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简介】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生于长安,幼名彘..

【汉武帝简介】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生于长安,幼名彘,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
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
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
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
《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
第二: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
第三: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
第四: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
第六: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正如历史正剧《汉武大帝》所云: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
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
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
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地位铺平了道路。
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汉武帝时代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背景
西汉一直认为和亲是屈辱的,加上匈奴时常侵边, 武帝时期西汉展开反击。 文景之治为这场战争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武帝的雄才大略得以施展。
过程
《汉书》曰:“元狩二年春,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讨 匈奴,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其夏,又攻祁连山,捕首虏甚 多。”“祁连山即天山,匈奴呼天为祁连,故曰祁连山。焉 支山即燕支山也。” 《十道志》曰:“焉支、祁连二山,皆美水草。匈奴失之, 乃作此歌。”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 不蕃息。 ——《史记· 匈奴列传》注引《西河旧事》 霍去病
汉武帝功绩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 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 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坛,礼百神, 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 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 以养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 武帝纪赞》
汉武帝从“无为”到“有 为”
1、主导思想:
从“无为”到“有为”
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
强化思想文化上的统治 思想上 : 2、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民族关系上: 各民族紧密联系
三次发动对匈奴战争 设置河西四郡(目的、名称、作用)
三、西汉的盛世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表现 ① ② ③
农业生产已达到较高水平
作用
疆域辽阔,影响远播,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史记· 平准书》
农业生产
三腿耧车
代田法 ——用力少得谷多
代田法是西汉中期农学家 赵过所发明并推广的一种耕作 方法。其方法是把田地开成一 条条宽深各一尺的沟和垄,沟 和垄的位置每年都有轮换,因 此称为“代田”。 将种子播种于沟中,等到苗 发芽长叶以后,便在中耕除草 的同时,将沟两边的垄土,耙 下来埋在作物的根部,这样便 能起到防风抗倒伏,抗旱的作 用。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在西周和秦朝,统治者是采用什 么措施对地方实行管理的?
分封制和郡县制
汉初又采取什么措施?
秦朝 西周
郡县制 分封制 郡国制
西汉
刘邦共分封了七个异 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 在王国内可以自行颁布 法律,任免官员,自征 租赋,自铸钱币,自集 军队。
目的:巩固汉朝的统治
王国诸侯的奢侈生活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玉2498片,金线1100 克)
思想文化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诸子百家思想参考:民贵君轻、无为而治 (汉初)、忠君爱国、平等博爱。
把那些家伙都赶 走就清净了。
董 仲 舒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 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 我心神不宁啊!
董仲舒会向武帝推荐哪几项思想?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诸侯王
诸侯王诸Βιβλιοθήκη 王中 央 统 辖 的 郡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 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 其他子弟,建立侯国,这叫“推恩令”。
核心内容
目的: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政治上
1.颁布“推恩令”
“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于:
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举?
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 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 集权。 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 响,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三国演义》开篇道: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 两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 唐
汉武帝(前157年—前87)年, 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7岁时被册 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 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 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 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 帝。
汉武帝的介绍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出生于皇室,父亲是汉景帝刘启,母亲是王皇后。
他在十六岁时即位,并被誉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文学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了中朝,地方设置了十三州部刺史,并制定了严格的监察制度。
他开创了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等一系列政策,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汉武帝的统治使大汉王朝达到了强盛的局面,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的基础。
在他的领导下,大汉王朝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总的来说,汉武帝刘彻的一生充满了辉煌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
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巩固皇权,更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开创汉朝的强盛局面。
论述汉武帝及其时代

论述汉武帝及其时代
汉武帝(前前206—前87年)是秦朝统一中国以来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统帅,建立了汉朝,是春秋战国政治体系的第一个统一的代表。
他的帝国是古代中国最大、最强大的帝国,也是古代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
汉武帝时期自尽政治咄咄逼人、铁腕发展,极大加快了汉朝的发展,使得古老的中国迅速实现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他的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使中国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商业社会,开创了帝国年代,启蒙了中国从古老到现代的历史。
在汉武帝时期,汉朝开始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形成统一的行政组织,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实行统一的政法,为汉朝建立起稳固的政治基础。
汉武帝治国给予官府、地方行政主体以特权和优厚待遇,促进统一,解决了秦汉之间的诸侯独立现象,树立了汉武帝在时代中的历史地位。
汉武帝优化了税制,改革财政,大力倡导经济自由化政策。
结合农业劳动,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深化服务于军队的公共制度,为汉朝的军事强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汉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汉武帝的军事实力也强大,分别征服了九州和汉朝六治等诸侯国,使之安置于汉朝的统治之下,使整个中国大地实现统一,开创了新的历史。
他的战争也加速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迅速增加国力实力,提升中华民族的国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统一意志。
在文学方面,汉武帝非常重视文学特别是古汉语文字。
他促进了古文字的研究与推广,促进了现代文字的发展。
并编写了《汉书》、《论衡》和《汉法》等三部经典巨著,营造了汉朝文学文化的浓厚气氛,对后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今天,汉武帝的影响仍然广泛存在,他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创造力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
汉武帝时代中央集权与王莽的改革

