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管理培训

合集下载

标准工时管理

标准工时管理

标准工时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标准工时管理被广泛应用。

标准工时是指根据生产工序与工作量确定的一项基准时间,它反映了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合理时间。

标准工时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标准工时管理的重要性、实施步骤以及存在的挑战。

1. 标准工时管理的重要性标准工时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进程,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更好地评估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的匹配程度,从而合理安排生产任务,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生产。

其次,标准工时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对工作时间的精确控制和管理,企业可以减少时间浪费,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标准工时管理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准确估计工作所需的时间,能够确保员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工作,避免因时间不足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2. 实施标准工时管理的步骤实施标准工时管理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标准工时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根据不同工序和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确定合适的标准工时计算方法,并进行详细的说明和培训。

其次,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他们充分理解标准工时管理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

员工的积极参与与支持是实施标准工时管理的关键。

接下来,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控与评估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标准工时使用情况,对工时偏差进行跟踪和纠正。

最后,企业应该不断改进标准工时管理方法,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3. 标准工时管理存在的挑战尽管标准工时管理具有诸多好处,但其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标准工时的制定需要准确的数据和分析能力。

如果数据不准确或分析不到位,标准工时的制定将无法反映实际情况,降低管理效果。

其次,标准工时管理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

员工可能会对标准工时管理产生抵触情绪,担心工时压力过大或工作量不合理。

企业需要进行积极的沟通和解释,以获得员工的支持与配合。

生产部工时管理制度

生产部工时管理制度

生产部工时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生产部员工的工时管理,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维护组织的稳定运作。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部全体员工。

三、工时管理标准1.工时计算–员工的工时从进入工作岗位开始计算,结束时间为工作岗位离开时间。

–工时按实际出勤情况计算,包括正常上班时间、加班时间和请假时间。

–加班时间需要经主管单位批准,并记录在加班登记表中。

2.正常工作时间–生产部的正常工作时间为每周五天,每天工作8小时。

–实在上班时间由生产部主管依照实际生产需求进行布置,并通知相关员工。

3.加班管理–需要加班的员工应提前向主管单位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加班时间应记录在加班登记表中,由员工和主管单位签字确认。

4.请假管理–员工如需请假,应提前向主管单位提出请假申请。

–请假申请需注明请假事由、请假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请假时间不得超过3天,如需请假时间超过3天,需供给认真请假理由和相关证明文件。

–请假期间需由员工和主管单位签署请假单,离开和归来时需进行登记。

5.缺勤管理–未经请假或未经批准擅自不到岗工作的,将视为缺勤。

–缺勤超过3次,将按规定予以相应纪律处分。

6.值班管理–为确保生产部的正常运转,需要布置员工进行值班工作。

–值班表由主管单位提前编制,并在生产部内公示。

四、考核标准1.按时出勤–员工应依照工作时间要求按时上班,并正确打卡。

–迟到、早退、提前下班等行为将影响员工的绩效考核。

2.加班管理–合理加班并依照规定进行登记的员工将获得加班工资或调休机会。

–长期加班过多或频繁加班未经批准的员工将被视为绩效不佳。

3.请假管理–合理请假且经批准的员工将不影响绩效考核。

–频繁请假或未经批准请假的员工将被视为绩效不佳。

4.值班管理–值班期间依照工作布置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将获得绩效嘉奖。

–值班期间因玩移动电话、打瞌睡等行为导致工作不能有效完成的员工将被视为绩效不佳。

5.缺勤管理–未经请假或未经批准擅自不到岗工作的员工将视为绩效不佳。

标准工时绩效管理办法

标准工时绩效管理办法

标准工时绩效管理办法1. 什么是标准工时绩效管理?标准工时绩效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标准工时制度,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和管理的一种方法。

传统的绩效评估往往以岗位占用时间作为依据,无法完全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贡献。

而采用标准工时绩效管理,则可以更加客观、精准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既可以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 标准工时绩效管理的设计原则2.1 基于岗位的标准工时设计为了准确评估员工的绩效,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应该体现出一个合格员工在规定时间内应该完成的工作量,可以通过过往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成果来确定。

2.2 基于能力的标准工时调整由于员工个体差异,标准工时并不能完全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

因此,企业需要考虑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工作特点,对标准工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评估结果更加公正、准确。

2.3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标准工时绩效管理需要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密切合作。

企业需要向员工清楚地传达标准工时的设计和调整理念,员工也需要理解并积极配合企业的管理工作。

双方的合作与沟通,将有助于提高标准工时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3. 标准工时绩效管理的操作步骤3.1 确定标准工时企业需要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标准工时,标准工时需要包括一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和适当的休息时间。

