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学校当前德育工作的思考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摘要】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接着从加强师德建设、营造德育氛围、注重实效教育、家校合作和农村特色教育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最后总结指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德育工作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提升。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促进农村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师德建设,德育氛围,学生德育教育,家校合作,农村特色教育,素质教育,共同努力。
1. 引言1.1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特殊性,德育工作更显重要。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只有加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农村社会的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2 现状分析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农村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德育工作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
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素质和师德水平有待提高,导致德育工作的质量参差不齐。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的衔接不够紧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农村学校的德育资源相对匮乏,德育教育手段、方法不够多样化和灵活,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
在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中,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找准症结所在,从根源上寻求解决办法,为提高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对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思 政 探 讨
对农村学校德育工作 的思考
邵 登 军 目前 , 农村 学校的德 育工作 面临前所 未有的疑难和 二、 农村学校德 育工作对策 困惑 , 家庭教育的缺 失使农村 学校 的德 育工作难 以开展 。 面对 面对上述几个制约农村学校德 育工 作进展 的瓶颈 问题 , 新形势、 新机遇、 新挑战 , 学校教育一定要 紧跟 时代 潮流, 重新 我们需静下心来认真反思 、 探讨 、 总结 、 交流 。 笔者认为要想在 审视、 研 究农村学校德 育工作有序进行 的对策, 走 出一条适应 新形势下把农村 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应做好以下几方 面的 新形式要求的德育教育之路 。 工作 : 关键词 : 德育教 育 社会环境 家庭教 育 学校教 育 1 、 优化德育环境 。马克思 主义认为 : 人一定是环境 中的 人, 一定 的环境塑造一定 的人 。 良好 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教育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德育教育被放在 了一个非 功能 , 它直接影响着学生 良好 品德的形成 。 因此我们一定要转 常突出的地位 , 备受各界 的关注。 通过各级部门的鼎力支持与 变德育观念 , 协同社会各界净化校内外环境 , 积极整合学校与 全面指导 , 近几年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 了可 喜的成绩 , 但在看 社会德 育体 系 , 促进学 生健康成 长 , 提高德育工作 的实效性 , 到成绩 的同时,我们应该看 到一些偏远 山区学校的德育工作 使校园它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场所 ,它更要成 还存在着很 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更新德育 为学生思想品德 的教育和个性修养 的养成的育人阵地 ,我们 工作管理体制 , 创新德育工作管 理办法 , 丰富德育工作载体 , 要充分挖掘学校 的文化资源 、 环境资源和历史资 源, 使校园承 灵活科 学地去解决出现的问题 ,恐怕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载起凝 重的人 文内涵 , 使校 园的一草 一木 、 一砖一 瓦 、 每 一个 会产生很大的负 面影响。 角落 、 每一堵墙都成为德 育教育阵地 , 处处都有学生德育事迹 农村学校德 育工作现状分析 的展现 , 把校 园真正建设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 1 、 看社会环境 。我国正处于社会 的转 型期 , 多元 文化 , 多 2 、 规范学校教育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 , 培养道德高 尚、 元价值观的冲突更加激烈 社会导 向更加模 糊 , 新 的适应市场 人格健全 、 素质优 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 面 经济的价值 观 、 道德观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 这样复杂 的社会环 对新形 势 , 学校要树立 正确 的教 育观念 , 遵循教育 规律 , 彻底 境影 响着学 生们的价值取 向, 学生不再单纯 , 校园不再安 宁 , 扭转重智育轻德育的应试教育模式 , 建立科学 的社会评价体 教师不再权威 。 受社会不 良现象及部分影视作 品的影响 , 学生 系,引导社会评价在重视教学质量 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道 在学习与生活中时不 时会暴露出西方腐朽 没落 的生活观念和 德和品行评价 、 重视学生人格 的健全和 良好 品德 的形成。 学校 消极情绪 , 从小就有崇 尚金 钱万能 、 贪 图享受的思想 , 不思进 的德育还应开展丰富多彩 的富有爱 国主义 、 集体 主义 、 社会主 取, 是非不 明, 善恶不分 。 义的主题实践活动 , 让学生明白祖 国的发展史 、 感知祖 国的伟 2 、 看学校教 育。 近几年 , 农 村学校虽不断转变和推行其办 大、 明白今天生活 的学习条件 的来之不易 ,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 学理念和育人观念 , 德育渗透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 德育走进 的爱国意识和 民族 自尊心 , 启迪他们发奋学习 、 开拓进取 , 树 了学生 的课 堂 , 各 学科 教学 中都要渗透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 目 立伟大的理想和正确 的人生观 。 标, 每个年级都开设品德与生 活( 社会 ) 课, 系统全 面地对学生 总之 ,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 巨工程。 学校 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但当前社会评价学校 , 上级考核学校主要 应该从 提高 民族素质 ,事关 国家安危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工 来看学校的教学成绩 , 学校考核教师也主要看学科教学成绩。 作的重要性 , 不断增强政治意识 、 大局 意识 , 都更加 自觉地把 这样学校这个历史文化的传承之地却变成了一个传播着功利 学校德育工作放到 “ 以德治 国” 的突出位置 , 健 全学 校 、 社会、 思想 , 兜售 着应试教育秘诀的场所 。 