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课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15篇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15篇初中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3、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二)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呢?(二)新课学习:1、人口增长过快(第一课时)师:请同学们分析教科书上的图13—1,从图中你能找到什么信息?请同学们根据表13—1中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生:讨论,交流从图中发现的问题,绘制曲线图师:巡回指导师:请同学们将所绘制的曲线图中的曲线延伸,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即20xx年的人口数量生:讨论,计算,交流师生交流: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我国人口状况的有关问题师:人口压力很大,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有效得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过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有无作用?生:分组热烈讨论,发表看法2、环境问题严峻(第二课时)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跗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
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周围环境污染的例子生:积极讨论,交流,发言(1)实验探究: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对照实验过程(3)汇报交流结果(4)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师:除了酸雨,大家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吗?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互相补充(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四)自我评价:1、2思维拓展板书设计: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一、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过快二、环境问题严峻1、酸雨。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研究植物的生物适应性和生长规律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研究植物的生物适应性和生长规律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以及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长规律。
实验材料•水仙球茎•菜豆种子•喷壶•盆栽土壤•小型温湿度计•光源(日光灯或太阳光)实验步骤实验一: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团队成员分为两组,每组选择相同大小的水仙球茎。
2.将其中一组放置于室内有充足日光灯照射的位置,另一组放置于室内只有少量散射光线的位置。
3.每天固定时间浇水并观察茎叶变化情况。
4.每隔三天测量水仙球茎高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团队成员分为两组,每组选择相同大小的菜豆种子,分别置于两个小温室中。
2.一个小温室维持在常温(22°C左右),另一个小温室则保持恒定低温(10°C左右)。
3.每天固定时间浇水并观察种子发芽和生长情况。
4.每隔三天测量菜豆幼苗高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三: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团队成员选择相同大小的植物苗,将其分为两组。
2.一组给予充足的水分,另一组减少浇水次数。
3.每天固定时间观察植株的外观和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浇水补充。
4.每隔三天测量植株高度,并记录下来。
结果与讨论实验一:经过15天的实验观察,我们发现接受日光灯照射的水仙球茎生长迅速,茎叶较为饱满、绿色。
而处于散射光线环境中的水仙球茎生长缓慢,茎叶较为黄绿。
说明充足光照条件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实验二:经过10天的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在常温环境下,菜豆种子可迅速发芽,幼苗生长势头较强。
而处于低温环境中的种子发芽率较低,幼苗生长明显受限。
这说明温度对植物的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实验三:经过12天的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充足水分条件下的植株生长迅猛,叶片饱满绿色。
相比之下,减少浇水次数的植株叶片逐渐变黄,生长停滞。
这清楚地表明水分供应对植物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
实验结论1.光照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因素之一,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会呈现出不同的生长状态。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6篇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6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1.什么是生物?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
(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2。
提出问题:“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初中生物教案(5篇)

初中生物教案(5篇)初中生物教案通用【篇1】教学目标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重点和难点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一、观察种子①菜豆种子的结构;③玉米种子的结构;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
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讨论提纲如下: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三、-子植物和被子植物1.二者异同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
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1以-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出示补充的图片。
2.识别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5篇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5篇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1观察植物细胞说课内容:七年级生物(上)《观察植物细胞》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察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归纳细胞结构要求很高,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新课标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整和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较大的帮助,这就对教师明确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对于观察植物细胞,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4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身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了解出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入。
(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探究。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与情境导入:1.显微镜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2.显微镜的使用分哪几个步骤?(二)、制作临时装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备课教案
实验目的:
1.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
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提高观察实验的能力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实验材料:
1. 鼠尾草叶片
2. 盐水
3. 显微镜
4. 盖玻片
5. 刀片
6. 水滴管
7. 试管
实验步骤:
1. 将叶片放入盐水中浸泡片刻,使之软化
2. 用刀片切割出一小块叶片,并用水滴管滴入一滴水
3. 用盖玻片盖住叶片样本,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4. 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一个清晰的位置后,再转到高倍镜观察
5. 观察叶片中的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总结:
1. 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细胞核等组成的
2. 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准位置,再转到高倍镜观察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用显微镜和刀片等器具时的安全性
延伸实验:
1. 用碘液染色,观察淀粉粒在叶绿体中的位置
2.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实验的能力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教案【最新9篇】

初中生物教案【最新9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9篇初中生物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初中生物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4、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难点: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学习方法:观察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情景质疑:1、提问:光合作用的概念、产物、条件?2、引入:生物呼吸,燃料燃烧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我们没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二、问题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阅读教材,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
画面(1)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画面(2)中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里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画面(3)中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否总能成功?此实验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学生先讨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然后参考教材,小组试做并进行交流对比。
学习任务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尝试应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尝试应用:为保护环境,我们应怎么做?学习任务三: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自主学习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与指导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与指导教案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结构并能够准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材料:洋葱片、显微镜、盐水溶液、玻璃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1.取一个洋葱,在显微镜下切取一小块叶片,并将其放入盐水溶液中浸泡10分钟,使其软化。
2.用镊子将叶片取出并放在带有两滴水的玻璃片上。
3.轻轻压住叶片,用另一块玻璃片向下刮,以释放细胞内容物。
4.将盖玻片贴在玻璃片上,并用手轻轻按压以避免空气泡现象。
5.将制好的玻璃片放入显微镜中进行观察。
6.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倍数,观察并记录细胞核、质壁、液泡等植物细胞结构。
实验二:探究光合作用实验目的: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对其速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水培植物、盆土、光照仪、测光计等。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两株健康的水培植物,并将其分别置于光照强度不同的环境中,如室内、阳台、日光灯等。
2.设置好实验组和对照组,确保每组都有足够数量的植物样本。
3.使用测光仪测量不同环境下的光照强度,并记录下来。
4.每天固定时间进行测量,记录下每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
5.根据数据变化判断不同环境与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实验三:观察动物细胞结构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结构,并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操作。
实验材料:新鲜洗净的卵清液(鸡蛋)、玻璃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1.取一个新鲜的鸡蛋并打开,将其中的卵清液倒入玻璃杯中。
2.用一滴卵清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盖玻片轻轻压在上面。
3.将制作好的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使用调节装置和镜头来调整焦距和倍数。
4.观察并记录卵清液中可见的动物细胞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膜等。
以上是三个简单的初中生物实验设计与指导教案,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观察技巧和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每个实验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扩展和探究,以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