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和注射剂的含量分析.
药物制剂的分析ppt课件

W测
占标示量百分含量=
100% V S标
(容量分析)
占标示量百分含量= (光度分析)
A D 10
E1% 1cm
S标
100
%
含量表示方法及合格范围不同
原料% 片剂标示量的%
阿司匹林 ≥99.0 VitB1 ≥99.0(干燥品) VitC ≥99.0 肌苷 98.0~102.0(干) 红霉素 ≥920单位/g
杂质限量的要求不同
阿司匹林 “水杨酸”≤0.1% 阿司匹林片 “水杨酸”≤0.3%
测定结果 表示方法
原料药: % (w/w)
片剂: 占标示量百分含量=
W测 Wn n 100%
W样 S标
(容量分析)
A D V Wn
占标示量百分含量=
E1% 1cm
100
n W样
S标
100%
制
(光度分析)
剂 注射剂:
95.0~105.0 90.0~110.0 93.0~107.0 93.0~107.0 90.0~110.0
(2) 干扰组分多 (要求方法具有一定的专属性)
附加成份 赋形剂、稳定剂、稀释剂、抗氧剂、防腐剂、
着色剂、调味剂
复方制剂 复方磺胺甲恶唑
碘胺甲恶唑 甲氧苄氨嘧啶
3. 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1) 制剂含有附加剂,干扰样品测定 (2) 样品测定前往往需要一定的前处理 (3) 应当结合原料药和辅料进行制剂分析 (4) 需要更专属和更灵敏的测定方法 (5) 制剂往往需要进行特殊检查 (6) 应考虑复方制剂中各组分间的干扰 (7) 往往需要进行阴性对照
片剂的一般检查
① 外观、色泽和硬 度
③ 崩解时限
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崩 解溶散至≤2mm的碎粒(或 溶化、软化)所需时间的限度。
中药制剂分析第七章各类中药制剂分析

四、巴布膏剂 (一)巴布膏剂的质量要求:
黏附性 赋形剂实验 含膏量
第五节 中药注射剂的分析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 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体 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 混悬液或临用前配置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 注入人体的制剂
一、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符合注射剂的一般要求 还应无菌,无热源,草酸盐,钾离子, 不溶性微粒和溶血实验应符合规定 对有效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对特有杂质进行限量检查 指纹图谱进行研究
(二)软膏剂的质量分析特点 分析方法:
1.滤去基质测定法 2.提取分离法 3.灼烧法 4.离心法
二、膏药 (一)膏药的一般质量要求 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的膏
料,摊涂于裱背上制成的外用制剂 软化点 重量差异检查
(二)膏药的质量分析特点
细药多大为主要药物,是质量分析的 主要对象
五、栓剂剂 检查项目
性状 重量差异 融变时限 微生物限度
栓剂质量分析的特点 为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的固体制剂 分析前应将基质除去
六、滴丸剂 检查项目
性状 重量差异 溶散时限 微生物限度
滴丸剂质量分析的特点 基质存在对分析影响较大 分析前,必须将基质与被检测成分分 离
第四节 外用膏剂的分析
的外面擦干,精密称定,减去比重瓶的重量, 求得供试品的重量后,将供试品倾去,洗净 比重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照上法测得同 一温度时水的重量计算,即得.
