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设计与研究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鄂尔多斯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通知-鄂府发〔2015〕19号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鄂尔多斯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通知-鄂府发〔2015〕19号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鄂尔多斯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通知正文:----------------------------------------------------------------------------------------------------------------------------------------------------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鄂尔多斯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通知鄂府发〔2015〕19号各旗区人民政府,康巴什新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事业单位: 《鄂尔多斯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2014年第19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公布。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2015年1月29日鄂尔多斯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和规范我市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顺利实施,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内蒙古自治区城乡规划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共第一号)及国家、自治区有关城乡规划管理的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由各级规划部门依法组织实施,市直各有关部门,各旗区、各苏木乡镇(街道)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经依法批准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五条我市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二章城乡用地规划管理第六条我市城镇用地分类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嘎查村庄用地分类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的通知》(建村〔2014〕98号)有关规定。

第七条建设用地性质应依据已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可参照其规划成果合理确定。

第八条各类建设用地的适建性应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使用评价研究——以上海馨逸公寓社区为例

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使用评价研究——以上海馨逸公寓社区为例

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使用评价研究——以上海馨逸公寓社区为例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Use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Xinyi Community■ 诸梦杰 ZHU Mengjie 周静敏 ZHOU Jingmin 王舒媛 WANG Shuyuan摘 要:随着公租房的大力推广和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而对公租房建设工作的多角度、多方位评价和反馈,可以推进和保障公租房建设大力稳步发展。

上海作为第一批开展公租房建设的城市,对公租房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文章通过对上海馨逸公寓社区住户满意度调查,从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的角度切入,展现住户视角下上海公租房的应用现状,完善住户评价环节,希望能对未来上海公租房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公租房;建筑外部环境;使用评价;满意度分析;上海馨逸公寓社区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promo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many problems have emerged, and the multi-angle and multi-directional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on public rental housing construction can promote and guarantee the vigorous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construction. As one of the first cities to develop public rental housing, Shanghai has actively explored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Based on the survey of residents’ satisfaction in the community of Shanghai Xinyi Apar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this paper sho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in Shangha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dents, and improves the evaluation of residents.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in Shanghai.Keywords: public rental housing; build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use evaluation; satisfaction analysis; Shanghai Xinyi Community1 研究背景2010年起,我国公租房成为“四位一体”住宅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作为第一批积极响应的城市,公租房的建设与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安居保障房综合工程组织设计(doc)

安居保障房综合工程组织设计(doc)

安居保障房综合工程组织设计(doc)第一章设计总说明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编制单位项目名称:**市安居保障房工程建设项目承办单位:**市经济适用住房发展中心编制单位:**工程建设设计有限公司2.工程设计主要依据2.1文件依据2.1.1**市发展改革局关于**市安居保障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1.2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规定----国发[2007]24号2.1.3 **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和落实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若干意见2.1.4**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和落实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实施意见2.1.5**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方案》2.2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详见后面各章节)2.2.1 **省保障性住房设计导则2.3工程所在地区的条件2.3.1建设位置:建设场地位于**市**区范围内。

项目地块南北长323米,东西宽148米,地块较为规整,地势平坦。

小区内共设计17栋6层住宅楼,其中公租房3栋,廉租房14栋,并配有少量公建。

2.3.2气象条件:见第二章2.3.3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抗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本工程初步考虑采用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暂按130KPa考虑。

2.4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2.4.1水源本项目用水采用县城供水公司提供的水源,接入小区内管网,供给各住户。

采用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管网,室外设地下式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保护距离150米。

2.4.2热源本项目冬季采暖采用热力公司集中供热热源,热媒为50℃-40℃热水。

2.4.3电源本项目供电引于临近变电站,采用双回路供电。

两回路电源一用一备,备用电源应保证消防设备用电等重要负荷用电。

本项目供电一架空线路引入小区,小区内电力输送采用地下电缆,室内采用墙内暗线。

保障房调研报告

保障房调研报告

保障房调研报告
《保障房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同时也带来了住房问题的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问题,政府推出了各种保障房项目。

为了深入了解保障房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保障房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首先考察了各地的保障房建设规模和进展情况。

我们发现,各地保障房项目建设进度不一,有的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而有的项目仍在规划阶段。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保障房项目时遇到了困难,例如资金不足、土地资源不足等。

