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从《扁鹊心书》浅析窦材的灸法思想

从《扁鹊心书》浅析窦材的灸法思想李洪亮;薛智慧;陈果;粟艳梅;向芳;李铁浪【摘要】《扁鹊心书》是南宋著名医家窦材所撰.该书是窦氏数十年行医经验的总结,书中着重介绍了有关灸法的临床应用和治验,为灸法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笔者就该书中窦材灸法学术思想的特点有:崇素灵、辨经络、治病求本、本于真元;重元阳、温脾肾、扶阳三法、灼艾第一;审虚实、取穴精、辨证证治、艾药齐施;道艾火、法阴阳、灸法养生、延年益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4(023)010【总页数】3页(P1866-1868)【关键词】窦材;扁鹊心书;灸法【作者】李洪亮;薛智慧;陈果;粟艳梅;向芳;李铁浪【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9窦材,生卒年代不详,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南宋著名医家。
曾官任开州巡检、武翼郎。
初学《内经》与六子之书(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朱肱),后师从“关中名医”(姓名不详),受得岐黄正术,潜心研究《黄帝内经》,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窦材临证虽针灸药兼施,但重用灸法,晚年鉴于医界不遵“正道”,“遂将追随先师所历之法,与己四十余年之所治验”编成《扁鹊心法》[1],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64年)刊行。
该书分上、中、下3卷,并附神方1卷;其中上卷总论部分主要阐明临床诊治的原则;中卷讲述伤寒各证,并附有验案;下卷介绍内伤杂病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病症诊治心得。
笔者将书中有关灸法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曰“臣闻医家正道,《内经》为真,《内经》言病最详,而无治病之法,故黄帝又与岐伯撰出《灵枢》,实为医门所最急者也……历世绵远,屡遭兵火,其神书散亡,仅存《灵枢》、《素问》而已,虽不尽传宗派,是亦能救人疾苦,保人性命,但少洞彻脏腑、刳肠、涤髓之神耳”。
艾灸养生:春灸气海,秋灸关元

季各熏脐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益气延年”。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是强调该穴的保健养生作用。据《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感出现太慢。
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艾灸养生常用的穴位。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灸脐法的保健灸神阙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11.灸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别名:热府;又有左为风门,右为热府之说。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出自《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会元针灸学》)。”风门穴在第二椎下两旁,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具有宜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
关于艾灸问答大全

1、病从何来?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
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里,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
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
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
2、病从何去?最好的办法是灸关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
补充身体的元阳。
这是治本。
同时配合灸局部疼痛点。
这是治标。
3、灸能美容吗?能。
灸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调内而养外,标本兼治,通过调节内分泌等系统调动先天后天之元气,使人体的气血充足而上达头面,具有醒脑提神、五官发肤的功效,能够有效的淡化、分解面部表皮的黑色素沉淀,消除面部水肿、眼袋、黑眼圈、色斑等等,有效的改善面部倦容,令爱美的广大女性,五官、肌肤色泽红润,富有弹性、无皱纹、无斑点、饱满,神采奕奕。
