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应用新进展

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应用新进展
有 3个 成 员 , 别 为 V G R 、 E F 2 V G R 。 V G R 分 行 为 自身 的复杂性使统计实验结果 其
不确定性增加 。
3 靶 向药 物 开 发 应 用 目前 进 展
与 V G — 高亲 和力 , 它对 下 游 酪氨 酸激 酶 活性 仅 为 E FA有 但
随 着 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 子 ( E F) 用 的 深 入 认 识 和 血 管 靶 V G 作
向治疗策略的临床实践 , 以抗新生血管为核心 的靶 向治疗取 得可喜进展 , 本文就 V G E F的作用机 理及 应用 现状和前 景作

论述 。
1 V GF家 族 E
过程 中起到一定作用 。 免疫组化研究显示 , E F因子在 N C C组织 中有显著 VG SL 高水平表达 , 说明 V G E F与肺癌 的生长密切相关 。多项统计
[ ]Br M, aht J Mueb , t 1 urn is hs nteb l 2 i D B ra , reeL e a.C r tni to i - k o e g h o oyadcii l seto E Frgltn[ ] acE dvsua g n l c pcs f G u ai J .V s noacl n aa V e o r
极的效果 。
1 要低 , 但是它具有 强 大的 酪氨酸激 酶 活性 , 血管 生成 的 在 调控 、 促有丝分裂信号 和渗 透性 放大效应等环节起着 主要 作
用 。V G R E F 3则 与 淋 巴 系统 的 生 长 发 展 相 关 … 。 2 V F在 肿 瘤 发 生 中 的 机 制 及 对 预 后 的 影 响 EG
有研究认为 , E F水平可以作为 N C C预后的独立预测 因 VG SL 子 。但是 , 亦有相 当数量 的研究未 能得出与之 一致 的结 论 。肺癌本身是多基 因共同改变产生的疾 病 , 它受多个细胞

抗血管生成治疗肺癌:从理论到实践(李凯教授)

抗血管生成治疗肺癌:从理论到实践(李凯教授)
2.85 2.60 2.50
5.05
DP+恩度
6.37
Cyfra21-1 2.10 3.04 4.92 3.23 2.16 1.82 1.64
3.80 12.3
27.89
疗效观察 双肺多发肿物最大5.3×4.5
(07.6.20)

双肺多发肿物最大5.3×5.疗效 SD (07.9.25)

双肺多发肿物最大5.7×4.0疗效 SD (07.12.17)
4Department of Research Pharmacology, Pfizer Glob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an Diego, California, USA
男性,72岁。左肺下叶腺 鳞癌。术后行NP方案2周 期、NC方案1周期。4+个 月后CT检查发现左肺下
Angiogenic switch
Results in overexpression of pro-angiogenic signals, such as VEGF
VEGF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dapted from Bergers G, et al. Nature 2002;3:401–10
Hu-Lowe,4 and Donald M. McDonald11Cardiovascular Research Institute,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and Department of Anatomy, UCSF,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
3. 肿瘤血管超微结构的观察:电镜观察血管铸型。该方法 需铸型,对血管的完整性要求甚高,难以用于临床。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共识推荐了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阿帕替尼等,并指出了它们的应用 时机、剂量和注意事项等。
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
共识认为,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 治疗效果。
争议点及探讨方向
1 2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评价标准
01
BEVERLY-2研究
02
RELAY研究
03
CAMEL研究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 照的Ⅲ期临床研究,评估贝伐珠单抗 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 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
一项评估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二 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Ⅲ期临床研 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生 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 均显著延长。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专家共识的制定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的过程,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专家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肺癌治疗领域的学术进步。
提高治疗效果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具有一定的 疗效,但不同药物之间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差异 。通过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优化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
体征
晚期NSCLC患者常出现咳嗽、咯血、胸痛 、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伴有发热、消瘦 、乏力等全身症状。
晚期NSCLC患者可出现肺部肿块、淋巴结 肿大、胸腔积液等体征。
影像学检查
组织学诊断
X线胸片、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晚期 NSCLC的重要手段,可发现肺部肿块、淋 巴结肿大等异常表现。
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需要进一步研 究和探讨。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抗癌药物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肺癌治疗中,抗血管生成药物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常见形式,而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其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也备受瞩目。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占据大约85%的肺癌病例。