在调研中,我们还深入了解了保障房的受益群体和申请条件。

我们了解到,保障房的受益群体主要包括低收入家庭、特困家庭和其他困难群体,他们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申请到保障房。

此外,我们还重点关注了保障房的管理和维护情况。

我们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在保障房的管理上做得还不够到位,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情况。

而在一些已经投入使用的保障房小区中,也存在一些管理维护方面的问题,例如小区环境卫生不佳、公共设施不完善等。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我国保障房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加大对保障房
项目的投入和管理力度,为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体提供安居的保障。

同时,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能够更加注重解决住房问题,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设计探索与实践

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设计探索与实践

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设计探索与实践孙晓峰摘要: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发展目标之一是将生态城建设成为宜居示范新城。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态城始终将可持续社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在可持续社区的规划设计中,生态城重点围绕土地利用、能源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公共设施配套、保障房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

经过五年的规划建设,生态城8平方公里起步区已经初具规模,可持续社区的各方面特点已经显现。

本文试图通过对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建设方面经验的总结,为国内其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1中新天津生态城基本情况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

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距离天津市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

生态城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35万,计划10-15年建成。

生态城的发展定位是:致力于建设成为综合性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平台,国家级生态环保培训推广中心,现代高科技生态型产业基地,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建设的交流展示窗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宜居示范新城。

按照中新两国要求,生态城将努力实现“三和三能”建设目标,即: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成为中国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为了实现生态城的定位和目标,生态城从总体规划到项目建设,始终以建设宜居城市为核心,以生态、环保、节能为建设重点,积极进行可持续社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2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设计要点2.1土地集约利用生态城在保证环境品质的前提下,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进行适度有序的高强度开发,形成紧凑的城市布局,规划建设用地的人口密度为1.4万人/平方公里。

生态城土地集约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分级居住体系生态城建立了“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居住体系(见图1)。

广东省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

广东省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

附件1:广东省标准DBJ XX-XX-2010广东省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Indemnificatory Residential Building Specificationof Guangdong Province(征求意见稿)2010-XX-XX 发布 2010-XX-XX 实施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广东省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DBJ XX-XX-2010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批准单位: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10年月日2010·广州前言本规范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粤建科函[2009]42号(关于下达广东省标准《广东省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编制任务的通知)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省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使用和维护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参照国内外有关先进标准,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而成。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规划布局及配建设施;4.建筑;5. 结构;6. 设施设备;7. 建筑节能;8. 使用与维护。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的征集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累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地址:广州市流花路97号;邮政编码51001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何锦超李鸿辉孙礼军赏锦国龙国辉黄维让陈伟廖雄王华林刘福光廖满英李司秀江刚蔡晓宝文健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规划布局及配建设施 (4)3.1一般规定 (4)3.2规划选址与用地 (4)3.3建筑布局与空间环境 (5)3.4道路 (7)3.5绿地与活动场地 (9)3.6竖向 (9)3.7管线综合 (10)3.8公共服务设施 (13)4建筑 (15)4.1一般规定 (15)4.2套内设计 (15)4.3公共部分 (15)4.4室内环境 (16)4.5装修标准与配套设施 (16)4.6无障碍要求 (17)5结构 (19)5.1 一般规定 (19)5.2 场地、地基和基础 (19)5.3 结构体系 (21)5.4 结构分析 (22)5.5 结构材料和施工 (23)5.6非结构构件 (24)6设施设备 (25)6.1 一般规定 (25)6.2 给水排水 (25)6.3 电气 (28)6.4 空调通风 (30)7建筑节能 (31)7.1 一般规定 (31)7.2 建筑节能设计 (31)7.3 电气节能设计 (31)7.4 给排水节能设计 (32)7.5 暖通(空调)节能设计 (32)8使用与维护 (34)本规范用词说明 (36)条文说明 (37)1.1.1 为规范广东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确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标准,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功能质量和改善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规程。

住宅设计规范GB1介绍

住宅设计规范GB1介绍

住宅设计规范GB1介绍住宅设计规范GB1是中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一项重要的建筑设计标准,旨在确保住宅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

该规范涵盖了住宅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总平面、单体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消防设计、安全疏散等。

住宅设计规范GB1对住宅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室外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

规范要求建筑规划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线简洁,避免干扰。

同时,要求室外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高,活动设施丰富,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住宅设计规范GB1对住宅建筑的单体设计进行了规定。

