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异常引发的疾病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肺心病糖代谢异常及其检测指标临床意义

1 1 一般资料 .
肺心病 急性 期患者 5 6例 , 4 男 1例 , 1 ; 女 5例 年
糖化血红蛋 白是人体红 血液细胞 内的血红核 蛋 白与血糖 结
合的产物 , 是糖尿病病 情监测 的重要 指标之 一 , 国际糖 尿病联 盟
肺心病是 由于肺 、 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 的肺循 环阻
力增 加 , 而引起 右心室肥 大 , 或右心 室衰竭 , 进 甚 由于缺 氧 、 部 肺
炎症所引起缩血管物质 、 5一H 血栓素 A、 管紧 张素肽 Ⅱ等增 T、 血 多 , 张因子相对减 少导 致肺血 管收缩 , 舒 血粘 度增加 。本病 患 病年龄多在 4 0岁以上 , 男女均可患病 , 并随年龄增长 而患 病率增 高, 吸烟或生活在烟尘则 发病率 更高 。急性 发作 以冬 、 季节多 春 见, 急性 呼吸道感染 常诱发肺 、 心功 能衰竭及 多种 并发症 , 死亡率 较高 。近年来 的研究表 明 , 心病患 者存 在糖代 谢异 常 , 肺 且认为
有助 于肺 心病发生 、 发展和预后做 出准确 的判 断 , 具有重要的 临床 意义。
与胰 岛素分泌不足和胰 岛素活性 降低有关 。肺心病急性期 G b h — R H ,s C P与肺功 能有显著相 关性 , 合检测 IsB G b及 h —C P 联 n 、 G、 H s R 【 关键词 】 肺心病 ; 胰 岛素功 能; 超敏 C反应蛋 白; 糖化血 红蛋 白 慢性 肺源性心 脏病 ( 称肺心 病 ) 简 是临 床常见 病 , 严重 威 胁 计学意 义。
糖代谢异常引发的疾病和临床诊断意义

糖代异常引发的疾病及其临床诊断意义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9级21班2组吴胜春何蒙文黄小龙祝小春【摘要】糖类是血清代物质的一种,糖代对机体新代有重要意义。
代异常时,可引发机体各种疾病,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蚕豆病、肝病等。
通过对糖代过程的学习,了解常见的有关糖代异常引发的疾病,学习其发病机理、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手段,进而找出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蚕豆病妊娠期糖代异常肝病糖代异常可引起人体多种疾病,其中以糖尿病最为常见。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紊乱综合征。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病足病、眼病、心脏病、脑病、肾病。
蚕豆病是一种先天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当患者进食蚕豆、蚕豆制品或服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等导致急性血管溶血,出现溶血危象。
通过一系列的文献检索,学习糖代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而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蚕豆病、妊娠期糖代异常对胎儿及母亲的影响。
目的在于了解其发病机理,从而研究出有效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为主。
1 糖尿病1.1 糖尿病的定义及临床表现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糖代谢紊乱是指人体内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
糖代谢紊乱可能由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引起
糖代谢紊乱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糖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低血糖症等疾病
糖代谢紊乱的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史
环境因素: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
血糖升高: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血糖超过11.1mmol/L
尿糖阳性: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正常范围
03
生物化学检验在糖代谢紊乱诊断中的应用
血糖检测
血糖检测是糖代谢紊乱诊断的重要手段
血糖检测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调整药物剂量
血糖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判断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生物化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预测糖代谢紊乱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生物化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糖代谢紊乱患者的预后情况
健康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检测糖代谢相关指标,了解糖代谢紊乱情况
健康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糖代谢紊乱的规律和特点
挖掘潜在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糖代谢紊乱的潜在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胰岛素和C肽检测
胰岛素和C肽是糖代谢的重要激素
胰岛素检测可以评估胰岛素分泌情况
C肽检测可以评估胰岛素生物活性
胰岛素和C肽检测可以辅助诊断糖代谢紊乱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原理: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注意事项: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等影响因素