而且,在美容的同时,可以通过内分泌等系统起到减肥,根除妇科疾病的作用。
4、体质热的人是不是不能灸?灸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经过的传导,来调整身体的寒热虚实。
热症施灸,《类经》说“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起窗,如揭起被,皆谓之发”,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的散热退热祛邪外出的目的,所以称“火有拔山之力,开门驱邪之功”。
所以,大家不必害怕,我们身体的功能很神奇,正气内生,寒热之邪自然出矣。
所以热性之人可灸!比如,我对于扁桃体发炎,咽喉疼痛牙痛的患者,灸大椎,大部分患者会感觉咽喉有湿润感,症状减轻。
5、艾灸有没有季节的?没有。
任何季节都可以灸。
有人说夏天不能灸夏天是往外发的灸是往里的说是会冲,类似这样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
四时皆可扶阳。
虽然春天树木发芽时人体的病容易复发,此时人体阳气生发,灸时效果比较好,以及冬病夏治,三伏天灸时效果比较好,等等,都是相对而言。
如果有什么毛病,早灸早好,根本没有必要等到特定的节气再灸。
艾灸养生原理 简单实用的艾灸保健养生方法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而且,关于艾灸的起源更是神奇。据研究表明,灸的发明应是原始人用火时,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艾草古时候又叫冰台,古人在占卦之前,制冰取火,以艾为引,就在这种引天火的仪式氛围中,巫者把龟甲兆纹与人体的血脉取得模拟想象,思索中医的火论与气论,进而产生了艾灸这种神奇的治疗手段。
艾灸养生原理 简单实用的艾灸保健养生方法
古代医家称之为“逆灸”的灸法,即为保健灸法,保健灸法是为了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抗衰老能力。灸法保健是传统中医之精华。
古代养生--艾灸关元穴分析

古代养生--艾灸关元穴分析关元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这关元穴的位置好定,也就是肚脐正中的下面3寸即4指处。
与足三里一样,关元穴也是自古的养生要穴。
《扁鹊心书》记载:“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
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什么叫“灼关元千柱”呢?它的意思是说,先把艾绒做成小的艾柱,把这艾柱放在关元穴位上点着做艾灸。
一个艾柱烧完换另一个,再点上做艾灸。
一个一个地换,做上一千个甚至更多,就是“灼关元千柱”了。
现在艾柱大了一点,古人做的艾柱常常很小的,只有小麦粒那样大小。
艾灸关元穴能“令人长生不老”,当然有养生保健的功效啦。
不过,这“长生不老”之说肯定是不可信的,有些养生保健的功效倒是确实的。
为什么艾灸关元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因为关元是小肠的募穴。
募穴是什么样的穴位呢?它是脏腑之气积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
小肠的气是什么样的气呢?大家都知道经过小肠的主要经络的名字叫做:手太阳小肠经。
它是太阳经,这条经络里运行的是太阳寒水之气。
关元既然是小肠的募穴,那么,在它所主管的区域里,也必然是太阳寒水之气的。
艾灸,是用火点着在穴位上熏。
在关元穴上做艾灸,就是把艾条点着放在关元穴上熏。
艾灸时的火气,会透过关元穴,进入关元穴所主管的充满太阳寒水之气的区域去,除去部分寒气。
除寒,这就是艾灸关元穴能养生保健的原因。
为什么除寒就能养生保健,你大概要有这样的疑问了?这个道理,其实在《古代养生:艾灸足三里分析》一文里有类似的分析的。
人过三十,就相当于自然界的秋天来了,也就是人体经络内的阳明燥金之气渐渐旺盛,而生命力却在渐减。
所以,用艾灸足三里的方法,除去随年龄而来的阳明燥金之气,有养生保健的功效。
秋天来了,冬天还远吗?人过三十,人生的秋天开始了;冬天的脚步一步步近了。
艾灸养生歌——精选推荐

艾灸养⽣歌承古出新再造艾灸养⽣ 透诸经治百病神奇功效尽⼈皆验调阴阳增益寿强⾝健体养⾝养⽣. 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之外治法中的温热疗法,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
宋·窦材在《扁鹊⼼书·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丹药第⼆,附⼦第三"之说。
可见灸法在古代的医疗中曾发挥着重要作⽤。