凭借着 “ 一好遮百丑” 的谚 家庭三位一体 的德育 网络 , 实行统一 的德育 内容 , 统一步 调 、 语, 农 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E l 益突 出, 学期初 学校在安 统一方法和措施 ,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 为青 少年创建健 排周历活动时尽量挤 压德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很 少组 织有 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打下坚实 教育意义的德育活动。 即使安排 了部分德育活动 , 也是重形式 的 基 础 。 轻效果 , 重校内轻校外 、 重灌输轻导行。 目前农 村学校还没有 参考文献 : 真正建立起来科学化 、 具体化的德育评价体制 , 大多数 学校对 [ 1 ] 廖继 昌, 韦琨 , 《 农村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对策及建议》 , 学 生的德育评价随意 陛较大 , 评价方式单一 , 学期末对学生的 广西教育 , 2 0 0 8年 2 5期. 操 行评语负责任 的班主任 以学生平时的表现来下定论 ,不负 [ 2 ]吴恩娜主编 , 《 2 1世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指导》 , 科 责任的班主任随便几句草草 了事 ,这样严重挫伤了做好 德育 学出版社. 工 作 的 积极 性 。 [ 3 ] 胡适才. 《 关于加强德 育实效性 的思考》 齐齐 哈尔师 范 3 、 看家庭教育。 与 以往相 比, 一些小学生 的道德素质明显 学院学报. 1 9 9 5 , 退化 , 是非 不明 , 善恶 不分 , 打架斗 殴 , 违纪违 规事件层 出不 【 4 ]石鸥 , 《 德育困境 中病理性说服教育及其诊治原则》 , , 穷。 出现 这些不 良现象与家庭 教育 的不 当有很大关 系。 农村学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l 9 9 4 . 4 。 f 5 1 网络资源 校学生 家长 的文化水平较低 , 大多数 都是小学 、 初中毕业 , 他 们本身的文化素质较低 , 是非观念不明 , 不会给学生讲述“ 仁、 作者简介 : 邵登军 、 男、 1 9 8 2年 5月 2日出生、 2 0 0 3年 7 义、 礼、 智、 信” , 不注重言传身教 , 有 时甚至在孩子面前表达对 月毕 业于甘肃省临洮师范学校 、现任教 于定 西市安定 区白碌 bd x 学、小学一级教师、 2 0 0 4年被共青团 白碌乡委员会评 社会 的怨气和不满 , 大多数时间沉湎于农活与声色犬马之 中, 中, 团队先进工作者” , 2 0 0 5年< < H o wd o y o u ma k e a b a n a n a s — 没有防患于未然 的先行教育意识 ,待到孩子有 问题时 , “ 望子 为 “ 成龙” 的急切 心情促使他们粗暴地对孩子进行打骂教育 , 这样 m o o t h i e  ̄ i 妓 评为 区级优质课 。 2 0 1 0 年被安定区教育体育局评 青年教学能手” 。 2 0 1 1年被评为区级优秀教 单一 的教育方式使孩 子缺少 了与父母的言语交 流 、 心理沟通 、 为安定区第五届“ 情感共鸣 , 造 成部分学生 性格孤僻 , 缺乏诚信 , 欺骗老师 、 同学 师 。 和家长 。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德育工作,注重德育与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二、成绩1.德育活动丰富多样。
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德育课程、德育实践等,丰富了学生的德育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2.德育成绩显著。
“德才兼备、德育为先”已经成为我校育人理念的核心。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纪律意识和道德修养有了明显改善。
3.学风建设取得突破。
通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4.社会实践取得成效。
学生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1.师资力量不够。
由于资源紧缺,我们所能吸引到的优秀教师十分有限,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德育教育不够系统化。
目前,我们的德育教育更多依靠师生自发的主动行动,缺乏科学规划和系统的课程设置,导致德育工作的的不稳定性。
3.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改进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和招聘优秀教师,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专业素养,确保师资力量的充足。
2.加强德育教育的科学性。
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使德育教育变得更加规范和科学。
3.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
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和教育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4.注重学生发展个性。
通过开展个性化的德育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展望我校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注重学生发展个性。
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标签: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对策品德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都至关重要,“百育德为先”正是道出了德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社会上频频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在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今天,德育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农村小学,更要加强德育工作,不要只把智育摆在教育的首位。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农村的一些小学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为提高教学评估,不断地给学生施加学习上的压力,忽略了学生的德育。
再加上家长观念的陈旧,认为孩子学习好,将来就一定会有前途,使得农村学生的德育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
2.德育工作方法陈旧。
农村小学重视说教,倡导以课堂为中心的旧模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实践。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认为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及奖惩制度,就可以让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即所谓的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
这样的道德教育,成为了高压式的教育模式。
二是单项地灌输,学校教师只把思想品德教育当做知识来传授,而没有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内在修养等方面上下功夫,以考试的分数作为教学质量的标准。
同时,学校也过分强调对学生的德育制约,而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自身需求。
3.德育资源缺乏整合。
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家长认为品德教育是学校的事,学校也仅仅为家长提供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情况,这样就淡化了家长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甚至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闻不问,与学校的沟通甚少。
这样就没有建立学校、家庭沟通的有效机制,不但影响了家长对品德教育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品德教育资源的整合。
