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知识:文学名著阅读批注
名著导读圈点批注与赏读法

赏读法:
赏读法就是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从语言、内 容、意境、结构等方面入手,抓住关键词或精彩 语段,欣赏分析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或意境美 的一种阅读方法。 赏读法往往不是单一用的,它往往与圈点批 注法结合起来,用批注的方式呈现。
方法指导
名称 标序符号 注释符号 段落符号 层次符号 符号 1、2、3…… 123…… 【 】 ‖ ︱ 用法说明 句子序号、自然段序 号等 需要注释或解释的字 词 段与段之间标画 段内小节之间标画
课外作业
1、用圈点批注和赏读法阅读《朝花夕拾》中 《藤野先生》,并概括出藤野先生性格特点,感受 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圈点批注和赏读法阅读《骆驼祥子》中 某一章节,章节自选,但要有圈点批注的痕迹。
谢谢大家,欢迎指导!
实战验兵:
用圈点批注法来阅读选文,选出自己认为有赏读 价值的地方进行个性赏读。
实战验兵:
1.祥子是___ __(作者)的长篇代表作《 》中的一个 人物。 2.揣摩下列语句,说说表达效果。 (1)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2)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 几乎要哭出来。 3.上题中“几乎要哭出来”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复杂心 情? 4.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什么? 5.从选文第⑤段内容看,祥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批注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 也是读者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 运用圈点批注法,要注意如下几点: 1.圈点批注,要注意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读过某 一个章节,先要经过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决定哪些地方应 该圈点,哪些地方应该勾划,哪些地方要加注,哪些地方要 加批,然后再动笔墨。如果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就乱划一 气,胡批一通,反而会影响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朝花夕拾》阅读基本知识储备-名著《朝花夕拾》阅读导引思维导图内容概括原文批注阅读训练

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阅读基本知识储备 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回忆的记事,共十篇散文,比较完整的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成长经历,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晨的花到晚上才捡起来,作者的解释是:“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的多,但是我不能够”,意思就是在中年时在追怀往事。
对于这本儿散文集,我们该怎样去阅读?阅读这本儿书,我们可以关注书名《朝花夕拾》,朝花是指什么?夕拾又是指什么?是谁在什么样的境况之下夕拾朝花呢?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朝花夕拾》,你就会注意到,一方面《朝花夕拾》中的文章虽以回忆为主,但在回忆的时候又经常会夹杂一些讽刺和议论。
另一方面,《朝花夕拾》中并存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写作时的。
回忆旧事的文字是温和的、怜爱的,议论现实的,文字是辛辣的、批判的。
由此我们又可以发现,书里始终有两个不同的表达角度,一个是孩子的角度,一个是成年人的角度。
现实中的鲁迅大多是痛苦和孤独的,他既在回忆里寻找着感情的抚慰和精神的寄托,同时又清醒的认识着现实。
正是这种双重性,使得这十篇散文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这样阅读下来,就可以较好的了解和掌握这部散文集的精髓。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知识点梳理 【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内容概述】这本回忆性的散文集共收录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该书都是回忆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文字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四大名著的批注点评

