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与宁波城市综合体发展的趋势特点
宁波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宁波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宁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宁波文化产业正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将从宁波文化产业的概念、现状、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宁波文化产业的概念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活动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经营对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生产、加工、管理和传播的一类有别于传统经济形态的产业。
宁波文化产业包括但不限于影视制作、广播电视、出版发行、新闻传媒、文化旅游、文化创意设计、数字娱乐、演艺活动、文化教育等领域。
二、宁波文化产业的现状目前,宁波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宁波文化产业的总产值逐年增长,从2015年的50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
2.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文化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制作等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主导。
3. 产业链条逐渐完善。
以文化创意设计为核心的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从创意、设计、制作、加工到销售等环节不断延伸和完善,为宁波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 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市场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宁波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1. 优化产业结构。
未来宁波文化产业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加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2. 拓展市场空间。
宁波将继续扩大文化产业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文化企业和项目进驻宁波,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合作交流,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3. 加强人才培养。
宁波将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培养出一批专业化、创新型的文化产业人才。
每周一例国内外城市综合体案例案例分析讲课文档

问题2
国内外经典综合体项目经典案例
第二十一页,共43页。
综合体的功能构成
1、城市缩微体 办公: ➢适合于各种混合开发 ➢建立竞争性,加强吸引力 ➢提高使用效益,形成最佳市场协同 酒店: ➢最赢利的项目
➢提供流动的“居住”人口和活动的人
➢提供娱乐设施和夜间服务
➢增加了城市的活力。
➢建筑群的中心是一个下凹的小广场。
➢各个建筑物之间都有地下通道连接。 ➢开发初期缺乏居住和旅馆难以形成良好的 功能协调。1963年,建了一座拥有2153间客 房的希尔顿旅馆。
高密度建筑群,土地集约利用
办公、旅店、购物、居住和娱乐等功能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功能协调的基础。
➢建于1931~1940年,世界最早的城市综合体。 ➢占地8.9公顷,容积率18,共有建筑19座。 ➢物业:办公、居住、商业、酒店、剧院等。 ➢R.C.A.大厦:中心主体建筑,70层,高259米 ➢国际大厦:41层 ➢时代与生活大厦:36层
业态包括室外商业步行街、室内商业步行街、娱乐楼、国美电器、万千百货及乐购超市。 室外商业步行街2层2.95万平方米,室内商业步行街3层4.15万平方米。
地上部分定位
第一层定位突出品牌概念形象,体现前沿概念、品牌展示以及购物功能
第二层定位以时尚服饰、精品特色店购物为主,体现时尚、流行、活力
第三层定位以多元化餐饮为主并辅之以休闲、时尚生活配套服务
B地块
情景体验购物中心
大型百货、情景体验购物街、CEO私人产权酒店、超五星级会 所、时尚餐厅
C地块 新势力动感世界
IMAX巨幕影院、国际品牌时尚酒店、特色餐饮酒吧街、恒温 游泳馆、商业步行街
D地块
创新标准高级商务 中心
宁波地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宁波地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宁波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其地产业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宁波地产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购房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宁波地产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趋势。
一、宁波地产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宁波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逐渐增多,地产市场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数据显示,近年来宁波地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开发商的投资。
2.住宅为主导:宁波地产市场以住宅项目为主导,其中包括高层住宅、别墅、公寓等。
随着城市规划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也促进了住宅项目的开发。
3.商业地产蓬勃发展:除了住宅项目外,宁波的商业地产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写字楼等商业地产项目在宁波市中心地段相继建成,为宁波的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房地产金融创新:宁波地产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使得金融创新成为当前发展的热点。
债券融资、REITs、房地产信托等金融工具的引入,为宁波地产项目的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制。
二、宁波地产发展的未来趋势1.优化土地利用:随着城市发展的推进,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宁波地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未来,宁波地产业将更加注重土地的利用效率,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分配,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智能化建设:未来的宁波地产发展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建设。
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等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发展的新方向,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3.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未来宁波地产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推广节能环保材料、提倡绿色施工等措施将成为宁波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4.加强产业结合:宁波地产业未来将更加注重与产业的结合。
通过与科技、文化、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实现地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5.线上线下结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宁波地产业也将逐渐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
宁波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宁波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宁波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带中的重要节点城市。
宁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强劲,产业发展迅速。