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手段也在逐步丰富。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是这些方法的疗效并不理想。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成为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一个新的方向。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生长来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肿瘤细胞会释放一系列生长因子,促使新血管生成,从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干扰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阻断肿瘤的供血,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近年来,一些抗血管生成药物已经被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最早被FDA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来阻断肿瘤的供血。

临床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舒尼替尼(Sunitinib)和索拉非尼(Sorafenib)等多种多样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也被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除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在分子靶向治疗领域,一些新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也正在不断涌现。

阿昔替尼(Axitinib)、雷沙替尼(Lenvatinib)等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前景备受期待。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这些药物能有效阻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早期研究已经证实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

目前,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疗法也被广泛应用,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抗血管生成药物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风险,如高血压、出血等,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和管理。

随着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不断研发和进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前景变得更加光明。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抗血管生成药物、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研究进展、联合疗法、副作用、风险、新型药物、前景、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癌症的血管生成与发展癌症的血管生成是指在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因为它提供了肿瘤生长和转移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正常情况下,血管生成是一个严格被调控的过程,只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才会发生。

在癌症病理情况下,肿瘤细胞会通过释放一系列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来诱导周围组织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从而促进新血管的形成。

血管生成的过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和管腔形成,它们是肿瘤血管系统的基础单位。

新生血管对于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使得肿瘤细胞在恶劣的微环境中仍能生存和繁衍。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癌症治疗策略,可以通过削减肿瘤的营养供应和氧气输送,阻止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抗血管生成药物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干扰肿瘤周围的血管网络,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1.2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血管生成药物是一类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直接或间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破坏肿瘤血管结构以及阻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等。

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血管治疗

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血管治疗

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血管治疗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许多患者的痛苦和死亡。

肿瘤生长和扩散依赖于血管供应,其中血管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血管治疗作为肺癌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肺癌中的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以及抗血管治疗的现状和前景。

第一部分: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机制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主要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来实现。

VEGF是一类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其作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如VEGFR1和VEGFR2来调控。

肺癌细胞产生并释放VEGF,诱导附近的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增殖,形成新的肿瘤血管。

此外,其他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紧张素等也参与了肺癌的血管生成过程。

第二部分:抗血管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抗血管治疗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来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VEGF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血管药物,可通过干扰VEGFR的信号传导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例如,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与VEGF结合并阻断其结合VEGFR的能力。

临床试验表明,贝伐珠单抗可在缓解肺癌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三部分:抗血管治疗的挑战和前景然而,抗血管治疗在肺癌的应用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许多患者对于抗血管药物的治疗反应存在差异,甚至出现耐药现象。

其次,抗血管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出血、高血压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此外,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复杂性以及抗血管药物疗效的不理想也是阻碍抗血管治疗进展的因素。

未来的研究将聚焦于解决这些挑战以及发展更有效的抗血管治疗策略。

例如,结合抗血管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化疗、免疫疗法等进行联合治疗,已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同时,对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深入探究和新的靶向药物的研发也将为抗血管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中国的医疗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权威的指南,以便他们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方案。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能够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然而,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些药物,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结合中国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

共识内容涵盖了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不良反应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发布,能够推动中国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我国的肺癌防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也期待与广大医疗同仁共同学习、交流,不断完善和更新这一共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学环境和患者需求。

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分类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和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

VEGFR TKI:此类药物通过抑制VEGFR的活性,阻断VEGF与VEGF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常见的VEGFR TKI包括帕唑帕尼、舒尼替尼、阿帕替尼等。