(2) 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装满供试 品后,置20℃(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温度) 的水浴中放置10~20分钟,插入中心有毛 细孔的瓶塞,使过多的液体从塞孔溢出, 并用滤纸将瓶塞顶端擦干,照上述(1)法, 自“然后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起测定, 即得。
药物含量测定

2.非水滴定法
三、辅料对药物的干扰与消除
1、片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和排除
(2)硬脂酸镁 排除 (1)改变pH pH<9 pH>12 (2)提取分离法 (3)掩蔽法
硬脂酸镁 MgC 2 O 4 硬脂酸
草酸
Mg2+不与EDTA反应 Mg2+ → Mg(OH)2↓
(4)改用其他测定方法,如UV法
注射液
(2)剩余滴定法
(V
注射剂含量 V样 标示量
0
V) T F 每支容量 100%
(1)糖类(具还原性) 干扰 氧化还原滴定
排除 不用强氧化还原剂或改用非氧化还 原测定方法
三、辅料对药物的干扰与消除
1、片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和排除
(2)硬脂酸镁 干扰 1.配位滴定法
Mg
2 EDTA 2 Na
EDTA
Mg 2 Na
9.7 < pH < 12
四、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
1. 容量分析法
(1)直接滴定法
标示量% TVF 平均片重 W 标示量 100%
片剂
(2)剩余滴定法
标示量% T(V0 V)F 平均片重 W 标示量 100%
四、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
1. 容量分析法
(1)直接滴定法
注射剂含量 VTF 每支容量 V样 标示量 100%
三、辅料对药物的干扰与消除
1、片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和排除
(3)滑石粉
干扰:混浊 排除:用适当溶剂将被测物溶解后,过滤滑石粉 等不溶物
三、辅料对测定的干扰及排除
2、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和排除
(1) 抗氧剂
分析常用含量计算公式

药物分析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原料药 以实际百分含量表示:片剂 片剂的含量测定结果常用含量占标示量的百分比表示:标示量%═%100⨯标示量每片的实际含量═%100⨯⨯标示量平均片重取样量测得量m m注射液 注射液的含量测定结果一般用实测浓度占标示浓度的百分比表示:1. 原料药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 (1)滴定分析法① 直接滴定法: (无空白)T ——滴定度(g/mL),每毫升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组分的克数V ——滴定时,供试品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 F ——浓度校正因子W ——供试品的质量 (g)例1:P 93 例题例2:非那西丁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0.3630g 加稀盐酸回流1小时后,放冷,用亚硝酸钠液(0.1010mol/L )滴定,用去20.00mL 。
每1mL 亚硝酸钠液(0.1mol/L )相当于17.92mg 的C 10H 13O 2N 。
计算非那西丁的含量为(E )A. 95.55%B. 96.55%C. 97.55%D. 98.55%E. 99.72%%100⨯=WTVF百分含量%72.99%1003630.0101.01010.000.2092.17%3=⨯⨯⨯⨯=-非那西丁%100⨯=取样量测得量百分含量m m %100%⨯=标示实测标示量c c 标准实际c c F =② 剩余滴定法 (做空白)V 0——滴定时,空白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 其他符号的意义同直接滴定法含量计算公式例1:P 94 例题例2:精密称取青霉素钾供试品0.4021g ,按药典规定用剩余碱量法测定含量。
先加入氢氧化钠液(0.1mol/L)25.00mL ,回滴时消0.1015mol/L 的盐酸液14.20mL ,空白试验消耗0.1015mol/L 的盐酸液24.68mL 。
求供试品的含量,每1mL 氢氧化钠液(0.1mol/L)相当于37.25mg 的青霉素钾。
(2)紫外分光光度法① 吸收系数法例——P 122:(1)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取本品约40mg ,精密称定,置250mL 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 溶解后,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 ,置100mL 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mL ,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 8H 9NO 2的吸收系数( )为715计算,即得。
药物分析十八章-制剂分析

药物制剂分析
符合 质量 标准 的原 料药
赋形剂、稀释剂
附加剂(稳定剂、 防腐剂、着色剂)
不 同 制 剂
基本要求
与原料药相比,制剂分析的难点?制 剂质量控制的特殊要求?
