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单胞菌属

合集下载

假单胞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假单胞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假单胞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概述假单胞菌属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斯氏假单胞菌等。

铜绿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

2.标本类型血液、尿液、痰、脑脊液、穿刺液、脓液等标本。

3.鉴定3.1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

3.2培养特性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小时,形成蓝绿色、透明溶血环的菌落,有生姜味。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可形成5种不同的菌落。

①典型型:菌落不规则,边缘呈伞状伸展;②大肠菌样型:菌落圆形凸起,无色透明,似大肠埃希菌菌落;③粗糙型:菌落呈钮扣状,表面粗糙,或菌落中央隆起边缘扁平;④黏液型:菌落光滑,隆起,呈粘液状,嵌入培养基中,不易挑起,似肺炎克雷伯菌,但是无色;⑤侏儒型:生长缓慢,培养18小时尚不见菌落,24小时后才有细小菌落。

3.3生化特性氧化酶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不分解乳糖、麦芽糖、甘露醇和蔗糖;动力、枸橼酸盐、精氨酸双水解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阳性;吲哚、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酶试验阴性。

3.4鉴别要点3.4.1 本菌属特征蓝绿色或荧光色菌落、有生姜味,动力和氧化酶试验阳性,在4℃时不生长而在42℃时可以生长。

3.4.2 与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鉴别三者均可产生荧光色素,但铜绿假假单胞42℃时生长,后两者则不能生长。

3.5 操作步骤3.5.1 氧化酶试验参见《氧化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3.5.2 鉴定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统生化反应进行细菌鉴定。

4.质控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 M100-S20最新版本文件。

5.质量控制见《质量管理程序》6.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病人,经抗生素治疗3-4日后,易产生耐药性。

因此对铜绿假单胞菌要经常做抗生素药敏试验。

7.临床意义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水、空气、土壤以及正常人体皮肤、呼吸道与肠道黏膜中,为条件致病菌。

当手术、化疗、放疗、激素治疗等原因使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引起感染。

土壤厚壁菌门 富营养类群

土壤厚壁菌门 富营养类群

土壤厚壁菌门富营养类群土壤厚壁菌门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细菌,其细胞壁较厚,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生存。

富营养类群是土壤厚壁菌门中的一类重要代表,其代表菌种包括拟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

这些菌种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和生理特性,能够利用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参与土壤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

一、拟杆菌属拟杆菌属是土壤厚壁菌门中的一类重要代表,其菌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和生理特性。

拟杆菌属菌种能够利用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参与土壤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

1.代谢途径拟杆菌属菌种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包括异养代谢和自养代谢。

异养代谢主要是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等。

自养代谢主要是利用无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包括氨、硝酸盐、硫酸盐等。

2.生理特性拟杆菌属菌种具有多样的生理特性,包括产生多种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耐受多种环境胁迫等。

拟杆菌属菌种能够产生多种酶类,包括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参与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

此外,拟杆菌属菌种还能够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植物生长激素、抗生素、抗氧化物等,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二、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是土壤厚壁菌门中的一类重要代表,其菌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和生理特性。

芽孢杆菌属菌种能够利用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参与土壤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

1.代谢途径芽孢杆菌属菌种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包括异养代谢和自养代谢。

异养代谢主要是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等。

自养代谢主要是利用无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包括氨、硝酸盐、硫酸盐等。

2.生理特性芽孢杆菌属菌种具有多样的生理特性,包括产生多种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耐受多种环境胁迫等。

芽孢杆菌属菌种能够产生多种酶类,包括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参与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

假单胞菌属检验方法

假单胞菌属检验方法

假单胞菌属检验方法
样品先在GVC增菌液中进行增菌,然后划线接种于PDA平板,挑选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及氧化酶试验。

如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氧化酶试验阴性,再接种于卵黄琼脂平板和SS平板。

从卵黄琼脂平板上挑取卵磷脂酶阳性、并带有彩虹环的单个菌落,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获得纯培养物。

