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结核病诊断标准2018解读

7
2021/10/10
光线明亮处,观察者要端平受试者的手臂 遇红晕与硬结不一致,以手触摸,确定硬 结界限 判断反应大小以硬结为准 用透明尺测量硬结纵横径
记录方式:横径数×纵径数(mm) 如有水泡、丘疹、淋巴管炎等反应,也 应在记录大小以后注明。
8
2021/10/10
3、结果判定
72 h(48 h~96 h)检查反应。以皮肤硬结为准
结核病分类、诊断标准解读
结核科
1
2021/10/10
框架
结核病分类标准(WS196-2017) 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17)
2018年5月1日实施
2
解读
•技术要点 •更新意义
2021/10/10
结核病分类标准(WS196-2017)概略图
结核病分类标准 WS196-2017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 肺外结核病
活动性结核病
非活动性结核病
肺结核
结核病变发生于 肺、气管、支气管和胸膜
非活动性 肺外结核病
非活动性 肺结核病
按病原学检查结果
涂片阳性肺结核 涂片阴性肺结核 培养阳性肺结核 培养阴性肺结核 分子生物学阳性肺结核 未痰检肺结核
按耐药状况
非耐药结核病 耐药结核病 单耐药结核病 多耐药结核病 耐多药结核病 广泛耐药结核病 3 利福平耐药结结核病病原学检测
1)细菌学检查
涂片显微镜检查:包括萋-尼氏抗酸染色、荧光染色显微镜检查 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痰标本分枝杆菌固体培养基培养、液体培养基培 养
2)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枝杆菌核酸检测
(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及核糖核酸检14 查)
2021/10/10
3、影像学检查
肺结核初级治疗方针

肺结核初级治疗方针前言肺结核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在我国仍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本文总结了针对肺结核的初级治疗方针,以供参考。
治疗方针1. 确诊初步诊断肺结核应包括流行病学史、症状和体征、X线胸透、涂片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等方面。
确诊肺结核主要依靠痰液检查。
确认痰液检查结果为阳性,发现结核杆菌后即可进行治疗。
2. 化学治疗治疗肺结核时应选择多种抗结核药物。
治疗方案应具有充分的杀菌作用,同时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治疗方案应根据结核病类型、严重程度、患者基本情况、抗结核药物敏感性等综合因素来制定。
一般初治疗程6个月。
治疗期间要注意及时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动态观察肺结核治疗后痰菌转阴,临床症状减轻,胸部影像学变化逐渐消退,这些都是判断治疗有效的重要指标。
在治疗期及治疗后,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X线胸透复查病情。
每年进行至少1次的复查。
4. 忌烟酒肺结核治疗期间必须禁烟酒。
患者吸烟、饮酒会影响肺结核治疗的疗效,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5. 合理饮食患者在肺结核治疗期间应遵循合理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如牛奶、肉类、豆类及新鲜水果。
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脂和碳水化合物等高热量的食品。
结语肺结核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是如果早期诊断并且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案,疾病是可以治愈的。
综上所述,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对于治疗肺结核具有重要的意义,患者应注意药品的规定用量,严格执行治疗方案。
祝愿每一个患者都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下去,最终逐渐恢复健康。
关口前移再谈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管理和暴露后干预

中国防痨杂志2021 年3 月第43 卷第3 期Chin J Antituberc,March 2021,Vol. 43,No. 3• 201••述评.关口前移:再谈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管理和暴露后干预tsj s a金奇关口前移是落实预防为主防控策略的重要举 措,除了主动发现和早诊早治以外,针对肺结核患者 的密切接触者、H IV感染者等高危人群开展结核分 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治疗也是实现“终止 结核病策略”的重要手段。
近些年,我国积极响应世 界卫生组织(W HO)号召,在结核病管理工作的关 口前移上取得了显著进展:2019年《遏制结核病行 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了结核病筛查的重点 人群[1];2020年《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 范(2020版)》明确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预防性 治疗的目标人群和技术方案[2]。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得到了 有效控制,给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 的经验。
多管齐下的技术体系的完善,以及多部门 协调的工作机制的激活也将成为我国结核病控制工 作的有力支撑。
同时,随着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 其致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干预技术的创新和干 预策略的优化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为结核病防控 工作的关口前移提供了新的思路。
推广重点人群筛查,加强结核病主动发现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 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 和国家医保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结核病行 动计划(2019—2022年)》,强化重点人群结核病防 治行动,强调扩大对病原学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的开放科学计划以二维码为入口,提供丰富的线上扩展功能,包括作者对论文背景的语音介绍、该研究的附加说明、与读者的交互问答、拓展学术圈等。
读者“扫一扫”此二维码即可获得上述增值服务。
doi:10. 3969/j. issn. 1000-6621. 2021. 03. 002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2013〇200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16-I2M-1-013)作者单位: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通信作者:高磊,Email:*****************.cn 彡65岁老年人、糖尿病患者、H IV感染者/A ID S患者等重点人群的主动筛查的覆盖面[1]。
