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原文

合集下载

民为贵

民为贵

5、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就,接近,靠 近,趋向。此处译为“流向”。两个“之” 字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6、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介词,替、 给。“爵”通雀,这两句现已成为固定成语 ,用来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 方;也比喻不善团结人,把关系本来亲密的 人推向对立面。 7、虽欲无王:“虽”,常译为“虽然”和 “即使”,全句假设时译为“即使”,已成 为事实译为“虽然”。“王”,名作动,称 王。全句译为“即使不想称王”。
3、你还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失民心者失天下” 的例子吗?
例如:周幽王、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南陈 后主陈叔宝(为张丽华作艳词《玉树后庭花》)等 4、《孟子· 万章上》选章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以民 为本”的思想? 首先指出天下不是君王个人的,天子不能拿天 下给别人,否定了专权; 其次是以舜为例说明舜做君王是天和百姓接受 了他。说明君权是天和百姓同授。
第四章: 1、尧以天下与舜:与,给。 2、谆谆然命之乎:谆谆然,耐心引导、恳切 教诲的样子。然,形容词尾,……的样子 3、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暴,显露,公开。 4、而事治:治,处理的好;夫然后之中国: 中国,这里指帝都、国都。 5、而居尧之宫:而,如果。 6、天与之:与,亲附。
第五章: 1、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 声,声望。 2、善政,民畏之: 善,好的。 畏,畏服。
一、字音订正。 社稷( jì ) 放桀( jié ) 弑君( shì ) 獭 ( tă ) 鹯 ( zhān ) 胥 ( xū) 谆谆( zhūn ) n) 朝觐( Cháo j ì 讴歌( ōu )
éng 粢盛( zīch) zhòu 伐纣( ) àng 走圹( ku) qu è 驱爵( ) ài 三年之艾( ) nì 溺( ) pù 暴之于民( ) 讼狱( sòng ) 篡( cu ) àn

(完整版)民为贵--详细注释串讲

(完整版)民为贵--详细注释串讲

2、齐宣王问曰:“汤放①桀,武王伐纣,有诸②?” 孟子对曰:“于③传④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⑤仁者谓之贼⑥,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⑦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⑧纣矣,未闻弑君也。”
【重点字词】①放:流放。 ②诸:“之乎”的兼词;之,代词,这;乎,句末语气词,相对于
“吗”。
③于:介词,在。 ④传:名词,传记 。 ⑤贼:动词,伤害、损害。 贼仁:贼害仁,指灭绝人性、暴虐无道的行为。 ⑥贼:名词,歹人、贼人。 ⑦贼义:贼害义,指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行为。 ⑧之:助词,的。 ⑨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
"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 士芥,是其祸也."
《左传 哀公元年》(下臣听说,国家的兴起,看待百姓如同对待受伤者一 样加以抚慰,这就是 它的福德;它的灭亡,把百姓视作粪土草芥,这就是它的灾祸。
“民惟邦本,本固君宁。” (《尚书》)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舟,水则覆舟 。(《荀子》)应当把人民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去爱他们,而不能高 高在上地去看他们。(列夫•托尔斯泰)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
9、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介词,替、给。“爵”通“雀”,这两句现已成 为固定成语,用来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结人, 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①欲无 王②,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③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ài )也。苟④为不畜⑤,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⑥ ,终 身忧辱,以⑦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shū ) ⑧ ?载胥( xū) ⑨及溺( nì) 。’此之谓⑩也。”

民为贵解析

民为贵解析

【原文】 5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 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 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 教得民心。”
【译文】孟子说:“仁德的言辞不如仁 德的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 教育能获得民心。良好的政治,百姓害怕 (违背)它;良好的教育,百姓乐于接受它。 良好的政治能聚敛到百姓的财富,良好的教 育能赢得民心的拥护。”
?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
? 【原文】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 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 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 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 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 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①,天下诸侯朝觐者, 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 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 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 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 曰②:‘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 之谓也。”
【译文】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 武讨伐君主纣,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 答说:“传言中有这样的事。”齐宣王问: “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孟子说: “杀害仁德之士的人被称作贼子,杀害义 士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 为匹夫。只听过诛杀匹夫纣,没听说过这 是弑君一类的事情。”
【原文 】 3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 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 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 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 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 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 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 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 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 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①此之谓 也。”

