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之 3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合集下载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课件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课件
4.唐朝时期——京都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 + 书学、算学、医药学等
5.宋元明清时期——书院发展
二、学校的发展
中国学校的发展经历了官学、私学、书院、学堂、新式 学校等过程。
(二)中国近代学校的发展 1.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 ——新式学堂 西文类学堂: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 西艺类学堂:马尾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一)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兴盛 2.西汉时期——官学兴起
中央官学以太学为主
+ 地方官学以郡国学为主
二、学校的发展
中国学校的发展经历了官学、私学、书院、学堂、新式 学校等过程。
(一)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兴盛 2.西汉时期——官学兴起(太学)
3.西晋时期——国子学
1993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调整教育结构,改 革办学体制,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定了现行学制
四、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1.在学校层级与类别制度方面:
2.在学校入学与修业年限制度方面: 幼儿园3-6岁,小学6岁入学。高等教育取消本、专科 年龄限制,实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2个方面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制度改革趋势:5点
1922 年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制定了新学制,也称“壬戌学制”,规定小学修 业年限为6年,中等教育阶段设初中和高中,各三年,故也成为“六 三三”学制,一直沿用到建国初期。“六三三”学制使中国教育从封 建社会教育中摆脱出来,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51年 新中国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我国学制改革的一 个新阶段。这个学制借鉴苏联的办学经验,继承老解放区的办学 传统,体现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社会服务,标志着我国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和业余教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促进了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六章)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六章)
第一编333教育综合复习重点-教育学原理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老师张思勤
12/20/2012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2/20/2012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 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 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 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类 似的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客观性。 (二)规范性。 (三)历史性。 (四)强制性。
12/20/2012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 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1、原始社会 2、在古代阶级社会之初 3、现代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不断地发展。
12/20/2012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12/20/2012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 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 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 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20/201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 类型: 一是双轨学制; 二是单轨学制; 三是分支型学制。 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轨学制,美国学制属单轨学制,苏 联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
(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四)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第六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1.定义教育制度——指⼀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的规则。

2.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教育机构的设置、层次类型的分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制度化,都受客观的⽣产⼒发展⽔平制约,具有客观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学条件(即受教育权的限定)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标的确定上。

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变化的,具有历史性。

强制性:它对受教育个体的⾏为具有⼀定的强制作⽤,要求受教育者⽆条件地适应和遵守。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定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处于教育制度的核⼼位置的。

2.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第⼀,⽣产⼒发展⽔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第三,学⽣的⾝⼼发展特点;第四,⼈⼝发展状况;第五,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3.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制度化相对于制度化教育⽽⾔,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5.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学教育的衔接(2)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等教育类型⽇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6)终⾝教育体系的建构(7)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8)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三、我国现⾏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1.新中国成⽴以前的学制(1)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个近代学制。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 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一、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
(一)教育形式构成: 1、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 明确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各级各类教育发 展的具体目标。 2. 在教育结构的选择上,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 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和高等教育,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初、中级人才 摆到突出的位置。 3. 改革办学体制。 4. 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5.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 6. 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由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构成 的完整体系。其中,学校教育制度构成了教 育制度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 学校教育制度的设立受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更要考虑 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规律。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 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 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 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二)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制的产生、发展、变化一般受到如下 因素影响: (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的直接制约。 (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 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 接制约。 (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经常吸取原有 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 益经验。

第六章教育制度教学教案

第六章教育制度教学教案
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学生读完初级 小学之后,只能进入高等小学或初等、中等职业学校, 成为适合生产需要的工人。
2020/9/22
18
2、单轨学制
单轨学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体制,其结构是:小 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
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单轨制最早产生 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纳。
2006年修订颁行的《义务教育法》 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 收学费、杂费”,这标志着,国 家从法律层面确立义务教育经费 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 施。
2020/9/22
39
免费
资料

德国在1919年实行8年义务教育,职业义务教
育到18岁,18岁前全部免费,家庭困难的还可申
请生活补贴;1973年起延长到10年,目前是12年
2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1、什么是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
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
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
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第 四 章 教 育 体 制
第 四
教育的法制化:

• 保教结合
2020/9/22
36

义务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 )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