二、完善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学校的德育队伍是德育的主力军,要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才能够使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
因此,学校要加强德育队伍的理论学习,让他们通过理论的学习,总结出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并根据自己学校的切实情况,制订出符合学校德育管理的相应内容。
藏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

藏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藏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特殊地域,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民族聚居。
在这片土地上,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是传承和弘扬藏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围绕藏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策略进行思考。
一、现状分析在藏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由于藏区农村地理环境复杂,学校的条件有限,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德育教育工作难以开展。
一些学校在教育德育方面重传统轻现实,对于藏族文化传统、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不够重视。
一些学校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缺乏相关的特色课程和教学方法,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缺乏活力和有效性。
二、问题分析在藏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强,制约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教师的德育教育理念不统一,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入和系统,导致教育内容和质量的参差不齐。
三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是学校管理滞后,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不够,致使德育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不明显。
三、改进策略1.丰富德育教育资源针对藏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相关资源,引进和开发更多的德育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
需要加强对德育师资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推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2.加强德育教育内容体系建设在德育教育内容方面,需要从内容体系、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方面,要注重对藏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传承和挖掘,同时注重现代德育教育内容的引进和发展。
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资源库,以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要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启发和激励。
3.建立有效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定期的德育教育评价,对学生德育教育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内在潜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小学是农村地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德育工作在其中尤为重要。
农村小学德育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修养,也影响了整个学校的风气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分析农村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专职德育教师不足。
由于学校的经济条件差,导致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这就使得农村小学在德育方面的工作相对薄弱。
2. 德育教育内容单一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德育教育内容单一,往往注重在知识普及和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品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在课堂教育、学校文化和活动设置方面缺乏多元化,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
3. 家庭环境的影响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环境普遍比较贫困,家长的教育程度较低,对孩子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修养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4. 缺乏科学的德育方法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缺乏科学的德育方法,往往以训诫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启发式教育。
二、对策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师收入,完善学校设施,为学校配备更多的德育专职教师,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保障。
学校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多样性,通过举办各种文明礼仪教育、品德修养教育、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要加强合作,通过家长学校会、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共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应该推广科学的德育方法,加强师资培训,鼓励教师创新,通过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德育教育资源。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随着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各方面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将会得到有效的改善,农村小学的学生也会受益于良好的德育环境。
农村中小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精选五篇)[修改版]
![农村中小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精选五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84cd76680203d8cf2f2467.png)