掌握 制剂分析的特点,片剂和注射剂的常规 检查项目,片剂、注射剂中常见附加成分的 干扰与排除方法、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
第一节 药物制剂类型及其分析特点
溴液(0.05mol/L)相当13.01mg的司可巴比妥钠 (分子量:260.27),计算该胶囊中按标示量表 示的百分含量。
0.1025 13.01 (25.00 17.94) 0.1 3.0780 0.1536 1000 20 100% 94.33% 标示量% 0.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片剂含量:精密称 取片剂10片,重量为3.5622g,研细。取 上述片粉适量,精密称定重量为: 0.0433g,置250ml量瓶中,加规定剂量 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 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0ml容量瓶中, 加规定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在 257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为0.485. 1% 已知:药物吸收系数(E1cm )为715,片 剂标示量为每片0.30g)
片剂(0.3mg/片)
注射剂
酸性染料比色法
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不同
原料药:
m测得量 百分含量= m取样量
×100%
片剂:
每片含量 标示量的 ×100% = 百分含量 标示量
=
m测得量 ×平均片重 m取样量
标示量
×100%
含量表示方法及合格范围不同 片剂 原料% 标示量的% 阿司匹林≥99.0 95.0~105.0 VitB1 ≥99.0(干燥品) 90.0~110.0 VitC ≥99.0 93.0~107.0 肌苷 98.0~102.0(干) 93.0~107.0 红霉素 ≥920单位/g 90.0~110.0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方法

(3)维生素A在光照下产生的无活性的聚合物:鲸醇。 (4)维生素A的异构体等: 以上这些杂质在 310nm~340nm 的波长范围内有吸收, 所以干扰维生素A的测定。
12
5. 合成的维生素A和天然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均为酯式
维生素A,如供试品中干扰测定的杂质较少,能符合下 列第一法测定的规定时,可用溶剂溶解供试品后直接 进行测定,否则应按第二法,经皂化提取除去干扰后 测定。
pH不同的溶液,在247nm处分别测定差示吸收值
(ΔA)。以浓度C为横坐标,以差示吸收值ΔA为纵坐 标绘制标准曲线。
30
样品的测定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粉末,
(2)反应介质需无水 (3)温度对呈色强度的影响很大 ( 4)本反应并非维生素 A专属,在相同条件下,某些有关物质均与
三氯化锑显蓝色,干扰测定,常使测定结果偏高。
( 5 )三氯化锑试剂有强的腐蚀性,易损坏皮肤和仪器,使用时应 严加注意。
15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
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维生素 A和维生素E的含量。 根据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人血清中维生素A、E的浓度,寻求弄清 与某些疾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学、营养学等研究提供参考。 1. 仪器与色谱条件 色 谱 柱 为 C18 ; 流 动 相 为 甲 醇 - 水 ( 96:4 ) ; 流 速 为 1.2ml/min。内标物为维生素A醋酸酯。 2. 分析用样品液 对照品: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A醋酸酯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方法:
生物法 微生物法 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
2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维生素A 包括
片剂和注射剂中药物含量测定

(1)吸收系数法
(2)对照法
98:83.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取本品约40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溶解后,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m1,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8H9NO2的吸收系数( )为715计算,即得。若样品称样量为m(g),测得的吸收度为A,则含量百分率的计算式为(A)