抗VEGF单克隆抗体:这些药物通过与VEGF结合,阻止其与VEGF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贝伐珠单抗是最常用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之一,已经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NSCLC获得成功的3期研究 ——OS与PFS均显著延长
贝伐单抗 贝伐单抗 雷莫芦单抗 尼达尼布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in Press
即使已经上市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也并非所有3期研究均有OS获益
贝伐单抗 尼达尼布
贝伐单抗的AVAiL研究与LUME-Lung2研究均未显著延长患者的OS
诱导血管生成 逃避生长抑制 逃避免疫攻击
Hanahan D, Weinberg RA. Cell 2011; 144:646-674.
VEGF-VEGFR传导系统是肿瘤血管生成中主要的信号通路
VEGFR1 主要负责对单核细胞和巨噬 体迁移的正调控,可激活肿瘤的进展 和转移。
VEGFR2 在血管内皮激活的下游效应 包括细胞增殖,迁移,可促进原有血 管基础上的有丝分裂,增加血管通透 性和生存,在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中 起首要作用。
1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Shanghai Chest Hospital, Shanghai; 2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Cancer Hospital, Tianjin; 3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Beijing Chest Hospital, Beijing; 4Tumor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5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6Sichuan University Huaxi Hospital, Chengdu; 7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ancer Hospital, Beijing; 8Tumor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9Tumor Hospital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10Tumor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11 Fujian Provincial Tumor Hospital, Fuzhou; 12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ied Changhai Hospital, Shanghai; 13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Corresponding author: Professor Baohui HA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Shanghai Chest Hospit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肺癌流行病学
1985 2002 2006 2015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全世界肺癌新发病例约135万 死亡病例约118万 全世界肺癌新发病例约135万,死亡病例约118万 135 118 我国城镇人口中恶性肿瘤成为首要死因 肺癌在恶性肿瘤中居首, 肺癌在恶性肿瘤中居首,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癌 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PD
PD
– – – –
主要终点:TTP 次要终点:OS、缓解期 卡铂 AUC=6 mg/ml/min, 紫杉醇 200 mg/m2, d1, q3w 贝伐珠单抗的剂量选择依据是:根据之前的 I 期0.1~10 mg/kg 剂量爬坡试验和 安全性试验,以及临床前研究中鼠血药浓度 10-30 μg/ml时观察到抑瘤作用,认 为7.5和15 mg/kg 将在稳态时达到 70 和 140 μg/ml的血药浓度并具有较好的安 全性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VEGF的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相关
– VEGF表达与淋巴结累及显著相关 – VEGF表达越高,NSCLC患者的总生存和无病生存下降越多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VEGF水平与肺癌预后相关
作者 Volm et al.,1997 Imoto et al.,1998 被检测的组织 FFPE FFPE 检测方法 IHC IHC n 109 91 VEGF水平的预后价值 水平的预后价值 是NSCLC生存的预后因子(p<0.05) 经MVA后,是NSCLC的预后因子 (p=0.002) O’Byrne et al.,2000 FFPE IHC 223 经UVA(p=0.002)后,是NSCLC的 OS预后因子(p<0.001);经MVA 后则无预后价值 Yuan et al.,2001 FFPE RT-PCR 57 在NSCLC中,与较短的OS相关 (p=0.0001)和术后复发(p=0.0086) 相关 Fontanini et al.,2002 FFPE ihc 75 经MVA后,是SCLC的OS(p=0.001) 和PFS(p=0.008)的预后因子
TTP曲线
Johnson et al. JCO 2004
OS曲线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AVF0757g:安全性
参数 寒战 腹泻 鼻衄 发热 头痛 出血 高血压 咯血 感染 白细胞减少 恶心 神经病变 感觉异常 外周神经炎 皮疹 胃炎 血小板减少 血栓形成事件 呕吐