汉武帝时代中央集权与王莽的改革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而汉武帝时代被认为是集中国力,推行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阶段。
然而,在汉武帝之后,王莽上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改变中央集权的格局。
本文将探讨汉武帝时代中央集权的特征以及王莽的改革举措。
一、汉武帝时代中央集权的特征在汉武帝时代,中央集权体系逐渐形成,并表现出以下特征。
1. 统一的法律制度:汉武帝时代,制定了一系列普遍适用于全国的法律法规,形成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这一制度保证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统一的统治。
2. 县官制度的改革: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对县官制度进行了改革。
他设立了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一系列的郡县,由中央派遣官员担任县官,以确保地方行政的效率和统一。
3. 中央任命地方官员:在汉武帝时代,中央政府直接任命了地方官员,取代了原来由地方世族或豪强自行选拔的制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掌控,确保中央政府的权威。
4. 丞相的权力加强:汉武帝时代,丞相的权力得到了加强,在中央政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丞相成为了汉朝政治的核心人物,具有重要的决策权和行政职责。
二、王莽的改革举措然而,在汉武帝之后,王莽上台后试图改变中央集权的格局,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1. 取消丞相职位:王莽废除了丞相职位,改变了汉武帝时代丞相作为中央决策核心的地位,将权力重新集中在皇帝手中。
2. 建立摄政制度:王莽建立了摄政制度,以摄政王的身份执掌国家大权。
这使得中央集权更加强化,降低了各地方势力的影响。
3. 地方行政改革:王莽对地方行政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刺史部,统一了地方行政体制。
他还增设了都尉和长吏,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4. 改革经济制度:王莽试图通过改革经济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
他推行了平均地权制,取消了土地私有制,以确保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力度。
三、中央集权与王莽改革的影响汉武帝时代的中央集权体系为后来的王朝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武帝开创的大一统时代

汉武帝开创的大一统时代汉武帝——一个开创大一统时代的传奇人物汉武帝,出生于公元前156年,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名字叫刘彻。
在历史上,他被誉为“开创大一统时代”的伟大人物。
汉武帝在位时间长达54年,期间,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军队的统一管理,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使得国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汉武帝开创大一统时代,除了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改革,还推动了许多文化的发展,让儒家思想的兴起成为了中国历史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汉武帝奉儒,将儒家思想正式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思想,这也成为了后来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助力。
汉武帝重新确立中央集权在汉武帝掌权后,他实施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各地的分割行为,全国的政治形势也变得更加稳定。
为了确保统治地位,他对观念、教育、宗教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控制和调整,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完善。
汉武帝重视军事建设在军事方面,汉武帝大力发展了军队,让一代代军人在雄浑的刀枪和热血的气息中为国家奋斗到底。
未来的各强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汉武帝的军事思想和发展路径,这些都为中国的后世发展定义了基础形态。
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在经济方面,汉武帝大力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各种经济活动得到了一定的规模和完善,稳定了国家的财政格局,推动了国家向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
儒家思想的兴起汉武帝奉儒,将儒家思想正式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思想,推动了其在统治中的融合,让儒家思想的影响得以彰显。
同时,他也大力推行了儒家思想课程,让儒家思想在国家文化和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小结在汉武帝的治国理念中,大一统成为了她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核。
她从根源上定义了后世中国的统一发展思路,尤其是在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成就了无可替代的绝对功绩,并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与众不同之一。
她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非凡,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传奇的汉武帝史诗难以忘怀。
她的影响到今天仍在持续影响着中国,带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汉武帝统治的时代为什么被称为汉武盛世?

