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思辨类模拟作文题练习(共8个主题,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思辨类作文练习(共10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思辨类作文练习(共10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绿萝很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

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

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在生长了,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是缺少阳光吗?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

是氧气不足吗?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

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子有了依托,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

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

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

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

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

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3.阅读下面的试题,按照要求写作(60分)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装;3.用规范汉书书写。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2023年高考高频思辨类高考作文题+审题指导+5篇范文

2023年高考高频思辨类高考作文题+审题指导+5篇范文

2023年高考高频思辨类高考作文题+审题指导+5篇范文0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黑土地上,首先钻出地面的一抹新绿,最易吸引人的眼球;待到百草丛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晚春或盛夏,最先报春的那一抹绿,已然汇入绿色的海洋湮没无闻了。

如果它想再被看见,除非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或者干脆枯萎变黄。

总之,它要增加“识别度”——或者卓然不群,或者另类怪异。

当然,它也可以选择不被看见,只是做好自己、哪怕没有“存在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不需要有“识别度”?要不要有“存在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2这材料以“第一抹新绿”的两种选择为例,阐述了人生之道。

“第一抹新绿”若选择受人关注,体现“存在感”,可以“首先钻出地面”,突出一个“先”字;接着“要想再被看见”需要“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增强“识别度”。

当然,它也可以选择没有“存在感”,默默无闻,做好自己,不负时代。

一、概念的界定“识别度”:可以理解因为具有某种特质,脱颖而出,从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让外界关注。

“存在感”:是精神上的需求程度,感觉被外界关注与需要,是对自身肯定(否定)的精神行为。

二、材料里面多处包含虚拟论敌:①“为了增强‘识别度’”的虚拟论敌:有的“干脆枯萎变黄”,选择另类怪异、摆烂的做法。

②“不想要‘识别度’与‘存在感’,也需要‘做好自己’”的虚拟论敌:都不想要,也做不好自己,躺平佛系。

③“最易吸引人的眼球”的虚拟论敌:如果做不到“首先钻出来”,自然无法具有“识别度”。

④“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的虚拟论敌:如果开出大众化的普通花朵,自然没有识别度。

材料具有思辨色彩,多处有显性、隐性的虚拟论敌,与选择性必修(上)第四单元“逻辑与生活”契合。

考生可以结合生活思考反面情况,需要想到并提及“再被看见”“增强识别”,干脆“另类怪异”,恶搞、博眼球、破坏底线、毁坏三观等行为;或者选择躺平、佛系、摆烂的现象。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思辨类优秀作文6篇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思辨类优秀作文6篇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思辨类优秀作文6篇1.松中有紧,紧中有松《礼记》有言:“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如何把握松与紧之间的关系成了重中之重,而我认为,秉持松中有紧,紧中有松的态度来应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是大智慧者应当具备的处世之道。

当前的社会,繁重的生活使人压力山大。

此时,有人选择躺平,有人选择不断的内卷。

他们就像薛定谔口中的那只猫一样,处于松与紧的叠加态,但却是物理之上的叠加,非松即紧,非紧即松。

殊不知,有些人却可以最好的面对生活,以松中有紧、紧中有松的态度处理好每一天。

“紧”是生活的主体,这无可厚非。

没有一定的“紧”,生活很可能不进反退。

但倘若是不间断的“紧”,便可能不仅使人每天疲惫不堪,甚至消磨意志,致使人走向另一个极端。

因此,我们应做到紧中有松。

正如《桃花村》中主人公每周末抽一天去大自然散心,让手机关机一样。

生活不应是工作的专用舞台,也应是自己的桃花村。

洛克有言:“凡是打算充分利用一生中任何一部分时间的人,必须让其中一部分用于游戏娱乐。

”正因为有了在瓦尔登湖畔漫步闲游的时光,梭罗才悟出了人生哲理;正因为有了苹果树下的怡然自得,牛顿才发现了万有引力。

紧中有松是压力下最好的生活态度。

适当的松不仅能够使人的压力得到释放,往往还能给人提供不同寻常的灵感和体验。

因此,在生活中做到紧中有松,让适当的“松”成为“紧”的润滑油,以此推动“紧”持续运行。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松的好处如此之多,那一直松着不是挺好吗?”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的生活不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一味的松就像躺平,是对生活的妥协,最终一定是一事无成、懊悔终生结局。

“松”要适当,应做到松中有紧。

如果说“紧”是台机器,“松”是使机器流畅运用的润滑油,那么过度的松则毫无疑问会让这台机器无法运转。

生活中的松的实现有许多途径,但不留神便会陷入到修昔底德陷阱中,必然在人生中失败。

因此,我们在松的同时要有紧的限度,莫让诱惑成为掌握了时间的主人。

2023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哲理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文题分析+范文展示