四大名著的批注点评
1.《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清朝作家曹雪芹所创作。
它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沉沦。
批注点评应围绕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铺陈和描写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法和创作特点。
2.《水浒传》:这是一部以民间英雄故事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108位好汉联手抗御官府的故事。
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珍品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批注点评应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描写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风格。
3.《西游记》:这是一部描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奇幻小说,它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情节设置都极具特点和想象力。
批注点评应重点关注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铺陈和小说的艺术特点等方面,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现。
4.《三国演义》:这是一部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铺陈,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种种政治斗争和人性的复杂性。
批注点评应围绕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以及描写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风格。
- 1 -。
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批注(公开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批注(公开课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教材简析:《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北平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
更体现了人是随环境变换而改变的动物,可谓是最不堪一击的。
人性的丑恶在此暴露无遗。
老舍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作品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本册教材在第三单元之后推荐阅读这部作品,除了让学生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领会作品艺术魅力之外,也是要通过这部作品的导读,让学生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学作品,学会品评、鉴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的层次。
学情分析: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提高全面素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自然、生活学习,对他人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主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意识,一些学生甚至已经形成了较浓的阅读兴趣,但阅读的层次基本还停留在浏览和了解作品梗概的层次上,阅读习惯也不是很好。
本次的名著导读,将有利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孩子们阅读鉴赏的方法,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层次。
二、教学目标1、识记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要情节;2、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及社会意义;3、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名著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名著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1.圈点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传统方法,小涵就用这种方法阅读《骆驼祥子》,当他读到下面这个片段时,在旁边作了如下批注。
(2)小涵在批注中提出了“拉车夫”作为书名有何好处的疑问,根据你对全书的阅读理解,帮他解答困惑。
【答案】(1)①二落: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
②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③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了车。
(2)①标题直接点出了祥子的职业。
②小说自始至终围绕祥子拉车展开故事情节。
③以此为题更能凸现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与悲惨命运。
【解析】【分析】(1)《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第一次,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以拉散座的方式,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
但刚拉半年,连人带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大兵抓去,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第二次,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拉车攒钱,想再买一辆车,这次采用了以在杨家和曹家拉包月的方式。
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第三次,祥子还是想再买辆车,结果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拉散座。
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
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
(2)祥子本身就是一个人力车夫,“拉车夫”直接点出了祥子的职业;小说自始至终围绕祥子拉车,描写了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拉车夫”的书名概括了文章故事情节;“拉车夫”点明了祥子处于社会底层的身份,更能凸现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与悲惨命运。
故答案为:⑴①二落: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
②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③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了车。
⑵①标题直接点出了祥子的职业。
②小说自始至终围绕祥子拉车展开故事情节。
巧用批注,助读名著——以《童年》为例

巧用批注,助读名著——以《童年》为例摘要:名著阅读在统编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名著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寻读导批—精读细批—选读再批”的批注阅读教学,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较为高效的一种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以批注为手段,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寻读、精读、串读,把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引入文本深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关键词:名著阅读;批注;学生思维批注,是一种常见的读书方法。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手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下来,有助于养成阅读时圈点批画的习惯。
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究中,笔者发现,阅读名著时以“批注”为抓手,教师有效引导,它能够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引向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笔者运用批注对《童年》进行了教学实践,下面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寻读导批,整体把握内容。
寻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
课程标准提出,六年级学段整本书阅读时需要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探索个性化的读书方法,分享阅读感受。
寻读导批则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它不仅能快速锁定文本重要内容,还能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笔者执教《童年》时,要求学生在泛读的基础上通过寻读导批,梳理出人物关系表。
在同学们的批注中,我选择了富有代表性几组的批注在课堂上交流。
A组主人公阿廖沙母亲—父亲—外祖父—外祖母—两个舅舅—继父……;B组主人公阿廖沙家人:母亲—父亲—外祖父—外祖母……朋友:小茨岗—好事情C组打油诗《童年》人物这么多,你都知道哪几个?善良仁慈的母亲,慈祥勇敢外祖母。
残暴冷血外祖父,贪财无情舅舅们。
乐观逞能小茨岗,内心友善好事情。
脾气暴躁的继父,贪金盗财的彼得。
在交流时,大家普遍认为梳理人物关系时不能仅是简单的罗列,要有一定角度。
在探讨中中,大家得出一个新得角度——对阿廖沙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的人物归类。
此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了整本书阅读梳理人物关系及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批注:把名著阅读引向深处