高危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及预防性治疗专家共识

'1ZE>S'&1!OJK#$+(, 是 指 机 体 对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062,9.2*"5#8:*89"528/,)#)!MJK$抗原刺激产生的 持久性的反应!临床上没有任何活动性结核病征象"
目前尚没有能够直接测量人体 MJK感染的技术手 段"据估算!全球近(*+的人感染了 MJK!感染+,"研究 表明!OJK#者中将有8A"()A在一生中发生结核 病+7,-在结核病高危人群中发病率更高!尤其是在 8岁的确 诊 结 核 病 患 者 的 儿 童 家 庭 密 切 接 触 人 群 中!3年内发病率高达 (,A+8,"如果并发 X#V 感 染!则结核病年发病率达到8A"()A"3)(B年(第 4+届联合 国 大 会 防 治 结 核 病 问 题 高 级 别 会 议 )提 出!3)(B03)33年全球要完成+)))万OJK#高危人
区开展!全国性的 OJK#筛查和预防性治疗数据尚 不完全掌握!并且当前业内人士对预防性治疗的适
用对象%化学药物预防性治疗方案和预防性治疗效
果尚存在较多疑虑和争议!同时!新的 OJK#诊断技 术和预防性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研究和应用"有鉴于
此!中国防痨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高危人群结核分
枝杆菌潜 伏 感 染 检 测 及 预 防 性 治 疗 专 家 共 识 '!从
'1ZE>SE%;1%'::@1&>&:IU&:'0E% OJK#I&I@<;S'&10;UE':I&US;1S :E;0@UE0S&UE%@>ES?E'1>'%E1>E&ZOJK#/ X&\E]EU(S?EUE;UE0S'<<:;1[%&@TS0;1%%'0I@SE0;T&@SS?E;II<'>;T<E&T.E>S0(UE=':E0;1%EZZE>S&ZIUE]E1S']E
两种IGRA检测方法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效能分析

两种IGRA检测方法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效能分析发表时间:2014-07-08T16:04:16.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栗方芝李娜娜石亚萍贺仁忠(通讯作者)陈玲[导读]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栗方芝李娜娜石亚萍贺仁忠(通讯作者)陈玲(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二科呼吸医学研究室贵州遵义 563003)【摘要】目的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和T-SPOT.TB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效能和一致性。
方法分别用TB-IGRA和T-SPOT.TB两种方法对18例志愿者、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及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的外周血标本中特异性γ-干扰素的含量进行检测,进行平行比较分析。
结果 TB-IGRA法和T-SPOT.TB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2种方法的Youden指数均为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B-IGRA和T-SPOT.TB两种方法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方面有较好的效能和一致性,有临床应用价值,阴性结果在结核病鉴别诊断中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TB-IGRA T-SPOT.TB【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026-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efficiency and consistency of type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on detecting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latent infection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TB-IGRA and T-SPOT.TB. Method Detect the specific IFN-γ of 18 volunteers, 4 patients with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1 case of non 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for parallel comparative analysis by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Result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TB -IGRA and T-SPOT.TB were 100%, Youden index of the two methods was 1, indicating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B-IGRA and T-SPOT.TB have good consistency in the diagnosi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latent infection with a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the negative result has a valuable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Key words】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Latent infections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TB-IGRA,T-SPOT.TB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球出现回升趋势,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的早发现、早诊断是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2]。
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理

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理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和公共卫生问题的复杂性,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发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出现结核病疫情,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疫情的快速传播。