第一篇:农村中小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农村中小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延坝中学:周延兵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是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一个关键部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我校一贯的教育理念。
特别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它被放到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德育历来备受重视。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更加激烈,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学生不再单纯,校园不再安宁,教师不再权威,尤其是在农村,大量的留守学生严重使中小学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战。
总体看来,当前各中小学德育状况出现了滑坡的趋势,究竟问题出在哪?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而这些问题有该如何解决和应对?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分析的。
一、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调查了当前我校学生德育现状,我们感觉最深的一点是:他们幼稚与成熟并存,自尊与自卑共增。
一方面对社会、家庭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又不愿为社会、家庭作更多的贡献。
他们的观念与习惯、语言与行动是如此矛盾地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体。
1、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些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头脑中装着各种各样的错误观念,极端个人主义,只知道关心自己,不知道关心社会和他人,说话办事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哥们儿义气”重,而且误把“哥们儿义气”当成真正的友谊;崇尚金钱万能,贪图物质享受;受社会上不良现象和影视作品负面影响较大,致使是非不分,善恶不分,盲目崇拜模仿影视作品中的人物。
2、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
如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与同学格格不入;部分留守学生缺乏自信,破罐破摔,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学生缺乏诚信,漫天谎话,欺骗同学、老师和家长;有的学生缺乏自理、自律能力,凡事靠父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学生畏难思想严重,怕吃苦耐劳,抗挫能力差;有的学生自私,骄横,“老子”天下第一,同学之间不讲团结谦让,家中则是唯我独尊。
3、缺乏起码的道德礼仪。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思考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摘要: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对当前农村小学德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农村学校育人环境的特殊性、困惑、现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力求提高师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德育思考困惑现状建议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近几年从事德育教学工作切身体会,从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特点与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对农村德育工作进行探讨,发现:一、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
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
一是农村大环境的特殊性。
农村相对来讲,信息较闭塞,环境寂寞安静,同时农户居住较分散,相互间交流较少,是一个不适应孩子好动好奇心灵的环境,容易导致孩子自闭孤僻的性格。
二是家庭环境的特殊性。
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
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二、农村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惑。
困惑一:开放的社会环境与封闭的学校教育形式存在极大的反差。
任何个体,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其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几十年来,与社会文明同步发展的是,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看到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各种阴暗面逐步在我国社会出现:片面追求享受、好逸恶劳者有之;打、砸、抢黑恶性质的团伙有之;吸毒、贩毒等不法分子有之;贪污腐败、行贿受贿、制假失信等社会现象有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农村学校当前德育工作的思考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多年从事德育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深深地懂得:品德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如果没有德育教育也就不成为教育了。
近年来,虽然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加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发展的国内情况,学生的思想和其家庭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而我们传统方式的德育工作已经远远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工作和对象,存在着许多问题、困惑,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思考:
思考一:当前。
农村学校德育管理的窘境
虽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发了一些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文件,但多半是讲教师或学生不应该怎么做,至于该怎么做并没有规定。
学生的许多行为确实需要规范,但学校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又缺乏法律依据,如学生早恋问题、使用手机问题等,我们觉得学校应该管理,但在如何管理及管理到什么程度上,学校感到茫然。
就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这一问题,学校老师都知道是利少弊多,而很多家长则认为社会发展了,学生佩戴手机便于和家长联系。
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考场上玩手机。
所以老师此时就处于两难境地。
收缴学生的手机吧,有些学生家长认为侵犯了学生的私有财产权。
听之任之吧,于情于理又不太可能。
另外,教育绝非万能。
动辄请家长也非良策。
对待屡教不改的学生,如何适度“惩罚”,尺度不好把握。
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大多数班主任总是耐心引导教育,许多学生都能领会老师的一番苦心。
可有些学生无论你怎样同他们推心置腹的谈,即使他们能当面点头答应,但事后总是忘的一干二净,屡教不改。
每次好不了三两天。
而每个人的耐心总是有限度的,当严厉批评和耐心教导都不起作用时,怎样适时适度地“惩罚”学生才有效,我们老师感到很茫然,不知所措。
思考二:为何德育的付出和成效不成正比?
