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蟾蜍坐骨神经

合集下载

蟾蜍坐骨腓肠肌实验报告

蟾蜍坐骨腓肠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 观察并分析坐骨神经刺激对腓肠肌收缩反应的影响。

3. 探究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坐骨神经是人体最大的混合神经,由腰骶神经根合并而成,主要负责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腓肠肌是人体下肢的主要肌肉之一,负责小腿的屈曲和踝关节的屈伸。

本实验通过刺激坐骨神经,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探讨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仪器:刺激器、放大器、示波器、张力传感器、计算机、剪刀、镊子、电极、玻璃皿、任氏液等四、实验方法1.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蟾蜍处死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坐骨神经及小腿的腓肠肌。

将神经和肌肉两端结扎,剪去无关分支,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

将标本置于任氏液中,保持湿润。

2. 连接实验装置:将坐骨神经连接刺激器输出端,腓肠肌连接张力传感器,张力传感器连接放大器,放大器连接示波器和计算机。

3. 设置刺激参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刺激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4. 进行实验:刺激坐骨神经,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记录张力变化。

5. 数据分析:分析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下腓肠肌的收缩反应,探讨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机制。

五、实验结果1. 在不同刺激强度下,腓肠肌的收缩反应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直至达到最大收缩。

2. 在不同刺激频率下,腓肠肌的收缩反应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强,直至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

3. 当刺激强度和频率同时增加时,腓肠肌的收缩反应更为明显。

六、实验结论1. 坐骨神经刺激可以引起腓肠肌的收缩反应,说明神经肌肉之间存在兴奋传递。

2.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腓肠肌的收缩反应有显著影响,说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机制与刺激参数密切相关。

3. 本实验结果为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中,刺激坐骨神经可以引起腓肠肌的收缩反应,说明神经肌肉之间存在兴奋传递。

蟾蜍坐骨神经干

蟾蜍坐骨神经干

注意事项
1.破坏脑脊髓要彻底,防止蟾酥射入操作者眼 中或污染实验标本。 2.操作时避免压挤、损伤和用力牵拉标本,不 可用金属器械触碰神经干。 3.操作过程中,应给神经和肌肉滴加任氏液, 防止表面干燥,以免影响标本的兴奋性。 4.标本制成后须放在任氏液中浸泡数分钟,使 标本兴奋性稳定,再开始实验效果会较好。
实验原理(三) 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
动作电位在神经干上传导具有一定的 速度蟾蜍的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由许多 粗细不等的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构成,其 中以Aɑ类纤维为主,传导速度约为35— 40m/s。
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v)是指动作 电位在单位时间(t)内传导的距离(s)
仪器与器械(一)
(1)引导双相神经动作电位
点击“神经干 动作电位的引 导”,引导出 一个双相动作 电位。
(2)观察和测定双相动作电位
① 自动调节刺激强度,观
察动作电位波形的变化。读 出波宽为某一数值时的阈刺 激和最大刺激。
②仔细观察双相动作电位的
波形。读出最大刺激时双相 动作电位上下相的振幅和整 个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数值。
注意事项
1.制备标本时,神经干应尽可能分离长一些,上自 脊柱附近的主干,下至踝关节附近。分离过程中 勿损伤神经组织,以免影响其兴奋性。
2.将神经干搭在引导电极上时,神经干不能与标本 盒壁相接触,尽量将其拉成水平线,不要下垂或 斜向放置。
3.刺激强度在开始时不要过强,先由弱强度开始, 逐步加大强度,以免剌激伤害神经标本。
4.经常滴加任氏液,保持神经标本湿润。 5.实验完毕神经糟应仔细清洗,擦干,以免残留的
盐液. 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刺激强度有何关系? 神经干动作电位符合“全或无”定律吗 ? 为什么?
感谢聆

蟾蜍的神经实验报告

蟾蜍的神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 学习神经兴奋传导和反射弧的实验技术。

4. 了解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

二、实验原理蟾蜍作为两栖类动物,其神经系统结构与哺乳动物有相似之处,且其离体组织生活条件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

本实验通过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神经兴奋传导和反射弧的实验技术,了解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任氏液、生理盐水、剪刀、镊子、大头针、蛙板、玻璃分针、锌铜弓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刺激器、张力换能器、示波器、记录仪等。

四、实验方法1.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用剪刀剪去蟾蜍的躯干和上肢,暴露腰骶丛神经。

- 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坐骨神经及小腿的腓肠肌。

- 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关分支。

- 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线留长。

- 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

- 将标本放入任氏液中,保持湿润。

2. 连接实验装置- 用大头针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内。

- 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 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张力换能器。

