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rt-PA)溶栓护理常规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急性脑梗塞是指由于颅内动脉发生栓塞或者血栓形成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局部或全身性神经功能缺失,表现为偏瘫、失语、失用、失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而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促进纤溶系统的激活,消除血管内血栓,恢复血液流通,从而达到溶栓治疗的目的。
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时需要严密观察和护理。
下面将从观察及护理的角度着重介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相关知识。
一、观察:1. 观察患者症状变化患者在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认知功能、言语交流、四肢活动等情况,特别是瘫痪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2. 观察出血情况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时,患者有发生出血的风险,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出血迹象。
3. 观察血管穿透部位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时,需要经静脉途径插入导管,可能会发生局部出血、血肿等情况,需要密切观察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处理。
4. 观察过敏反应阿替普酶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及时处理过敏反应。
5. 观察溶栓效果在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溶栓效果,如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护理:1. 保持患者安静在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时,患者需要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出血的风险。
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防止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统感染等。
4. 营养支持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进行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促进病情恢复。
Rt-PA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Rt-PA静脉溶栓护理常规一、Rt-PA(阿替普酶)Rt-PA(阿替普酶)又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利用重组DNA技术产生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阿替普酶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其机制是使纤溶酶原双链间的二硫链断裂产生明显加强,可激活血栓中已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而对血液循环中的纤溶酶原无激活作用,不产生全身纤维蛋白溶解状态,安全性较高。
二、适应症(一)、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二)、症状出现<4.5小时。
(三)、年龄≥18岁。
(四)、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禁忌症(一)、近3个月有重大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二)、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近1周内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四)、既往有颅内出血。
(五)、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六)、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七)、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Hlg,或舒张压≥100mHg。
(八)、活动性内出血。
(九)、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其他情况。
(十)、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TPP)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十一)、已口服抗凝剂者TNR>1.7或PT>15s。
(十二)、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査异常(如APTT、INR、ECT、TT、血小板计数、或恰当的Xa因子活性测定)。
(十三)、血糖低于2.7mmol/L或高于22.2mmol/L。
(十四)、CT提示多叶脑梗死(低密度影>1/3大脑半球)。
四、剂量及配制、用法(一)剂量:0. 9mg/kg,10%静脉推注1分钟,90%使用输液泵静脉滴注1小时以上。
例如:患者体重60kg,使用剂量为54(mg=ml),5.4(mg=ml)匀速静脉推注1分钟,剩余48.6(mg=ml)使用输液泵静脉滴注1小时以上。
(二)配制用法:五、静脉溶栓护理(一)、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
(二)、定时进行血压和神经功能检查(关注意识、生命体征、肌力、语言恢复情况),静脉溶栓治疗中及结束后2小时,每15分钟进行血压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估,然后每30分钟一次,持续6小时,以后每小时一次直至治疗后24小时。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的突发性闭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使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该疾病发病急、病情危重,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已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为护理人员,了解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引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以及结语三个部分对急性脑梗塞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介绍。
一、引言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1. 观察及时性在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病情恶化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和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溶栓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脑出血、过敏反应等情况也要及时观察和处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血压监测在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指标。
因为血压的升高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而血压的降低又会影响溶栓药物的作用。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以保证患者血压的稳定。
3. 出血风险评估4. 内生理环境护理在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内生理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要点。
包括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需要经常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以保证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5. 神经功能评估6. 心理护理7. 功能康复护理三、结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护理人员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护理。
通过对急性脑梗塞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有助于指导护理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rt-PA溶栓护理剖析

爱通立 用法与用量
®
abcd
推荐剂量:0.9mg/kg (最大用量90mg),总剂量的10% 先静脉
推入(1min),剩余剂量在超过60分钟时间内静脉滴注。(输液泵1h)
辅助治疗: 在接受治疗的24小时内不使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林,波立 维等) 若给予肝素以防治其它症状,剂量不得超过5000单位,每天两次皮下注
溶栓前---静脉置管
abcd
• rt-PA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也不能同一静 脉通路。 • 开放肘正中IV两条通道(健侧) 一组:“tPA专用线”-注射后盐水封管, 同时用于抽血化验 二组: “生命线”-IV给药/液体
溶栓前----及时采取血标本
• • • • 血常规 血型 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1 2 理》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 —陈彩虹《rt-PA静脉溶栓治疗38例脑梗死的护
溶栓中护理
abcd
• 安抚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低位,可用 冰袋或冰帽降温以缩小梗死范围,降低脑 血管再损伤。避免情绪激动 • 静脉输注中,有专人看护,保持静脉通路 通畅,询问患者感受。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瞳孔、生命 体征、运动、语言、出血、心率/律异常变 化
主要内容
• • • • • • 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 溶栓前护理 溶栓后护理 出血倾向观察 溶栓后护理
abcd
爱通立
abcd
• 即重组织型纤溶酶源激活物 活性成分:阿替 普酶 • 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激活—纤溶酶原—产生 —纤溶酶—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
爱通立药代动力学
100% 血浆浓度
abcd
主要内容
• • • • • • 溶栓治疗适应症 溶栓时间 溶栓药物 溶栓前护理 溶栓后护理 出血倾向观察 溶栓后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脑梗塞是指脑血管血流不畅或阻塞,导致局部缺血性脑损伤的一种疾病,属于急性危重病症。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已被广泛运用,然而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操作风险,需要护士在治疗过程中予以适当的观察和护理。
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促进纤维蛋白的降解,使血管内血凝块发生降解而达到溶栓的作用。
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灌注,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和生存率。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适用于急性脑梗塞发病时间在4.5小时以内,CT或MRI显示梗死面积较小,不伴有出血、颅内压增高和器质性损害的病人。
治疗前需评估病人的血管状态、出血倾向、休息血压等指标,安全性评估合格后才能进行治疗。
1. 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评估、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等。
2. 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和血压:发生快速溶栓反应可能会导致心电图异常和血压升高,护理人员要及时予以观察和处理。
