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频通信技术的研究
超短波无线通信保密技术中关键跳频通信技术探究

I G I T C W技术 研究Technology Study32DIGITCW2023.09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保密和安全挑战。
为了确保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需要采用一系列的保密技术。
这些保密技术涵盖了通信链路的加密、信道建立、跳频通信技术等多个方面。
其中,跳频通信技术是超短波无线通信保密技术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其是一种利用快速在多个不同频率间切换的方式传输数据的通信技术,其可以应用于超短波无线通信保密技术中,增加频谱扩展和干扰抵抗能力,从而提高通信保密性和可靠性[1]。
1 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概述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是无线通信技术的一种。
超短波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等领域。
在政务和公共安全领域中,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可以用于警务通信、紧急救援等方面,可以提高政务通信的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金融领域中,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可以用于证券交易、银行转账等方面,可以保证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1.1 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是指利用超短波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系统,其工作频率范围通常为300 MHz ~3 GHz 。
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相比,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由于其传输距离远,因此在政务、金融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超短波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两个部分。
发射机通过电路将电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并将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接收机负责接收来自天线的无线电波,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为了确保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超短波无线通信保密技术是在超短波通信的基础上结合各种加密、解密、密钥管理技术等,实超短波无线通信保密技术中关键跳频通信技术探究周 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00)摘要:文章针对跳频通信技术展开了深入探究和分析。
首先,对超短波无线通信技术与跳频通信技术做了简要论述。
跳频通信干扰问题研究

跳频通信干扰问题研究跳频通信干扰问题研究跳频通信是一种抗干扰性能极强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快速在不同的频率和时隙间转换来实现传输信息。
跳频通信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和无线局域网(WLAN)等领域,但是在应用中还会遇到一些干扰问题。
一、跳频通信干扰问题跳频通信干扰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同跳频通信系统之间的“碰撞”造成的。
例如,使用相同频谱段的跳频通信系统在同一区域内工作,它们的序列码可能会在某些时刻重叠,导致通信受到干扰。
此外,天线方向性不同的跳频通信系统可能会相互干扰,因此,在频率上虽然重叠度不高,但是干扰同样会发生。
总之,跳频通信干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频干扰:即不同跳频通信系统在同一频段工作,导致序列码重叠,通信信号被干扰。
2.天线干扰:由于不同跳频通信系统采用不同的天线方向性,它们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干扰,这也是跳频通信干扰的主要来源之一。
3.跳频序列干扰:由于序列码长度较短,跳频通信系统之间可能会发生序列码重复,从而干扰通信。
二、跳频通信干扰问题研究方法为了解决跳频通信干扰问题,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频率规划:通过合理的频率规划来避免不同跳频通信系统在同一频段工作,以及天线方向性不同的跳频通信系统的干扰。
2.反扰码技术:通过引入反扰码技术来避免不同跳频通信系统的序列码重叠,从而减少跳频序列干扰。
3.码间跳频技术:通过使用码间跳频技术,使得通信信号在不同的通信信道间跳跃,从而增强抗干扰性能。
4.自适应抑制技术:通过采集干扰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对干扰信号进行自适应抑制或者自适应干扰消除。
三、结论跳频通信作为一种抗干扰能力非常强的通信技术,其遭受干扰的概率相对较低。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跳频通信也面临着跳频序列干扰、同频干扰、天线干扰等诸多干扰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用合理的频率规划、反扰码技术、码间跳频技术和自适应抑制技术等方法,以提升跳频通信的抗干扰性能和稳定性。
跳频通信原理