批注:把名著阅读引向深处作者:陈元芝来源:《语文建设·上旬》2018年第02期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的名著导读,希望教师能够指导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既有夕拾之朝花的美丽与温馨,也有朝花之夕拾的深思与讽喻。
朝花的美好是学生阅读时所乐于亲近的,而夕拾的现实与思想的深邃是七年级学生所感到隔膜的。
由此我想,让学生消除与《朝花夕拾》的隔膜,其着力点恐怕不在于童年生活的趣事上,因为这是学生容易走近并有切身体会常有共鸣的;学生的隔膜处恰在于后者。
而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大概不应满足于学生能够欢天喜地地说出小隐鼠的活泼可爱、要去看五猖会时的欢笑蹦跳、百草园里的蟋蟀和覆盆子等。
学生阅读的隔膜与困难我们不能回避,名著的深邃与精髓我们不能无视,否则经典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阅读也便降低了应有的品位。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就是能够真正走进名著,读懂文字的意味,体会作者的精神,感受艺术的魅力。
批注是阅读品味经典的好方法,它体现了学生阅读审美的个性,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的思想和创见的品质,可以把学生的名著阅读引向深处。
一、单篇逐层叠加批注,把学生阅读引向每篇理解的深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共有十篇。
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首先关注学生单篇的阅读质量。
我尝试引导学生运用逐层叠加批注的方法,将其阅读理解引向内容的深处。
1.初读,符号法标注为了不影响学生整体的阅读速度和感受,我让学生在初读时手上拿支笔,随着自己流动的阅读用简单的符号方式给予标注。
如用“?”标注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用“!”标注自己觉得非常精彩的地方,用“.”标注重点内容,用“”标注关键语句,等等。
阅读第一篇《狗·猫·鼠》第一段: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
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
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
……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
2021年中考(云南)语文复习名著阅读:专题12 3、《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在曹宅
进步的知识分子。
曹先生回来,却被石块绊倒,摔断了车把,
的意外
祥子:自尊好强,有
自己和曹先生也摔伤了。曹先生没有扣祥
责任心。
子的工钱,和高妈劝祥子不必辞工。
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老板刘四
二起 (二次奋斗)
爷家三十七八岁的闺女虎妞十分 喜欢祥子。祥子租了他家的一辆 车,又开始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
祥子:目标明确、有理 想、有行动。
(二)内容概述 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 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 事。揭示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 告诉人们单靠个人力量奋斗没有出路的道理,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罪恶社 会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理,批判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人 民的愚昧、保守和落后现状。
望拉包月有固定收入。终于在杨宅拉上了包月,
怒辞杨宅
善良坚韧的外
但每天除了拉车,还要帮忙干各种杂活,面对
表下还隐藏着
刻薄而粗野的杨家人和各种嘈杂的骂声,祥子
反抗的心。
十分痛苦。在一次受到侮辱后,祥子愤然离开。
祥子去了曹宅。曹家待人和气,祥子感受
曹先生:正直、善良、
到了温暖的人情味儿。一天晚上,祥子拉
3.下面是小说《骆驼祥子》中的四幅插图,请根据画面情景,用图 中序号排列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 乙络分明、情节丰富的纵式结构。小说以祥子的活动为主线来安 排情节结构,便于表现祥子“三起三落”的奋斗经历和思想性格深刻变 化的过程,更集中、更明确的突出作品的主题。
2.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肖像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来表现主要人 物的思想性格及发展变化。充分表现出老舍对北平洋车夫生活的深入透 彻地洞察与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知识:文学名著阅读批注
:文学名著阅读的时候是需要技巧的,这篇《文学名著阅读批注》能够帮助到大家,快来欣赏下吧!
文学名著阅读批注
批注是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是精读文章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春季就要开班了,汪老师为了培养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所上的每个班都在有针对性地阅读文学名著,且严格要求同学们要会作阅读批注,每节课我会亲自检查落实各位同学的批注阅读情况,希望所有家长知晓并给予支持。
我下面把我有关实践批注形式阅读文学名著的初衷和意见阐述如下,但愿能让大家更进一步理解我的教学动机和意义。
一.做批注的方法
1. 赏析语言特色,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
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
2. 评点人物:根据文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人物性格,品质进行定向点评,作出合理的评述,例如读《三国演义》读到吕布杀他义父,可在书旁边点评:“吕布见利忘义”。
3.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4.内容总结: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以及中心思想,准确把握文章脉络。
二.做批注的位置
可以是“眉批”、“首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侧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也可以在句子的下面用直线或者符号去画标记,例如,人名,地名,陌生字词等。
三.做批注的好处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想吸收书中的精华,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最好要会作阅读批注,批注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以帮助自己理解原文,进行深入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果阅读时,不思考还不如不看书。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边读边批注,最终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
在如今这个阅读普遍讲究贪多,贪快的时代,有很多同学只读而不想,书读的多,却沦为书本的奴隶,没有什么思想,或者走马看花的阅读,所获甚微。
作者:汪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