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灸法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体新陈代谢,提⾼机体的免疫功能,从⽽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艾灸养⽣”针对早衰、疲劳症、亚健康、妇科美容、中⽼年疾病、常见关节⾻骼病等问题研究出对应的技法及配⽅,对男⼈有补元⽓、抗疲劳作⽤;对⼥⼈有美容、愈妇科作⽤;对中⽼年有养⼼安神、提⾼免疫⼒、抗衰⽼、活筋柔⾻、保养关节、辅治疾病、延年益寿等作⽤。
三步到位⽣命长青⾸先,艾烟中的神秘元素,通过呼吸、渗透⽅式,进⼊⼈体,辅助药理,调节神经系统,从⽽消除疲劳、养⼼安神。
其次,艾灸阶段内持续温热刺激⽳位,打通阻塞的脉络,纠正能量和信息代谢的紊乱状态,促进代谢,畅通⽓⾎,平衡阴阳,从⽽激活⽣命⼒系统,消除亚健康的各种症状。
再次,长期保养,独特的配⽅能消除⾃由基和过氧化脂质,提⾼⽩细胞的数量和活⼒,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提⾼抗衰⽼能⼒;灸刺激⽳位,激活⼈的脉络系统;药、灸结合,养正补元,温经通络散寒,百病⾃消,从⽽使⽣命常青,精⼒旺盛,延年益寿。
六⼤机理⼤道养⽣1、温经散寒:⽓⾎,津液是体体⽣存的基本物质,且周⾝运⾏,经络是⽓⾎运⾏的主要通道,若机体感受到寒邪,会导致经络受阴,通⾏不畅。
由于艾叶的温⾟功能,加之温热性刺激⽳位,⽽⽳位是脏腑经络⽓⾎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因此,灸法借助⽳位,使热量直接渗透到经络、肌肤、从⽽达到温经散寒的调理作⽤。
2、⾏⽓通络:经络分布于体各部,内脏腑,外布体表肌⾁、⾻骼等组织。
正常的机体,⽓⾎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等外因的侵袭,⼈体或局部⽓⾎凝滞,以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相应的⽳位,可以起到调和⽓⾎,疏通经络,平衡机能,⾏⽓通络的作⽤。
艾灸养生特别讲究选择天时、地利、人和-11页精选文档

艾灸养生特别讲究选择天时、地利、人和天时:立春用巳时,春分用未时,立夏用酉时,立秋用戌时,秋分用午时,立冬用亥时,冬至用寅时。
此乃合四时之正气,全天地之造化,灸无不验。
时辰说明:立春用巳时,指的是在立春之后的第一个巳时。
如在立春交接时之前,就不属于立春了。
一般来说:春灸气海,冬灸关元。
月初用补法(艾条温灸为补),月满用泻法。
此外,也可以根据人体气血运行规律选择日子和时辰以及穴位。
如:补法,足三里用上午9-11点,三阴交用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泻法:命门和肾腧用下午3-5点,涌泉用下午5-7点。
日子根据五行对五脏,五脏对五经以及五行生克关系来选。
地利:选择环境好的安静地方,最起码要干净透气,且不能有风。
人和:清心寡欲,暂时远离人事!艾的选择:有条件的话,以农历三月初三或五月初五采的在湖北蕲州向阳产的采后存放多年的陈艾为最好!艾灸的补泻:针所不宜,灸之所宜。
如:肚脐,经说不针,灸则大宜。
阴阳皆虚,则艾灸最宜。
经陷下者,艾火补之,灸完后,急按其穴;经络实者,猛艾火泻之,开其穴。
阴阳者,最难之处在于弄明阴也有阴阳,阳还分阴阳。
脏腑阴阳,互为表里,辨症首辨此,方可选穴位,方可开药方。
然脏、腑又各分阴阳:阴者,血也;阳者,气也。
一般大病、久病之人,阴阳皆虚,指的是脏腑同虚,气血也同虚。
此时,须懂扶阳。
艾火温和,大扶阳气,价格便宜,穷者最喜。
点艾火:青油灯火或者蜡烛火为佳。
需灸时间:越久越好,以平为度。
就是感觉畅通了就行了。
取穴法:坐点穴则坐着灸;卧点穴则卧着灸;站点穴则站着灸;四肢须直,否则若穴位不正,徒破好肉耳。
灸火先后: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左渐下,再右渐下;先少后多;皆宜审之,权衡用之。
灸后调摄:不可马上喝茶,空解火气;不可马上吃饭,空气滞;饮食清淡为主;远离人事;清心寡欲;生冷宜忌。
应用灸法时的配方,可根据疾病情况,人体素质和脏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补偏救弊的原则,各有重点的择优使用。
现举例配方如下: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灸法扶阳保命长寿的方法

灸法扶阳保命长寿的方法*导读: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
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
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
*灼艾之法有一个小故事*艾灸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
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
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
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
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父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