当前农村学校教师都觉得学校德育工作投入多,付出多,但收效甚微。
一说起德育就想到量化考评,想到扣分。
德育似乎已经成为了扣分的代名词。
很多农村学校对老师和班级进行量化考核,然后按考评结果对班主任发放班主任津贴。
而对班级的考评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上。
每天学生从学校大门开始,扣分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出校门没带学生证会扣班级分;发型不合要求要扣班级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班级分;乱倒饭菜要扣班级分;不按时就寝要扣班级分……扣分已经渗透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政教处一帮人整天忙忙碌碌,也让班主任提心吊胆,生怕哪里有一点疏忽就被扣分,每月的班级考评就倒数。
总而言之,学生怕老师累,但效果不佳。
作为身处教育教学一线的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
德育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让学生怕?让老师累?这样的管理方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真能深入到学生内心了吗?手机禁令俨然是形同虚设,乱丢乱扔似乎
是屡禁不止。
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学生并非是发自内心的认可这样的规矩,更谈不上自觉的遵守这些规矩。
所以,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破坏规矩,违反校纪班规。
这种“就范式”教育,以“禁止”和“扣分”来规范学生行为,暂时短期内可能见效,但它绝不会行得远。
社会生活已今非昔比,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特点的变化,必然要求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革。
如果我们还沿用过去的尺子去衡量和管理新时期的学生,我们的工作怎么会不累?工作怎么会有成效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权利埋怨时代前进的步伐太快,没有理由指责社会的诱惑力太大,而应该使德育工作适应新的形式,与时俱进。
以新的德育理念来指导工作。
思考三: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不能像猫和老鼠。
老师的角色是一位指导者、点化者。
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人。
因此,老师决不能整天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势,让学生感觉到怕,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
老师盛气凌人时,碰到老实一点的学生可能会被这架势所吓坏,较容易解决问题。
碰到脾气倔一点的,是否能镇得住就难说了。
老师不要以为真理在握,别人就一定要听你的。
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找到切入点、突破口,和学生要有共同语言,还需要有一个让对方容易接受的语气和语调才行。
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是在真心帮助他们,而不是在压制他们,从而逐步感化他们。
老师做工作时,首先把自己的气理顺,在此基础上再做工作,才会使他们的思想观点逐步的与老师趋同,从而达到师生观点的一致,实现师生关系的真正和谐。
如果把学生与老师对立起来,无异于把学生推到了孤立无援的悬崖边,这时候学生就很容易走向极端。
所以学生的厌学逃学、不学有可能是我们老师没有做好思想工作而导致的。
当然。
德育工作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工作,而是一个漫长的、“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说明德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工作。
不像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那样,可以通过补课、加班等时间的累加,短期见效。
德育工作要求教育者必须要有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坚持把握时代特点,发扬传统教育的优势、优点,强抓机遇,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