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姓氏文化 畲族有哪四大姓

合集下载

畲族风俗文化

畲族风俗文化

历史文化:增城正果镇畲族村,是广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广州地区最大的畲民聚居村落。

正果畲族村由吓水、通坑、榕树窿三个自然村组成,村民共300多人。

他们居住的这片土地不仅有着崇山峻岭,也有着茂密的原始森林。

畲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

正果畲族村有本族姓氏三个,分别是盘、雷、来。

他们自称“山哈”或“山特”,意思是山里的人。

这个名字极富表现力,它深刻地表现了畲族先祖的生活生产方式。

在岁月冲洗下,畲族传统习俗已难得一见,但至今仍保存着自己的民族语言,与这传统语言相伴的是简单淳朴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

这里的村民多从事山区农业,同时从事一些传统天然加工产品,如蜂蜜、米酒,畲族村酿造的米酒格外香醇,令人赞不绝口。

据《增城县志》记载,畲族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聚居于县北正果镇东南部的兰溪山区,族人常居深山大岭中,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

根据该村保存的族谱及千年的族图来看,畲族先祖在漫长的迁徙路上已经走得相当久远。

关于畲族的来源传说,村党支部书记来锦新告诉记者,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人身狗头,称为龙犬,当时高辛帝与邻国(番王)处于战争中,辛帝无法获胜,于是公榜三日昭示谁能杀死番王便可迎娶三个公主之一。

畲族祖先看到公示后掀榜过海刺杀番王,祖先用其智慧刺杀番王成功。

高辛帝见到龙犬是一只狗便想悔婚,龙犬突然用人语说:“将我放在金钟内,七日七夜便可成人。

”龙犬入钟6日,公主怕其饿死,打开金钟察看,见其身已成人形但头未成人形,龙犬只得带着人身狗头与公主完婚,婚后育有三男一女,是为畲族祖先。

历史上畲族人民辗转迁徙,物质生活尤为简朴。

他们“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牖”,聚族而居。

一般住茅草房和木结构瓦房。

现在随着畲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修小楼房的人越来越多。

火笼、火塘是畲族人民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由于山区气候寒冷,严冬腊月,一家人都围坐在火塘边烤火取暖。

畲族山区,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种植较少,杂粮较多。

他们普遍以地瓜米掺上稻米为主食,纯米饭只是宴请贵宾时才用,喜食虾皮、海带、豆腐等。

畲族介绍

畲族介绍

婚礼特点

山歌为媒
• 新郎山歌唱得酒饭来 • 出嫁戴凤冠 • • 离开娘家要吃“千斤饭” 骂进婆家的新娘
• 长夜对歌
悬棺葬
火葬
• 由于不断地迁徙,居所不定,火葬可以将 骨灰收藏在一个容器中,方便携带
土葬
• 丧葬过程:人死报丧 超度亡灵 净尸入殓 出柩落葬
稻米制作的糕点
喜食热菜
绿酒
豆腐酿
凤凰鸟头冠 上衣
围裙 彩带 裤子
凤凰鸟头冠
刺绣图案(一)
祖先崇拜,敬仰盘瓠。多反映始祖盘 瓠王平乱、迎亲、创业的艰辛场面。
山水交融,反
映美好生活。 华南地区丘陵 起伏,江河纵 横,因而多以 山、水为背景。
男子服饰
• 传统男装有两种:一种是无领青色麻布 长衫,下穿宽裆长裤;另一种是作为结婚 礼服的青色右衽长衫,头戴红顶圆形官帽, 外套龙凤短褂,胸襟前缀有一方绣龙花帕, 脚蹬黑色阔口布鞋。
吃乌米饭
社交习俗
• 到畲家做客,主 人首先会拿凳子 给客人坐,然后 泡茶、敬烟,再 拿出花生或炒黄 豆招待客人。然 后客人被贸然拒 绝,主人会认为 来者不是真正的 朋友。另外,饭 后,主人还会给 客人端来漱口水 和洗脸水。
禁忌民俗
生产禁忌
潮汐时分忌播稻种; 农历正月初一、初五、 初九忌挑粪;农历正 月二十“天穿日”不 下地干活;农历三月 初三忌下田,否则田 会断水路;清明日忌 尿桶,否则天下旱; “封龙日”忌执铁路, 否则会有水灾;“立 秋日”忌动土,禁用 牛。
祭祖
唱歌
跳舞
畲族乌饭节
• 乌米饭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 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 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这种 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 里香软可口。由于乌稔有防腐、开脾作用, 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来,挂于通风阴凉 处,数日不馊。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 加味美可口。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 说。