排除 改用氧化电位稍低的氧化剂 硫酸亚铁 高锰酸钾滴定法 硫酸亚铁片 硫酸铈滴定法 氧化剂 氧化电位
KMnO4 + 1.51 V Ce(SO4)2 + 1.44 V HNO3 + 0.94 V FeCl3 + 0.77 V I2 + 0.54 V
A. B. C. D. E.
例:利血平的含量测定方法为: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利血平对照品20mg,置100ml量瓶中,加氯仿4ml使溶解,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1,置5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本品0.0205g,照对照品溶液同法制备。
例:丙酸睾酮注射液 含量测定 USP(21)柱色谱——UV法 ChP(2000)甲醇提取——HPLC法 例:碘化油注射液 含量测定
△
例:黄体酮注射液含量测定 ChP(2000)甲醇提取——HPLC法
(3)助溶剂:助溶剂有苯甲酸钠、枸橼酸钠等。没有一般分析方法,根据药物本身性质考虑,如咖啡因注射液,在酸性下用碘量法测定时,苯甲酸在酸性下析出,不产生干扰。
建议选则方法: 主药量大,附加成份不干扰 容量法或重量法测定 主药可溶于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提取后测定 主药量少 光谱法或色谱法
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分析

装量(装量差异) 渗透压摩尔浓度(其血液范围285-310 ) 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 无菌、细菌内毒素与热原
2018/12/10 17
可见异物
不溶性物质 粒径 ≥50μm
生产中使用的原辅料、容器、用具及生产环境空气洁净 度不好所致 包括:炭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纸屑、玻璃屑、 橡皮屑、细菌、霉菌、芽胞及晶粒等
药物制剂分析
本章要求
掌握制剂分析的特点 熟悉片剂、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
掌握片剂、注射剂中附件成分对其含量测
定的干扰及排除方法 复习制剂的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一、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制剂分析
(对不同剂型的药物制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与原料药分析不同(有辅料) 不同剂型各不相同(不同辅料)
EDTA 2Na
排除方法 掩蔽法
2 酒石酸
Mg
2018/12/10
pH6~7. pH6~7.5 5
26
CHOHCOO CHOHCOO
Mg
注射剂中附加剂的干扰与排除
方法
灯检法 光散射法
18
2018/12/10
不溶性微粒
更小的不溶性物质 粒径 ≥25、10μm
对象:装量≥100ml静脉滴注用注射液 可见异物检查后再进行 方法 显微计数法 光阻法
2018/12/10
19
无菌(安全性检查)
在灭菌后或无菌分装后抽样进行无菌检查 检查药品、医疗器具、原料等是否无菌 方法:薄膜过滤法 直接接种法 欣弗事件:安徽华源2006年6-7月生产的欣弗未按批准的 工艺参数灭菌(灭菌温度和时间不足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24
[ O ] HSO4-
S4O62-
碘量法 溴量法 铈量法 亚硝酸钠法
排除 1 加掩蔽剂
丙酮或甲醛
NaHSO3
CH3 CO
CH3
H CO
H
CH3 C
SO3Na
CH3
OH
H
SO3Na
C
H
OH
Na2SO3
CH3 CO
CH3
HAc
CH3
C
SO3Na
+
NaAc
CH3 OH
注 甲醛亦是还原剂,其作掩蔽剂时, 宜选氧化电位低的氧化剂测定药物
1.抗氧剂
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 硫代硫酸钠、维生素等。
干扰:氧化还原法;维生素C干扰紫外分光光度法。
排除的方法:加入掩蔽剂法
加丙酮法
NaHSO3 + O
CH 3 C
CH3
HO C
CH3
NaO3S
CH3
加甲醛法
NaHSO3 + HCHO
HC H
OH SO3Na
加酸分解法
知识点:药物制剂分析
情境十二:药物制剂分析 任务二:常用制剂分析
课程:药品检验技术
一、片剂和注射剂的含量分析
1.片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和排除
(一)糖类
淀粉、糊精、蔗糖、乳糖为常用稀释剂,乳糖及多糖分解的葡萄糖具还 原性,干扰氧化还原滴定。 排除 改用氧化电位稍低的氧化剂同时做阴性对照试验
(二) 硬脂酸镁(常用的润滑剂) 1、 镁离子干扰配位滴定法
溶剂油
干扰: 油中杂质甾醇、三萜类有UV吸收