吸烟人群:吸烟人群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时胰岛素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表12组患者胰岛素水平变化(x ±s )mU/L 空腹1h 后2h 后3h 后对照组5213±547±1128±820±4观察组5315±6114±3278±2521±5t 值 1.849114.018713.9094 1.0407P 值0.0673<0.01<0.010.3005例数组别表2家族史与胰岛素水平变化关系(x ±s )mU/L 空腹1h 后2h 后3h 后无家族史558±3116±2628±820±4有家族史5012±4133±3187±2322±5t 值 5.5341 2.909417.5339 2.1167P 值<0.010.0044<0.010.0367例数组别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时胰岛素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林碧娟林青兰康亚波崔玲陈红DOI :10.19522/ki.1671-5098.2019.03.035作者单位:525000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妇产科妊娠期糖代谢异常(GIGR )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除,普遍认为是由于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减弱。
正常孕妇在妊娠期间,孕妇对抗胰岛素作用将增加,肝脏、肌肉等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将大幅度下降,有研究表明,下降幅度在45%~80%。
有研究认为胰岛素水平的变化与其他因素有关,胰岛素拮抗增加可能导致病症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1]。
为实现对GIGR 情况的有效控制,本研究就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式胰岛素的变化与意义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糖代谢异常孕妇53例为观察组,所有孕妇在孕期25周左右,均行50g 葡萄糖奶量试验,确诊为糖代谢异常。
选择同期选择本院分娩的健康孕妇52名为对照组。
临床分析中的代谢性疾病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代谢性疾病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代谢性疾病是一类以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代谢性疾病的确诊和治疗需要依赖各种生化指标来进行,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机体代谢的异常情况。
本文将探讨在临床分析中常用的代谢性疾病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糖血糖是评估机体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常用于诊断和监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性疾病。
正常成年人的空腹血糖浓度在3.9~6.1mmol/L之间,高于此范围可表明机体血糖代谢异常,低于此范围则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
二、胆固醇胆固醇是一种脂类物质,它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但当其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就会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评估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常用指标。
高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三、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血液中的主要脂质之一,它在机体能量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
高水平的甘油三酯与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正常成人的甘油三酯浓度应该在0.41~1.81mmol/L之间。
四、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与尿液一同排出体外。
但当尿酸水平升高时,可能会导致痛风等尿酸盐沉积症的发生。
尿酸浓度的增加也与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五、肾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是评估肾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其中尿素氮、肌酐和尿酸酸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异常的肾功能指标可能是肾脏疾病的信号,如慢性肾脏病。
六、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常用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异常的肝功能指标可能与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有关。
七、血尿酸血尿酸水平是评估尿酸盐代谢异常的指标,高水平的血尿酸与痛风和尿酸盐肾结石的发生有关。
总结:在临床分析中,代谢性疾病指标可以提供关键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确诊和治疗。
了解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以及与疾病的关联性可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疾病风险,指导个体化的治疗措施的制定。
双相障碍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 . 方 法 所 有 受 试 者 均 使 用 相 同 的 检 测 手 段 及 试 剂 检 测 2 空 腹 血 糖 、 腹胰 岛 素 、 空 空腹 血 浆 C肽 、 后 半 小 时 血 糖 、 餐 餐 后半 小 时 胰 岛 素 、 后 半 小 时血 浆 C肽 、 后 1 餐 餐 h及 2 h血 糖 、
研 究 对 双 相 障 碍 患 者 的糖 代 谢 指 标 进 行 检 测 并 分 析 其 l 临床
意 义 。 报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
2 0 年 1 2 1 08 月 0 0年 1 来 我 院 精 神科 门 2月
诊 的 双 相 障碍 患 者 6 0例 . 照 中 国精 神疾 病 分 类 与 诊 断标 准 按 第 3版 C MD 3关 于 双 相 障 碍 的 诊 断 标 准 确 诊 为 双 相 障碍 C 一
餐后 1 h及 2 h胰 岛 素 、 后 l 餐 h及 2 h血 浆 C肽 、 化 血 红 蛋 糖
白等糖 代 谢 指 标 。 用 专 门制 定 的统 一 调 查 表 对 受试 者 进 行 使
调查。
注 : P O0 。 统 计 学 意 义 :< .5 有
13 统 计 学 处 理 .
