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疗法-灸法——三伏天敷贴疗法
穴位敷贴技术

11/21/2016
临床应用—常用赋型剂
鸡蛋清:能清热解毒,含蛋白质和凝胶,能增强药物的粘 附性,可使药物释放加快,但容易干缩和变质。 凡士林:医用凡士林,呈半透明状,主要用于医药上配制 各种软膏、眼膏的基质,还可用于皮肤保护油膏。凡士林粘 稠度适宜,穿透性较好,能促进药物的渗透,可与药粉调和 为软膏外敷。 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性, 可润肤生肌。
丸剂:将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拌和适当的粘糊剂制成,便 于应用。
11将药物研碎过筛后,加水或面糊等赋形剂适量,制 成锭形,晾干,临床使用时加水或醋磨糊,涂敷于穴位上。 可减少配制过程的麻烦,方便储存,适应于慢性疾病的保健。 软膏剂:将药物粉碎过细筛或经提取浓缩后的浸膏,加入适 宜的基质调匀并熬成膏状,使用时摊贴于穴位上。本剂型的 渗透性较强,药物释放得慢,具有粘着性和扩展性。 硬膏剂:将药物放入麻油或豆油内浸泡1~2日,将油放锅 内加热,炸枯后过滤,药油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加入铅丹或广 丹,摊涂于厚纸、布等材料中央做成固体膏剂。使用时可直 接贴用或加热后贴于穴位。本剂型作用持久,保存方便。
11/21/2016
理论依据
理同内治
病从外入、由表达里,即有外治以应之,故先取其外。病 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 能治内。内服汤药与穴位敷贴同样的通过经络“内联脏腑、 外络肢节”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到达五脏 六腑、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发挥其治疗作用。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 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 治之理。”
11/21/2016
临床应用—常用剂型
涂膜剂:是利用现代工艺以高分子聚合物为成膜材料,制成 的含药涂膜剂,为一种新颖的骨架型经皮给药,使用时涂于皮 肤特定穴位上。 贴膏剂:采用高分子材料作基质而制成,具有药物容量高、 剂量准确,透皮性、贴敷性、保湿性好,贴着舒适,不污染衣 物等特点,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外用中药新剂型。 药袋:将应用药物粉碎过细筛后,放入布袋,混以水、醋、 酒或其它赋型剂,放笼上蒸热后,乘热放于贴敷穴位上,冷 后更换。 磁片:将磁片制成不同大小,面积应根据保健目的和穴位 的部位而定,使用时,根据需要贴敷于相应穴位。
三伏贴实施方案及流程

三伏贴实施方案及流程以三伏贴实施方案及流程为标题,本文将介绍三伏贴的相关实施方案和流程。
一、背景介绍三伏贴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用于预防和治疗夏季常见病、多发病。
它采用草药制成的贴剂,贴于特定穴位,通过药性渗透,起到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
二、实施方案1. 选择合适的贴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相应的贴剂。
常见的有清凉型、清热解毒型、祛湿型等。
贴剂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 准备贴贴工具:包括贴剂、贴纸、酒精消毒棉球、清水等。
在实施前要确保工具的清洁和消毒,以免引起感染。
3. 清洁穴位:使用酒精棉球擦拭贴贴部位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4. 贴贴流程:(1) 打开贴剂包装,取出贴剂。
(2) 将贴剂贴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注意贴剂的位置和方向。
(3) 用贴纸固定贴剂,确保贴剂牢固贴附在皮肤上。
(4) 若需要贴多个穴位,按照相同的流程进行操作。
(5) 贴完后,给予患者适当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三、实施流程1. 患者评估: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格检查等,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三伏贴。
2. 解释说明:医生向患者解释三伏贴的作用、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并征得患者同意。
3. 实施操作: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贴剂,并进行准备工作。
4. 贴贴过程:医生根据贴贴方案,将贴剂贴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并用贴纸固定。
5. 监测观察:在贴贴过程中,医生要对患者进行监测观察,包括贴贴部位的皮肤状况、患者的舒适度等。
6. 教育指导:医生向患者提供三伏贴后的注意事项和护理要求,包括保持贴贴部位的清洁、避免擦洗、注意饮食等。
7. 随访评估:医生在一段时间后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再次贴贴。
四、注意事项1. 三伏贴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患者在实施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和咨询医生意见。
2. 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贴贴部位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 贴贴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舒适度,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主讲人:李少彦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病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药物:药物组成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标准版)

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三伏贴用药冬病夏治三伏贴配方一、贴敷一号组方 : 附片15g、麻黄10g、肉桂10g、细辛5g、白芥子10g、延胡索10g、乳香10g、没药10g、血竭10g、白芷15g、冰片5g等研粉功能: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1、颈椎间盘突出。
穴位:肩中俞(双)、大杼(双)、大椎、身柱、阿是穴、天柱(双)。
肩中俞(双):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大杼(双):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前正在线旁开1。
5寸.大椎:后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后正中线,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天柱(双):斜方肌外缘后发际凹陷中,后发际正中旁开1.5村2、腰椎间盘突出。