本文将对宁波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一、宁波产业现状1.制造业宁波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制造型企业和工业园区。
汽车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家电、机械设备等行业是宁波制造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宁波还在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
2.航运物流宁波港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港口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商贸港口之一。
宁波港拥有丰富的航线资源和先进的港口设施,可以服务于全球各地的货物运输需求。
此外,宁波还发展了一体化的航运物流产业链,建设了多个物流园区,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3.现代服务业宁波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各类服务业企业不断涌现。
金融服务、商贸、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领域是宁波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还积极发展互联网经济,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服务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二、宁波产业发展趋势1.制造业转型升级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宁波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宁波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同时,宁波还加强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构建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融合体系,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2.航运物流发展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宁波的航运物流具有巨大的潜力。
宁波将进一步完善港口设施,提高港口服务能力,扩大航线网络,加强与国际大港的合作。
同时,宁波还将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深化物流体系改革,提高物流效率。
3.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宁波将着力打造以金融服务、商贸、旅游、文化创意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宁波将支持金融创新和创业创新,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业企业。
同时,宁波还将加大对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旅游和文化品牌。
宁波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04-202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04-2020)中心城总体规划图一、基本情况1、城市概况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
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7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520.8万标箱。
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区位图2、宁波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十五”时期是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稳步推进和长三角区域格局重组的大背景下,宁波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首先,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宁波提出了新的要求。
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建设几个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与较强创新能力的城市,以强化我省在全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
据此,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拥有深水港优势,将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与集聚功能。
其次,《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对宁波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三个都市区的目标,其中宁波都市区由宁波市区、舟山市区、奉化市区组成,实现甬—舟港口整体开发。
由此,宁波城市将突破现有的城市格局框架和城市形态,城市规划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虑设施的配置、交通的联系和产业的联动。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宁波实践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宁波实践201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新时期新常态下的城镇化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
规划发布后,宁波市积极对接融入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成功举办首届APEC城镇化高层论坛并发布“宁波倡议”,编制印发《宁波市新型城市化规划(2014―2020年)》,扎实推进各项重点领域建设。
2014年以来,宁波市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和环境日益改善,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一些领域形成了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2016年,宁波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2.7%,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55和1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和2.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收入水平分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和第一位;统筹城乡综合得分连续8年居全国全省前列。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下载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研究制定人地钱挂钩政策,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
近年来,外来人口年均落户宁波市5万人左右。
一是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制定出台宁波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面放开区县(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和逐步统一城区落户政策,2015年9月底,宁波市正式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研究制定《宁波市城区户口迁移暂行规定》《流动人口量化积分申评办法》,“1+N”政策体系基本搭建。
二是居住证制度改革推进落实。
北仑区作为全省试点,于2015年出台居住证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探索建立以居住证为基础的积分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推行新型居住证制度的通知》《宁波市居住证管理暂行规定》。
到2017年6月底,全市已累计受理IC 卡式浙江省居住证申请40万张,实际发放量达35.4万张。
宁波的产业发展趋势

宁波的产业发展趋势宁波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东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作为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其产业发展也逐渐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本篇文章中,将探讨宁波的产业发展趋势,并着重分析宁波在制造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宁波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均衡,拥有制造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旅游文化等多个支柱产业。