2023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哲理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文题分析+范文展示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三十四)哲理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文题分析+范文展示高考语文作文指导:哲理思辨类作文指导哲理思辨类作文题作文1: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一位成功人士回答:“我从来不做没有准备的事。

”另一位成功人士则说:“我所做的事情,都是没有准备的。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

2、观点鲜明。

3、以议论为主。

4、不少于800字作文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就会变成灰色。

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 1、题目自拟。

2、观点鲜明。

3、以议论为主。

4、不少.于800字。

作文3: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这种哲理思辨类的作文题,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写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材料中其中的一-种说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加以论证,当然这很平庸,但至少不能算偏题跑题。

较好的立意是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容易出现问题的观点不鲜明,容易“整体打包”,模棱两可,比如1,笼统地评说有的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有的成功属于没准备的人,面面俱到,看似全面,实则等于没说。

作文1:立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手: (1)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成功在于抓住机遇,准备充分容易失去时机。

(3)把两者综合起来,成功不可复制,不能盲目模仿,每个人都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

索性把两者综合起来,立-一个上位论点也是不错的,比如:同是成功,情形各异;或者,成功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等等。

结论可以是成功不可复制,不能盲目模仿,每个人都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

作文2:比较好的立论:既不能一-味地怀疑,也不能一味地相信,独立判断将使你的人生充满光明。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名校思辨类作文模考试题练习(共8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名校思辨类作文模考试题练习(共8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树的枝头鲜花盛开,绿叶葱翠,一阵风吹过,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清脆悦耳,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末”。

树根埋在地下,朴实无华,寂静无声,但古人造字时却叫它“本”。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据交警部门统计的相关数据,快递外卖骑手交通违法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

频繁的交通违法行为,既无法保证快递员自身生命安全,又危及行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

有文章指出,外卖系统的算法催逼着外卖员疯狂地奔波在路上,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

材料二:2022年11月30日,美国OpenAI发布了一款名为ChatGPT聊天机器人程序。

ChatGPT 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论文等任务。

材料三:真正危险的不是计算机开始像人那样去思考,而是人类开始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美]费因曼诸如AI、大数据运用之类的新科技,使人工智能产业成为热点,科技创新成为热门话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改变。

请结合所给的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做课前演讲,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思辨性模考作文题+审题指导+9篇满分范文

2023年思辨性模考作文题+审题指导+9篇满分范文

2023年思辨性模考作文题+审题指导+9篇满分范文1.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有人认为,和谁在一起无关紧要,关键在你自己。

上述材料给人以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谁。

也有人说,遇见谁,你便是谁。

这两句话带给你怎样的启迪和思考?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两道是类似的话题作文,都谈到青年人对自己,对人生的正确认识和思考,但仔细辨析,各题强调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所以在审题中务必细致体会命题的意图。

第一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

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

两个“有人认为”观点貌似相对,其实都有道理。

“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和谁在一起”是指你的朋友、伙伴,你所处的环境。

此句强调了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孟母三迁”,“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还有很多成语,像“耳濡目染”等都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

那么二者是完全对立的吗?当然不是,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那么就要找到二者的平衡点,从而找到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法。

写作时既要肯定两种观点都正确,同时也要探讨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

比如,当能够选择环境时,我们要选择对自己成长有利的环境,远离不好的环境;当环境无法选择时,如果处于不利的环境,那我们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靠自身的毅力对抗不利环境,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

切题立意:1.和群鹰一起飞翔。

2.我命由我不由天。

3既要选择和谁在一起,也要明白关键在自己。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思辨性作文模拟练习(共7篇,附参考范文)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思辨性作文模拟练习(共7篇,附参考范文)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当今世界,“富有”成为成功的代名词。

有人说:“能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是我们尚未拥有的;关键在于你的眼光和态度。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将方正与圆融的性格集于一身是否会使人形成两面性?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3.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身处各种各样的“群”里,这些“群”对人们的生活和认识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而人们对于“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不只在数学中,人生也处处在做加减法,有人为之所累,有人为之所乐,有人甚至尝到了别样的味道……对“人生中的加减法”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5.从古到今,“物”始终是个话题。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苏轼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主要的意思是,君子可以将心意寄托于物,而不可把心意留滞于物。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6.善恶或是非之间的选择根本不是什么选择,真正的选择是两难之择。