穴位:肾俞(双)、志室(双)、腰阳关、阿是穴、环跳(双)、腰加脊、命门等.肾俞(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志室(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腰阳关: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上。
环跳(双):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的交点。
腰加脊:腰部,腰椎正中旁开0。
5寸.命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3、膝关节退变、骨质增生。
穴位:膝眼(双)、阳陵泉(双)、膝阳关(双)、梁丘(双)、血海(双)、伏兔(双)、阿是穴.膝眼(双):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阳陵泉(双):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膝阳关(双):膝外侧,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踝上方凹陷中.梁丘(双):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血海(双):大腿内侧,髌底上两寸,骨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伏兔(双):大腿外侧,髂前上棘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6寸4、肩周炎。
穴位:肩髃、肩髎、肩前、肩井、天宗、膘俞、肩外俞、手三里、阿是穴等。
肩髃: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中。
肩髎:肩髃后方,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前: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髎连线中点。
肩井: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天宗: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一、简介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三、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
五、操作步骤(一)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二)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程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程一、三伏贴开展时间及基本作用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贴敷以晴天的9:00—17:00为佳。
作用:一是穴位作用: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二是药效作用:药物直接敷贴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三是综合作用: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
二、贴敷方法1.患者取正坐位暴露贴敷部位先擦去汗液再用75%的酒精消毒贴敷局部皮肤面积要大于贴敷面积,皮肤干燥后将贴敷膏放在选取的腧穴上贴敷,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2.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老人及体质敏感者应酌情缩短时间。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
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3.根据病情每伏贴敷1-3次,连续治疗3年为宜。
三、选取穴位基本原则1.根据疾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如哮喘、久咳、肺痹、肺胀呼吸系统疾病应首选肺俞、心俞、膈俞、膻中其次百劳定喘、脾俞、肾俞、天突.鼻疾、咽炎首选肺俞、膈俞、大椎、天突等;风湿类疾病、肩周炎、颈肩腰腿痛首选腰阳关、膝阳关、足三里、关节局部穴位;痹症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应选取病变部位周围的穴位;2.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经穴取之选穴不宜多。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穴位贴敷是一种外治方法,在夏季三伏天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三伏灸”、“三伏贴”。
它主要适用于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和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来,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在施术前,需要准备好药物、选择相应的穴位、确定治疗体位和环境,并进行消毒。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和生姜为基本处方,可以根据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药材炮制要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在施术时,可以采用贴法、敷法、填法和熨贴法等方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在进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前,需要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进行常规消毒。
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的脱敏胶布固定,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治未病”方法,可以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
但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长期使用。
在贴敷期间,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
如果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加重,患者应积极就医,并认真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程度、治疗情况等。
临床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治疗和康复的咨询指导。
同时,在进行此疗法前,要向患者认真介绍适应病症和注意事项等,并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公共区域和个人区域都需要保持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门窗、墙壁、卫生间、洗手池等都需要经常保持清洁,毛巾等卫生工具用后要及时清洁整理。
三伏贴是不是智商税呢?