标准工时的确定可以参考过往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成果,并结合员工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状态进行适当调整。

3.2 培训员工企业需要针对标准工时的设计、调整和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培训,确保员工对标准工时绩效管理的流程和原则有清晰的认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标准工时的设定逻辑、员工的职责和义务、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标准等。

3.3 实施标准工时绩效管理标准工时绩效管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如通过工时记录、工作量分析和考核等手段。

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数据处理和绩效分析,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3.4 评估员工绩效标准工时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

标准动作工时库管理规范(含表格)

标准动作工时库管理规范(含表格)

标准动作工时库管理规范(ISO9001-2015)1.0目的1.1规范标准动作时间库管理,使相关人员更好的明确操作。

1.2建立标准动作时间库,为标准工时制定提供参照基准,藉以提升标准工时制定的效率与准确性。

1.3提供生产部门直接人员培训,技能考核的参考依据.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标准动作工时库制定与管理.3.0名词解释模特法(MOD):利用预先为各种操作所制作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的方法.4.0部门职责IE部:负责标准动作工时库的管理、制定和复核;生产部门:督导管理各项标准动作工时的达成。

5.0运作程序5.1模特法的基本原理5.1.1人员操作时的动作均包括一些基本动作。

模特法把生产实际中的操作动作归纳为21中基本动作。

5.1.2不同的人在做同一基本动作时(在操作条件相同时),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误差在1O%左右)。

这里所说的“不同的人”指大多数人而言,对于少数特别快、特别慢的人不包括在内。

5.1.3人体的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最快速度所需要时间与正常速度所需要的时间之比,大体相似。

5.1.4人体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动作所需时间互成比例。

(例如:模特法中,手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两倍,小臂的动作是手指动作的三倍。

)5.2模特法详细动作划分5.2.1上肢动作(11种)①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共有5种,分别为手指动作M1、手腕动作M2、前臂动作M3、上臂动作M4及伸直手臂动作M5。

②终结动作。

其中抓取动作G有3种:接触G0;简单地抓G1;复杂地抓G3。

放置动作P也有3种:简单放置P0;较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2(注);复杂的需要注意力的放置P5(注)。

5.2.2身体及其它动作(10种)①下肢和腰的动作。

包括:足踏动作F3;走步动作W5;弯体动作B17(往复);坐下起身动作S30.②附加因素及动作。

包括:L1重量因素,考虑重量对时间值的影响;目视动作E2(独);校正R2(独);单纯地判断和反应动作D3(独);按下动作A4(独);旋转动作C4。

课程 培训大纲5—25 工时定额管理.docx

课程 培训大纲5—25  工时定额管理.docx

工时定额管理培训大纲课程前言:成本定额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手段之一, 利用定额来控制各项成本指标, 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从制造成本组成的主要内容看, 各项费用都属于生产单位的基础费用, 各子项目的费用划分明确、直观,反映的是成本的实际水平。

也就是说, 制造成本法便于实行成本定额管理。

实行制造成本的定额管理, 建立健全定额管理体系, 发动职工从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入手, 制定和修订各项技术经济定额。

为充分发挥劳动定额定员工作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作用,本课程规定了劳动定额定员工作中的测时方法及要求。

应用《测时方法》标准制定劳动定额定员标准更具有准确性、合理性、适用性和先进性。

对促进企业智理,增强企业竞争及驾驭市场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课程大纲:第一章:对工时定额管理的系统认知第一节什么是工时定额第二节工时定额的两种主要类型第三节实现工时定额管理的六个目的第四节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五大组成体系第二章:对标准工时研究的基础认知第一节标准工时的定义与时间的两大特点第二节标准工时确立的六个原则第三节不属于标准工时范围的五个方面第四节标准工时组成的两个部份第五节标准工时宽裕率的三个组成部份第三章:标准工时测定方法概述第一节测时法第二节工作抽样法第三节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第四节模特排时法第五节简易工作因素分析法第四章:劳动定额测时方法(本章节依照GB/T 23859展开)1 范围2 术语和定义2. 1 作业要素2.2 定时点2.3 延续时间2.4 测时记录表2.5 观测周期2.6 观测次数2. 7 异常值2.8 组合作业要素3 测时方法应用范围和条件3. 1 应用范围3. 1. 1 工作改善3. 1 2 制定、修订时间定额3.2 应用条件4 测时的方法及要求4. 1 测时的方法4. 1. 1 连续测时法1. 1. 2 循环测时法4. 1. 3 整体测时法4. 2 测时的要求4. 2. 1 测时前的准备4.2.2 观察、记录4. 2. 3 测时数据处理4. 2. 4 提出改进方案附录A( 资料性附录)测时记录表附录B (资料性附录)管理界限法(三倍标准偏差法)剔除异常值附录C( 资料性附录)标准的使用说明第四章:标准工时测定方法行业案例分析(本章节依照企业特点调整案例)第一节设备生产型企业的标准工时与测定第二节模具生产型企业的标准工时与测定第三节机械生产型企业的标准工时与测定第四节流水生产型企业的标准工时与测定第五章:如何将企业的标准工时进行标准化第一节标准化资料的设计第二节标准化资料的编制第三节标准化资料的应用。