民为贵

民为贵

答案B
3、对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盛在祭器内用来祭 祀的谷物。)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 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 南。(指帝王死。) D、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好听的话。)
答案D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 项是( ) (4分)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C、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5、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翻译: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件显示把 天下给了他罢了。 6、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 ,天也。 翻译:舜帮助尧处理国政长达二十八年, 不是靠人力能做的,是天帮助他的结果。
讨论感知: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 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 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是推翻暴政的行为。 3、《孟子· 离娄上》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 下”与“失天下”的?
一、字音订正。 社稷( jì ) 放桀( jié ) 弑君( shì ) 獭 ( tă ) 鹯 ( zhān ) 胥 ( xū) 谆谆( zhūn ) n 朝觐( Cháo j ì ) 讴歌( ōu )
粢盛( zīchéng ) zhòu 伐纣( ) 走圹( kuàng ) què 驱爵( ) ài 三年之艾( ) nì 溺( ) pù 暴之于民( ) 讼狱( sòng ) 篡( cuàn )
3、你还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失民心者失天下” 的例子吗?
例如:周幽王、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南陈 后主陈叔宝(为张丽华作艳词《玉树后庭花》)等 4、《孟子· 万章上》选章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以民 为本”的思想? 首先指出天下不是君王个人的,天子不能拿天 下给别人,否定了专权; 其次是以舜为例说明舜做君王是天和百姓接受 了他。说明君权是天和百姓同授。

《孟子》第三课《民为贵》

《孟子》第三课《民为贵》
14
长于譬喻
3、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 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用病久了才去寻找治病的干艾叶比喻今天之国君平时 不践履仁、不实行仁,却想着称王天下,那么终身都 会有丧失天下的隐忧,最后被杀或逃亡。形象地指出 了不长期坚持实行仁的悲惨结局,振聋发聩。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汉 赵岐
安危、存亡,要把民放在第一位,社稷放在第二
位,国君放在第三位。“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
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
5
6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
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
3
1、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 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 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 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 稷。”
译文:孟子说:“庶民最重要,土神和谷神居第二位,国君不重
要。因此赢得了庶民就做天子,赢得了天子就做诸侯,赢得了诸 侯就做大夫。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土神和谷神,就重新立一个 贤君。用来祭祀社稷的全体的牲畜已经是合格的祭品了,祭祀的 谷物已经很洁净了,并且按时祭祀,从未错过或漏掉,这样但是 国家还是遭受旱灾或者水灾,那么就毁掉原来的社稷,重立新的 社稷。”
4
★问题思考
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思想?
(1) 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百姓是不 可以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2) 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 张仁政,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民为贵(实用版)

民为贵(实用版)