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理策略至关重要。
二、疫情监测与发现1.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学校应建立健全结核病疫情监测体系,包括疫情报告、病例追踪、流行病学调查等环节。
2. 病例发现: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疑似结核病患者。
此外,教师、家长及学生应提高对结核病的认识,一旦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 病例报告:发现疑似病例后,学校应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并协助开展疫情调查。
三、疫情调查与诊断1. 流行病学调查:卫生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接触史、活动轨迹等信息。
2. 病例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疑似病例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痰涂片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四、疫情控制与处理1. 隔离治疗: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与人群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2. 密切接触者筛查:对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和痰涂片检查,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
3. 环境消毒:学校应对患者所在班级、宿舍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减少病原体传播。
4. 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结核病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对结核病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五、疫情追踪与评估1. 疫情追踪:对确诊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长期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2. 疫情评估:定期对疫情进行评估,分析疫情发展趋势,调整防控策略。
六、具体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具体的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理案例:某市一所中学发现一名学生确诊为结核病。
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1. 病例报告:学校立即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疫情。
2. 隔离治疗:确诊学生被送往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3. 密切接触者筛查:学校组织密切接触者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和痰涂片检查,发现3名学生为潜伏感染者。
潜伏性结核的护理查房

潜伏性结核的护理查房潜伏性结核是指人体内存在结核菌感染,但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或体征。
潜伏性结核患者并不具有传染性,但仍然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查房和管理,以预防病情进展和传染他人。
本文将进行1200字以上的潜伏性结核的护理查房。
一、患者背景潜伏性结核是指体内结核菌感染,但未出现明显症状的状态。
患者可能是近期接触到结核病人或结核菌携带者,也可能是曾经有结核病史,经过治疗后病情控制住了。
潜伏性结核感染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复发并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因此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管理。
二、查房内容1.进行详细询问:询问患者的病史、既往接触史、过去是否有结核病史、当前有无相关症状等。
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常规生活习惯及特殊爱好等,并对可能的暴露源进行追溯,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筛查和评估。
2.完善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皮肤有无结核结节、淋巴结肿胀等。
3.相关实验室检查: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肺结核相关检查,例如痰涂片检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活动性结核感染。
4.心理健康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波动以及对结核感染的态度,以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疾病。
5.生活方式指导:向患者提供相关的生活方式指导,包括倡导合理的饮食、适当的休息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久坐不动。
6.用药指导:对患者进行相关药物治疗的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以及可能的副作用等。
同时,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用药合规性和疗效。
7.患者教育宣教:向患者提供相关结核病知识和预防措施的教育宣教,让患者了解结核病的传染途径、自我保护措施以及早期就诊的重要性等,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参与疾病的管理和控制。
三、护理注意事项1.隔离防护:虽然潜伏性结核患者没有传染性,但仍应采取基本的隔离措施,如手卫生、咳嗽礼仪等,以保护患者自身以及他人的健康。
2.疫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演变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
结核病分类及诊断

– 机体内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没有发生临床结核病,没有临床 细菌学或者影像学方面活动结核的证据。
结核感染标准
• 判读如下:
– a) 一般情况下,在没有卡介苗接种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干扰时, PPD反应硬结≥5 mm应视为已受结核菌感染;
– b) 在卡介苗接种地区和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流行地区,以PPD 反应≥10 mm为结核感染标准;