三伏贴是不是智商税呢?三伏贴是不是智商税?三伏贴不是智商税。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将中药贴敷在皮肤表面,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渗透来调理身体和预防疾病。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冬病夏治,尤其是在盛暑三伏期间,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有些人感觉三伏贴是智商税,主要是因为其只是将中药贴敷在皮肤表面,并未直接作用于病痛部位,所以认为三伏贴并不具备治疗的功效。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1、三伏贴贴敷时间宜在晴天上午,一般成人贴敷6-8小时,儿童2-4小时。
2、三伏贴具有一定药性,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
3、三伏贴进行完之后,要记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否则寒气入侵体内。
4、贴三伏贴期间,要注意不宜吃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也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
5、三伏贴后要少吃冷饮,冷饮不但伤及脾胃,还会导致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疗效。
三伏贴贴多长时间最好三伏贴一般成人治疗8-10个小时,儿童4-6个小时,两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皮肤比较娇嫩,不宜进行贴敷,同时还要根据个人的体质,从而调整治疗时间的,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
女人贴三伏贴有什么好处1、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能促进血液循环,对缓解关节酸痛、跌打损伤、皮肤肿痛、腰腿酸软等症状有一定好处。
2、辛温祛寒,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宫寒导致的痛经、产后身体虚弱、脾胃虚弱等病症。
3、预防疾病:预防一些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鼻炎等。
三伏贴祛湿气吗?三伏贴祛湿气,体内湿气重的患者可以贴三伏贴进行调理。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是在炎热的三伏天将三伏贴直接贴敷于身体穴位上,能够产生热性刺激,从而达到治疗以及预防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因为在炎热的夏天人们经常吹空调或吃冷饮,容易导致寒湿在体内聚集,体内受到湿邪的侵袭出现湿气重的现象,在身体穴位上贴三伏贴,能够起到舒筋通络的作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体内寒气及湿气的排出,所以三伏贴祛湿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疗法-灸法——三伏天敷贴疗法:傳統療法-灸法課程系列講義:
三伏天敷貼療法
第一課关键词講解
关键词灸法天灸三伏三伏天三伏天灸三伏天天灸三伏天敷貼療法
:一:灸法
1.灸法的定義灸法,是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
借灸火的熱力透入肌膚,通過經絡的作用,以溫通氣血,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
2.概述在針灸學的領域中,以灸療法的方式最為多樣。
灸的起源很早,在內經之前已有灸的存在,如:
*孟子離婁篇:『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
』
*靈樞官針篇:『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
內經【異法方宜論】中,明確指出了灸法的來源是來自北方。
根據後人推斷,灸法起源的時間應在針術之前,發明取火之後。
經過先人一代傳一代,甫經驗中創制出豐富的施灸方法,也發現形形色色的施灸材料。
灸法種類儘管繁多,但仍可分成兩大類:一為艾灸法,一為非艾灸法。
現在臨床上,則以艾灸法為主。
3.灸法的種類
直接灸—瘢痕灸、非瘢痕灸
艾炷灸間接灸—隔薑灸、隔蒜灸、隔鹽灸
艾灸法
灸法艾捲灸—艾條灸
針上灸:溫針:
灸器灸
日光灸
其他灸法電灸
天灸:藥物發泡法:
:二:天灸
1.天灸亦稱自灸、冷灸,名稱見【針灸資生經】,近代又稱「發泡療法」。
以對皮膚有刺激性藥物敷貼於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起泡有如灸瘡,因而得名。
如敷貼時間短,以達到局部充血、潮紅為止,不致起泡。
又可根據藥物的性能來掌握刺激量。
其用藥有多種:毛茛、斑蝥、白芥子、旱蓮草、蒜泥。
天灸是其他灸法:亦即“非艾灸法” : 之一。
非艾灸法也有如下分法---
線灸法: 藥線灸麻線灸線香灸藥撚灸香煙灸元寸灸壯醫藥線灸
點灸法: 燈火灸閃火灸貼棉灸火針灸火柴頭灸:燎灸:
其他熱灸法: 蠟灸竹灸罐灸蒸灸鋁灸藥火灸桑枝灸桃枝灸藥錠灸麝火灸麝丹灸油撚灸硫黃灸手心藥灸藥棉隔物灸
灸療儀灸法: 噴灸光灸酒藥灸電熱灸紅外線灸冷灸法: 漆灸冷點灸蒜泥敷灸代灸膏灸毛茛敷灸蔥薑敷灸斑蝥敷灸吳茱萸敷灸威靈,敷灸白芥子敷灸瑤族藥罐灸
其中冷灸法也就是“天灸” :所謂“冷灸”可以這樣理解:就是沒有火或其他“熱”源當作條件的灸法:。
2.根據中醫研究院<<中醫名詞述語解釋>>是這樣的---
:三:“三伏”與“三伏天”
依據字典和名詞解釋,“三伏”與“三伏天” 的解釋引述如下
:四:“三伏”天灸與“三伏天”天灸
這裡借以下網頁撰文:加注:加以說明
三伏天灸療效更實在
【 2006/7/5 】
文張運寧
近幾年來,傳統醫學?冬病夏治的三伏天天灸療法也越來越受到台灣廣大醫患的重視,其原故就是有效,「效者,信也」。
但有部分報刊所登的有關撰文,讓讀者參閱時不甚明白。
無論從其相關概念,特別是所定的時間也未知所以然。
其實,筆者曾於91、93年在新醫藥週刊發表撰文《也談三伏天及其天灸療法》、《再談三伏天天灸療喘與其效果》就闡明了有關內容。
其中的概念所述來自國家權威機構出版的《字典》及「名詞術語選釋」(並非某個人編寫),是公認的轉述。
大意是?
