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1.4 蚯蚓的选择 l 教科版(含答案)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1-4《蚯蚓的选择》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课蚯蚓的选择一、填空题。
1.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动物也是一样的。
2.在研究蚯蚓是否喜欢黑暗的环境时,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o3.经过探究,我们发现蚯蚓喜欢的环境。
二、判断题。
1.蚯蚓惧光,所以它们通常在泥土里面活动。
()2.在探究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时,不需要考虑蚯蚓的数量,用一条还是多条都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3.企鹅体形肥大,脂肪层厚,这是为了能在南极极夜缺少食物的情况下维持生命。
()4.狼在冬季时换成长毛,在夏季时换成短毛,说明它们不能适应夏天的环境。
()5.生物都有各自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三、选择题。
1.我们通常能在()发现蚯蚓。
A. 土壤的表面B.植物的根系周围C.潮湿有光照的院子角落2.下雨天我们经常公有到()A. 土壤里太潮湿了B. 土壤中的温度太低C. 土壤中缺少空气3.下列不是天鹅(如图所示)适应环境的表现是()A.生活在湖泊和溶泽地带B.身体被羽C.蹊(pu)大4.如果在“了解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实验中,出现了和猜测不一样的结果,我们应该()A.改变实验方案,重新做B.记录下来,再做一次C.放弃实验5.(多选)状状同学在做“蚯蚓喜欢干燥土壤还是湿润土壤”实验时发现,蚯蚓没有爬向潮湿的土壤里,反而爬到了干燥的土壤里。
聪明的你帮助状状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A.土壤放得离蚯蚓太远了,扰乱了蚯蚓的正确判断B.土壤放得比较少,而且平铺在盒底,这样就不能形成蚯蚓生活的真实环境,造成蚯蚓判断错误C.爬向干燥土壤的蚯蚓,只是在土壤表面爬过,并没有往干燥的土壤里钻,还在不安地继续爬动探寻更舒适的“家”3、山川区"IZJ、衣旦叨九理兀刑匹评。
1.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的方法:(1)找一个(),把子里面涂成黑色,将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生物与环境)一、我会填空。
(16分)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种子发芽的3个重要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和。
3、生物之间有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___ ___。
4、“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__ ____种消费者,生产者是___ ___。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生物。
7、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片海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8、自然界的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
二、我会判断。
(24分)()1、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4、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5、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6、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7、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三、我会选择。
(15分)1、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2、生物界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的关系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3、苹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主要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4、蚯蚓又叫“地龙”,它喜欢生活在()的土壤里。
A干燥、明亮B黑暗、潮湿C干燥、明亮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A、植物B、动物C、植物和动物四、我会连线。
(6分)1、连线。
仙人掌叶刺热带雨林松树叶宽大山地香蕉树针形叶沙漠五、我会分析。
(10分)1.用箭头来表示下面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教科版科学五上《蚯蚓的选择》教案

蚯蚓的选择孟州市韩愈小学郭小芳教材分析:《蚯蚓的选择》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4课,通过对蚯蚓与环境的研究,了解动物是会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的,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生物环境的认识。
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蚯蚓的生活环境进行讨论,猜想蚯蚓可能选择的环境条件,通过设计两个对比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一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体会到自然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掌握设计对比试验验证猜想的方法。
3、体会自然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意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需求;养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感情。
教学重点:如何设计对比试验。
教学难点:进行蚯蚓选择环境条件的实验,在设计对比实验时严格控制变量,并收集实验数据。
课前准备:1、每小组:蚯蚓10条、培养皿、圆头镊子、长方形的盒子两个、湿纸巾、黑布、干泥土、湿泥土。
2、教师: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
3、每位学生:课前在百度搜索蚯蚓,了解蚯蚓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物导入1、非常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走进科学的殿堂。
出示实物蚯蚓,喜欢吗?能简单介绍一下它吗?(运用课前百度搜索的资料)2、全班交流:大家在哪里见到过它们?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蚯蚓?【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展示实物蚯蚓,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或间接经验。
同时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涉及到蚯蚓的生活环境,师生充分的交流和表达,为学生猜测“蚯蚓的选择”起到启发和暗示的作用.】(二)、质疑猜测根据大家的经验,你能大胆猜测一下,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潮湿、干燥、黑暗、明亮)【设计意图: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猜想是科学探究的程序之一,是学生在探究之前对研究问题所进行的一种科学预见性思考,是探究活动的主线,是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的前提和依据。
小学科学《蚯蚓的选择》-演示课件教科版1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4蚯蚓的选择 教科版(共13张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4蚯蚓的选择 教科版(共13张PPT)
通过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 什么呢?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4蚯蚓的选择 教科版(共13张PPT)
1.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 阴暗 、 潮湿 的 环境中。
•
2. 它们都太骄傲自大了。铁罐以为自 己比陶 罐坚硬 ,总是 傲慢地 奚落陶 罐,可 多年后 陶罐依 然美观 ,而自 己却无 影无踪 ;北风 自以为 吹口气 就能掀 开行人 的衣服 赢得太 阳,行 人却反 而把衣 服裹得 更紧, 太阳不 声不响 却让人 们感到 温暖而 自觉脱 了衣服 。