将纯培养物分别接种于 Hugh-Leifson培养基,蛋白胨水,缓冲蛋白胨水,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糖发酵管及苯丙酸培养基,进行生化反应试验。

同时利用纯培养物进行血清分型鉴定。

初步鉴定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菌株,进行产毒培养和小鼠毒力试验,同时进行米酵菌酸
的测定
1
2。

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征与生物学特性探究

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征与生物学特性探究

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征与生物学特性探究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中的一员。

它的正式学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同时也可以在动物和人体内引起感染。

本文将详细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1. 形态特征:铜绿假单胞菌是革兰阴性菌,呈杆状或短绒毛状,单个或成对存在。

菌体具有髭毛,可产生多种色素,其中以铜绿色素为主要特征,因此得名。

其菌落呈圆形,具有金属光泽,有时散发葡萄酒般的异味。

2. 营养要求: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但更适应于氧气充足的环境。

它是一种非发酵菌,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盐作为碳源和能源。

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合成和分解多种复杂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同时,它还可以利用硫酸和硝酸等无机盐,进行硫酸还原和硝酸酸化反应。

3. 耐受性与适应性: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在广泛的环境条件中存活和繁殖。

它能够忍受高浓度的盐、酸、碱和温度等逆境条件。

铜绿假单胞菌还具有抗多种抗生素的能力,这使得它在临床感染中成为一个常见的致病菌。

4. 生长特性: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通常在温度范围为25-37摄氏度下最适宜生长。

它以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形成黏性的、浑浊的生长状态。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指数增殖期、对数生长期和平稳期。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它可以迅速扩增并占据优势地位。

5. 引起感染的能力: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强大的致病能力,是医院感染和疾病传播的常见致病菌之一。

它可以引起多种感染,包括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感染等。

铜绿假单胞菌在潜伏期内能够黏附在宿主组织上,并释放多种外毒素,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6. 耐药性机制: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多重耐药菌株,其耐药性机制非常复杂。

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获得耐药性,如产生具有降解活性的酶、改变外膜通透性、产生耐药蛋白等。

这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常用的抗生素表现出抗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耐受力很强的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在人类和动植物体内都有可能成为病原菌,引起多种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十分重要。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形态学观察是最为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观察细菌在琼脂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来初步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典型的青绿色凝块状菌落,通常呈金黄色至淡黄色,具有辛辣气味。

除了形态学观察外,生理生化特性检测也是菌种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如利用氧化物作为唯一氧化剂和膜脂组成特殊等。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溶血素、胞外聚合物酶、脂肪酶等多种外源酶,可以降解寡糖、脂质等物质。

分子生物学方法也成为现代菌种鉴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可以对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比如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同时又有足够的变异性,能够帮助界定种和属的分类关系。

在进行铜绿假单胞菌菌种鉴定的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菌落:铜绿假单胞菌菌落为青绿色,有金黄色至淡黄色的边缘。

需避免选择其他青绿假单胞菌属菌种带来的干扰。

2. 确认生理生化特性:对于一些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如氧化物利用情况、酶产生等,可以通过专门的生化试验进行验证。

3. 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果需要进一步确定菌种的归属,可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加深对菌种的认识。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准确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医学、环境等研究工作,为防治相关感染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假单胞菌属菌落形态

假单胞菌属菌落形态

假单胞菌属菌落形态
假单胞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细菌,通常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态。

以下是假单胞菌属常见的菌落形态特征:
1. 大小:假单胞菌属的菌落通常较大,直径可达1-2毫米。

2. 形状:假单胞菌属的菌落常呈圆形或半圆形。

3. 颜色:假单胞菌属菌落的颜色多样,通常为白色、黄色、橙色或绿色等。

4. 质地:假单胞菌属菌落质地较软,触摸时较松散。

5. 光泽:假单胞菌属菌落通常具有光滑的表面,呈半透明或透明状。

6. 边缘:假单胞菌属菌落的边缘较整齐,呈光滑或带状。

总体来说,假单胞菌属的菌落形态具有较大、圆形、多色、质地松散、颜色透明等特征。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假单胞菌属菌株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具体的菌落形态可能会略有不同。