少数民族文化--畲族

少数民族文化--畲族

少数民族文化--畲族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

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与杂居特点。

畲族地区处于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山不高但苍翠,水不阔却纵横,气候湿润,资源丰富,除品种多而优的水稻和薯类等农作物外,景宁香菇和惠明茶最负盛名。

畲族人民早在唐代就在闽、粤、赣交界地区繁衍生息。

南宋时期"畲民"的族称见于史书。

畲族自称"山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畲族。

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人讲当地方言。

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

精巧的编织工艺畲族的编织工艺赞誉的是彩带和竹编。

彩带即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

畲族姑娘从五六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编织彩带,彩带精致的程度,是衡量姑娘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

姑娘定婚时,在送给男方的回礼中,必须得有亲手织的彩带。

彩带既是装饰品,又是擦汗掸尘的生活用品。

彩带一般长1.3米,宽0.2米。

图案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柳条纹组成的两方连图案;另一种是印染的蓝底白花图案。

从内容上来说,有"十三行"、"十二生肖"、"水击花"、"铜钱帮"、"五字带"等。

直接在彩带上绣吉祥祝福等内容的在畲乡更为流行。

畲族地区盛产石竹、斑竹、金竹、雷公竹等竹子,为竹编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精巧的竹编工艺品从材料破竹到染色喷漆需几十道工序。

除日常生活用的屏风、挂联、枕头、席子、椅子等外,还有许多造型生动,美观精巧,色彩鲜艳的筐、篮等。

如鹅形筐,以鹅身为容体,以回首的曲颈为提梁,以乳白原色竹篾为羽毛,栩栩如生,美观实用。

许多竹编工艺品已远销海外,深受人们的青睐。

竹编中堪称畲族一绝的是斗笠。

其竹篾细若发丝,一顶斗笠的上层篾就有2 2 0 至2 4 0 条之多。

畲族风

畲族风

畲族人民有属于 自己的独特的语 言,可是却没有 文字。
B:你叫什么? A:我叫A。 B:你几岁了? A:我18岁。 B:你在几班读书? A:我在七班。 B:你喜欢哪一科? A:我喜欢语文。 B:你饭吃了吗? A:吃了。
山歌
《拦路情歌》 拦路郎他爱听(啊)歌, 把娘拦住在中(啊)央, 人讲黄蛇不拦(啊)路, 为何你郎拦唱(啊)歌。 《迎客歌》 你娘来到我郎哪乡罗, 我郎看见哪笑哈哈罗, 前门开了摘橘子罗, 后门开了摘枇杷罗。
畲族人民不但勤劳勇敢善良 纯朴,而且历来热爱生活, 喜爱唱歌。他们的文化内涵 丰富多彩,充分显示着畲族 人民的智慧。希望你们能更 好农历四月的分龙节、
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等。另
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
祭祖日。此外,畲族也过春节。过春节时除宰鸡杀猪
外,还要做糍粑,祝愿在新年里有好时运,日子年年(粘 粘)甜。初一早上,全家叩拜“盘古祖先”,老人讲祖先 创业的艰难,过后举家团聚,唱山歌,送贺礼。青年男女 则走乡串寨,以歌传情,互叙友情。
畲族渊源的传说
畲族群众普遍崇拜盘瓠,尊盘瓠为始祖。传说上古时 代,因犬戎入侵,高辛皇帝下诏,谁能征服犬戎便召 为驸马。盘瓠领诏,漂洋渡海,前往敌国,乘戎王酒 醉,取其首级献予高辛皇帝。高辛帝大悦,招盘瓠为 驸马,将三公主许配给他,封其为“救国忠勇王”。 盘瓠不贪宫廷荣华富贵,弃官偕三公主入凤凰山居住, 以狩猎、农耕为生,养育三男一女。子女由高辛帝赐 姓名并封爵。赐长子姓盘,名自能,封南阳郡立国侯; 赐次子姓蓝,名光辉,封汝南郡护国侯;赐三子姓雷, 名巨佑,封冯翌郡武骑侯;赐其女名淑玉,赐其女婿 志深姓钟,封为颖川郡大烈侯。 自此,盘瓠三男一女在凤凰山繁衍生息,繁衍了盘、 蓝、雷、钟四姓的后裔。他们虽不同姓,但同宗,组 合成为有血缘关系的族群——畲族