肺结核诊断
临床诊 断病例
肺结核诊断
• 肺结核 :
– 发生在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结核病变。
• 诊断依据
– 流行病学史:有肺结核患者接触史。 –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2周,或痰中带血或咯血为肺结核可疑症
状。 – 胸部影像学检查:
• 原发性肺结核 •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 继发性肺结核 • 气管、支气管结核 • 结核性胸膜炎
分子生物学检查。 – 肺外结核的病原学分类参照执行。
按耐药状况
• 非耐药结核病
– 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外未发现对检测所使用的抗结 核药物耐药。
• 耐药结核病
– 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外被证实在一种或多种抗结核 药物存在时仍能生长。
按耐药状况
• 耐药结核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a) 单耐药结核病:指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 – b) 多耐药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以上的一线抗结核药物耐
按耐药状况
单耐药
活动性结 核病
耐药结核 病
非耐药结 核病
多耐药
耐多药
广泛耐药
利福平耐 药
按治疗史
• 初治结核病:初治患者指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 a) 从未因结核病应用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 – b) 正进行标准化疗方案规则用药而未满疗程的患者; – C) 不规则化疗未满 1 个月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11/9
5
关注潜伏性结核感染
3 Adapted from Abu-Raddad et al. Epidemiological benefits of more-effective tuberculosis vaccines, drugs, and diagnostics. PNAS. 2009; 106; 13980-5
2016/11/9
16
检测方法进展
已有25个国家发布了应用指南:
美国、加拿大、英国、巴西、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葡萄牙、爱尔兰、瑞士、丹麦、挪威、芬兰 、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沙特、 奥地利、韩国、日本、中国
潜伏性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的辅助诊断(美国CDC,英国NICE) 在所有人群中可以完全代替PPD试验(美国CDC,日本厚生省) 接受抗TNF-a治疗前必须用IGRA进行结核杆菌感染的筛查,PPD筛查不再使用(瑞士
统称为: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
2016/11/9
19
检测方法进展
基于ELISPOT技术-T-SPOT.TB
使用ESAT-6和CFP-10两种抗原,需要分离外周血PBMC,计数 并平衡细胞数后,加入抗原刺激,检测释放IFN-r的细胞数目。
6ml
Ficoll
2016/11/9
250,000 cells/well
/scripts/tb/cdc.asp 蔡春编译,美国结核病治疗指南,世界临床药物,2005:26(5),262-267.
16小时
全血样品保存时间
QFT
28
血浆样品保存时间
18
检测方法进展
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IGRAs有以下两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全血中致敏 T 细胞再次受到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所释放 的IFN-γ水平进行检测,被称为全血检测或结 核感染T细胞免疫检测;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 在结核菌特 异性抗原刺激下, 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能 够释放IFN-γ的效应T细胞数量.
定量检测γ-干扰素浓度 ELISA法检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 特异性99.1%(547/552) 灵敏度89%(157/177) (美国FDA数据)
1
2
计数活化的结核特异效应细胞 ELISPOT法检测:人工操作为主 ,技术要求高 特异性97.1%(297/306) 灵敏度95.6%(175/183) (美国FDA数据)
体外操作,对人体无副作用 使用结核特异抗原,提高特异性
不受BCG影响,较少受NTM影响 包含阴性、阳性对照的质量控制 24小时内出结果,机器判读(QFT) 人为干扰少 采血量少 样本保存时间长
缺点:
• 检测费用较高
3ml采血量
• 不能区分LTBI和活动性结核
• 暂时不能预测TB发病风险
2016/11/9
2016/11/9
6
关注潜伏性结核感染
WHO指南和NICE指南
2016/11/9
7
相关定义
原发感染:首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多见于儿童。
再感染:首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以后的再次或多次感染,
多见于成年人。
社区感染:也称社区获得性感染。在医院外获得的结核分
枝杆菌感染。
医院感染:也称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或医
发性肺结核,影象和年龄特征通常是临床诊断的基础。
⒉与感染者所处的环境有关: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一
般都是根据感染者的工作场所,通过询问病史(接触史)和 相关检查而确认。
⒊新近感染和再感染:发病后获得的菌株与近期接触的
传染源菌株具同源性。
⒋潜伏感染:发病后获得的菌株与近期接触的传染源菌株
不具同源性,与体内潜伏的菌株具同源性。
⒉小于5岁的儿童,TST和IGRA的诊断价值无差异。
2016/11/9
24
TST皮试 + + -
IGRAs检测 + -
检测结果评估
临床意义 即便是结核感染低危险因素人群,仍应 怀疑结核感染
假阳性可能性大(BCG接种)
+
常出现在HIV感染或免疫抑制患者
-
-
基本不考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注:以上结果仅限于抗酸杆菌培养阴性且临床不能排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
2016/11/9
4
关注潜伏性结核感染
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中国超过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5%
其中5-10%最终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并传播 给他人,如不进行干预,我国的结核感染者中累 计将会产生5000万新的活动性结核的患者。
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2010 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 中国防痨杂志2012年8月第34卷第8期,485-508.