大家好
17
拓展联系:名言名句
1、“民惟邦本,本固君宁。” (《尚书》)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 甫)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毛泽东)
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 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 中去。(雷锋)
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大家。好 ”
15
揣摩
孟子民本思想的进步性。
第一,平民性。孟子的学说是平民利益的代表,提出“民贵君 轻”的思想,有尊重民权的意味;强调统治者应尊重民心、民 意。将人民置于国家和个人之上。 第二,批判性。孟子依此来批判不义之战和暴政,对后世督导 君权、激励贤良及封建社会的自我完善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进步性。孟子重视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从理论上证明 了人具有先天平等性,并且以德抗位,尚道蔑势;提出制约君 权的思想;提出了许多以利民为本的仁政王道的具体措施,显 示了其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理性主义精神,具有进步意义。
大家好
8
1、汤放桀:放,流放 2、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 乎”,有这回事吗。 3、于传有之:传,指传记 4、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即 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 治者。
大家好
9
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
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件事吗?”孟 子回答:“在记载中有这些事。”齐 宣王说:“臣子杀害君王,可以吗?” 孟子说:“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 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 我听说武王诛灭了纣(商汤诛灭了独 夫桀),没有听说他们以臣杀君。”
大家好
10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 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 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 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3 民为贵9-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3 民为贵9-人教版
他的“以民为本”思想显示了其匡时济世、救民水火的抱负 胸襟和孜孜不倦、为民请命的使命感。
四、对后世的影响: 例1,太宗李世民采用租庸调制,轻徭薄赋,
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均田制,还农民以一定 的土地;采取科举制,选贤与能。从而出现了 初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例2,唐代柳宗元“反苛政”。 例3,宋代范仲淹“忧民之忧”。 例4,明代张居正“为民请命”。
咱们老百姓啊,今个儿真高兴!
五、小结:
孟子的民本思想作为我国优 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积极影 响, 对今天我们构建“以人为 本”的和谐社会也有重要借
鉴价值。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 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永恒的思 想主题。由于民本思想潜在
谢谢
你还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例子 吗?
例如:周幽王、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南陈 后主陈叔宝(为张丽华作艳词《玉树后庭花》)等
五:探究创新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 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吗?请结合历史原因与现实条件 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据 ,性善论是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政论是其德治思想 的归宿,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治国又有根本区 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和对“天、神、 鬼”观念的突破,因此它在历史上对统治阶级治国安邦起 到极大的作用。
中国煤矿工人 山西黑砖窑窑工
农村留守儿童 失学儿童
让中国农民过上滋润而有尊严的生活, 体面、被人尊重,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也应该是我们社会的共同理想,否则他们 即使做了工人的工作,也还被冠以“农民工 ”,这岂非奇怪之事?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谈自己的人生理想
农业税减免就是好!

民为贵课文

民为贵课文

民为贵课文人之为贵,在于有自知之明。

——题记民者何?贵也!君者何?贵也!如今这个年头,人们对自己的认识愈来愈多,而身边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人又何其多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战国时期的一句话,可能很多人觉得它的思想太过守旧,但作为有着浓厚儒家学说色彩的孟子竟能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力量。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众确实是社会之根本,因为他们创造出了历史,并且最终将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因此要建设好一个国家或民族,必须要依靠他们,离开了他们就如同脱去了血肉的木偶,根本无法承受现实的重量。

当一个民族或民众的自信心丧失时,其结果必然是不堪设想的。

而从古至今,无数次沉重的教训已经证明,这一点:“不忍”一词成了他的代名词,也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的代名词。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体会战争的残酷,总觉得日子就该一直这样过下去,甚至不曾怀疑自己对和平的珍视。

“和平万岁”、“和平无价”这样的口号整天挂在嘴边,谁都不愿让这份珍宝付之东流。

殊不知,和平从来不会轻易降临,任何一个文明和发达的国家都不敢轻言自己的安定繁荣,它只是积蓄着一种冲破牢笼的能量。

“不忍”能带给你的绝不是温柔和顺从,而是足以让人铭记终生的经验与教训。

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让孟子收获了民众对他的崇敬与爱戴。

是啊,相比那些连自己亲人都不懂得关爱的人来说,这又算什么呢?当然,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小我放在一边,抛弃所有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未来建设中去,哪怕前方的路充满坎坷与荆棘,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毕竟这是为了使祖国更加强盛。

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正在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心中燃烧,人们会奋斗拼搏,披荆斩棘,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建设美丽富饶的祖国,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民族团结,让祖国富强!我们在享受着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应该懂得感恩。

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勤奋学习,帮助别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而这里,正需要孟子的一声呐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为贵
【原文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原文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原文】3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
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苟不志于仁,终
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原文】4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原文5】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