排除
(1)主药量大,取样量少稀释后直接测定(以空白溶剂油作空白对照) (2)柱色谱或TLC法分离后测定 (3)萃取后HPLC法测定
含量测定应用示例
盐酸苯拉海明片的含量测定
性子分析:具有碱性,原料药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含量;制剂中药物含量太低,附 加剂有干扰,故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
• 方法:
苯拉海明+溴佳粉绿
离子对溶于用氯仿提取
415nm测吸收度,求得含量。
• 方法:
(2)溶出度的检查
溶出度: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 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 速度和程度。
(3)释放度检查
第一法:用于缓释和控释制剂的测定。 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 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3.注射剂的检查法
常规检查法:注射液的装量检查
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 澄明度检查 热原或细菌内毒素 无菌检查 不溶性微粒
4.药物制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与排除
1.片剂中常见赋形剂的干扰及其排除
糖类:赋形剂中含有淀粉、糊精、蔗糖、乳糖等,它们水 解后均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为醛糖,具有还原性,干扰氧化还 原法,因此,采用氧化还原法测定药物时,应考虑到其干扰。
2.硬脂酸镁:
(1)对配位滴定法的干扰与排除: Mg2+干扰配位法,使测定结果偏高,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或掩蔽剂可排除其干扰。
(2)对非水滴定法的干扰:
硬脂酸镁消耗高氯酸滴定液,使测定结果偏高。 一般排除的方法有: 提取分离法
碱化后提取分离法 加入无水草酸的醋酐溶液法水蒸气蒸出后滴定法
注射剂中常见赋形剂的干扰及其排除
Mg2 EDTA2Na EDTA Mg 2Na OH-
(1) 掩蔽法(酒石酸、草酸、硼酸等)
硬脂酸镁 酒石酸 g.HAc CHOHCOO Mg CHOHCOO
硬脂酸镁 草酸 g.HAc MgC 2O4
(2)改变pH或指示剂
金属 适宜pH
利用注射剂中主药和抗氧剂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差异法
2.溶剂油
注射用植物油: 麻油、茶油、核桃油。
排除的方法: (1)有机溶剂稀释法:对某些含量较高,而测定方法中规定取 样量较少的注射剂,可经有机溶剂稀释以使油溶液对测定的影响 减至最小。 (2)萃取法:可选择适当的溶剂,将药物提出后再进行测定。
(3)柱色谱法
指示剂
Al 3+ Bi 3+ 络黑T
pH<9 pH>12
5~6 2~3
二甲酚橙 儿茶酚紫 Mg2+
Mg2+不与EDTA反应
Mg2+
Mg(OH)2
9.7~12
2、硬脂酸根离子干扰非水溶液滴定法
Mg2 HClO4 g.HAc Mg HClO4
(1)提取分离法
(2)UV法 硬脂酸镁无UV吸收
抗氧剂(常用抗氧化剂)
Na2SO3 NaHSO3 Na2S2O5 VitC
Na2S2O3
x 243nm
盐酸异丙嗪 盐酸氯丙嗪
λ1 247nm λ2 299nm λ1 254nm λ2 306nm
干扰 2
氧化还原反应
2SO 3
HSO3 2S2 O32 -
排除 2 加酸分解法
NaSO3 Na2S2O5
NaHSO3
H SO2 +H2O
HCl
△
NaCl + H2SO3
Na2S2O3 △
NaCl + H2S2O3
△
H2SO3 + S
△
SO2 + H2O
排除 3 改用其他方法测定
如UV法
重酒石酸间羟胺
原料 溴量法 注射液 UV法(含焦亚硫酸钠)
NaHSO3 + HCl
加弱氧剂氧化法
NaCl + H2O + SO2
NaHSO3 + H2O2 Na2SO3 + H2O2 Na2SO3 + 2HNO3 2NaHSO3 + 4HNO3
Na2SO4 + H2O NaHSO4 + H2O
Na2SO4 + H2O + 2NO2 Na2SO4 + 2H2O + H2SO4 + 4NO2
(3)蒸馏法
BP
△
2.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和排除
各种附加成份
pH值调节剂 酸,碱
渗透压调节剂 氯化钠
增溶剂
钙盐,苯甲酸苄酯
抗氧剂
亚硫酸钠等
止痛剂
苯甲醇(防腐剂)
抑菌剂
三氯叔丁醇,苯酚
可选方法: 主药量大,附加成份不干扰 主药可溶于有机溶剂 主药量少
容量法或重量法测定 有机溶剂提取后测定
光谱法或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