其中,制造业一直是宁波的重点发展方向。
宁波著名的制造业集群包括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波舟山港综合实验区等。
这些制造业集群涵盖了汽车、机械、电子、化工、纺织、食品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产业链条完善的生产体系。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宁波的制造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例如,随着人工成本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宁波的制造业将更加关注研发创新和智能制造。
宁波早已在国内率先推动机器人应用和智能制造的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积极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
除了制造业,商贸物流也是宁波的重点发展领域。
宁波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沿海港口之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宁波港将进一步发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
同时,宁波还积极发展商贸业,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和商品交易所。
例如,宁波保税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一类保税区,引进了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商贸企业。
预计未来几年,宁波的商贸物流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除了制造业和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也是宁波的重要产业之一。
宁波拥有浙江省最大的金融中心区域,设有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多个金融机构。
宁波的金融服务业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技术创新、金融科技、金融监管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宁波将继续加大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宁波还将加强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金融服务向制造业、商贸物流、科技创新等领域延伸。
宁波地区连锁行业发展现状

宁波地区连锁行业发展现状一、概述宁波地区连锁行业发展迅速,随着电商和物流的不断发展,连锁经营逐渐成为该地区零售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宁波地区连锁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潜力。
二、发展现状1. 门店数量增长:宁波地区的连锁企业门店数量逐年增长,尤其是一些知名品牌,如大润发、华润万家等,门店数量不断增加。
同时,一些新兴品牌也在迅速扩张,如盒马鲜生、京东到家等。
此外,一些小型连锁店也在不断涌现,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经营模式多样化:宁波地区的连锁企业除了传统的实体门店外,还积极发展线上业务,如网上商城、APP、小程序等,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经营模式。
此外,一些企业还积极探索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等新零售模式,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3. 供应链优化:随着电商的发展,宁波地区的连锁企业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管理,积极优化采购、库存、配送等环节,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一些企业还积极寻求与物流公司的合作,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4. 政策支持:宁波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连锁行业的发展,如提供税收优惠、支持企业扩大规模等。
这些政策为连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5. 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的发展,宁波地区的连锁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一些传统品牌面临着新兴品牌的挑战,需要通过创新来提高竞争力。
同时,一些小型连锁店也面临着大型连锁企业的竞争压力。
三、存在的问题1. 经营管理水平:宁波地区的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此外,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导致运营效率低下。
2. 品牌建设不足:一些连锁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着不足,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规划,导致品牌影响力不足。
此外,一些企业过于注重扩张速度,忽视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3. 人才短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宁波地区的连锁企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更为紧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与宁波城市综合体发展的趋势特点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11-01 点击数:1405【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城市综合体是指具有商贸、商务、居住、酒店、展览、会议、休闲、娱乐、文教、交通、产业等城市功能三项以上,各功能之间有机联系、相互助益,规模体量大、交通衔接好,且保持一定比例物业统一经营和整体管理的多功能、高效率建筑群落。
从缘起来看,这一城市建设开发方式起源于西方国家,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呈现出大规模开发建设、多样化发展的特点和态势。
一、全国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基本状况与趋势特点(一)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城市综合体正处于迅速扩张阶段国外的发展实践表明,当城市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城市综合体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达到或超过1万美元时则是城市综合体快速发展并逐步成熟阶段。
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均已经达到城市综合体起步或快速发展阶段的要求,城市综合体开发越来越受到各地城市管理者和地产开发商的青睐,许多大中城市甚至是一些三、四线城市都在积极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
如杭州、济南、合肥等城市政府就明确提出未来要以城市综合体开发为主来推动都市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
而且,随着我国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三线、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城加入到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浪潮中去。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国的城市发展已进入到城市综合体“唱主角”的时代。
(二)从实践进展来看,我国城市综合体发展水平的层次性比较明显根据《2009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调研报告》和《2010年中国城市综合体专业研究报告》,目前国内城市综合体发展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走向成熟型。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综合体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它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建起了国内第一批城市综合体,如北京国贸中心、上海新天地、深圳华润中心等。
目前,这些地区城市综合体发展正在由开发建设阶段向建成运营阶段过渡,已建成的城市综合体的总体数量、单体规模相对较大,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主体培育等也比较成熟。