要求建筑造型简洁大方,符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要求。

建筑立面要美观大方,色彩协调,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同时,要求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住宅设计规范GB1对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要求结构设计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采用安全可靠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结构设计要考虑到地震、风载、雪载等自然因素,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住宅设计规范GB1对住宅建筑的机电设计也进行了规定。

要求机电设备配置合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同时,要求机电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住宅设计规范GB1对住宅建筑的消防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求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同时,要求建筑内部的装修材料符合消防标准,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住宅设计规范GB1对住宅建筑的安全疏散也进行了规定。

要求建筑内部的安全疏散通道畅通无阻,安全出口明显易见。

要求建筑内部的应急照明设施齐全有效,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引导居民安全疏散。

住宅设计规范GB1是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标准之一,旨在确保住宅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

该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住宅建筑的设计水平和质量,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

压力表上的读数可以用来直接计算出压力的大小。

()温度计上的读数可以用来直接计算出温度的大小。

()如果一个压力表的读数为0,那么它一定没有压力。

第四代住宅的政策及设计要点

第四代住宅的政策及设计要点

第四代住宅的政策及设计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四代住宅是指在现代社会中所应用的关于居住环境、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政策和要点。

在日益发展的社会和科技条件下,第四代住宅的设计和政策应当适应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以提升人们的居住体验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政策方面,第四代住宅的政策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注重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

第四代住宅应当采用绿色建筑设计和节能材料,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住宅开发商和业主采用环保节能的设计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是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空间利用。

第四代住宅应当注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需求,设计合理的室内空间和功能布局,以提升居住体验和舒适度。

政府可以通过规划和建筑法规,推动住宅设计符合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需求。

再者是注重社会公益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代住宅的政策应当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未来的发展需求,注重社会公益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地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住宅社区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

首先是注重自然通风和采光。

第四代住宅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适宜的窗户和通风口,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和采光,提高室内舒适度和环境质量。

再者是注重建筑材料和技术。

第四代住宅应当采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包括隔热材料、太阳能系统、雨水回收系统等,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降低建筑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第二篇示例:第四代住宅是指在当前科技、环保和社会发展背景下,对住宅的政策和设计进行了更新和优化,旨在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健康、安全居住环境的需求。

在这个时代,政府、设计师和开发商都在努力推动住宅产业向更加智能、可持续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下面将就第四代住宅的政策和设计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政策方面1. 绿色环保政策:第四代住宅应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建筑业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效和环保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设计与研究摘要: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要求给建设管理和规划建筑设计带来
了新的挑战和问题,为了提高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实施过程及管理的水平,使保障性住房更加合理化、人性化、品质化是可行的。

本文针对保障性住房的建筑特点,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和环境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环境设计
abstract: affordable housing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architectural planning brings new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lanning layout, architectural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so that affordable housing more rationalization, humanization, quality is feasible.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ffordable housing construction, discussed affordable housing planning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key words: affordable housing; planning and design; environment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1保障性住房问题的产生
保障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是社会对中低收
入家庭提供的居住保证.住房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没有住房正如
自然界中的“无壳蜗牛’,是无法生存的。

人与住房的关系在商社品会中,变得极其复杂,在附加了多重功能以后,已经具有生活必需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

尽管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居民在商品住房市场货币支付能力逐步增强,但是,大中城市商品住房价格涨幅较快,价格涨幅已经超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中低收入阶层在商品住房市场逐步被边缘化了。

城市中低收入者所住的低等级住房往往破旧、居住面积狭小、小区环境恶劣,容易造成火灾隐患和社会治安恶化,导致严重的住区衰退。

这既不利于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也有悖于社会公平的原则,更关系到人权和社会稳定。

2提高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的质量及要求
设计质量的关键是设计者的出图质量。

按iso-9000的要求,过程控制是关键。

设计质量不能只寄托于最后的审查把关,在控制过程中有些环节要加强。

2.1住宅设计不能一概“一步跳”按建设部规定,住宅工程可以不做初步设计,可以从方案设计一步跳到施工图设计。

现在住宅标准大大提高了,出现了高层、超高层住宅并带裙房和地下室车库、设备层,建筑方案审批通过后,还需通过初步设计来完善结构、水、暖、电专业的系统设计方案,并要做出预算,控制投资。