畲族历史文化

畲族历史文化

传统中的畲族起源: 畲族历史是中国古代商殷历史中的组成部分,它的始祖叫龙麒。是五帝时期,帝喾的第五 个夫人刘氏娘娘耳中舍虫所变。传说刘氏娘娘耳中有虫三寸。一日因耳中瘙痒,急掏之, 虫被掏出落地变为龙犬,身长一丈五色斑纹,帝见之大喜,赐名龙麒。 高辛帝(帝喾)60年(公元前2637年),北方的燕部落和犬戎部落联盟入侵高辛领地,直接危 及帝都郾师,形式十分严峻。帝出榜征将,“谁能平得番将,愿将三宫主(刘娘娘的继女) 嫁他。”龙麒接榜,出战,第二年,龙麒趁燕王酒醉酣睡,咬死燕王,含颅奔回本营,立 了大功。高辛帝见龙麒平番成功非常高兴,即封为“忠勇王”,择日与三宫主完婚。宫主 见是犬,不愿嫁之,龙麒做人语:“将我放入金钟内,七日后,变为人形。”第六日,宫 主恐其饿死,揭钟观之,见身已成人形,头尚未完整,无奈何与其洞房。 龙麒与三宫主婚后,生三男一女每逢子诞生,都要请父皇赐姓。长子坠地,盘装上殿,赐 姓盘,名自能;次子降生,蓝装上殿,赐姓蓝,名光辉,再生三子,巧逢帝外巡回朝,宫 主速抱子拦路求父赐姓,帝见三子非可爱,忽然天上雷鸣,帝即赐姓雷,名巨佑;后生一 女,龙麒大喜,抱女上殿,帝问“何时降生?”答“辰时”,帝大笑,“今龙抱龙上殿, 仍二龙戏珠,赐姓龙名龙。”长大后赘军丁钟志琛为婿。 龙麒喜捕猎,不愿为官,高辛帝赐广东潮州带为其领地,并建祠凤凰山,赐盘、蓝、雷、 钟四姓为一族。从此,畲族有了本名族的姓氏和地域,也有了本民族的风情民俗。 史料中的畲族起源: 根据史料记载,龙麒是高辛氏第五妻刘君秀之子,生于公元前2637年的五月五日,长成后 身高丈余,胸宽数围智慧超群,勇猛过人。21岁时率兵抵御西北部落勋、燕、犬戎入侵, 建立入侵,敇封“忠勇王”,后又加封“护国王”。龙麒与妻肖西生有三子一女,长子盘 自能,生于公元前2344年,次子蓝光辉,生于公元前2343年,三子雷世佑,生于公元前 2342年,幼女龙龙,生于公元前2341年,长大后嫁钟志琛为妻。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初, “忠勇王”龙麒率全家族离帝都河南郾师迁徙河南南阳,称“西南王”。这就是畲族始祖 及盘、蓝、雷、钟一族四姓的起源。