3. 观察神经兴奋传导- 用刺激器对坐骨神经进行电刺激,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

- 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观察腓肠肌收缩的变化。

4. 观察反射弧- 制备脊蛙,观察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 分别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观察反射活动的变化。

5. 观察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 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滴加药物,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电刺激下产生收缩反应。

2.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腓肠肌收缩力量逐渐增大。

3.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腓肠肌收缩频率逐渐增大。

快速制作蟾蜍坐骨神经标本的一种方法

快速制作蟾蜍坐骨神经标本的一种方法

1、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
从箱子里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左手握蟾蜍,用食指按压其头部使其尽量前俯,右手用大头针自枕骨大穴垂直插入,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毁坏其脑组织;将探针回撤向后刺入脊椎管,反复提插毁其脊髓。

如果蟾蜍四肢酸软,呼吸消失,说明其脑和脊髓被破坏的差不多,否则继续上述方法进行。

2、剪除蟾蜍的躯干上部和其内脏
沿着蟾蜍的上肢处将蟾蜍的头部剪去,继而沿脊柱两侧剪开腹壁,这时的内脏全部下垂,减除内脏。

此时,你可以在脊柱的两旁看见坐骨神经,注意剪除的过程中不要损伤坐骨神经!
3、剥皮
用镊子夹紧脊柱的断端,右手捏住蟾蜍的皮肤边缘,逐步向下剥离皮肤,将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4、制备坐骨神经的小腿标本
用粗剪刀沿中线将脊柱剪成左右两半,从耻骨联合处剪开两侧的大腿,在这期间,注意不要损伤了坐骨神经。

将分离的标本放到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取一侧的下肢用大头针固定在蛙板上,用玻璃分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于近脊柱侧结扎。

再循着坐股神经沟分离暴露出坐骨神经的大腿部分,直至胫腓神经分叉处。

自上向下剪断所有坐骨神经的分支,游离出坐骨神经。

将游离的坐骨神经搭于腓肠肌上,自膝关节周围向上剪除所有的大腿肌肉,在股骨的中部剪去上段股骨,保留部分即为坐骨神经小腿标本。

5、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将上面所做的标本在跟腱处结扎后剪断,并逐步游离腓肠肌至膝关节处,将小腿的其余部分全部剪掉,这样就制成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浙江大学生理学实验坐骨神经

浙江大学生理学实验坐骨神经

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特性目的:应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on,CAP),观察刺激、神经损伤、药物对神经兴奋性、兴奋传导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1.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1.1 实验动物:蟾蜍(中华蟾蜍指名亚种,Zhuoshan Toad)1.2 药品:任氏液、3 mol/L 氯化钾1.3器材:RM6240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成都仪器厂)、神经干标本盒、包括器械方盘、蛙板等实验器械材料一套。

1.4 坐骨神经干制备:蟾蜍毁脑脊髓,去上肢和内脏,下肢剥皮浸于任氏液中。

蟾蜍下肢背面向上置于蛙板上,剪去尾椎;标本腹面向上,用玻璃分针分离脊柱两侧神经丛,用线在近脊柱处结扎,剪断神经;将神经干从腹面移向背面。

标本背面向上固定,从大腿至跟腱分离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标本置任氏液中备用。

1.5 仪器连接和参数:神经干标本盒两对引导电极分别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1、2通道。

仪器参数:1、2通道时间常数0.02s、滤波频率3KHz、灵敏度5mV,采样频率:100KHz,扫描速度:0.2ms/div。

单刺激激方式,刺激幅度1.0V,刺激波宽0.1ms,延迟2ms,同步触发。

1.6 动作电位引导:神经干标本置于标本盒的电极上,神经与电极接触良好,调节刺激电压,记录动作电位。

2.观察(observations)2.1 中枢端引导的双向动作电位(biphasic action potential,BAP):用1.0V电压,波宽0.1ms方波刺激神经干末梢端,观察动作电位波形。

2.2 测定末梢端引导的双向动作电位:用1.0V电压,波宽0.1ms的单个方波刺激神经干中枢端,测定动作电位正、负向振幅和时程。

2.3 兴奋传导速度测定:用1.0V电压,波宽0.1ms的单个方波激刺激神经干中枢端,测定第1和第2对引导电极引导CAP起点的时间差Δt ,根据υ=S R1- R2- / Δt 计算出AP的传导速度。