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一团火那样温暖。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
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施灸用艾火灸出来的。
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
《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
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等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关元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
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即是该穴。
关元穴的温和灸法就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灸。
艾条距离皮肤约二到三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相当于南京地区的7月底到9月中。
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学医之初,我老师有位病人,患有性功能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本文为唐山牛玉东老师所作,本人2年余前曾隔姜灸关元、中脘30多壮大号艾炷,近2月服炮附子,川生附片疗效不显,今天再次施以灸法,直接灸足三里30多壮,近2小时,忍受疼痛的同时,感触良多,艾灸不亏为第一。
——青龙附临床常见排病反应1.与排风寒有关的反应据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都有风寒外排的反应,多以打喷嚏,流鼻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等反应形式出现,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冷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盖两床厚被都无济于事,量体温还正常,反应持续时间多为一两天或三五个月不等。
2.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郁气的外排以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等反应。
特别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反应持续时间一般数小时至1-3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3.与排痰湿有关的反应排痰湿多以咳吐,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
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
有一肝炎病人重灸后,吐痰持续一个月,每天吐痰少则几十口,多则上千口,每天平均咳吐50-150毫升痰涎。
最后,病体痊愈,他的针感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
4.排火热邪毒有关的反应排火热邪毒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
曾有一心脏病人连续了5次九宫灸法之后,浑身除头面手足之外大部分皮肤起湿疹,奇痒无比,全身被挠的血迹斑斑,持续了三个半月方止。
5.与排淤血有关的反应淤阻在体表经络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瘀阻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瘀阻于胞宫的多随经血外排,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6.与睡眠有关的反应绝大多数人灸疗后睡眠状况都会发生变化,有的重灸后先是浑身无力,嗜睡,之后连续失眠数天,一般失眠时也没有疲乏无力,头脑昏沉,不思饮食的感觉。
有的先失眠十来天之后转入一天到晚都想睡。
最后的结果都是睡眠恢复正常。
7.发热反应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
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一般发高烧反应,体温在39-40度,反应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少数低烧患者,体温在37.5度至38度之间时,反应持续十几天甚至一至两个月。
8.其他反应可以说,曾经患过的疾病都可能会复发多次,虽说是复发,但感受一般不会比以前犯病时强烈。