LTBI 诊断和处理原则
肖和平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 上海市结核病(肺)重点实验室
2016/11/9
1
何谓潜伏性结核感染
潜伏性结核感染 全称: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英文:latent TB infection ,LTBI 定义:宿主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细菌持续 存在,但无活动性结核病。临床上表现为宿 主只对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产生持续性免 疫应答,而没有活动性结核病临床证据。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原理
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后体内会存在致敏的淋巴细胞,当人体再次接触 相同的结核杆菌抗原时,致敏的淋巴细胞迅速活化为效应性淋巴细胞,释 放高水平的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因此,γ-干扰素的水平可以作为诊断结核 感染的一项指标。
APC 递呈抗原至 特异性 T 细胞
T 细胞活化并 分泌 IFN-γ.
常规筛查:①HIV患者;②与活动性结
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青少年和儿童(包 括在密闭环境中集体生活的学生人群); ③需要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患 者;④血液透析患者;⑤器官移植或骨 髓移植的患者;⑥尘肺患者。
必要时筛查:①监狱服刑者;②结核
病专业健康工作人员;③无家可归者; ④静脉吸毒人员。
不推荐筛查:糖尿病、嗜酒者、吸烟
卫生署和肺科协会) 中国对活动性及潜伏性结核发表了专家的建议
国际组织WHO、ECDC也发布了应用指南
强烈建议开展LTBI系统性检测和治疗的群体: HIV感染人群; 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成人和儿童; 开始接受抗TNF治疗的患者; 移植的患者; 矽肺患者
2016/11/9
17
检测方法进展
优点: 单次就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11/9
Environmental Strains
M. abcessus M. avium M. branderi M. celatum M. chelonae M. fortuitum M. gordonii M. intracellulare M. kansasii M. malmoense M. marinum M. oenavense M. scrofulaceum M. smegmatis M. szulgai M. terra M. vaccae M. xenopi
2016/11/9
14
2001
QFT-II代 (QFT-G) 获得FDA证书
2005
2007
IGRA的发展历程
T-SPOT.TB 获得FDA证书
QFT-III代 (QFT-GIT ) 获得CFDA证书
2008
2011
2013
QFT-I代 获得FDA证书
QFT-III代 (QFT-GIT) 获得FDA/CE证书
特异性抗原的 反应。
2016/11/9
2001年
2007年
2008年
23
检测结果评估
特异性
目标人群 未接种BCG 接种BCG
TST 97% 60%
T-SPOT. TB 98% 93%
QFT-GIT 99% 96%
敏感性 T-SPOT敏感性(90%)高于QFT-GIT(70%)和TST(77%)
应用推荐 ⒈高收入低疫情国家IGRA可代替TST;
指示 血样处理或孵育是否恰当
2016/11/9
21
唯一包被三种特异性抗原的IGRAs试剂
Tuberculosis Complex
M. tuberculosis M. africanum M. bovis
QFT
TB-Specific
Antigens
TST Antigens
ESAT-6
CFP-10
TB-7.7 (p4)
QFT TB-Specific Antigens TST
Antigens
ESAT-6
CFP-10
TB-7.7 (p4)
PP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