5S管理培训PPT课件

5S管理培训PPT课件
18
需要和不要基准
5S管理培训
类别
基 准 分类
1、用的机器设备、电气装置; 2、工作台、材料架、板凳; 3、使用的工装、模 具、夹具等; 4、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 5、栈板、 ZHOU 转箱、防尘用具; 要 6、办公用品、文具等; 7、使用中的看板、海报等; 8、各种清洁工具、用品 等; 9、文件和资料、图纸、表单、记录、档案等; 10、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 书、检验用的样品等,
即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身之总称,
6
5S的效用
5S管理培训
5S的五大效用可归纳为:
5个S,即: Sales、saving、safety、standardization、 satisfaction
1、 5S是最佳推销员 Sales 被顾客称赞为干净整洁的工厂、对这 样的工厂有信心,乐于下订单于口碑相传,会有很多人来工厂参观 学习;整洁明朗的环境,会使大家希望到这样的厂工作,
5S管理培训
备注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 定期清理 立刻废弃
21
非必需品处理方法
无使用价值
非 必 需 物 品
有使用价值
折价变卖 转移为其他用途
涉及机密、专利 普通废弃物
影响人身安全、 污染环境物
5S管理培训
另作他用 作为训练工具
展示教育
特别处理 分类后出售 特别处理
22
5S管理培训
整理--红单运动
在现场选定某一区域,作为整理的场所,被指定为5S小组的成员到现场 去,将红单挂在他们所认为不需要的物品上,红单的数、序数越多、越大则 越好,当无法清楚判定某一特定物品是需要或不需要时,仍将红单挂上,在 作战结束时,此区域或许挂满了数百的红单,好像是秋天的枫树丛林一般,

企业工时管控措施

企业工时管控措施

企业工时管控措施
企业工时管控措施是指企业为了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提高生产效率和确保工作安全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企业工时管控措施:
1. 设置工作时间制度:明确每天的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确保员工按时上下班,避免长时间工作造成过度劳累。

2. 强制休息制度:规定员工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休息,例如午休时间和短暂的休息间隔,以减轻工作压力和疲劳程度。

3. 加班管理:确保加班工作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限制加班时间和频次,并对加班进行合理补偿和安排。

4. 工时记录与监控:建立工时记录系统,记录员工的上班时长和加班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超时工作情况。

5. 强制休假制度:鼓励员工使用带薪年假或调休假等休假制度,确保员工得到适当的休息和休养。

6. 健康管理:提供健康检查、体检和心理咨询等服务,关注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预防和管理工作压力带来的健康问题。

7. 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工作方法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不必要的工时消耗。

8. 引导工作分配: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和项目,避免过度集中工作量或不合理分配导致的工时过多情况出现。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等相关规定,制定适合自身企业的工时管控措施,并定期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员工的权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时管理办法课件