從其灸法及時間的範圍大小概括應該是,天灸>三伏天天灸>三伏天灸(三伏貼)>伏日灸,三伏天>三伏>伏日。
今年的三伏天自國曆7月20日至8月18日。
三伏?初伏(日)7/20 中伏(日)7/30 末伏(日)8/9。
我們習慣把初、中及末伏日標題為「三伏天」與「通常也指稱的『三伏天』」混為一談。
所謂「正統(正宗)」的三伏天灸(三伏貼)應當在初、中、末伏日進行,它日施灸者,則稱天灸或稱三伏天天灸。
在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三伏天灸早在西元八十年代,中國大陸就再深入研究並逐漸興起。
據悉,它通過大量對照組比較,用統計學的方法總結,具有顯著意義。
因此可以說:三伏天灸療效更實在。
去年某報之報導,將末伏8/14(日)改為8/15(一),是否有意避開公休假日;最近有家報紙也寫「…三伏貼…大約在每年的小暑到立秓(即國曆7月7日至8月8日)…」凡此種種,在時間標示上似乎違背了「曆法」,讓大眾無所適從。
聽說過「錢溏江觀潮」嗎,每年僅一度的特大潮水不會提早、也不會延遲洶湧拍上岸來,那就是自然規律,就是執行曆法,像這些還無法解釋的奇觀就是「上帝」所主,它不會因人為因素改變而改變,因此,雖然我們不主張拘泥成法,但還是別擅自篡改、先張旗敲為宜。
顯然,當今在台灣能盛行其療法是件大好事,但其所衍生的「四伏貼」、「四灸貼」、「夏病冬治」、「三九天灸」等,又依其藥物多為辛溫走竄之品,凡屬寒邪宿
疾皆可靈活運用,或許僅是細則有別,總之,效果卻尚需估評。
若療效僅用成數表述,更不足具說服力,很需同道倍加努力。
據悉,有許些中醫院所欲增開「三伏天灸」,但籌備無從下手,基於致力普及該項服務,需助者,本人誠意盡快拔冗協助。
聯繫電話0926-132-012。
( 本文作者為前建成中醫教學醫院原大陸中醫主治醫師、講師) 上一則 | 下一則 | 其他新聞
:四:三伏天敷貼療法
三伏天敷貼療法也就是「三伏天灸」,是傳統的天灸療法的衍生或是演變;俗稱「三伏貼」,是綠色環保療法之一:在大陸早已深受民眾的追棒:。
第二課三伏天灸應掌握的相關細則:從略: :一:適應症
:二:禁忌症
:三:穴位選擇與位置
:三:制藥過程與使用說明
第三課要了解的內容:從略:
1.病案舉隅
2.背景與現狀:包括現代醫學如其對igE的影響文摘有關報導、照片等:
3.個人經驗及其與醫界的互動
4與三九天灸等療法的互相作用
5.學習此療法深遠的意義: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見報刊>:
第四課廣告與海報的策劃:出示:
附:
基本藥物的作用
甘遂
細辛
元胡
白芥子…
常用的背部腧穴
三伏天灸療法研習班:傳統療法課程:
內容包括
概要和細則講解示範;
提供講義和參攷資料、廣告內容等;
贈與數人份現成藥材:本月15日初伏即可開始貼灸:
目的高標準普及本療法;
讓學員掌握這一廉價的綠色療法並用其“名份”服務大眾,
利己利人,受益無窮;
提高我們的知名度...
目的:观察三伏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28例哮喘缓解期患者以三伏天灸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血清IgE水平变化;并观察3月后的近期疗效及证型、有无灸疱、病情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临床控制3例,显效16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6,.而虚寒型和痰热型、皮肤有无产生灸疱、疗程长短、不同病情等对疗效的影响,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天灸疗法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gE含量(P,0.01).结论: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而证型、有无灸疱及病情轻重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哮喘 , 针灸疗法 , 药灸 , 时间治疗学
摘要:
目的研究成人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
12(IL12)、与免疫球蛋白即E(IgE)水平的变化。
方法成人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发作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缓解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成人哮喘患者血清
IL4、IL5和IgE水平升高,IL12水平降低,表明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在缓解期仍需抗炎治疗。
关键词:
成人哮喘血清学检查白细胞介素免疫球蛋白即E 气道炎症发病机制
比较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gE改变,…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余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明显提高疗效,明显降低血清IgE水平,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较优方案.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 免疫球蛋白E , 西替利嗪 , 胃苓颗粒剂 | 全部关键词目的调查本地区儿童哮喘过敏原,为哮喘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血清总IgE 测定数值高低与过敏原皮试阳性有相关性.
关键词: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 儿童哮喘 , 咳嗽变异性哮喘 , 慢性咳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