艺术起源于远古时期,采用壁画作为一种艺术装饰,也是一种用于思想教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壁画艺术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多以现实生活、神话传说等内容为主要题材,壁画艺术的复兴,进一步开启了我国美术的创作新时期。
二、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初唐至盛唐,是唐代墓室壁画特征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壁画采用单栏式,全墓壁画布局趋向一致,壁画内容不仅有多种出行图,市民游乐题材也增多起来,出现仿木结构,配合男女侍从的形象,从而使墓室具有宅院化的特点。
中唐时期,绘于墓道中的壁画逐渐少见,在墓室壁画中开始流行墓主人像和折扇式人物屏风画。
晚唐时期,壁画越来越简化,屏风画的内容以云鹤、花鸟为主,人物形象少见。
壁画的产生、兴盛与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壁画的发展与它的艺术形式发展相互紧密的联系着,每次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都促进了壁画艺术的兴盛。
三、唐代墓室壁画产生的原因1.政治因素。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虽然削弱了家族与等级观念,但是军阀制度仍然存在并不断壮大,士庶通婚被严令禁止,因此唐朝的墓室壁画只是在皇室贵族墓中才会出现,加上当时国力强盛,贵族们的身份特殊,也就造成了唐朝的墓室壁画呈现出威仪、浩大、富贵的样子。
2.经济因素。
唐朝时期为中国最强盛时期,经济发达,边境小国的频频依附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增加了互市机会,使当时的唐朝经济出现生机勃勃的现象。
从唐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四)”骆驼图像看所谓“唐安菩

神兽 型神 像 ( 图二 ) 。 《 狩猎 出行 图》 图高 2 - 4米 , 全长 1 2
传年代 , 也正与六 胡州的存 在和消隐的年 代约略相 当。 这些
j彩俑确 实从 一个 侧面反映 了来 自六 胡州的粟特一突厥相
融合 的袄教信仰和 以马驼“ 皮袋” 祀袄 的风习 。 姜先生结合唐 代段 成式《 酉阳杂俎》 卷四“ 突厥事 祆神 ,
下须有髯 。此神像 占有驼 鞍之大部 , 与《 西 阳杂俎 》 “ 刻蚝 为
形, 盛 于皮袋” 的记 载相符。姜先生认 为皮 袋即驼鞍上的驮 或褡裢 , 从神 像纹样看 , 用笔粗 旷而富 于装饰趣 味 , 其 质地 当属蚝 , 此神像 当即所谓 “ 刻蚝为形” 。 姜先生还举 了大量洛
贞 观五 年李世 民在 昆 明池附近 狩猎 时 , “ 蕃夷 君 长成 从” , 文献中提到的高 昌王麴文泰与左领军执 失思 力皆为胡
眷属几百人奉祀火天神。北齐后主“ 躬 自鼓侥 , 以事胡天” 。
西突厥 , 遣 吐屯阿史那矩领高 昌冠军大将军 , 监督其 国。他 乃不复朝唐。又与西突厥联兵犯伊吾 , 掠焉耆 , 壅绝西域商 道 。太宗下书责之 , 并索 中原逃亡其地之人 , 征阿史那矩入
朝, 皆不应 。乃遣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军 出讨 。十 四年
及扁壶各一 , 两 图二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 狩 猎 出行 图 “ ( 四)
米, 描绘 了章怀太子和大批随从出猎的场面。画面中有五十 多个骑马人物 , 以及骆驼 、 鹰犬 和猎 豹等 。 全画场面宏大 , 富 于动势 、 节奏感 和生活情趣 。 唐墓壁画中狩猎 出行题材 的盛 行是唐代统治 阶级大搞 狩猎活动的真实写照 ,也是六镇军
因此 , 在京都 ( 邺, 今河南 临漳县 ) 出现了很多奉祀火祆的神 庙, 一 时蔚成风气。 北周 的皇帝也曾亲 自“ 拜胡天” 、 “ 从事夷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下面搭配正确的是()A. 西汉﹣﹣蔡伦﹣﹣改进造纸术B.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C. 北朝﹣﹣贾思勰﹣﹣《天工开物》D. 明朝﹣﹣宋应星﹣﹣《齐民要术》【答案】B【解析】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选项B 搭配正确,符合题意。
2.经典诗词的鉴赏与评析是古诗词社团的特色活动之一,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如图文字所示作品的文学体裁是()A. 赋B. 诗C. 词D. 曲【答案】C【解析】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题干文字所示作品的文学体裁是词。
故选C。
3.人称“宋四家”的宋代著名书法家是()A. 苏轼赵孟頫米芾黄庭坚B. 苏洵米芾黄庭坚蔡襄C. 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D. 苏辙赵孟頫米芾黄庭坚【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四家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四位书法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
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