跳频通信原理
跳频通信是一种通过频率跳变来进行通信的技术,它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
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跳频通信的原理入手,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跳频通信的原理是基于频率跳变的技术。
在跳频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和
接收端约定一个跳频序列,按照这个序列来跳变频率。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效地抵抗窃听和干扰,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跳频通信利用了频率多样性的特点。
频率多样性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信
号可以在不同的频率上传输,从而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跳频通信系统可以在不同的频率上进行跳变,使得信号更加难以被窃听和干扰。
另外,跳频通信还利用了时间多样性的特点。
时间多样性是指在通信过程中,
信号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上传输,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
跳频通信系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上进行跳变,使得信号更加难以被窃听和干扰。
此外,跳频通信还具有抗多径效应的特点。
在传统的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效
应的存在,信号会受到多条路径的影响,导致信号衰减和失真。
而跳频通信系统可以通过跳变频率来抵消多径效应,提高了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
最后,跳频通信的原理是基于跳频技术的应用。
跳频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它在军事、民用和商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跳频通信系统通过跳变频率来实现抗干扰和抗窃听,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跳频通信是一种基于频率跳变的通信技术,它利用了频率多样性、
时间多样性和抗多径效应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
跳频通信技术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推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短波跳频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短波跳频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引言短波通信是一种无线电通信技术,其频率范围通常在3至30 MHz之间。
然而,由于电离层的变化和信道特性的限制,短波通信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短波跳频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短波跳频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一、短波跳频技术的发展历程短波跳频技术是在20世纪中叶提出的。
当时,军队发现传统的短波通信受到了电离层的干扰,容易被敌方侦测和破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短波跳频技术被引入。
短波跳频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在通信过程中频率不断变化,通过频率的跳变来实现抗干扰和抗窃听的目的。
跳频技术最初采用机械式技术,通过使频率机械地跳变来达到通信安全和鲁棒性的要求。
然而,这种机械技术的应用受到了技术和设备限制,不便于大规模使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跳频技术逐渐取代了机械跳频技术。
电子跳频技术通过使用现代集成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方法,使得跳频技术更加灵活、可靠和高效。
同时,电子跳频技术还具备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二、短波跳频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短波跳频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出了当前短波跳频技术的研究现状:1. 跳频序列设计跳频序列是短波跳频系统的关键。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跳频序列的设计和优化上。
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合适的跳频序列,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2. 抗干扰技术由于短波通信受到电离层的影响,容易受到干扰。
因此,抗干扰技术是研究的一个重点。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新的信号处理算法和技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 跳频系统的性能分析性能分析是短波跳频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性能分析,可以评估并改进系统的抗干扰性能、通信性能等。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跳频系统的均衡、解调和干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等方面。
4. 网络化跳频技术随着网络化通信的发展,网络化跳频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网络化跳频技术允许多个跳频设备之间相互配合,实现更高效的通信和抗干扰能力。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现有的硬件完成无线电传输功能,实现了无线通信标准的软件化,具有高度灵活性、可维护性强、协议可升级扩展等优势。
跳频通信技术是指在通信中不断改变载频频率,以增强信息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技术将两种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为未来通信网络的建设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关键技术,为实现高速、高效、安全的通信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推动软件无线电技术与跳频通信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关键技术,具体内容包括:1、对软件无线电和跳频通信技术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梳理相关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
2、研究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包括跳频序列的生成和选择、频带选择技术、调制解调技术、协议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探索。
3、建立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模拟实验平台,在模拟环境下对应用领域进行实验验证。
4、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进一步完善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技术。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验证相结合进行系统分析。
具体方法如下:1、对软件无线电和跳频通信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引入信息论和通信理论的知识。
2、确定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技术的实验方案,开展相应实验研究。
3、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效果评估,对技术进行优化调整,并提出具体的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技术的理论研究报告,包括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和具体解决方案。
2、建立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模拟实验平台。
3、相关实验数据和分析报告,以及效果评估报告。
4、相关专利和论文发表。
五、研究计划和进度本研究计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
跳频通信技术的研究

( 4 】 解决 了 “ 远 一近 ”问题。“ 远 一近”问题对直扩系统的影 响很大 , 对跳频 系统来说 ,这种影响就小得多 ,甚至可以完全克服。
跳频通信技术的研究
李靖宇 锦西石化分公司信息管理部 辽宁 【 摘
葫芦岛
1 2 5 0 0 1
要】 跳 频通信 抗干扰 ・ I 生 能的评价研 究始终是跳频技术研究 中的一个重点 , 单 纯利用数 学分析或物理 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很多情况下不尽如人
意 。本文通过建立跳 频通信 系统的抗 干扰仿真模型用一组 实际跳频 系统的数据参数验证 了该仿真模 型的正 确性。结果表 明 , 通过该模型可以快速准
其 中a n 为二进制数字序列 , P ( c ) 是宽度为 T s 的矩形脉 冲, D为随机时
延。
性 和码分多址性。由于其独特的抗干扰性能使其在军事和 民用领域都 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本文对跳频进行了详 细的介绍,并利用 MA T L A B的 s i m u l i n k软件实
确 的完成 某个跳频通信 系统 的抗干扰性能评估。 【 关键词 】跳频通信 仿真 中图分 类号:T N9 2 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0 0 9 — 4 0 6 7 ( 2 0 1 4 ) 1 9 — 3 0 ・ O 1
一
、
引言
( 一 )模型 中主要模块 的设计
人们都希望通信话路畅通和保密 , 然而他们常遇到窃听、电子对抗 、
实验结果表明, 跳频通信系统在输入信噪比为 1 0 d b以下时才发生严 重失真 , 表明了跳频通信系统 良好的抗噪声性能。
跳频通信技术研究与仿真

