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学考诗歌鉴赏复习学案(学用)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单元作文、话题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英语作文、作文素材、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unit composition, topic composition, genre composition, post-reading feeling, English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material,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4复习教案第四节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诗歌鉴赏复习 学案 - (正式)

诗歌鉴赏复习  学案   - (正式)

诗歌鉴赏复习一、教学目的:依据《高考说明》的要求: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总结:五个考点——诗歌内容、作者情感、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二、教学重点:1.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阅读方法1、题目2、作者3、注解4、关键词:动词和形容词5、意象三、教学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

四、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诗歌鉴赏复习之一:语言两种题型:炼字(词)语言风格1、鉴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和要点:(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2)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3)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4)写出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练习: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提问: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数”、“穿”二字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鉴赏诗眼型提问方式:某字或某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步骤和要点:(1)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全诗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3)指出该字在诗的结构中起的作用。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常用诗句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古诗词鉴赏的复习更要激发学生兴趣。

话说三遍不好听,要吸引学生,惟有增加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于是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我会经常在课堂上引用一些诗词名句,如学习李清照的《醉阴花》时,我便引用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诠释;有时课前活动时有些女生胆小羞涩,在同学们的一再鼓励下才会走上讲台,我就说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啊,一旦讲到人的奉献精神时,我又常常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讲到父母之爱时就“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哟。

积累了这些诗句的同学便与老师有了默契的交流,其他同学就会问老师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呀。

于是我就趁机在课余让他们抄录这些诗。

我发现当教师把自己的这份热情传递给学生后,他们也会对古诗词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紧扣考纲内容来精当选材选题必须紧扣高考考点,有针对性。

高考一般考察的都是学生的理解想象和初步鉴赏能力,从选题上看一般是相思、爱国、咏怀、立志、友情、状物抒情等方面的主题。

优秀的古代诗词中所张扬的是:执着而深沉的家国情怀,热烈而真挚的亲情主题,深味人生的理性思索,是我们的文学遗产中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

它表现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于民族的自豪,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解读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执着;体味到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捕捉到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急切入仕心情;感受了屈原的坚韧,苏轼的豁达,李清照的纯真……古诗词中积极、蓬勃、昂扬的感情基调,激励着学生永远追求真、善、美,培养完整的、高尚的人格。

2019-2020年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学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学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学案(一)06至10年高考四川卷试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6)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分)(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08)[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8延)野夕答孙郎擢①(何逊②)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①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

②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

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

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学生)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学生)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学案设计:邱城审核:布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考点解析]考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察重点:1、从选材看,多为篇幅短小的古代诗歌,名家与非名家并重,非名篇将占主体地位。

2、从时代看,重心突出,唐诗、宋词、元曲是首选,但不囿于此三者;3、从数量看,以单一鉴赏为主,比较鉴赏次之,但比较赏析渐趋看好。

4、从内容上看,紧扣大纲全面考查,“情”“景”为重。

[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一、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托物言志,如《墨梅》“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一般是咏物诗。

3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二)描写手法:(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反衬又有:①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小桥流水人家”“一点飞鸿影下”《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②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③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怅长”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学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学案
诗歌鉴赏复习学技巧,提高诗歌鉴赏答题能力
本学案重在针对月考试题中所涉及到的题型进行补偿性练习
月考原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陈亮①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②?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订正: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动与静)
→采用虚写以虚景写实情以乐景写哀情以表面衬内心(虚与实)
→时间顺序由高到低由远到近从上到下由物及人史到现实(描写顺序)
●议论:
情理结合富有哲理因事成理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以他人自况借他人抒已志;寓情于事借古讽今;虚景实情)
典型题练:
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问:请赏析本诗的手法
答案: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订正: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典型题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蝉鸣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订正:
三、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订正:
初见嵩山

(完整word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

(完整word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之形象【教学目】1、了解古代文在高考中的常考点、型。

2、掌握古代文的方法及技巧。

3、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古的方法,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授法法朗法【教学数】2【教学程】第一教学要点:古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一、入:在浩瀚的海中,大的人我塑造了很多不朽的形象:如夕阳下断的游子,南中卧听滴漏的女,悠然采菊下的者,不破楼不的将士,哀民生之多的国民者⋯⋯今天我一起来歌中的人物形象。

