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古诗词及课外古诗词翻译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原文+译文卜算子·咏梅陆游对梅花情有独钟,歌咏梅花的诗词有一百多首。

这首小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

词的上片,写梅花的生存状况。

从生长环境的恶劣,到无人欣赏的寂寞,再到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

词的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

梅花无意争抢春光,却惹来众多凡花俗朵的嫉妒。

但它与众不同的是,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陆游一生在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

他所写的梅花,正是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卜算子·咏梅文|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卜算子·咏梅①文|陆游驿②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③风和雨。

无意苦④争春,一任⑤群芳妒。

零落⑥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①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

②[驿]驿站。

古代官道上设有驿战,供传递文书的人及官员、行人往来歇息。

③[着(zhuó)]遭受。

④[苦]苦苦,极力。

⑤[一任]任凭。

⑥[零落]凋谢。

【译】驿站之外的残破的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过问。

黄昏日落,暮色降临,梅花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的了,又遭受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宠斗艳,任凭百花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践踏成泥土,被碾作灰尘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因写诗获罪,幸免一死。

被贬到黄州后,仍惊魂未定,梦寐惶恐。

这首小词即作于初到黄州时,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成感。

“缺月”“疏桐”“漏断”,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万籁俱寂,只有“孤鸿”隐约掠过。

这“孤鸿”若有若夫,也许就是他心灵的投影。

词的下片,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

写鸿“惊起”“有恨”,写鸿“拣尽寒枝不肯栖”,独宿荒冷沙洲,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与翻译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与翻译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与翻译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与翻译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与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翻译: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长安的城阙高踞三秦中枢,遥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

你我之间有难忘的离愁别绪,因为彼此都是漂泊流离在外做官的人。

四海之内若有知心存在,再远的天涯也仿佛近邻。

不要在我们挥手作别的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情难自禁哭湿佩巾。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翻译:前面看不到古代知人善任的君王,后面又看不到举贤授能的贤君。

想到天地是那样永久长远,独个儿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4、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翻译:(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

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5、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1. 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 解析。

- 这首诗啊,一上来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山上松树的画面。

你看那松树高高地挺立在山上,山谷里呢,吹着瑟瑟的寒风。

这“亭亭”啊,就把松树那种挺拔的样子写出来了,像个小战士一样站得笔直。

- 然后说那风声是多么的猛烈啊,“一何盛”,就像有人在你耳边大喊一样。

可是那松枝呢,却更加的刚劲有力。

这就像是在困难面前,松树一点都不害怕,反而更坚强了。

- 到了冬天,冰霜那叫一个残酷啊,到处都是冰天雪地的,可这松树呢,一年到头都保持着端正的姿态。

就好像不管外界环境怎么恶劣,它都坚守自己的原则。

- 最后诗人就问了,难道松树就不会遭受严寒吗?当然不是啦,只不过松柏它天生就有这种坚贞的本性。

这诗其实是诗人用松树来比喻他的堂弟,告诉他堂弟啊,要像松树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可不能轻易就被外界影响了。

1.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 解析。

- 开头啊,诗人站在长安城的城墙上,看着远处的蜀州方向。

“城阙辅三秦”,这长安城就像是被三秦大地拱卫着一样,很是雄伟。

而“风烟望五津”呢,在那风烟迷蒙之中,能看到蜀州的那些渡口。

这一远一近的描写,就把离别的场景给勾勒出来了。

- 然后诗人就说,我和你离别的心情啊,那是一样的,因为咱们都是在官场里漂泊的人。

这就像是两个同病相怜的小伙伴,要分开了,心里肯定不好受。

- 可是呢,王勃这家伙很豁达啊,他说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就算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

这就好比现在我们说的,真正的朋友不管距离多远,心里总是想着对方的。

- 最后他还劝他朋友呢,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小儿女那样哭哭啼啼地让眼泪沾湿了手帕。

这就是告诉朋友,咱们要洒脱一点,离别没什么大不了的。

1. 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词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一、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解析与赏析。

1. 整体感知。

- 这诗啊,就是诗人刘桢写给他堂弟的。

你看啊,他写的是山上的松树。

开头就说“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亭亭”这词儿啊,就把松树那种挺拔的样子给写出来了,像个小帅哥似的站在山上。

“瑟瑟”呢,是风声,谷中的风呼呼地吹着,这就像给松树设置了一个挺艰难的环境。

2. 诗句赏析。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里用了个“一何”,就是特别强调的意思。

风的声音是多么大呀,就像有人在你耳边大喊大叫一样。

可是松树的枝条呢,是多么刚劲有力啊,它可不会被这大风给吹得东倒西歪的。

这就像一个硬汉,不管别人怎么吓唬他,他都站得直直的。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到了冬天,冰霜那叫一个冷酷无情啊,到处都是白茫茫、冷飕飕的。

可是松树呢,一年到头都是那么端正,就像个守纪律的好学生,不管什么时候都坐得端端正正的。

这松树啊,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一点都不害怕。

- 最后“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两句就更厉害了。

“罹”就是遭受的意思,难道松树就不会遭受严寒吗?当然会啦。

但是松柏它有自己的本性啊,就像有些人天生就很坚强一样。

这诗人其实就是在借松树来告诉他堂弟,做人呢,就要像松树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本性,不能轻易就被打倒了。

一、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解析与赏析。

1. 首联解读。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这开头啊,写的是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

“城阙”就是长安城,周围有三秦大地拱卫着,看起来很雄伟。

“风烟望五津”呢,诗人在这儿遥望杜少府要去的蜀地的五个渡口,那地方烟雾缭绕的。

这就像我们现在送朋友去远方,看着他要去的方向,心里有点惆怅呢。

2. 颔联分析。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教学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教学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论语》十则孔子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此句意为:学习了知识并时常复习它,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孔子说:复习旧知识并从中悟出新的道理,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孔子说:知道的人不如爱好的人,爱好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孔子说:不到愤懑的时候不启发,不到困惑的时候不点拨。

如果举一个例子,不能推知其他三个,就不再教导了。

6.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注释】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而不感到厌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孔子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8. 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注释】孔子说:我曾经整天思考,但不如片刻所学到的东西。

9.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

智慧的人善于变通,仁德的人内心宁静。

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0.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注释】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德的人,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宁愿牺牲生命也要完成仁德。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丛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放眼望去哪有古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今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唯独我一人登台感怀,更觉得凄怆心酸,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中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玩水。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时间。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处一片浅绿近处若有若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