工时管理办法课件
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
鼓励员工提出对休假政策的建议和意见,以 便不断完善和改进。
弹性工作可能带来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工作效率下降
由于工作时间不固定,可 能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沟通困难
弹性工作可能导致团队成 员之间的沟通困难,影响 工作协调。
管理难度增加
对管理者来说,管理远程 员工可能更加困难。
弹性工作可能带来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工时安排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定,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生活平衡。
02 工时管理的具体方法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核定
制定标准工时
根据岗位性质和工作特点,制定 合理的标准工时制度,确保员工 工作与休息时间安排得当。
核定工时
定期对员工实际工时进行核定, 确保工时不超标,维护员工权益。
加班与调休的管理
加班申请与审批
实施弹性工作
鼓励员工采取弹性工作方式, 如调整工作时间、远程办公等。
假期分配不公的解决方案
制定公平的休假政策
确保所有员工享有平等的休假机会,避免出 现不公平的休假安排。
加强沟通与协调
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避免因信息不 对称导致的不公平休假安排。
建立休假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休假管理系统,确保员工能够及时、 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休假情况。
• 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 加强团队沟通
确保所有员工明确了解工作计划和目标, 以便在任何时间都能保持高效工作。
通过有效的沟通工具和平台,加强团队成 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 提供培训和支持
•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为远程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 他们更好地适应弹性工作方式。
制定适合弹性工作方式的管理机制,确保 团队的正常运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標準工時
標準工時,是指在一定標準條件下,以一定的作 業方法,由合格且受有良好訓練的作業員[以正常的 速度,完成某項作業所需的時間。
一定標準條件----(通過方法研究後確定的)環境、設備、夾治具、 材料… 一定的作業的方法----加工方式、操作次序、操作動作、操作布置 、姿態….
合格且受有良好訓練的作業員----操作者必須是一個合格的工人, 而且該作業必須適合他做;操作者對該項特定工作的操作方法[必須受 過完全的訓練。
將各單元的標準時間予以計算出來,作為改善的參考依據, 同時可作為改善前後的比較。
12. 作業指導訓練的標準
在現場生產單位的作業指導訓練中,標準工時是其各作業單 元效率的依據。
標準工時之應用
13. 工作績效評估及獎金計算 實施獎工制度必須籍由標準時間來衡量工作績效,才能公平
合理計算獎金。
14. 新產品的開發
等待材料、等待搬運等之寬放,若設備或管 理改善後可避免。
計算標準時間
標準時間 = 正常時間 + 寬放時間
=
觀測時間值 觀測次數 ×(1+評比因素)×(1+寬放率)
標準工時:預定時間標准法
預定時間系統(Predetermined Time System)簡稱PTS 法—利用預先為各種動作制定的時間標準來確定進行 各種操作所需要的時間,而不是通過直接觀察和測定 。
劃 分單元
1 將工作週程作業(Cycle)劃分為數個動作組成的部份。
制程 作業 單元 動作 工作的四個層次
----為進行某種活動所必需的作 業串通,如裝配。
----由幾個連續單元集合而成[如 伸手抓取材料在夾具上定位。
----由幾個連續動作集合而成[如 伸手、抓取等。
----人的基本動作,如伸手、握 取等。
4 測時注意事項
4.1 合格測時人員。 4.2 設備、工具、材料、安全、工法等已達到合適狀況。 4.3 工作方法確認。 4.4 組長、操作員之支持與合作。 4.5 合適之測時對象。 4.6 避免督導人員在場及祕密測時。 4.7 注意操作人員之故意戲弄。
測時實施
5 決定測量次數
5.1 多次量測的原因
(4) 當作業方法變更時,必須修訂作業的標準時間,但 所依據的預定動作時間標準不變。
(5) 用PTS法平整流水線是最佳的方法。
模特法的原理
(1)所有人力操作時的動作[均包括一些基本動作。 (2)不同的人做同一動作(在條件相同時)所需的時間值基 本相等。 (3)使身體不同部位做動作時,其動作所用的時間值互成 比例。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 0.11.25 20.11.2 5Wedn esday , November 25, 2020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 6:28:13 06:28:1 306:28 11/25/2 020 6:28:13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2506 :28:130 6:28No v-2025 -Nov-2 0
5. 標準產能計算的依據
依照各產品的標準工時,將每天的工作時間來計算各產品 的標準產能。
6. 生產計畫進度安排
依照標準工時來安排各產品的生產進度。
標準工時之應用
7. 日程管理
製造部門依據標準時間計算出應生產的產品數量,安排人 員設備的配置、日程計畫、生產管制等工作,以達成要求的數 量。
8. 人機配合的計算
標準工時的制定方法
1. 經驗判斷法:憑生產實踐經驗估算出工時消耗而 制定定額的方法。
2. 歷史記錄法:根據過去生產的原始記錄和統計資 料,來推斷同等內容工作的時間標準。
3. 作業測定法:直接或間接觀測工作者的操作和記 錄工時,並加上評比和寬放,利用事先分析好的時 間標準加以合成而得標準時間。
標準工時的結構
標準工時


工作時間管理的困擾
在我們的生產過程中由於設計制造方法 不當,以及管理上的各種漏洞,所花費的非生產 性時間與具體完成產品的作業內容所花的時間相 比其數值是相當大的。
這就使企業的人工成本增高,降低了企 業的竟爭力。
產品製造時間构成