畲族姓氏由来的传说

畲族姓氏由来的传说

畲族姓氏由来的传说古代有个高辛氏皇帝,他的正室娘娘的耳朵毛病痛了三年,有条虫从她的耳朵钻了出来。

这条小虫很神奇,全身金灿灿,头部会发光。

皇后对这条小虫很喜欢,叫宫女用金盆装着,经常喂养它,过了一段时间,小虫渐渐变大,变成象小狗一样,但它的身上不生毛,却长着象龙鳞一样的东西,金光闪闪。

高辛氏皇帝也喜欢它,命名为“龙犬”。

有一年,番邦大队人马入侵犯镜,高辛氏连忙调兵谴将抵抗番邦军队,但连吃败仗,便出榜招贤,声称无论军民人等,只要能打退番邦军队,愿将三公女招配他为妻,并封为驸马爷。

皇榜一贴出去,就被龙犬衔走。

高辛皇帝问龙犬是否有把握打退番兵,它点点头,问它要带多少兵马,它却摇摇头,龙犬叫着,跳着,并向高辛氏皇帝跪着告别,摇摇尾巴,表示它满有把握的样子。

接着,龙犬象一阵风,只身冲向敌阵,番兵箭如雨下,但龙犬咆哮着猛奔,敌兵乱箭都射不中它。

番王命令大队兵马合围过来,要抓龙犬。

龙犬却象脱缰野马朝番邦的京城狂奔,敌人大队兵马都抓不到它。

这样高辛皇帝京城之围就解了。

龙犬一阵狂奔,跑到番邦皇宫前,却坐着不动,番王看到龙犬一身龙鳞,啧啧称赞,非常喜欢,便把它带进番邦的皇宫,对文武官说:“这只龙犬是天下至宝,它自动跑到咱皇宫来,说明咱国家今后会国运昌隆,长治久安。

高辛氏失此宝物,今后肯定会走向衰亡,咱再也不必出兵去攻打他了。

高辛国将不攻自破了,哈哈哈”。

于是,龙王把龙犬视为宠物,带进深宫,交两个太监细心喂养,爱之如掌上明珠。

番王有时甚至把它抱到龙床上,逗着玩耍。

由于番王喜爱,龙犬便可自由进出番王内宫寝殿。

由于番王对龙犬宠爱有加,深信不疑。

三年过去了,一切正常,但龙犬并未忘记自己在高辛氏皇帝,面前揭皇榜许下的诺言。

龙犬耐心等待,伺机而动。

有一天晚上,番王大摆宴席,庆祝自己的五十大寿,文武百官频频举杯,高呼万岁,番王喝的酩酊大醉,文臣百官宴罢退席回家,皇宫守卫将士也喝得醉眼朦胧,横七竖八,到头便睡,鼾声如雷。

当更深夜静之时,龙犬踅进番王寝宫,闯入卧室,似箭一般跃上龙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咬断番王的脖子,把番王的头颅咬下来,之后,似离弦之箭,咬着番王的头颅,冲出宫门。

畲族民族风俗

畲族民族风俗

畲族民族风俗民族简介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

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

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

畲族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共建有57个民族乡。

畲族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产品主要有稻谷、红薯、小麦、油菜、烟叶为主。

畲族居住的山区盛产林木及毛竹,茶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语言、文字: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自己的文字。

百分之九十九的畲族使用汉语客家方言,通用汉文。

畲族的主要姓氏为"蓝","雷","钟",历史上曾有"盘"姓,人数较多的姓氏还有"李","吴"等。

民族文化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

祖图,又称“盘瓠图”,是畲族信仰的主要标志之一。

畲族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制成约40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称为“祖图”,畲族每年还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族人共聚祠堂、悬挂祖图。

《高皇歌》是著名的史诗,主要叙述本民族起源和迁徙经过,记述盘瓠王不平凡的经历,歌颂其英勇杀敌、繁衍子孙的丰功伟绩。

畲族群众特别喜欢唱山歌,“畲歌”是畲族文化中的明珠。

在祭祀、求神拜佛、招待客人、节日或平时的生活、劳动中,人们都以歌代言,对答如流。

“小说歌”,是畲族叙事民歌的一种形式,多由汉族章回小说或评话唱本改编而成,也有的根据本民族民间故事编成,例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蓝佃玉》等。