曾患有痔疮的也会发作,而且会有内痔变为外痔,大约十天半个月即可自愈。
处理方法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反应,需认真鉴别。
首先要弄清楚这些反应是何因引起的,如果没有外界诱因诱发,纯属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反应,则可以认定此反应属于排病反应。
医患双方都应该知道,在治疗期间每出现一种排病反应,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因此对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排病反应,应采取忍耐和任其自然的态度。
最好不用药物控制,以免降低治疗效果或出现不良反应,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消炎止痛药或激素类药物。
这个尺度由医生来把握。
如有的病人实在痛苦难忍,或发高烧持续三天以上还不退,可用刺血,拔罐,刮痧,做温灸盒等方式来缓解。
这些方法都是在给病邪以出路,是因势利导之法。
而乱用清热消炎药,激素药等会使病邪内敛,十分难得的排病机会会失之交臂。
当然,如果出现剧烈腹泻,高热大汗时则应多喝糖盐水。
若喝不进去可以输液。
如出现委屈易哭得情绪反应时,最好是随时随地大哭一场,如觉得不好意思可找一旷野无人的地方放声痛哭,大声喊叫,尽量将这种情绪发泄出去,直到心情舒畅为止。
如病人出现失眠反应,连续多日每夜只能睡3-4小时,只要第二天体力精力都无多大变化,就不必有意强迫自己非睡不可,更不能吃安眠药强迫自己入睡,应采取忍耐的态度。
当渡过反应期之后,睡眠会自然恢复正常,神经系统功能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对于排病反应,应持平静态度和乐观的心情,顺其自然,以迎接疾病去根之日的来临。
灸后调养1.心性调养心性调养分三个方面:静心,反思与自励。
最好的心情是平静,心静哪怕是很短的时间,都会产生无比的反应。
静是一切功力之本,无论做什么事,当你静不下来时,就不会有成果。
静可以给我们无比巨大的力量,令我们身心合一,它联通了自然之力,这种力量无坚不摧,无疾不除,它不损耗我们的身体的力量,还发掘我们固有的源源不断的潜能。
我们常常看见些百岁老人,他们既不练功,也不信神,信教,身体却非常硬朗,因为他们达到了平静的状态。
重灸之后,患者应放弃短期目标,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烦恼,忘掉环境,忘掉自我”,按照无欲无求的要求去做,这样心态就平静了。
心浮气躁,百无一成;心平气和百福自集。
——《菜根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不经过自我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得人生。
”患者要多多反省自己在心性上的偏执,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上的错误,若能认真改正,疾病自然就会痊愈。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喜谈人过。
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喜谈人过有伤天地之和。
高远在求近,避祸在除怨。
知足不怨人,真正去病根。
柔和欢喜,永离医药门。
六君子汤——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助人,小人伤人;君子不争,小人不让;君子和气,小人斗气;君子凭忠信,小人徒心机;君子不易得病,得病也易治好,小人岂能不病,病后更难治疗。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时刻都鼓励自己——坚信自己一定会好的信念,是病人重新获得健康的最大内在推动力。
其实,每个病人体内都有一位很高明的医生,之所以仍找医生看病,是因为不知道这个事实。
如果给每位病人体内的医生提供机会,那么,我们的健康就会保持在最佳状态。
扫除内心中的恐惧,忧郁,焦虑,不断地鼓励自己,坚信自己一定会好起来,这样就为体内医生的工作清理了最大的心理障碍。
(最佳的治病方法,莫过于调动体内医生的力量来化解疾病,做医生的必须知道药物或其他方法,都只能起辅助作用,如果喧宾夺主,必然事与愿违)。
2.睡眠起居调养重灸对机体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消耗大量元气去疏通全身经络。
因此,就必须减少一切无谓的能量损失并且要加强休养生息。
第一,灸后禁绝性生活半年到一年;第二,尽量放下一切劳作经营;第三,每天上网,打游戏,看电视等娱乐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第四,每天睡眠时间应在十至十二小时之间,因为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是恢复生命活力的最佳途径。
3.饮食调养灸后禁服一切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
灸能强食生肉。