8/24 15/15/2 22/4/2/4 13/8/11 17/4/7/4 6/26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AVF0757g:疗效
参数 缓解率,% TTP(范围),月 OS(范围),月 P值 对照组 (n=32) 31.3 5.9 (0-12.6) 14.9 (0.257.0) 贝伐组 7.5 mg/kg (n=32) 21.9 11.6 (0.256.8) 0.84 贝伐组 15 mg/kg (n=35) 40.0 17.7 (0.857.8) 0.63
DFS=无病生存期;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SCLC=小细胞肺癌;NSCLC=非小细胞肺癌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抑制VEGF导致现存微血管结构退化
贝伐组 15 mg/kg (n=35) 全部级别(%) 3/4级 4 (11.8) 14 (41.2) 15 (44.1) 11 (32.4) 16 (47.1) 0 6 (17.6) 4 (11.8) 12 (35.3) 19 (55.9) 17 (50.0) 5 (14.7) 12 (35.3) 13 (38.2) 8 (23.5) 8 (23.5) 7 (20.6) 6 (17.6) 8(23.5)1 0 1 0 2 2 0 2 1 2 13 2 1 0 2 0 0 1 5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在NSCLC中,VEGF表达与微血管数量相关
研究显示,NSCLC中,VEGF表达增加与微血管数量进行性增加相关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 ,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 肺癌中的应用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目前,7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到晚期, 目前,7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到晚期,其中非小细 胞肺癌(NSCLC)占肺癌病例总数的80 80%。 胞肺癌(NSCLC)占肺癌病例总数的80%。 早期诊断困难导致绝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选择姑息性化 疗。
Parkin DM, Pisani P, Ferlay J. Estimates of the worldwide incidence of eighteen major cancers in 1985. Int J Cancer 1993;54:594–606. Parkin DM.Bray F.Ferlay J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 200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6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
Johnson et al. JCO 2004
对照组(n=32) 全部级别(%) 3/4级 3 (9.4) 6 (18.8) 2 (6.3) 4 (12.5) 3 (9.4) 0 1 (3.1) 2 (6.3) 8 (25.0) 10 (31.3) 15 (46.9) 9 (28.1) 7 (21.9) 9 (28.1) 3 (9.4) 3 (9.4) 5 (15.6) 3 (9.4) 6 (18.8) 0 0 0 0 0 0 1 0 1 7 1 0 0 1 0 0 0 3 1
Johnson et al. JCO 2004
对照组 (n=32)
贝伐组 7.5 mg/kg (n=32) 12/20 16/15/1 24/2/2/4 10/9/7 20/1/10/1 2/30
贝伐组 15 mg/kg (n=35) 19/16 19/12/4 28/4/1/2 10/7/9 23/5/3/4 7/28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贝伐珠单抗在NSCLC关键研究
AVF0757g E4599 AVAiL SAiL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贝伐组 7.5 mg/kg (n=32) 全部级别(%) 3/4级 4 (12.5) 9 (28.1) 10 (31.3) 11 (34.4) 10 (31.3) 4 (12.5) 5 (15.6) 9 (28.1) 10 (31.3) 15 (46.9) 16 (50.0) 4 (12.5) 9 (28.1) 8 (25.0) 11 (34.4) 5 (15.6) 2 (6.3) 4 (12.5) 6 (18.8) 0 3 0 2 1 2 0 3 0 10 1 0 0 0 0 0 0 2 1
在小鼠模型中快速的血管退化
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常规化疗成为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 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常规化疗成为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 癌疗效的主要研究热点之一
Baluk, et al. Curr Opin Genet Dev 2005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of Cancer Research from Tong et al. 2004;64:3731-3736; permission conveyed through 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 Inc. Inai, et al. Am J Pathol 2004; 4Erber, et al. FASEB J 2004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Fontanini G, Vignati S, Boidrini L, et al. Clin Cancer Res1997 (3): 861-865
Johnson et al. JCO 2004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