•
3.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 、体、 美、劳 全面发 展的方 针,为 提高民 族素质 奠定基 础,寓 思想政 治教育 于学科 教学中 。
•
7.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欣赏 古今中 外的名 家作品 ,并熟 悉我国 的民族 音乐, 培养学 生对音 乐的爱 好和欣 赏的习 惯,发 展听觉 ,记忆 力,想 象力, 并了解 祖国悠 久的音 乐历史 文化, 激发爱 国主义 热情和 民族自 豪美感 。
01 找一个盒子,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4蚯蚓的选择 教科版(共13张PPT)
实验次数
待在明亮处的 蚯蚓数
待在盒子中间 的蚯蚓数
待在黑暗处的 蚯蚓数
我们的解释
1
2
3
、、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4蚯蚓的选择 教科版(共13张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4蚯蚓的选择 教科版(共13张PPT)
第四节 蚯蚓的选择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习题解答(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习题解答(教科版)教材第3页:为什么要用3颗种子呢?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一般在每个盒子里放3颗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适时给种子浇水让种子保持湿润。
教材第6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种子发芽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教材第7页:绿豆芽上传需要的条件实验中,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哪些,不改变的条件是哪些?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阳光,不改变的条件是:温度水分、空气、两颗绿豆芽。
教材第8页:5粒种子所处环境的有什么不同?5粒种子所处环境的水分不同。
教材第8页: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它们的叶同当地降水量有什么关系?还知道哪些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香蕉长在热带亚热带。
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子宽大。
迎客松生长在温带、亚热带地区,针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叶变成了刺茎肥厚,能贮存大量的水分和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环境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
如: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教材第10页:蚯蚓的选择说明什么?蚯蚓的选择说明蚯蚓喜欢阴暗的环境。
教材第10页:实验中我们发现什么?实验中我们发现蚯蚓爬向了湿润的一端说明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教材第11页:说说这些动物适应什么样的环境?了解更多。
企鹅体形肥大在南极低温环境下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脂肪层厚,在极夜缺少食物的情况下能以此维系生命。
天鹅随环境气候的变化有迁徙的习性青蛙是变温动物随着气温的降低有冬眠的习性: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协调。
有保护作用大雁有鸟类共有的适应飞翔生活的结构会随气候的变化而迁徙。
狼能在夏季换成短毛装,冬季换成长毛装。
其他例子:鸟类为适应空中飞翔生长有羽毛,有气翼较长的骨中空。
单侧卵巢退化大肠极短不储存粪便等有利减轻体重。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北极熊等都具有十分丰厚的皮毛能起到良好的保持体温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抵御北极地区的亚寒有些动物身体的颜色与环境相似,可避免被敌害发现或捕食时不被猎物发现。
1.4《蚯蚓的选择》(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1.观察
2.实验
3.比较
4.归纳
六、科学态度和环境保护意识
1.尊重事实,注重实证
2.认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3.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课堂
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对环境的选择、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1.4《蚯蚓的选择》(教案)五年级下册科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4《蚯蚓的选择》(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蚯蚓的选择》是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四章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对环境的选择以及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等。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选择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选择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选择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显微镜、蚯蚓标本、土壤样本、实验器材等。
2.课程平台:科学教室、实验室等。
3.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
4.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选择,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套实验题

三、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1、蚯蚓的生活环境(一)实验名称: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黑暗的环境?实验方法:①、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②、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③、反复做几次,和同学们交流我们的发现。
实验现象:多数蚯蚓爬向黑暗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7、蚯蚓的生活环境(二)实验名称: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实验方法:①、找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②、将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③、反复做几次,交流我们的发现。
实验现象:多数蚯蚓爬向湿土中。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五、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实验名称: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生活得好吗?实验猜想: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生活得不好。
相同条件:相同的小鱼、水草、瓶子等。
不同条件:水的多少。
实验方法:(1)一个瓶子注入5厘米高的水,另一个瓶子注入10厘米高的水。
(2)在两个瓶子里放入相同的水草,各放两条相同的小鱼,瓶子放在同样的地方。
(3)观察并做好记录。
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小鱼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的次数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1)实验名称:水草多了,小鱼生活的好吗?实验猜想:水草多了,小鱼生活的较好。
相同条件:相同的小鱼、水量、瓶子等。
不同条件:水草多少的不同。
实验方法:(1)在两个瓶子中放入相等的水,各放2条相同的小鱼,瓶子放在同样的地方.(2)在一个瓶子中放4条水草,另一个瓶子中放8条相同的水草。
其他条件都相同,观察并做好记录。