甲方不希望做初步设计,要求设计院边设计、边施工、边订货。

从保证设计质量看,不能省却初步设计这一环节。

2.2 施工图设计审查应是政府职能,国际上通行做法是由政府有关城建部门重点审查施工图的安全、卫生及公共利益方面问题,不是全面审查是否符合规范问题。

我国现在让各大中型设计单位组织队伍负责施工图审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成为市场上有偿劳动的行为。

一些不够资格的设计单位,自己无力审图,把审图把关的责任转移到施工图审查单位。

要保证设计质量应从设计资质和准入制度严格抓起,不合格的设计单位应淘汰,要重新洗牌。

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内容要简化,不应由设计单位承担这事。

政府应挑起审查把关的职责,可以委托专家审查,也可自身设置专家组织审查。

2.3 强制性规范不能代替所有现行规范,现在有一种假象,好像只要设计符合了强制性规范,质量就合格了。

其实不然,所谓的强制性规范也只是在大量的通行规范中抽出若干重点条文而已。

符合了强制性规范只是低标准达标,只是保证质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大量的规范中都有“必须”与“应”执行的条文,理所当然,这就是强制性的,何必多此一举再抽出部分条文作为强制性规范以偏盖全呢?何况每次修改规范,强制性条文也要做相应修改,重新再版,造成大量重复劳动,浪费人力、财力、物力。

得益的是印刷厂和编制单位,增加经济负担的是设计单位。

这是一种浪费社会资源的不明智作法。

3 保障性住房环境及空间设计
在土地与资金有限、住宅高密度发展情况下如何实现社会保障性商品住房外部环境空间的休憩交往、景观和生态三大功能。

3.1 合理的小区规划布局设计
社会保障性商品住房的设计定位和微利开发性质,决定了其用地集约化和单位面积功能最大化的设计。

合理的建筑单体布局结构不仅是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特别是对于社会保障性商品住房小区来讲,合理的布局结构有利于多出房、出好房,从而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成为降低建设成本的重要途径。

台理的布局结构应综合考虑居住区住宅、公建、绿地、道路等不同性质的用地的特点,恰当地进行功能分区布置。

对于占掘绝大多数用地的住宅应从同照、通风、采光等影响居住品质的要素出发,在兼顾室外空间环境的前提下,控制好住宅单体的布局方式和问距,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3.2 动静分明、公私分明、洁污分明的组织设计
在交通体系的设计上应着眼于避免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创造安静的居住环境,做到动静分明、公私分明、洁污分明,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和其它商品房小区不同,出行的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在社会保障性商品住房小区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3.3人性化和实用性的绿化景观设计
社会保障性商品住房小区内部应该设置基本绿化环境系统,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小区内的绿地规划,应该根据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不同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以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不同的方式。

社会保障性商品住房小区的绿化景观设计应该是实用的、可达的。

3.4空间利用多元化
规划保障性住房小区一般空地比较受限,容积率高、单体朝向不佳等先天限制条件使得规划难度较大。

规划布局首先一定要满足日照间距要求,不能因为是保障性住房而有所降低。

同时,在满足建设规模的前提下让出尽可能多的公共空间和庭院,包括采用架空等方式,尽量创造户外邻里交流空间,户型虽然小但空间不小,户数虽然多但不拥挤,车位、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健康医疗等都要满足面积需要,其他包括垃圾收集点和转运站、门卫值班室。

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尽量考虑自然排烟,且开窗面积要满足消防规范;强弱电竖井尽量合用,减少门的数量和占用面积,目的同样是在不影响安全和使用的前提下节约投资、节省公摊面积,提高得房率。

4 总结
城市住宅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保证住宅的质量,除了规划设计自身水平要不断提高外,还要有良好的规划设计环境,然而保障性住房的很多问题是在普通商品房开发中不会遇到的,常常容易被忽视。

站在购买或者租住保障性住房的低收入群体的角度,他们有的是倾举家所有购买一套房子,有的是申请多年才享受到政府的好政策。

作为建设管理者,应该融入热情和关怀,将心比心,为他们着想,把党和政府的民生政策落到实处,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建筑可以成为改变生活的力量,保障性住房正是建构在社会责任的基石之上,懂得这一点,并为此深入细致工作,加强管
理监督,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李志刚,薛德升,魏立华欧美城市居住混台德理论、实践与启示[j]城市规划,2007(2)
[2]杨上广.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的演化[m].上海:华东理t 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