它发生于两种情境。

一是不可调和的两善取其一的选择,从选择者的视角看,两个事物都是他所欲者,他两者都想要,但环境只能二者择一。

二是两恶取其轻的选择,从选择者的视角看,两个事物都是他所不欲者,他一个都不想要,但环境迫使他必须二者择一。

面对“两难之择”,你又会作怎样的思考,作出怎样的决定?班级考号姓名总分7.现今的中国很难出一个牛顿。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思辨类模拟作文题练习(共6篇,附参考范文和写作指导)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思辨类模拟作文题练习(共6篇,附参考范文和写作指导)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写道:“过去并未消失,而未来已经存在。

”请将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题目自拟。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多数人认为有所缺才会有所需,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也有人说,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视角而不是事实。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某次歌唱比赛中,有热心观众提出“对歌手而言,个性与技巧哪个更重要”的疑问引发了观众的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当以技巧为重,如果一个歌手没有技巧就不配称之为歌手,个性也无从谈起;有人认为个性才是歌手的识别标志,否则就变成千人一声的歌唱机器;还有人认为个性与技巧同样重要。

其实,个性和技巧之争,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而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困惑。

作为青年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2016年开始,依附于科技的发展,抖音进入了千家万户。

抖音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又让许多人整日沉溺其中,不可自拔,以致耽误了工作和学习。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寄闲情淑女解琴书”时有一个情节,宝玉去潇湘馆探望黛玉,见黛玉所看书上的字自己一个也不认得,这书便是减字谱。

“减字谱”是中国古琴常用的一种记谱法,体现了中国的模糊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高调与低调)1.材料一: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面写着“我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面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犹太谚语)材料二:记者采访一代球王贝利:“你所有的进球,哪一个踢得最精彩?”他不假思索地说:“下一个。

”球王贝利在国际大赛中踢入了1200多个精彩进球,并被《时代周刊》列入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

材料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60年,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倍受人们尊重。

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以“低调与高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快与慢)2.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普速列车速度不快,逢站必停,票价实惠,最低仅1元。

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我们追求速度,但不是所有东西都越快越好,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

在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处理快与慢的关系?请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模仿与创新)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描红是指在印有红色字或空心红字的纸上摹写,是初学书法的最基础训练方法。

临摹是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写。

从描红开始,到临摹前人作品,学习他们的笔法、字形、章法,是古人习字的基本要求。

在书法实践中,描红只能实现形似,临摹可以做到神似,而要自成一家,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创作。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舍与得)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变与不变)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现代文阅读I《对撞机,究竟是个什么机》里我们知道,科技发展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如研究“希格斯粒子”可以触及人类未知领域,实现技术的更新与突破;但科技发展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例如已经出现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程序和“文心一言”聊天软件,让不少学者对未来人类社会充满担心,甚至产生恐惧。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新的挑战也会出现新的机遇。

如何对待这些不确定性,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如何对待它们,也是我们每个人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忧患与准备)7.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党的七大报告中告诫人们,要“准备吃亏”,并且讲了“爆发内战”“外国干涉”等17条困难。

对于为什么要讲那么多困难,毛泽东同志解释说,“如果我们不准备不设想到这样的困难,那困难一来就不能对付,而有了这种准备就好办事”。

在最坏、最困难处做打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启示,请联系社会、人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言与行)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战国策》)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

(阿拉伯谚语)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如何“言”,如何“行”,怎么处理好“言”与“行”的关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高调与低调【参考立意】1.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2.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低调做人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

3.低调和高调,是人生的一体两面,不可分割。

4.当代青年,既要有低调谦逊的美德,又要有高调做事的气度。

【参考范文】低调与高调的辩证,做人与做事的交响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种处世的方法,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如果说低调做人,就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话,那么,高调做事,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了。

低调做人,是一种谦逊智慧的人生态度。

它上善若水,善于处下,善于避让,善于调和,善利万物而不争,目标专一而不改;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取人之长,容人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能自省,不断积累,充实自我。

曾国藩武能用兵,文能治国,乃以言逊为宜;有过人之行,而口不自明;有高世之功,而心不自居;乃为君子自厚之道”。

是啊,人生在世,即使有过人的本领,盖世之功,也不要天天挂在心上,露在嘴里,只有低调做人,才能有所作为。

高调做事,是一种积极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责任担当。

它像一团火焰善于燃烧,它像一座高山善于挺立,它像一棵大树善于生长,它像一只雄鹰善于翱翔,它像一朵鲜花善于绽放,它像一把利剑善于披荆斩棘。

惟其如此,才能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斩荆棘,破巨浪,勇往直前,直到抵达成功的彼岸。