【报告】实验1: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报告】实验1: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实验1: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关键词:刺激;强度;频率;腓肠肌1实验目的:本实验在保持足够的刺激时间(脉冲波宽)和刺激强度(脉冲振幅)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不同频率电脉冲刺激蟾蜍离体坐骨神经,观察腓肠肌收缩活动的改变。

2 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蟾蜍(2)实验工具:蛙板、锌铜弓,探针,粗剪刀、尖镊子、玻璃分针、瓷碗、培养皿(3)实验试剂:任氏液(4)实验仪器:铁支架、微调固定器、刺激输出线、肌动槽、张力换能器、RM6240微机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3 实验方法:(1)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2)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1)实验菜单中选择“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2)选择菜单中选择“强度/频率显示刺激参数”(3)肌动槽——坐骨神经-腓肠肌-张力换能器——RM6240前负荷调至4g。

波宽0.1ms.,频率递增刺激;组间隔4s.,强度2V,记录,打标,开始刺激。

(4)实验观察:刺激频率按1HZ,2HZ,3HZ,4HZ,5HZ…30HZ,31HZ,32HZ,33HZ逐渐增加,连续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观察肌肉收缩形态和张力的改变_(5)统计方法:结果以x±s表示,统计采用student t test 方法4实验结果:(1)表格肌肉最大张力原始数据表/7组刺激强度(ZV)---------------------------------------------------单收缩完全强直收缩5.7 176.72 29.990.16 7.844.95 15.860.29 13.520.55 4.20.27 5.02表1—2 通过统计处理的表动物数/n 肌肉张力(g)单收缩7 2.6629±8.8334完全强直收缩7 13.3471±8.9444P《=0.01,得结果两样本差别有极显著意义(2)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张力曲线刺激频率按1Hz、2Hz、3Hz、4Hz、····、30Hz逐渐增加,连续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附页)分析:当刺激频率较小,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肌肉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收缩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即图中第一个收缩曲线;增大刺激频率,使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时续时间,即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则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图所示;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刺激的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即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则产生完全强直收缩,如图所示。

生理实验报告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生理实验报告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姓名学号系别组别同组姓名实验室温度20℃实验日期2015年4月24日一、实验题目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A蟾蜍坐骨神经干CAP阈值和最大幅度的确定B蟾蜍坐骨神经干CAP传导速度的确定C蟾蜍坐骨神经干CAP不应期的确定二、实验目的确定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的(1)临界值和最大值(2)传导速度(3)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三、实验原理神经系统对维持机体稳态起着重要作用,动作电位(AP)是神经系统进行通信联系所采用的信号,多个神经元的轴突集结成束形成神经,APs沿感觉神经有外周传向中枢或沿运动神经由中枢传向外周。

坐骨神经干由上百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组成,分别联系腿部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骨骼肌)。

如果电刺激一根离体的坐骨神经干,通过细胞外引导方式,就能记录到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

一个CAP是一系列具有不同兴奋性的神经纤维产生的多个AP的总和。

刺激强度越爱,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就越多,CAP 的幅度也就越大。

与胞内引导得到的单细胞AP相比,CAP是双相电位,逐级递增(非全或无),并且幅度较小。

阈电位是指一个刚刚能观测到的CAP,所对应的刺激为阈刺激。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强度,CAP幅度相应增大。

最大CAP所对应的最小刺激电位即最大刺激。

动作电位可以沿神经以一定的速度不衰减地传导,传导速度的快慢基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生物体对其坏境的适应性。

它们包括神经的直径、有无髓鞘、温度等等。

神经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将发生一个周期性的变化,最终恢复正常。

兴奋的周期性变化,依次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等等。

绝对不应期内,无论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引起神经再一次兴奋;相对不应期内,神经兴奋性较低,较大的刺激能够引起兴奋。

绝对不应期决定了神经发放冲动(动作电位)的最高频率,保证了动作电位不能叠加(区别于局部电位),以及单向传导(只能有受刺激部位向远端传导,不能返回)的特性。

蟾蜍坐骨神经实验报告

蟾蜍坐骨神经实验报告

蟾蜍坐骨神经实验报告蟾蜍坐骨神经实验报告一、引言在生物学研究中,动物模型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

蟾蜍作为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其神经系统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蟾蜍坐骨神经的结构和功能,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运作机制。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蟾蜍、手术刀、显微镜、显微摄像机、生理记录仪等。