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 会和家庭

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世界上最早颁布实行义务教育法令的是德国,1872年颁布了

《普通教育法》。
我国的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概念
2.特点
3.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1.学制的概述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
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
I.概念
II.学制构成的基本要素
III.类型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综合化
3.非正规教育的复兴及其对正规教育的影响
4.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及其与大学的衔接
5.高等教育大众化
6.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A.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A.客观性
B.包含
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
教育的管理系统
B.规范性
C.历史性
D.强制性
1951年学制改革
1958年学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学制改革
我国学制的改革趋势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
1.学校的级别
2.学校的类型
3.学校的结构
1.双轨学制
2.单轨学制
3.分支型学制
社会的依据
人的依据
学前教育阶段
初等教育阶段
中等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阶段
普通教育系统
师范教育系统
职业技术教育系统
成人教育系统。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1.学校教育活动⑴“学校”的词源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称学校为学堂。

到1907年,新式学堂遍设各地。

辛亥革命以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活动始于夏代,当时的学校称作“校”。

⑵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①社会生产水平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步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③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一定的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

④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⑶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动力系统——工作系统——监控系统2.学校文化⑴学校文化的含义指学校这个教育组织系统中,所有成员的共享价值、规范、行为准则和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方式。

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和规范文化。

观念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学校文化的内在核心部分——精神文化;学校文化的外在表层部分——物质文化。

⑵学校文化的特点①学校文化是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的无形文化;②学校文化是一种约束性的文化;③学校文化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文化;④学校文化是一种有个性的文化。

⑶学校文化的功能①导向功能;②约束功能;③凝聚功能;④激励功能。

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习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育体制,是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①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②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③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部分,借鉴外国学制中的有益经验;⑤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的状况。

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所以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一)古代教育制度在原始氏族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的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还没有产生学校,因此,那时就不可能有学制。

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古代学校就应运而生了,后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古代学制就这样产生了。

由于古代学制只有等级性和阶级性,没有生产性和科学性,这就决定了古代学制的不系统和不完善。

古代学制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教学年限的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单。

古代学制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

(二)现代教育制度现代学校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产物。

它是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是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

现代学校培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人才。

因此,现代学校不但有阶级性,而且还有生产性和科学性。

这就决定了现代学校教学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决定了学校结构上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现代教育制度的系统和完善的性质。

(三)当代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它已由过去的现代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发展成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为主体,包括幼儿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的一个庞大的体系。

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这在发达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三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思考题:
1,我国当前关于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有哪些内容?2,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制度改革有哪些新趋势?
一、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第一,深化不同层级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学前教育的改革:
到2020年,全国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发达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一、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2,义务教育的改革:
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城乡教师编制标准等。

加快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国家基本装备标准。

一、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3,高中阶段的改革:
深化高中招生和入学制度改革,推动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养。

4,高等教育的改革:
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着力人才的能力培养,着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第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具体的任务包括以下3点:
1,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

国家行政管理改革简政放权,明确管理权限与职责,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鼓励社会参与办学。

一、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2,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一是完善大学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

二是加强章程建设,各学校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管理学校。

三是扩大社会合作。

推进高校与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开展有效合作。

一、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四是推进专业评价。

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鼓励教育专业机构和社会第三方机构对高校办学进行评估。

3,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校务会议管理制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

二、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1,努力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①大力发展幼儿教育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论坛通过《达喀尔行动纲领》,再次确认将发展幼儿教育列为全民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②21世纪以来,众多国家提出普及学前教育的新目标。

③重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机衔接。

2,义务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质量不断提高。

①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一些国家已将高中阶段教育列入义务教育范围,义务教育年限已达10年以上。

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和优质化发展。

各国正在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入学机会的均等和教育过程的优质化发展。

3,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多样化发展
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继续共同发展,继续增强两者之间的融合。

另一方面,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各自多样化发展,职业高中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4,高等教育更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发展
高等教育的入学年龄、修业年限、课堂学习方式等将更具有开放性和可选择性
5,建构终身教育体系。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各国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互联网技术,在线教育,云课堂,MOOC 等为终身教育提供了
前所未有的支持。

二、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