汉武帝统治的时代为什么被称为汉武盛世?本文导读:汉武帝作为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可谓名垂千古,他治理下的时代也被称为“汉武盛世”。
汉景帝刘启死后,其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
刘彻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
在政治上,汉武帝刘彻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
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重用儒术。
尽管刘彻时期兼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汉朝也一直“霸王道杂之”,但汉武帝刘彻时期对儒家的采用,使得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
据记载,汉代边防军的最低工资是每月600钱,而军区司令级则高达每月16000钱。
按物价折算,其军饷相当于今天的月薪4800元到12.8万元。
薪水之外还有补贴:刘彻巡视北方时,一次犒赏边防军就达100万匹丝绸和200万钱。
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在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等天才将领,终于击败匈奴单于,使得“漠南无王庭”,又收复南越国和朝鲜,征服中亚大宛国,西域臣服,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大帝国。
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并先后以两位翁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乌孙,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并开通了长安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汉武帝时期奠定了汉地范围,也是汉朝走向强盛的重要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 想 文 化 领 域 经 济 领 域
长安:太学 地方:官学
五铢钱
2.食盐和铁器的生产和销售收归中央
听 故 事
汉武帝时,诸侯王的势力依然很 大。河间王刘德的声望很高,天下英 雄豪杰都争相投奔他。一次,汉武帝 问他治国之道,他对答如流,言谈中, 还讲到历史上商汤和周文王以小国 得天下的事情。汉武帝听后很恼火, 用讽刺的口吻对刘德说:“商汤以 七十里取天下,文王以百里取天下, 河间王就好好努力吧! 思考: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这种现象在西汉是怎么产 生的?
汉武帝(前157年—前87) 年,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 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 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 曾孙。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 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 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 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 使西汉王朝出现大一统的局面, 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 的国家,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 史上伟大的皇帝。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2.史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从史料分析中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甲同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不允许百家争鸣, 不利于学术文化发展。所以,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 文化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乙同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仅有利于汉朝统一思想, 加强皇权,而且儒家的道德教化、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思 想对今天的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 鼓励传播儒家思想是千秋事业。
...... 。
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练一练: 1.汉武帝在位初年,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 的粮食和钱财,这说明了( )
A.生产力高度发达,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 B.封建政府征收重税,聚敛了大量财物 C.汉初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D.地主阶级的剥削消失,社会公共财富比较充裕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郡县制 分封制 (西周) (秦朝)
郡国制
(西汉)
晁错“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 刘邦封王 七国之乱 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
景帝平乱
武帝推恩
诸侯 中央
图 一
加强控制
解除威胁
诸侯 中央
图 二
诸侯
诸侯
思考:与汉景帝削藩的措施 相比“推恩令”的巧妙之处 在哪里?
削夺众诸侯, 推恩一妙计。
不费多少力,
再现大一统
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 皇帝 监督和 (中央) 检举京师百 司隶校尉 官以及皇族 的不法行为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 方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读史料思考:
汉高祖刘邦
(休养生息) 汉文帝、景帝
(“文景之 治”) 汉武帝时,
国势最强盛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
政 治 领 域
1.颁布“推恩令”
目的: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目的:加强对地方 官吏的管理和 对皇族的监督 目的:统一思想,保证皇 帝的权威,巩固统治
2.建立刺史制度和设立司隶校尉 (监察制度)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有什么共同的目的? (2)两人所采取的做法有什么区别? (3)两人的做法在历史上一个被诋毁,一个被赞誉, 这是为什么?
请对上述两种观点加以评析
(1)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儒家思想
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积极)
(2)限制了其他各家学术思想,对学术发展不利。
-------(消极)
1.上图铜币叫什么?它是否是圆形方孔钱?这种圆 形方孔钱统一于哪个朝代? 2.上图铜币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汉朝中央要统一铸造货币?
2.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几位汉初统治 者( ) ①汉文帝②汉武帝③汉高祖④汉景帝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3.使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是 (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董仲舒 4.汉武帝时,读书人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 儒学教育,必须到( ) A.洛阳B.咸阳 C.长安 D.成都 5.《大汉天子》是近几年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大 汉天子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做出了重要 贡献。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他采取 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 A.设司隶校尉 B.实行“推恩令” C.北击匈奴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人物:刘秀 (光武帝) 定都:洛阳
拓展延伸:
为什么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丼? ......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 唐宗宋祖, 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只识弯弓射大雕。
论从史出
史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 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1.史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 君权神授 史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民之所从矣。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
政 治 领 域
1.颁布“推恩令”
监 2.建立刺史制度 察 设立司隶校尉 制 度
思 想 文 化 领 域 经 济 领 域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 响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1.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
2.食盐和铁器的 生产和销售收归中央
使西汉王朝 出现了经济 发展、权利 集中、思想 文化趋于一 统的局面, 汉朝进入全 盛时期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源自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 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 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 他的一批儒生全部活埋。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 为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