3. 帮助病人维持急性期的生活护理:病人在溶栓治疗期间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完成生活护理如吃饭、喝水、换洗衣物等。
4. 监测病人的神经功能:溶栓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病人的意识状态、语言和运动功能。
5. 关注病人的出血风险:治疗期间病人可能会出现出血的风险,护理人员要关注病人的出血情况,如静脉穿刺部位、消化道出血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配合医生评估治疗反应:溶栓治疗后需要对病人进行定期干预和监测,护理人员应认真配合医生评估治疗反应,协助医生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1. 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病人的选择要谨慎,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严格执行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
2.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护理病人,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出血状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肝功能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摘要】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塞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患者脑部供血。
治疗需满足一定的适应症,避免禁忌症的情况下实施。
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治疗后则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并发症处理也是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加强护理可以提高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未来,应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升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护理、适应症、禁忌症、评估、并发症、重要性、护理效果、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急性脑梗塞的定义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急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阻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所致。
在发生急性脑梗塞时,患者往往会出现突发性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
而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抽搐甚至昏迷。
急性脑梗塞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急性脑梗塞的定义对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早期的识别和干预,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和减少病情的进展。
对急性脑梗塞的定义有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医务人员及时诊断和处理病情,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也应该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1.2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重要性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塞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发生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上极易发生致残或死亡。
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作为目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和功能、减轻或避免脑梗塞后遗症等重要作用。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则是一种常用的抢救手段,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在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时,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下面将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
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1.治疗适应症阿替普酶适用于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缺血性中风。
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部供血,减轻脑组织缺血和缺氧,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2.静脉溶栓的方法静脉溶栓的方法是将阿替普酶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溶解血栓。
一般情况下,阿替普酶的用法是以1.9-2.2mg/kg剂量静脉推注,其中10%作为输注。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起到快速溶解血栓的作用。
3.治疗的效果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脑肿胀,改善脑血流灌注,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合理的护理也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1.观察生命体征在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的变化。
及时发现和处理发生的不良反应,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步骤。
2.观察神经系统症状急性脑梗塞患者常常伴随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等。
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这些症状的变化情况,及时了解治疗效果。
3.观察血液变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液指标变化,包括出血情况、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能够及时反映患者的血栓溶解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4.观察不良反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能会引发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
1.密切监护在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时,需要进行24小时的密切监护。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与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与护理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对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0~4.5小时内进行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准备、溶栓中密切配合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溶栓后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其中21例患者痊愈。
结论严格掌握溶栓指征,缩短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
同时,护士在溶栓治疗前后做好护理配合,进行严密观察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和条件。
护士应在溶栓用药期间积极配合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及并发症,提高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成功率,对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康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标签:阿替普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脑卒中目前在我国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高达150 万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规范研究所(NICE) 就阿替普酶(rt-PA)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发布了最终版指南[2],推荐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初始症状出现后的0~4.5小时内尽早启用该药进行溶栓治疗,能降低残疾、死亡及生活无法自理的发生风险,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
我科自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22例采用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效果均满意,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22例采用溶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男21例,女1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9.6±1.8)岁。
其中20例患者发病时间≤3h,其余2例患者发病时间为3~4.5h。
言语障碍18例,肌力0级22例,对患者进行脑部CT扫描排除颅内出血的可能,血压均小于200/110mmHg ,参与研究患者均无溶栓禁忌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替普酶(rt-PA)溶栓护理常规
1、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时单路静脉通路;剂量为0.9mg/kg ( 最大剂量90mg),先静脉推注10% (1min),其余剂量微泵静脉推注,60min推完。
2、清醒病人做好溶栓期教育。
3、生命体征的监测:溶栓的最初2h内1次/15 min,随后6h内为1次/30 min,此后,1次/60 min,直至24h。
如果收缩压≥185mmHg或者舒张压≥105mmHg,通知医生并增加监测血压频率。
4、.神经功能监测:溶栓期间第一小时内每15分钟评估病人NIHSS评分(医生病程记录)、瞳孔、四肢肌力、氧饱和度变化;随后6小时内1次/30min;此后1次/60min,直至24h。
按常规监护并记录。
5、并发症的观察:观察有无全身出血或颅内出血征象,有无溶栓药物过敏的征象(用药45分钟后检查舌、唇,看有无血管源性水肿);若意识水平下降、瞳孔有变化、肌力下降或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时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急诊头颅CT准备。
6、用药后遵医嘱监测凝血功能。
7、.在溶栓后24小时内,卧床休息,各项护理操作工作轻柔,禁止CPT,用口护棒进行口腔护理,避免一切有创操作, 24小时内不放置鼻胃管、导尿管或动脉内测压导管。
8、烦躁病人,两边床栏用枕头保护,避免引起病人受伤;使用软约束具进行肢体约束。
9、.在溶栓后24小时内,一般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如华法令、肝素、阿司匹林),以免增加出血的危险性;避免与硝酸甘油合用,因此药能增加肝脏的血流量,能降低阿替普酶血药浓度。
10、溶栓后24小时常规复查头颅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