(板)二、朗宋,探究方法。

(全国卷Ⅰ)次石湖扇韵①姜夔②西一曲水通村,岸浮萍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开。

【注】①石湖:南宋人范成大( 1126— 1193)晚年去石湖(在今江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 1155— 1221?):字章,号白石道人,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范成大,首作于此。

:同学完首古,我注意些什么?三、歌一般解方法。

1、要注意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

4、要注意材。

5、要注意意象。

四、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 : 中的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人自己。

有于小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 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往往是借助客物象(山川草木等)表出来的主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人一般借意象来表自我,人作主体,往往与意象个客体合而一。

有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五、人物形象鉴赏:1、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2、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学生对于诗歌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诗歌的基本要素和鉴赏方法。

2. 了解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鉴赏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类型的诗歌作品。

2. 备有诗歌鉴赏分析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可通过提问或背诵经典诗句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诗歌的基本要素,如韵律、节奏、押韵等。

2. 解释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如古诗、现代诗、民族诗等。

三、示范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以一首经典诗歌为例进行鉴赏分析,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2. 分发给学生若干首诗歌,要求学生独立进行鉴赏分析,并按照提供的模板进行填写。

四、合作与交流(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互相交流并分享各自的鉴赏分析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就鉴赏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展开讨论,并指导学生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布置一道诗歌鉴赏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一首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并撰写相关的鉴赏文。

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上的诗歌鉴赏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文学素养。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展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结合了理论讲解、示范实践、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提供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同时,个别学生需适当引导和辅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考诗歌鉴赏复习学案
一、习题反思
1、(3.10模考1第15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每空2分,共4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抒怀的意象。

这首词是“咏梅”的杰作,它意在言外,成功地运用了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词人的品格。

第一空:托物言志/以梅自喻/以物喻人/借物抒怀/象征(2分,答出一点得2分。

答比兴/拟人/比喻得1分)
第二空:孤高、傲世、坚贞自守(2分,意思对即可,答对两点得满分
2、(4.10模考2第15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的填空题。

(每空2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运用了对比(或烘托)的表现手法,以昔日春天的杨柳表达依依不舍的感情,以今日雨雪纷飞表现返家路途的艰辛和内心的悲苦。

3、(4.29周考第15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

(4分)
哭宣城善酿纪叟
李白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这首五绝是李白在宣城为悼念一位善于酿酒的老师傅而写的。

最后一句运
用了修辞手法,表现了李白的思想情感。

4、(2011泸溪二中模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

(4分)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写了春末夏初的郊野田间景象,诗人运用(表达技巧)表达了
(情感)。

反思:由以上的4题对学考诗歌鉴赏你有何感触?
二、变式训练
5、(2011师大附中模考第15题)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每空2分,共4分)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中“貂锦”一词运用了的修辞,指的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
闺梦里人”两句表达了词人的感情。

6、(2011届长沙一中模3第15题)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4分)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中唐诗人李益谪迁江淮时所作。

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即通过
的对比,表达了诗人之情。

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本诗第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第三句中的“同来”与“”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的感受。

反思:这三道题与前4道题在设题角度上有何区别与联系?
看一看、读一读、猜一猜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终岁不闻丝竹声
(4)门前冷落鞍马稀
(5)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栗深林兮惊层巅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1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6)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7)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三、拓展训练
8、(2011长郡模考2第14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每空2分,共4分)
春怀示邻里陈师道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着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巢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2)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天的景象。

9、(2011湖南模考终结版第15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近体诗中的,诗中的“”字可以看成是全诗的“诗眼”。

(2分)
(2)“芭蕉不展丁香结”,写的是“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而暗喻。

(大意如此即可,2分)
反思:这两道题的设题角度有何不同?学考诗歌鉴赏还有哪些设题角度?
四、初识高考
1、(2007湖南高考第15题)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案】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

“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2、(2010湖南高考第10题)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
好事近①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解析:南宋陆游,大家非常熟悉,考核点在于“炼字”。

“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
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
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搞清了两个环境,再套上相应的答题模板,就能很快搞定。

3、(2012湖南卷第10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

(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答: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反思:高考诗歌鉴赏与学考诗歌鉴赏相比难在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