采用 SS 1 P Sl. 件 包进 行数 据 处 理 。计 5软
组 间 比较 用 ) 检 验 。双 侧 检 验 P 0 5为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 z <. 0
2 结 果
陈 晓东 等 [ 究 表 明 。 相 障 碍 患 者 的糖 尿病 患病 率 是 2 ] 研 双 普 通 人 群 的 1 . 。 尿病 不 仅会 增 加疾 病 的严 重 程 度 和 .2 6 0倍 糖
糖脂代谢相关指标

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糖脂代谢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它涉及到能量的产生、储存和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糖和脂质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相互转化,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作。
糖脂代谢相关指标是衡量这一过程平衡与失调的关键参数。
本文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大家对糖脂代谢的认识。
一、糖脂代谢概述糖脂代谢是指糖类和脂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糖类是生物体能量的主要来源,通过糖酵解、糖异生等途径转化为脂质储存或直接供能。
脂质则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固醇等,它们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同时也参与能量储备和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糖脂代谢相互制约、平衡运行,维持着生物体的稳态。
二、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及其意义1.血糖浓度:血糖浓度是糖脂代谢的关键指标之一,正常范围为3.9-6.1mmol/L。
血糖浓度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等疾病,而血糖浓度过低则会引发低血糖症状。
2.血脂浓度:血脂浓度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密切关注。
3.脂肪酶活性:脂肪酶是一类分解脂质的酶,其活性升高表明脂肪分解增加,可能与饥饿、运动等因素有关。
脂肪酶活性降低则可能导致脂质积累。
4.激素水平: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对糖脂代谢具有调控作用。
胰岛素促进糖类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糖异生;胰高血糖素则相反,促进糖异生,提高血糖浓度。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激活脂肪酶,促使脂肪分解,调节能量代谢。
5.酶活性:糖脂代谢过程中涉及多种酶的参与,如葡萄糖-6-磷酸酶、脂肪酶、磷酸酶等。
酶活性变化可反映代谢途径的平衡与失调。
三、糖脂代谢异常与疾病糖脂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受阻导致的糖代谢紊乱,患者容易出现高血糖、高血脂等症状。
肥胖则是脂肪积累的结果,可能导致脂肪肝、高血脂等并发症。
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葡萄糖代谢异常常与高血压病伴发存在 , 是否有共同的 但
发病机 制 存 在并 不 十分 明确。 肾 一 管 紧张 素 一 固酮 系 统 血 醛 ( A S 变化与高血压之 间关系 的报道较 多 , RA ) 而与糖 代谢异 常 的相关报道 主要集 中在血 管紧 张素 Ⅱ。关 于醛 固酮 与糖代谢 异 常之 间关 系的报道 甚少 。为进 一步探 明糖代 谢异 常患者是 否同样存在醛 固酮水平异 常 , 探讨醛 固酮水平改变在糖代谢异 常 的发生 中是 否起着 一定 作用 , 对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浆醛 固酮
会 弹 用 药 20 09年 2月第 2卷 第 4期
C i Jo l i lR t nl rgU e Fbur 0 9 V 12N . hn f i c ai a D u s, era 2 0 , o o4 Cna o y .