二是快速发展型。
杭州、济南、成都和宁波等二线城市综合体发展正处在快速开发建设阶段,这些城市纷纷提出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目标(如杭州100个、济南16个、成都48个),并为此制定出台了专门的发展规划、政策意见和工作举措,强力推进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未来两到三年内这些地区的城市综合体供应量将大幅度增加。
三是规划起步型。
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级市甚至是县级市也已基本确立城市综合体主导的城市开发模式,但相对起步较晚,目前正处在城市综合体项目的规划设计、招商引资、立项审批或开工建设阶段。
四是理念传播型。
中西部一些欠发达城市正处在接受、传播城市综合体理念阶段,城市综合体模式已引起城市管理者的兴趣和重视,但在城市开发中尚未正式引进、实践城市综合体的理念与模式。
(三)从功能类型来看,我国城市综合体以商贸、商务型为主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城市综合体以商贸和商务型为主,主要是对商业、办公、酒店、公寓等业态和功能的有机集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2003年以来我国建成或在建的100个城市综合体调查显示,其中6 5%的城市综合体具有上述四大功能,且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城区的繁华地段。
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综合体类型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城市综合体类型更加丰富,旅游城、枢纽城、文化娱乐城等一些新兴城市综合体正在兴起;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综合体正由主要位居城市中心区域向城市郊区或边缘区域延伸,地处郊区的地铁型城市综合体和一些片区级(辐射城市内有限区域)、社区级的城市综合体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
(四)从操作模式来看,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特点非常突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体开发主要采取的是政府规划布局、监督调控,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操作模式,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的特点非常明显。
其中杭州等地专门发文,成立领导小组,着重突出城市综合体的招商引资、运营管理和业态发展,推动城市综合体与总部经济、产业基地建设联动发展,促进形成优势特色。
同时,民营企业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投资开发城市综合体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万达集团、SOHO中国有限公司等一批有资金实力、品牌影响力的大型民营城市综合体开发企业。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这一操作模式下,政府吸引企业投资开发城市综合体,主要是依靠土地优惠形成级差地租,以及所给予的一定的财税、金融、产业等方面支持,因此,“政策优惠”是支撑传统城市综合体开发的核心要素。
但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未来中心城市的土地成本越来越高,地方政府能给予的优惠空间也越来越小,依靠土地价格级差和一般的财税、金融、产业政策优惠,已很难支撑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要确保城市综合体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城市综合体经营水平和综合能级。
因此,宁波民营资本要抢占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要把关注的重点由偏重“政策优惠”向注重“能级提升”转变。
二、宁波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基本状况与趋势特征(一)从发展阶段来看,宁波正处于城市综合体高速发展阶段宁波作为我国的计划单列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产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达,体制机制优势明显。
2009年,区域人均G DP已突破1万美元,第三产业占比42.3%,市域人口总量接近1000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4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4.4亿元,城市综合实力连续三年跻身全国10强。
同时,宁波城市发展也正处在功能提升、多集点发展、构建网络化大都市阶段,城市建设的大投入、大整合、大发展也为城市综合体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
因此,从城市经济总量、产业构成、人口规模、消费能力、建设阶段等角度来看,宁波的发展水平已达到城市综合体高速发展阶段的整体要求。
(二)从发展实践来看,宁波城市综合体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从调研情况来看,宁波城市综合体正处于多样化布点发展阶段,在大型化、综合化项目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小型化、社区化项目也层出不穷,特别是在一些县(市)区这一趋势也表现得比较明显,如在镇海新城开发中,就规划布局了多个面向3-5个社区、总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左右的城市综合体。
基于此,我们确定了“涵盖3项以上城市功能、地块属于综合用地范畴、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总投资额5亿元以上、且至少有50%物业统一经营和整体管理”的城市综合体统计标准。
按照这一标准,我们对县、市、区、功能区块进行了问卷调查。
初步统计,截止到2010年7月,全市共有城市综合体49个,预计总投资在1 300亿元以上。
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市区的江东、鄞州、镇海、海曙、江北等地(见图1),余姚、慈溪、宁海、象山、奉化等地相对较少。
从开发进度来看,宁波正处于积极规划布局、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未来两年内将是城市综合体集中放量供应时期。
目前已建成的有6个,占总量的12%;在建的有32个,占总量的65%;拟建的有11个,占总量的2 3%(见图2)。
从功能类型来看,宁波的城市综合体也主要以商贸、商务型为主,其中商贸型综合体32个,占总量的65%;商务型综合体12个,占总量的25%;其他居住型、旅游型、休闲型加起来也只有5个,占总量的10%。
(三)从发展水平来看,宁波城市综合体综合实力位居国内上游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宁波在城市综合体发展上具有一定先发优势,与二线的济南、成都、无锡等处于同一区间。
一方面,宁波具备加快发展城市综合体的经济实力,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起步较早,形成了一些经典城市综合体项目。
2003年宁波就开发建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综合体——天一广场,此后又有鄞州万达广场等一些项目建成运营,而且鄞州万达广场的成功开发,直接带动了万达集团在城市副中心开发城市综合体商业模式的形成。
另一方面,宁波城市综合体的数量规模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共4 9个),且已发展形成了一些城市综合体开发主体,如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银亿集团、和邦集团等。
同时,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宁波城市综合体发展由“政策优惠”驱动向“产业能级”驱动转型趋势非常明显,与以前偏重城市综合体建设的理念相比,目前市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商越来越重视城市综合体的运营管理、有机更新和能级提升。
总体而言,宁波城市综合体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为吸聚本地民营资本投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市域内不同区域城市综合体发展水平并不均衡,表现出多个发展阶段并存的特点。
其中鄞州、江东等地城市综合体发展较为领先、正在走向成熟,除了总体数量、建成运营的项目较多以外,鄞州区还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专业市场建设城市综合体的开拓性思路;镇海、江北等地正处于积极布局、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尽管区域内城市综合体总体数量不少,但多数尚未建成;而南部的象山、宁海、奉化和北部的余姚、慈溪等地城市综合体发展则相对滞后,正处于规划起步阶段,不仅数量不多,而且开发建设也多刚刚起步。
同时,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宁波的城市综合体发展还存在着规模、数量、品质的差距,以及规划不够、分布不均、能级不高、主体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