因此,在鉴定假单胞菌属菌株时,需结合其他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
检验结果分析与报告: 诊断一定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治疗过程中,3-4天后重复药敏测试
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
耐药机制:
①产酶:金属酶,OXA酶
②外膜蛋白的改变(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
为主要机制 ③主动泵出机制:对喹诺酮类,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一、 概述 1. 分类 2. 临床意义 3. 微生物特性 4.微生物检验 (1)检验程序 (2)鉴定 (3)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bacterial Susceptibility Test)
1.分类
• 假单菌属按rRNA同源性分为5群及未确定rRNA
同源群有关的种
• 生长温度范围广,最适生长温度为35℃
• 产生各种水溶性色பைடு நூலகம்:绿脓素、脓玉红素、荧光
素、脓褐素
• 对理化因素耐受性较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4.微生物检验
• 检验程序 • 鉴定
• 药物敏感性试验按NCCLS(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推
MexA-MexB-OprM及MecC-MexD-Oprj
④整合子:1类,3类
• 一群需氧、不发酵葡萄糖
• 无芽胞,有鞭毛
• 氧化酶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
• 多为条件致病菌
2.临床意义
• 假单胞菌属分布广泛,人类不发酵菌感染 中,假单胞菌占70%~80%,主要为铜绿 假单胞菌,其他较为常见的菌种有嗜麦芽 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
3.微生物特性
• 革兰阴性、无芽胞、专性需氧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Migula的检验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Migula的检验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Migula的检验Gˉ,直或微弯的杆菌,0.5-1.0×1.5-5.0μm。

多单在。

不产芽孢。

以单极或数根极毛运动,有的种还具短波长的侧毛。

严格需氧。

不能在酸性下(pH4.5)生长,多数种不需要有机生长因子。

化能异养,有的种利用H2或CO为能源兼性化能自养。

接触酶阳性, 产生各种水溶性色素。

自然界分布极广,土壤、淡海水、污水、动植物体表等均存在。

引起疾病(Pseudomonas Disease)的有绿脓杆菌、荧光假单胞菌、鳗败血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等。

(一)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原称绿脓杆菌。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

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本菌存在。

易从外伤、烧伤及尿道感染的标本分离。

本菌存在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的环境。

1 形态及染色特征铜绿假单胞菌为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细长,长短不一,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菌体一端单鞭毛,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菌运动活泼。

2 生长特性专性需氧,生长温度25~42℃,最适25~30℃,4℃不生长,42℃可生长,可用以鉴别该菌。

普通培养基上生长18~24h可见扁平、湿润的菌落,能产生水溶性的色素,如绿脓素(pyocynin)与带荧光的水溶性荧光素(pyoverdin)等,使得培养基呈亮绿色。

血琼脂平板生长可见菌落周围有溶血环,菌落呈金属光泽;液体培养基呈浑浊状生长,液体表面形成菌膜,培养基底部生长不良。

3 生化特点该菌氧化酶阳性,能氧化分解葡萄糖、木糖,产酸不产气,但不分解乳糖和蔗糖。

液化明胶、可分解尿素,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并产生氮气。

吲哚阴性,利用枸橼酸盐,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

4 抗原性与分型该菌含O抗原(菌体抗原)及H抗原(鞭毛抗原)。

O 抗原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其外膜蛋白,为保护性抗原;另一种是脂多糖,有特异性。