“婚礼舞”别开生面,男女双方采用“盘歌”(山歌对唱)方式表白爱情、订下婚约。

民族习俗有客人到门,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两道。

有一种说法:“喝一碗茶是无情茶。

”还有说法:“一碗苦,两碗补,三碗洗洗嘴。

”客人只要接过主人的茶,就必须喝第二碗。

如果客人口很渴,可以事先说明,直至喝满意为止。

若来者是女客,主人还要摆上瓜子、花生、炒豆等零食。

畲族

畲族


彩带的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 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 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 我喝过千年露水,尝过万种花草,内脏被露水化 草染花了。我死后,你将我的肠子取出,就成为 一条彩带,将胰子取出,就成为一只香袋,当你 定亲时,把彩带和香袋当作定情物,会祝福庇佑 你们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的。小妹照办了,生活 果然美满。于是,畲族妇女就照这式样织起了彩 带,世代相传。
宗教信仰

猎神信仰、三山国王信仰、盘瓠信仰 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民族发祥地,传说 他们的始祖盘瓠就葬在这里,并认为妇女的头饰扮成凤凰 形式,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始祖。在畲族中,广泛流传着 属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性质的盘瓠传说,传说他们的始祖 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 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 子姓雷,女婿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这个传说不 但家喻户晓,而且载入族谱,绘成连环式画像,称为“祖 图”,在节日里悬挂出来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每一家族 有一根祖杖,祖杖雕刻作龙头,这也是畲族图腾的主要标 志。畲族居民现在仍以蓝、雷、钟为主要姓氏。

盖房子开工需择一吉日,上梁也要择一 吉日。上梁前要祭“鲁班”,祭礼是五样 菜、五样果,鱼、米时 、猪头、酒、雨伞、 笔、墨、砚、扇子、胭脂、五色线、“米 筛镜”、香烛、元宝等,并燃放鞭炮。祭 毕,把猪头、红布一块、雨伞一把等祭品 送到木芹。上梁后又要祭“喜鸡”,祭礼 也是五菜、五果、猪肉、公鸡等。亲戚要 送给稻谷五十至六十斤、红布一尺、对联 一付。稻谷是送给“搭梁”的。四扇合牢 后又要进行请吃酒。
入宅礼
畲族在新屋落成时要举行隆重的入宅礼。 首先喜家主人请风水先生择吉日良辰,鞭 炮齐鸣,燃点火把,在笑语欢声中安好大 梁,然后把所有家具披上红布,喜气洋洋 地迁入新居。主人备好鸡、鸭、鱼、肉、 米酒等,宴请亲友,赴宴的宾客,一般要 送礼(钱和花布均可),大家开怀畅饮, 频频举杯,相互祝贺,尽欢而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畲族姓氏文化畲族有哪四大姓
>畲族四大姓,畲族姓氏文化畲族文化是一种游耕文化,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畲族,是经过历史的不断变迁,迁徙到南方的,不畏艰难的畲族人民在奔波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畲族姓氏文化,下面,大家就随我一起了解一下畲族四大姓吧。

畲族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

“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

先来为主,后来为客,先来的汉人就把这些后来的畲民当为客人。

畲族原分布在闽、粤、赣三省结合部。

元、明、清时期,从原住地陆续迁徙到闽东、浙南、赣东、皖东南等地山区半山区。

畲族谱牒图籍记载,畲族的主姓有盘、兰、雷、钟四大姓。

现今畲家主姓仅存兰、雷、钟。

但盘姓并未消失。

在福建闽东仍有盘姓。

此外在一些地区如福建省福鼎市的一些畲族姓金。

畲族,或称为畲客、山客。

中国东南少数民族,中国大陆有畲族710.039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19大少数民族。

畲族汉化取汉姓后很多以四大姓氏钟姓、蓝姓、盘姓以及雷姓作为畲族汉姓。

畲族为古代荆楚民族遗民的后代,在古代时被迁入华南,唐宋明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以及浙江山区等。

关于畲族姓氏的由来,据宗谱和有关志书所载及神话相传:畲族始祖龙麒卫国有功,高辛帝赐配第三公主,生三男一女,驸马讨姓受封,帝赐长子“盘装”就姓盘,名自能,受封南阳郡“立国侯”。

次子“蓝装”就姓蓝,名光辉,受封汝南郡“护国侯”;三子雷公云头响得好,高辛帝朱笔取姓便姓雷,名巨佑,受封冯翊郡“武骑侯”;一女名淑玉,招婿姓钟,名志琛,受封颖州郡“国勇侯”。

畲族人民世代相传,这一传说
家喻户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