(3)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 1分钟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纪录表生态瓶的情况第1次观察第2次观察第3次观察我们的解释水草少时 3 3 4 水草多了,水中氧气增水草多时 1 0 0 加,小鱼生活的比较好。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题一、填空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和()。
3.在对比实验中的两组材料,一组叫()组,另一组叫()组。
4.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
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7.生态瓶里放了小鱼、水、沙石、金鱼藻、小虾、泥土等,其中生物是:(),非生物是:()。
8.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9、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里,不同的动物对()有不同的需求。
10.山君、草、羊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
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生产者是()。
12.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13.()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4.在做对比实验时,只答应改动()条件,其他条件都不改动。
15.在食物链“小麦→麻雀→老鹰”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二、判断题1.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2.香蕉树、松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凤仙花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4.自然界没有动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5.母鸡能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6.生态瓶中的动物放得越多越好。
()7.自然界里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8.食物链通常是从植物开始的。
()9.仙人掌的叶变形为刺就是为了让吃它的动物无法下嘴。
()10.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只需没有自然灾祸,就不会有动动物灭绝。
()1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蚯蚓的选择》练习
一、填空题
1.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和()。
2.大多数动物生活在()的温度范围内,最适宜温度为()。
3.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它们都生活在()。
4.环境改变了,植物也会改变自己来()。
5. ()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二、选择题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的分布受环境制约
C. 环境对生物无影响
D. 生物在适应环境及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影响着生物
2.下面不是非生物环境的是()
A.阳光
B.温度
C.动物
D.水
3.蚯蚓是一种()动物。
A.哺乳
B.原生
C.环节
D.扁形
4.()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
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A.蚯蚓
B.穿山虎
C.蚂蚁
D.蜈蚣
5. ( )是一种候鸟,随环境变化有迁徙的习性;在深水环境中演化出的喙和蹼能
适应其游禽的生活。
A.天鹅
B.大雁
C.鸿雁
D.白头海雕
三、判断题
1.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干燥的环境中。
()
2.动物的迁徙、冬眠等等生活习性都是因为它们都要生活在一定的适合的环境里。
()
3.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还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
素。
()
4.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都属于生物因素。
()
5.自然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
四、实验题
大家知道蚯蚓喜欢吃什么吗?它喜欢吃的食物就藏在潮湿的泥土里,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找到它爱吃的食物吗?
《蚯蚓的选择》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
2.—2 ℃到50℃ 20℃到25℃
解析:大多数动物生活在零下2摄氏度到5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最适宜温度为20摄氏度到25摄氏度。
不同动物对高温的忍受限度是不同的。
淡水动物能忍受4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海水动物只能忍受30摄氏度的水温。
爬行动物和鸟类能在45以下的温度中生活,哺乳动物热到42以下就可能死亡。
3.一定的环境里
4.适应环境
解析:自然界中生活着两种生物——植物和动物。
各种植物都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环境改变了,植物也会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5.环境
解析: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这里的环境内容仅指自然环境中的水、空气、阳光、动物、植物、垃圾、能源、声音等地球上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态。
二、选择题
1.D
解析: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如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根和茎的内部都有发达并相同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应使大气中的氧气的含量提高,其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的湿度;细菌等微生物及时的分解枯枝落叶和动植物的尸体,维持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因此,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故选:D
2.C
解析: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
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3. C
解析: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
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
身体呈圆柱形,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在体表裸露,无角质层。
4.A
解析: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
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5.A
解析:天鹅是一种候鸟,随环境变化有迁徙的习性;在深水环境中演化出的喙和蹼能适应其游禽的生活。
三、判断题
1.错误。
解析: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对
解析: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
3.对
4.错
解析: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5.对
四、实验题
我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我先在一只较大的盒子里并排分段放好沙土、一般的泥土和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土厚约3厘米,三种土湿度一样,然后把6条大小不一的蚯蚓任意放进盒子里,盖上盒盖,过了几分钟,打开盖盒一看,发现6条蚯蚓全钻进含腐殖质较多的泥土里了。
第二次,我将条蚯蚓有意识地放在一般的泥土里,盖上盒盖,经过和上次差不多的时间,揭开盒盖,发现只有两条蚯蚓钻进了泥土。
为了证实实验的准确性,我又把6条蚯蚓放
在沙土里,同样时间打开盒盖,结果一条蚯蚓也没钻进沙土。
同样方法,我又把6条蚯蚓放进含腐殖质较多的泥土里,蚯蚓全钻进了含腐殖质较多的泥土里。
我再一次把蚯蚓放进大盒子里,过了一会儿,当我打开盒盖时,6条蚯蚓全都钻进了含腐殖质较多的泥土里。
从实验中,知道了蚯蚓喜欢吃腐殖质、泥土里的微生物和细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