灸后多数病人胃口大开,这时,病人及家属都希望多吃一些饭,多吃些高营养的动物蛋白,这是人之常情。
但实际这正是犯了灸后的大忌。
尤其是肿瘤病人或有肿瘤倾向的各种慢性炎症的病人,一定要坚持清淡素食半年到一年,每餐以六七成饱为度,也可以少吃多餐。
病愈后也要以素食为主,必须要有节制,以防复发。
《江南草药王》中记载一段轶事,“在萧山有一个叫白马湖的地方,一个民间老太太治疗淋巴癌堪称一绝,就是用艾叶烧穴位。
当地的淋巴癌也叫生串,一大片像葡萄似的,烧过之后,别的要求没有,就是对饮食禁忌非常严格,任何油腥的东西都不能沾,只能用开水蔬菜放盐煮一煮吃,而且必须坚持6个月之久,肿瘤自然会消失。
这位老太太已经逝去十多年了,但是她的神奇之处,却令我神往不已。
我曾经多次到过白马湖,在民间寻访追踪这位乡间奇人的足迹,大量访问她曾经治疗过的病人,最终悟出一个道理,老太太的高明之处,除了艾叶烧穴位,调动机体的防御功能外,最可取之处莫过于忌口了,这给我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和启迪。
”笔者在临场实践上验证,确实如此,不仅仅淋巴癌,其他肿瘤或有肿瘤倾向的慢性炎症病人,只要不是虚劳体质,哪个病人灸后严格忌口,在灸疮完全愈合前,任何油腥都不沾,哪个病人效果好。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疑难病中体质属于痰湿壅盛者,灸后不仅要严格忌口,而且在灸疮完全发开(黑痂脱落)后,配合断食疗法效果更好。
断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般断食疗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减食期,大约三天。
第二阶段是正式断食,只能喝水,普通是五天到十天。
结束断食的信号是,舌苔消退,难闻的体味消失,强烈的食欲恢复。
第三阶段是增食期,大约三至五天,因为肠胃的消化力尚未恢复,宜先喝米汤,渐由米汤到稀饭,增至日常饮食为止。
断食结束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断食期间如有宿便(暗褐色或蓝黑色的粘液)排出,是病根拔除之佳兆。
断食时新陈代谢变化剧烈,则可直接刺激自身溶解过程的进行。
也就是说,断食疗法是不使用刀子的内脏手术,且比外科医生做得更自然,更精细,更有效,丝毫无损于健康而可除去百病。
不明内情的人,以为断食会有生命的危险,但一旦亲身体验,就会知道,不但毫无痛苦,身心反而会有意外的收获。
4.运动调养任何药物也代替不了运动,运动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的作用。
灸后运动以散步、打拳、静坐、练六字诀等为主。
散步每天五至十公里。
打太极拳每天一至两个小时,静坐每天从半小时,逐渐过渡到两个小时。
练六字诀可以每次30分钟,每天练三至五次。
医生要认真做好示范,病人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运动方式,以动静相兼为好。
病人平时可以观摩学习相应的教学光盘。
医生要定期检查,随时纠正细节上的错误,这样病人就会培养出良好的运动习惯。
(九)对灸疮的认识与护理、灸疗的收效期对灸疮的认识与护理灸疮结束后在灸痂上敷些干棉花,外面再盖一层保鲜膜,周围用胶布密封好。
一般七八天就可以化脓,最多十三、四天化脓。
如果十五天还未化脓,就必须再重灸一次。
只有身体虚弱,精血亏损的人在灸后半个月内靠吃鸡肉、羊肉、鱼等发物来辅助化脓,化脓后则禁食一切发物及姜等刺激性食物。
一般人对灸疮化脓有恐惧心理,认为是感染怕变生他症。
岂不知这正是灸疗的最神奇之处。
《小品方》上说:“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针灸资生经》说:“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瘥,不得疱发,其疾不愈。
”《太平圣惠方》上说:“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瘥,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
”《针灸易学》说:“灸疮一发,去病如抓。
”这就是说直接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
对灸疮出脓,勿须顾虑重重,它与一般的疮痈化脓或创伤性炎症截然不同。
只要认真护理,绝不会出什么问题。
灸疮溃烂出脓一般先从灸痂周围开始,大约在灸后25-30天黑痂脱落。
灸疮溃发后,每天在灸疮周围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用干棉球吸干表面脓液,不可以清理脓苔,否则不仅会引起灸疮疼痛,而且还会阻碍脓液外渗。
灸疮出脓愈多,病除根愈净。
如果发现灸疮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脓色由淡白色变为黄绿色,而且有恶臭味。
可以先用双氧水冲洗,之后用消炎膏或生肌玉红膏涂贴。
若此时病人舌苔厚腻,最好让病人进行三至五日的断食(断食疗法见本书饮食调养),直到舌苔恢复正常。
如果灸疮出血较多,可以在换药时外敷云南白药来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