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说课稿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全文;(2)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李白及唐代宴会文化的相关知识;(3)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章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背诵,体会文章的音乐美和节奏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对自然美景和兄弟情谊的热爱;(2)体会李白乐观、放纵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自由的精神;(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整体结构及主要内容;2. 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3. 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某些生僻词汇和古汉语用法;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 对李白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相关参考资料;3. 课堂讨论分组;4. 朗读和背诵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李白;(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2)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文章,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选取优秀背诵视频或音频进行欣赏和学习;(3)鼓励学生大胆上台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强调背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6. 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李白的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3)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唐代宴会文化。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庐山谣》等其他诗作,分析其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的异同;2. 讨论李白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 引导学生关注古典文学中的自然描写和人文情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课稿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课稿(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课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语文组赖茂招一、说教材与学情《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宴集序,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却完整地记叙了宴游之事,并在欣赏风月的同时,发出哲理的深思,让我们体会到了宇宙的浩渺,生命的短暂。
对于李白,作为高二的学生已有初步了解,关于文言知识,学生也有一定量的积累,因此在本篇课文并不费笔墨介绍李白,而是从这篇课文体会李白豪放飘逸的文风。
二、说教学重难点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其高超的艺术魅力,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三、学法与教法为突破这两个重难点,我采用诵读法和比较法,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解题,提醒学生注意“从”的意思,从题目引出“序”的文学常识。
(二)、录音范读读以正字音,为学生扫除理解课文的障碍,初步感悟课文内容。
(三)、自由朗读,注意文中句式多变,长短相间,并结合注释,把握文意。
圈点勾画,简单翻译课文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有感情的齐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五)、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宴会气氛的一个字,由此引出“乐”锻炼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思考作者在这次宴会上感受了那些乐事从中表达了什么情感思考诗人为何与诸从弟夜宴在学生回答这三个问题时,提醒学生注意文中典故出处。
在回答诗人为何与诸从弟夜宴这一问时,适时穿插翻译,由学生翻译“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这三句,为学生扫除理解的障碍,同时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六)、明确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先以议论的表现手法叙写夜宴的原因,再以记叙的文笔叙说夜宴的经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七)、齐读文章巩固此课所学内容,并感受李白文章高超的艺术魅力,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简洁教案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简洁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古人宴会文化的魅力。
2. 引发学生对《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古人宴会文化的背景及特点。
2. 简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作者吴均及其文学地位。
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古人宴会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人宴会的氛围。
2. 讲述:教师生动讲述古人宴会文化的魅力,引发学生兴趣。
3.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宴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作者吴均及其文学地位。
2. 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为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 作者吴均的生平介绍及其文学成就。
2.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创作的背景及意义。
教学方法:1. 讲述:教师详细讲述吴均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展示:展示《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创作背景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3.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创作的背景对作品内容的影响。
第三章:作品内容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作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逐段讲解作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 分析作品中的精彩词句和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1. 讲述:教师详细讲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中的词句和表达技巧。
2. 互动: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作品中的精彩之处。
3.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内容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四章:作品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主题。
2. 培养学生对古人情感表达方式的欣赏。
教学内容:1. 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2. 探讨作品中古人情感表达的特点。
教学方法:1. 讲述:教师引导students to delve into the theme of the article andanalyze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s of the ancients.2. 互动: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说课课件

四、品读赏语艺,悟情感 请一学生示范朗读。
1、
说明:通过一学生的示范朗读与师生的评价,总结 朗读方法,提升朗读能力,从而落实能力目标2.2。
2、 男女分角色朗读
在教师的指导与方法总结后,男女分角色朗读,进一步 体会作者情感;以红字字体标注对偶部分,以此引领学生体 味语言对偶的韵律美,从而进一步了解骈文文体特征;落实 知识目标1.3与检测能力目标2.2。
温馨提示:鉴赏炼字的一般的思维过程与表述方式: 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字) 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想象,描述画面。 (述境) 第三,分析该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突出了事物的什么 特点,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析效果) 鉴赏示例(改动三分析): “烟景”比“美景”好(摆出观点)。 “烟”有“烟雾”之意,此处指如烟般的景色。(释字) “景”前着一“烟”,写出了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 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的美的景象。 (述境) “烟”字写出春天朦胧迷离,如梦似幻的意境,写尽春天 的美。(析效果)
B、说出下列红色字词的词类活用情况
(1)秉烛夜游 (3)高谈转清 (5)不有佳咏 (2)独惭康乐 (4)飞羽觞而醉月
C、体会句式、理解“而”“以”用法并翻译句子: (1)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三、精读理思路,析内容
1、找“文眼”。
2、为何“宴”?
3、怎样“宴”?