・l ・ 9
・
论 著
・
糖 代 谢 异 常 患者 血 浆 醛 固酮水 平 变 化 的 临床 意 义
ov ul hge a a f te ru sP< . 1 ,seil ean r a guoem t oi gop T eeW os - bi s i r hnt t hr op ( 0 0 ) epc l i t bo l cs e blm ru . hr a n i o y h t h oo g ay nh m l a s s 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代谢异常引发的疾病及其临床诊断意义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9级21班2组吴胜春何蒙文黄小龙祝小春【摘要】糖类是血清代谢物质的一种,糖代谢对机体新陈代谢有重要意义。
代谢异常时,可引发机体各种疾病,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蚕豆病、肝病等。
通过对糖代谢过程的学习,了解常见的有关糖代谢异常引发的疾病,学习其发病机理、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手段,进而找出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蚕豆病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肝病糖代谢异常可引起人体多种疾病,其中以糖尿病最为常见。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病足病、眼病、心脏病、脑病、肾病。
蚕豆病是一种先天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当患者进食蚕豆、蚕豆制品或服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等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出现溶血危象。
通过一系列的文献检索,学习糖代谢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而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蚕豆病、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胎儿及母亲的影响。
目的在于了解其发病机理,从而研究出有效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为主。
1 糖尿病1.1 糖尿病的定义及临床表现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
1.2 糖尿病的日常治疗方法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
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
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
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而不是过度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胰腺β细胞功能的保护,必须选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主要是胰岛素增敏剂,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及根本上的治疗,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机体对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岛素得以“复活”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使血糖能够重新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摄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达到长期稳定和全面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使人体可长久享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
2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病足病、眼病、心脏病、脑病、肾病。
已经成为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痛苦以及花费最大的主要因素。
糖尿病这些并发症的病理原因,实际都是对应器官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只是肾、眼、足病是以微小血管为主,脑、心脏病是以中血管为主,但其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
2.1 糖尿病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病人所并发的或伴发的心脏病,是在糖、脂肪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心脏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心脏病所包括的范围较广,包括在糖尿病基础上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微血管疾病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心血管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首要病因,流行病学显示糖尿病伴发冠心病较同年龄、同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4倍左右,死亡率增高5~6倍。
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导致机体内部的激素如胰岛素、性激素、儿茶酚胺、高血糖素等协调性失衡,过高的血糖、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异常等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如低胰岛素血症可通过减低脂质清除及降低血管壁溶酶体脂肪酶活性而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而高血糖的变化、脂肪代谢的紊乱等也引起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及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血流不畅,细胞获能减少、缺氧等,都可引起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从而引起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广泛性灶性坏死等损害,也引起了心脏自主神经纤维数量减少等病理改变,导致了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及糖尿病伴发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疾病的发生。
2.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
是血糖急剧升高引起的胰岛素的严重不足激发的酸中毒。
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和脱水,没有足够的胰岛素,为了获得能量,身体就会开始分解脂肪,分解脂肪会产生酮体。
正常情况下,酮体通过肾脏随尿排出。
但是在DKA时,酮体产生得太快,肝脏和肾脏来不及将酮体消耗,酮体储留在血液中,使血液变酸。