本 操
制作

時 間




時 間
1--指完全依照設計資料,以最佳制 1 造方法所能制出該產品所需的最小
5.2 .測量次數的計算
信賴度95%,10%精確度
2
20 n2 ﹝2﹞
信賴度95%,5%精確度
2
40 n2 ﹝﹞2
N:應觀測次數 n :已觀測次數 X:觀測值
影響因素評比
影響 因素
1.熟練----是對某一既定工作方法掌握程 度的反映
2.努力----指操作者工作時對提高效率在 主觀意志上的表現。
3.工作環境----主要對操作者產品影響。
超佳 優 良
平均 可
欠佳
努力度
A1 A2 B1 B2 C1 C2 D E1 E2 F1 F2
0.13 0.Βιβλιοθήκη 2 0.10 0.06 0.05 0.02 0.00 0.04 0.08 0.12 0.17
影響因素評比
工作環境
一致性
超佳
A
0.06 超 佳
A
0.04

B
0.04

B
0.03

C
0.02

C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6:28:1306:28:1 306:28 Wedne sday , November 25, 2020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1.25 20.11.2 506:28:1306:2 8:13No vember 25,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1 月25日 上午6时 28分20 .11.252 0.11.25
正常的速度----操作者工作時生理狀況正常,不能過度緊張,也不 能故意延誤。
.
標準工時之應用
標準工時的應用
生 產管理
計劃管理 制程管理 人員管理
財 務管理
成 本管理 價 格管理
標準工時之應用
1. 效率管理
效率是對標準時間達成程度的指數,標準時間決 定之後,管 理人員必須度倒作業者在標準時間內完成作業。
受完備訓練,有意願作好工作。 熟習操作程序。 具有信心與合作精神。
選擇作業員
3.溝通---現場主管及被觀測者取得合作
4.接近作業員--採取友誼態度。 給予發問機會。 鼓勵提供意見。 對其操作表示興趣。
記錄有關資料
1.目的:標準工時隨工作情況與方法而有變易,所以必須詳細記錄, 以利日後參考與查證。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 020年1 1月25 日星期 三上午6 时28分 13秒06 :28:132 0.11.25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1月 上午6时 28分20 .11.250 6:28No vember 25, 2020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1 月25日 星期三6 时28分 13秒06 :28:132 5 November 2020
劃 分單元
2 目的:
2.1 便利確實記述。 2.2 .明確作業方法細部以利檢討改善。 2.3 .建立標準工時之基本數據。
2.4 作業方法、條件改善或其他改變時,不必全部重測。
2.5 .可方便用到相同其他作業單元。 2.6 .可補救各單元的速度不均。 2.7 便於生產線平衡。 2.8 可將有效與無效時間分開。 2.9 特殊單元,個別處理。 2.10 使觀測時間更趨精確。
0.01
平均
D
0.00 平 均
D
0.00

E
0.03

E
0.02
欠佳
F
0.07 欠 佳
F
0.04
計算正常時間
正常工作時間 = 觀測時間/(1+評比因素) = 觀測時間值 (1+評比因素) 觀測次數
确定寬放時間
對 於 不 可 避 免 的 寬 放
對於 可避 免的 寬放
寬放種類
作業寬放
3~5%
(普通 3%)
依據標準時間,方可適當安排人員及機器的配置,以減少人 力的浪費。
9. 生產線平衡的計算
生產線上各工作站若配置不當,會造成瓶頸及過多閒置時間 而造成浪費,需賴標準時間適當地安排工作。
標準工時之應用
10. 人員計畫
將標準工時所計算出的產能來安排工作人員,在將全廠的人員 來排定計畫。
11. 工作方法的改善
新產品的開發,可依據舊有產品單元標準時間來預估所需要的 成本。
15. 人工成本計算
標準時間為直接人工成本計算的基本數據。
標準工時之應用
16. 外包價格的決定
依據標準時間所計算的人工成本,加上材料成本及製造費 用,作為外包成本的決定因素。
17. 訂定產品價格的參考
標準工時可將產品一部份的成本計算出來,再加上其他因 素,可作為產品價格的參考。
單元劃分
3 規則
3.1 適當的工作階次。 3.2 每一單元應有完整而詳細的說明。 3.3 每一單元應有明顯易辯認的起點和終點。 3.4 機械時間內與機械時間之手作業時間分開。 3.5 單元時間愈短愈好,但又要便於精確測記。 3.6 人工操作單元應機與機器單元分開。
測時實施
1.測量方法
3.剔除異常值
2 .設備能力
機器設備具有多少能力,必須依據標準時間作計算分析,以 作為設備購置之依據,及採取適當之應變措施。
3. 設備計畫
透過標準工時及設備的產能,將整廠的設備作最佳的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