3、 “山寨版”PK“原版”
对比改动之处,你认为改后的句子与李白的原 句相比,哪句好,说说你的理由? 改动一:原文的“浮生若梦”改为“人生如梦”。 改动二:原文的“阳春”改为“春天”。 改动三:原文的“烟景”改为“美景”。 改动四:原文的“坐花”改为“坐草”。 改动五:原文的“飞羽觞”改为“传羽觞”。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集体备课教案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文言文语法结构。
分析并解读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导入: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生词讲解:解释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文本分析: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生词、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进行讲解和解读。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具体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文中的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纸质教材: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和笔记。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学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深入学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安排3.1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生词讲解:解释文中的生僻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文本分析: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反馈和指导。
3.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导入和生词讲解第二课时:文本分析和主题探讨第三课时:总结与反思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精选8篇)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精选8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利用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以及蕴含的诗人情怀。
3、深入赏析,真切感受本文高超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1、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刚刚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常德的桃花源,很多同学都去过吧!桃花盛开的美景是世人所共赏的,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就曾在自己开满桃花的庭院中大宴宾客。
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这一次“夜宴”诗情。
请大家把赏析课本翻到110页。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1.首先,请大家听朗读录音。
2.请大家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3.疏通文意。
要想把文章真正地读好,还必须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理清文章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找出来,跟同学讨论解决。
如果还有疑问我们就共同探讨。
下面按照这样的步骤:分组——讨论——质疑释疑——提问解答。
①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②古今异义: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古义,大自然。
今义:大的块头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
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群季俊秀(古义,弟弟。
今义,季节)③词类活用: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4.文言句式①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状语后置:阳春召我以烟景5.文中典故: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②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春夜宴教学文档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导入师生齐背李白诗歌《将进酒》。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借酒抒情,挥洒个淋漓尽致。
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大乐事。
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
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聚会的场所,一起来品读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二、解题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三、文体常识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宴集序(《兰亭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
五、本文的几个典故的运用。
本文用典颇多,分析文中典故的运用,意在帮助沉重了解一些常见典故的来源以及其中的含义,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基本的文化素养。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
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
世称小谢。
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
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各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
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
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
或不能乾,罚酒三斗。
”李白所说的“金谷酒数”,即三斗。
六、研读课文:1、白天可以“宴”,作者为什么要“夜宴”呢?参考: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要及时行乐,连夜间都不肯放过。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说课稿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于桃花园时所作,以清新俊逸的笔调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展现了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怀,提升文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但对于李白的作品,学生往往只关注其豪放飘逸的风格,而对其作品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和深刻哲理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在文言文的翻译和鉴赏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准确流畅地翻译全文。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韵律之美和情感之真。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李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积极人生态度。
领悟文中珍惜时光、及时行乐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欣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表达的人生感慨。
探究李白在宴饮欢乐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体会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说课稿
我的说课内容是《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六个部分进行设计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六单元“自主欣赏”的第二篇课文,重在品味古代散文文气鲜活之特征。
本文是一篇记宴游的小序。
文章虽然只有一百二十多字,但却比较全面地记叙了游赏缘由、游赏过程、自然景物、同游人及其思想情绪,文字凝练,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意绪贯通。
古人在记宴游类的散文中大多充满着对宇宙人生的感慨寄托,而李白独特的个性气质更使这篇文章文短韵长。
(二)、教学目标
我将用一课时对该课文进行教学。
根据单元要求,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1)、疏通文意,理解“逆旅、浮生若梦、良有以也、文章、
序、季”等关键字词。
(2)、了解本文运用的典故,如“逆旅、浮生若梦、秉烛夜
游、文章、惠连、康乐、金谷酒数”,鉴赏本文的艺术
特色。
2、过程与方法:诵读:把握节奏和语气,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精读:梳理文意,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研读:比较阅读同类文章,分析情感基调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体味李白豁达的胸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三)教学重难点
“整体阅读,以语言品味、情感感悟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本文是文言文,高二学生理解稍有障碍,但可以通过点拨不常见的词汇来解决。
“浮生若梦”前后情绪变化较大,对于高二学生是个较难理解的地方。
因此,我将教学重难点设置为: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
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特征及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浮生若梦”前后的情绪对比,领悟李白独特的精神风貌。
二、说学情
在前面几个必修模块的古诗文积累和练习之上,学生可以自主阅读较为浅显的古代散文,因此此篇散文字词知识方面只需重点提示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
学生接触的李白诗文较多,对其个性已有充分把握,因此比较容易理解本文的情感。
三、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情特征,我将采用以下教法:
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四、说学法
根据学情及教法,应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主动发现思考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共享成果。
联系实际法:通过切身体会,有感而发,并且付诸实践。
五、说教学程序
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对该课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说到“序”你们能想到哪些文章?
你们还记得这些序的种类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李白写的一篇宴集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这样导入设计旨在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从前学过的宴集序,为两种宴集序的比较做铺垫。
)
(二)、整体感知,精讨蓄势(15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我将本环节设置如下:
1、学生通过齐读课文,对本文有整体的感觉。
2、教师解题:题目包含哪些信息,让学生从题目入手来把握全文的大致内容。
3、《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翻译,同时思考:文章大致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说的是什么?讨论结束后教师先对一些难解字词进行点拨并且强调重点词汇,之后,教师请几个小组的代表来翻译,并且回答刚才提的几个问题。
先提问一个学生回答文章为两个个层次。
再提问两个学生分别翻译两个层次,在翻译的同时回答每个层次分别说了什么。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和条理,为品味文章的语言、情感打下基础,并且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不脱离文本。
)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是阅读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
因此,我将本环节设置如下: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 “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
让学生回忆李白的背景、诗风等等,在此基础上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豪放飘逸的感觉,同时注意停顿、节奏等。
2、引导学生找出文章朗朗上口的原因
3、《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
再一次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赏析这篇文章。
再由教师提问学生,并加以点拨指导。
由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本文的艺术特色:句式变化错落、多处用典、语言凝练。
(本环节主要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品味到文章的语言美,
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
(四)、深入探究,体悟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 因此,我将本环节设置如下:
利用课后“探究·讨论”的第二题,“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让学生体会到前后情感的转换以及从中反映出的李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由此联系到学生的生活中,遇到困境或是遗憾时,应有的反应。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传递给他们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五)、新旧对比,赏析拓展
布置作业:将《兰亭集序》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两篇宴集序进行对比,写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思考:导致二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同时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两个部分内容的理解。
)
六、板书设计
宴 由
人生短暂
春光召唤
乐 主客咏歌 高论清谈 观花赏月 作诗罚酒
语言美 句式多变 多处用典 语言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