2. 实验操作步骤(1)蟾蜍麻醉:将蟾蜍置于麻醉盒中,使用适量的麻醉剂使其进入麻醉状态。

(2)手术准备:用手术刀小心地在蟾蜍的背部切开一小段皮肤,暴露出坐骨神经。

(3)神经刺激:使用细电极刺激坐骨神经,并记录下相应的电信号变化。

(4)数据记录与分析:使用生理记录仪记录下坐骨神经的电信号,并通过显微摄像机观察和记录蟾蜍的反应。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坐骨神经的结构:坐骨神经是蟾蜍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神经纤维组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纤维的排列和分布情况。

2. 神经刺激的效果:通过对坐骨神经进行电刺激,我们发现蟾蜍会出现明显的反应,如肌肉的收缩和腿部的运动。

这表明坐骨神经对蟾蜍的运动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3. 神经信号的记录与分析:通过生理记录仪,我们成功地记录下了坐骨神经的电信号,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这些信号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蟾蜍神经系统的活动状态。

四、实验讨论1. 坐骨神经的功能:坐骨神经是蟾蜍神经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神经通路,它负责传递运动指令和感觉信号。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坐骨神经的刺激会引起蟾蜍的运动反应,这进一步验证了其在运动调控中的重要性。

2. 神经信号的传导:通过记录和分析坐骨神经的电信号,我们可以了解神经信号的传导过程。

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为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蟾蜍坐骨神经的结构和功能。

坐骨神经在蟾蜍的运动调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电信号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运作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目的要求〕
1、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动物与器材〕
蟾蜍、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解剖针、咬骨钳)、蜡盘、蛙板、玻璃板、蛙钉、铜锌弓、培养皿、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
1、双毁髓方法:
左手握蟾蜍,让蟾蜍趴在左手掌内,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背部,使头前俯;右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后划触
及两耳后腺间的凹陷处即枕骨大孔的位置。

将毁髓针垂直刺入,即进入
枕骨大孔。

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组织。


时的动物为单毁髓动物。

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
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捣毁脊髓。

此时动物四肢瘫软,为双毁髓动物。

如动物仍表现为四肢肌肉紧张或活动自如,必须重新捣毁。

2、剥制后肢标本:
将双毁髓的蟾蜍背面向上放入蜡盘内。

左手捏住背部的脊柱,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断脊柱。

左手持手术镊提起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用手
术剪沿脊柱两侧剪开体壁,再剪断下腹壁肌肉,自基部剪断内脏。

然后
用蘸有任氏液的左手捏住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向后方撕剥皮肤。

将剥
干净的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清洗手术器械。

3、分离两后肢:
将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放于玻璃板上,左手固定,右手持手术剪剪开耻骨联合。

将分开的后肢,一只继续剥制标本,另一只放入任氏液中
备用。

4、分离坐骨神经:
将一侧后肢标本的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反转,使足底向上,用固定针将标本固定在玻璃板下面的蛙板上。

用玻璃解剖针沿脊神经向后分离坐骨神经。

股部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缝找出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基部有梨状肌盖住,用玻璃解剖针轻轻挑起此肌肉,便可看清下面穿行的坐骨神经。

剪断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与其相连的脊神经。

用玻璃解剖针轻轻挑起神经,自前向后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分支,将坐骨神经分离至腘窝处。

用剪刀剪去脊柱骨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

取下脊柱端的固定针,用手术镊轻轻提起脊柱骨的骨片,将神经搭在腓肠肌上。

5、分离股骨头:
左手捏住股骨,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用手术剪自膝关节向前刮干净股骨上的肌肉,保留股骨的后2/3,剪断股骨。

6、游离腓肠肌:
用手术镊在腓肠肌肌腱下穿线,并结扎。

提起结扎线,剪断肌腱与胫腓骨的联系,游离腓肠肌。

剪去膝关节下部的后肢,保留腓肠肌与股骨的联系,制成完整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标本应包括: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和一段脊柱。

7、检验标本:
左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标本的脊柱骨片,使神经离开玻璃板,右手持用任氏液蘸湿的铜锌弓,使其两极接触神经,如腓肠肌发生收缩,则表示标本机能正常。

注意:制备标本的过程中经常用任氏液湿润去皮的标本。

附:任氏液的制备:
用量(g)
成分
NaCl 6.5
KCl 0.14
CaCl 0.12
NaHCO3 0.20
NaH2PO4 0.01
葡萄糖 2.0
蒸馏水加至1000ml
CaCl2应在其它成分加入蒸馏水后再边搅拌边逐渐加入,以防钙盐沉淀生成。

葡萄糖应在用前临时加入,否则不宜久置。

〔作业〕
1.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
2.金属器械碰压、触及或损伤神经及腓肠肌,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3.如何保持标本的机能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