O抗原可用以分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绿假单胞菌在 血平板上的菌落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的色 素
分解蛋白质能力甚强,而发酵糖类能力较低,分解葡萄糖,产酸 不产气,不分解甘露醇、乳糖及蔗糖,能液化明胶。分解尿素, 不形成吲哚,氧化酶试验阳性,可利用枸椽酸盐。 绿脓杆菌有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O抗原含有内毒素和 原内毒素蛋白质两种成份。原内毒素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低毒 性,免疫原性强的保护性抗原,不仅存在于不同血清型绿脓杆菌 中,而且广泛存在于假单胞菌属的其他细菌以及肺炎杆菌、大肠 杆菌、霍乱弧菌等G-细菌中,是一种良好的交叉保护抗原。
-----2013级二组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一大类革兰阴性杆菌,有 荚膜和鞭毛,无芽胞、需氧。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 中。种类繁多,目前已超过200种,与人类关系较大的有 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类鼻疽单胞菌等。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俗称绿脓杆菌,广泛 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上较 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由于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绿色水溶 性色素,感染后的脓汁或敷料上出现绿色,故得名。
绿脓杆 菌表面 颗粒 (↑, 负染, ×170, 000)
绿脓杆菌能产生多种与毒力有关的物质,如内毒素、外毒素A、弹性蛋白 酶、胶原酶、胰肽酶等,其中以外毒素A最为重要。 绿脓杆菌外毒素A为一种热不稳定的单链多肽,分子量约 66,000, 经甲醛或戊二醛处理可脱毒为类毒素,并被特异性抗毒素中和。毒性强, 注入动物后,主要靶器官肝脏可出现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及坏死;其他脏 器病变有肺出血和肾脏坏死。 外毒素A机理与白喉毒素有些类似,即最终使核糖体上延长因子2 (EF~2)失活,抑制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但具体过程不同。此外, 外毒素A和白喉毒素在蛋白质结构、免疫原性、鞭细胞和敏感动物等方面 均有差异。 绿脓杆菌感染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和组织、常见于烧伤或创伤部位、 中耳、角膜、尿道和呼吸道。也可引起心内膜炎、胃肠炎、脓胸甚至败血 症。 患者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应用抗绿脓杆 菌免疫力血清可降低病人继发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目的观察临床分离的24株铜绿假单胞菌(PA)对致病性真菌(如白色 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 葡萄牙念珠菌等)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临床上24株PA,通过革兰 染色、氧化酶试验及API 20NE(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进行鉴定;通 过纸片法、十字交叉划线法及共培养检测PA对致病性真菌的抑制 作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有抑 制作用的PA和无抑制作用的PA分泌蛋白进行电泳。结果 24株PA 中部分菌株对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而部分PA菌株 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外一些完全没有抑制作用;共孵育试验显示PA 可能是通过抑制真菌的菌丝生长而产生抑制作用。SDS-PAGE显 示有抑制作用的PA和无抑制作用的PA分泌物蛋白间存在明显差 异。结论PA对常见的致病真菌具有抑制作用,推测可能与抑制真 菌的菌丝生长及分泌抑制真菌生长的各种蛋白类物质有关。
•菌为专性需氧菌,生长温度范围25~42℃,最适生长温度为
25~30℃,特别是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可 用以鉴别。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存并能产生水溶性的色素, 如绿脓素(pyocynin)与带荧光的水溶性荧光素(pyoverdin) 等。在血平板上会有透明溶血环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 生长 。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本菌为条件致病菌,是 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1 假单胞菌科,专性需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杆菌, 呈杆状或略弯,具有鞭毛运动 2大小为1.5~3.0×0.5~0.8um,G-杆菌。菌体一端一般有 一根鞭毛,运动活泼。无芽胞,米液型菌株有多糖荚膜或糖 萼,具有抗吞噬作用。
绿脓杆菌鞭毛染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专性需氧。菌落形态不一,多 数直径2~3mm,边缘不剂齐,扁平湿润。在血琼脂平板 上形成透明溶血环。液体培养呈混浊生长,并有菌膜形成。 绿脓杆菌能产生两种水溶性色素:一种是绿脓素,为蓝绿 色的吩嗪类分合物,无荧光性,具有抗菌作用。另一种为 荧光素,呈绿色。绿脓素只有绿脓杆菌产生,故有诊断意 义。但广泛使用有效抗生素后筛选出的变异株常丧失其合 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