低调做人和高调做事,听起来好像矛盾,其实内在一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

具体来说,为人低调,不是自我贬低,也不是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无所作为,而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团结他人,善于忍耐,积蓄力量,强大自我,打好基础,增强能力;做事高调,也不是装腔作势,自我张扬,贪图虚荣,谋求名誉,而是发挥使命,敢于担当,能够尽责,服务大众,贡献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低调做人是基础,是前提;高调做事是发挥,是意义。

只有低调做人,才能更好地高调做事,所向无敌;只有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才有底气,也才有其价值和意义。

也正因为如此,低调做人,非但不会降低其人格尊严,相反,还更能彰显其伟大坚韧,更能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欢迎,其个人威信往往不降反升,做人更有魅力,工作起来也更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而高调做事,也非但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遭到人们的妒忌,相反,也更能显示其魄力,体现其应有的勇气和能力,得到人们的拥护、赞成和支持。

如此做人到家、做事成功,就从根本上实现了低调和高调的辩证,完成了做人和做事的交响,仿佛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岂不善哉,岂不美哉?!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不妨做人低调一些,做事高调一些,在低调与高调的合奏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推向高潮。

快与慢【参考立意】1.快之道,慢之理。

2.在高速的时代里慢走。

3.慢慢走,欣赏啊。

【参考范文】快与慢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兵家言:“兵贵神速”;快与慢,孰是孰非,应作辩证的考量。

慢有慢的长处,慢工出细活,慢工出巧匠,讲究的是精致;只有慢,才能生产出经得起检验的高品质产品。

快有快的优点,快刀斩乱麻,快马加鞭,追求的是效率;只有快,才能节约时间,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

但是,快与慢,又各有其短。

老牛拉破车,龟步迟迟,这样的“慢”实在有悖“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的准则;囫囵吞枣,贪多嚼不烂,这样的“快”却也贻害无穷。

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全在于客观与主观的具体需要。

当快则快,快是为了效益的提高。

只有反应敏捷、决策果断、处事迅速,才能抢占先机,获得成功女神的青睐。

大到国家建设,只有快,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加速发展。

如改革开放初期广为人知的“深圳速度”,“三天一层楼”。

只短短几年间,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就摇身一变而成为引领中国改革开放方向的经济特区;小至一场战斗,只有抢占先机,才能克敌制胜。

如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日驰200里,让对方失去先机,而使我方得以金蝉脱壳,突出重围,走向胜利。

快则胜,慢则败。

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取得更好的效益,我们应该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速度的提升。

当慢则慢,慢是彰显出为民办事的温度。

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依旧欢快地穿行在部分偏远地区和山区。

它是这些地方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桥梁,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地人的“心头爱”。

如果说一日千里的高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慢慢”传递的则是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慢也是为了质量的保证。

托·德雷克斯说:“缓慢就是稳妥。

”培根说:“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理智地“比慢”,是为了万无一失、马到成功;盲目地求快,则易患而酿成的。

若非为赶工程、超进度,或许施工方会有较多时间去考虑质量问题和安全监管,而非近乎麻木地放纵事故隐患的存在;如果能让施工节拍慢一些,抽出必要的时间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防范教育,掌握一些应急措施,是完全有可能将事故损害降至最低的。

由此可见,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盲目比“快”,一窝蜂地大赶快上,必将犯下严重错误,甚至出现重大生命安全事故。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快与慢,各有其优劣。

辩证地看待快与慢,正确地处理快与慢的关系,灵活地调控快与慢的节奏,关乎成败,关乎大局,是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模仿与创新【参考立意】1.有效模仿,高效创新。

2.始于模仿,超越成长。

3.模仿要为我们的创新成长服务。

【参考范文】论模仿与创新一说起模仿,有人就会援引“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例子,把模仿贬得一无是处。

但这些人不知道,就如学习书法要从“入帖”的描红与临摹学习开始,从生硬到熟练,从摹形到摹神,才能达到“出帖”之境,书写出自己的风格面貌。

我们人类也正是在一步步的模仿中完成积累,实现自我成长,创造出新社会。

所以,时代青年当在敏于模仿中不断成长,在不断创新中成才,唯此才能在时代的大浪潮中行稳致远。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敏于模范,为创新奠基。

村上春树有言:“所谓的独创,不是别的,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模仿。

”一切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创造只是模仿到十足时的一点点新花样。

模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高效学习方式,王勃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模仿,是博采众长的行动智慧,回顾祖国发展的历程,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学习苏联经验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从模仿中不断摸索,开出的创新之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