与此同时,因缺乏胰岛素,血糖持续升高,可是身体不能利用。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在发生意识障碍前数天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随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有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
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嗜睡甚至昏迷。
日常预防:DKA是可以预防的一种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预防的关键在于糖尿病患者对DKA具有高度警觉性,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糖尿病的三大疗法--饮食、运动、药物,避免各种诱因的发生如:感染、应激等,坚持自我保健,定时检测血糖、尿糖和尿酮体,当血糖〉14mmol/L(250mg/dL),伴有尿酮体弱阳性时,需立即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给予足量的胰岛素治疗,不使其发展至DKA阶段。
3 蚕豆病蚕豆病是一种先天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当患者进食蚕豆、蚕豆制品或服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等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出现溶血危象。
蚕豆病并不是每次吃蚕豆均发病,且与进食量无关,所以蚕豆病的发病可能还有尚束确定的因素参与,避免食用蚕豆和使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可减少溶血的发生。
3.1 发病机理缺乏G-6-PD的人并不是全部都发病,而仅有一部分人发病,也不是每次吃蚕豆都发病,而进食蚕豆量与病情转重无明显关系。
因此,有人认为,此病可能还有其它因素参予。
经研究发现,蚕豆病患者的红细胞酸性磷酸酶(ACP)的恬性较低,也有人观察到蚕豆病人血清中缺乏一种抑制血细胞凝集因子。
蚕豆提取液中发现很多物质与溶血有关,如多巴、蚕豆嘧啶这些物质可以干扰细胞膜代谢,致使电解质紊乱而导致溶血。
缺乏G-6-PD的红细胞,Hb易氧化为高锆血红蛋白,它和一些物质在红细胞内堆积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此小体形成后,易引起膜变化而产生溶血。
3.2 治疗方法由于起病突然,可在无任何前驱症状下大量溶血、贫血,年长儿及其家长易引起恐慌。
护士应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耐心讲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让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家长的紧张情绪,使家长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向患儿及其家长说明蚕豆病为G-6-PD缺陷症,平时与正常人一样,一旦发生急性溶血则发病急,病势较重。
对于小儿的身体、心理均造成较大损害,故须预防为主。
今后应避免进食蚕豆及其制品,忌服有氧化作用的药物,不要在存放的衣物中放置樟脑丸,加强对各种感染的预防。
蚕豆病溶血危象多发生在蚕豆成熟季节,临床表现较典型,急性期尽快去除诱因,吸氧、镇静、输液、快速成分输血、防治心、肾功能衰竭,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与水电解质紊乱、碱化尿液、抗感染等,而恢复期的护理重点是预防疾病复发的健康教育工作,可采用常规指导、个别指导、随时指导,让家长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自觉避免疾病再复发。
另外本病不完全显性遗传,对其家庭成员也应宣传预防蚕豆病的相关知识。
4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4.1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简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胎儿、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率增加等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4.2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病的相关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GDM、GIGT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
年龄因素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生活条件改善造成的孕前肥胖、孕期营养过剩均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糖代谢异常发生的危险性。
既往存在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可能在前次妊娠期已存在糖代谢异常而未被发现。
4.3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母儿的影响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HD),且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加重,PHD发病率呈增加趋势,机制可能与糖代谢障碍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孕妇高血糖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刺激胎儿B胰岛细胞增生、肥大,胰岛素分泌增多,继而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脂肪、糖原在胎儿各组织系统沉积,导致巨大胎儿。
PHD及巨大胎儿等使得剖宫产手术增加。
胎儿高血糖高渗性利尿致胎尿排出增多,羊水中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引起高渗作用可引起羊水过多。
早产发生率升。
高血糖、高胰岛素可引起胎儿代谢紊乱,导致出生后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
4.4 防治措施加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的监测与治疗,降低母儿并发症妊娠期血糖控制良好与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对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最主要和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饮食控制,有研究表明,80%左右的GDM患者单纯应用医学营养疗法即可控制病情。
理想的饮食控制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能和营养,不会引起饥饿性酮体产生,又不至于影响胎儿发育和造成孕妇餐后血糖升高。
同时让病人适当地运动,控制饮食的同时也可控制病人的体重。
5 肝病与糖代谢异常肝脏是人体葡萄糖储存、转化、代谢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胰岛素灭活的主要场所。
当肝功能损伤时,必然会影响到糖的代谢,同时,糖的代谢异常也会引起肝脏的损害,因此,肝脏与血糖关系密切。
肝病既可导致高血糖,也可引起低血糖,特别是肝病病人出现意识障碍时,应及时检测静脉血糖,注意鉴别肝性脑病,肝衰竭并低血糖昏迷和肝谭性褚屎病并高渗性昏迷。
同时,糖尿病病人也可以引起肝脏组织学改变和肝功能变化,糖尿病可增加HBV和Hcv的感染率,且糖尿病为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口⋯。
因此,正确认识肝病与血糖的关系对各种肝病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