f O A C ¥W 0 t T t 1
跳 频序列 与 直接扩 频 系统对 扩频码 的使用方 式 不 同 。跳 频系 统 中 , 频 码 主要用 作 频 率跳 变 的控 扩 制 , 主要 作用 有两 点 : 其 一是控 制频率 跳变 以实现扩
快跳 频 ( at e un yh p ig 系统 和 慢跳 频 ( l F s f q e c o pn ) r So w
f q ec o pn ) r un yh p ig 系统 2种 。 e
st ():d t O[i o L ) + ()cS2( ±n t Ⅳ ] f
() 2
n t + () cs2( ) + ( ) () J t ]o[ i L± t Ⅳ ] 4
一
在 t ( 1 的每次跳变使混频器输 出 n+ ) 个 固定 中频 J经 过 中频滤 波 滤 除其 和 频分 量 就 ,
1
得到有用信号分量为 :
()= t
厶
() O( £ ) tC S2 +N 一
0 0 ‘它 j i 其
) 频 ;-是在使 用 跳 频 组 网 时 可用 作 地址 码 。跳频 扩 -
频采用 M序列 , 一种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作 为扩频 序 列 。M序列 是 目前 广 泛 应 用 的一 种 伪 随机序 列 ,
各 波形彼 此 正 交 , 且具 有 相 等能 量 。在 采 用 最
其中 , n=12 3 … , / ;O[ f ± ) + ,,, N 2 CS 2(o t
Ⅳ] 为输出的跳频信号 ( 幅度设为 1 ; 为跳频频 )厶 调频 系 统 是 一 种 瞬 时 在 带 系统 。在 接 收 机 率合 成器 的频率 跳变 间 隔 ;() d £为基带 传输 的信息 ; 厂 为跳变 频率合 成 器 的中心 频率 ; 。 Ⅳ 为初 始相位 。 端, 本地恢 复 载波也 受伪 随机 码 的控制 , 持与 发 并保 st在信道 中与本 系统 的其 它 扩频 信号 () () t、 送 的跳频 一致 的变化 规 律 , 样 , 率跳 变 的本 地 这 以频 恢 复载 波对 接收信 号 进 行 变 频后 , 能 得 到解 调 频 噪声 n t以及 J t组 合后 进 人 接 收机 的信 号 rt 就 () () () 信号 , 然后对解扩信号再进行相应 的解调即可恢复 为 : k 数据 。 t J t r t ,() + 2s()+ ()+ () ( )= t s 为 () 3 其 中 s( ) 发射 £ n , 跳频的同步是跳频通信 的关键技术 , 只有实现 s t是本 系统 t 端 的有用 信号 ; () 了快 速精确 的 同步 , 能 正 确 接 收 跳 频信 号 。跳 频 才 中其它地 址 的扩频 信号 。 同步 的好坏 , 接影 响到 跳 频 系 统 的 性 能 。同 时跳 直 rt进 入接 收机 与本 地信号 CS2( ± ) + () O[i t L 频 同步也是 跳频 通信 系统 开 发 的难 点 , 别 是在 高 特 Ⅳ] 相乘后 得 到 : 。 跳速 工作 时需要 精心 设计 方案 才能 实现 同步 的捕 获 r()=[()+. s()+ ()+ t t ∑ t n t 和跟 踪 。 由于跳 频 系 统 中 频率 不 断变 化 , 接 收 机 在
LoRa通信中的跳频技术与跳频机制

LoRa通信中的跳频技术与跳频机制引言随着物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进行远程通信。
然而,传统的通信技术往往面临着频谱资源有限、传输距离有限、干扰抗性差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LoRa(Long Range)无线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LoRa通信中的跳频技术与跳频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LoRa通信技术介绍1.1 LoRa通信技术的原理LoRa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扩频调制的长距离、低功耗的通信方案。
其通过使用长码和低码率的方式,实现对信号的扩频处理,从而使信号的传输距离大大延长,同时保持较低的功耗。
1.2 LoRa通信技术的优势LoRa通信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长距离传输:由于采用扩频调制,LoRa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超过10公里的传输距离,远远超过传统通信技术。
(2)低功耗:LoRa通信技术采用了低码率传输,以及自适应传输功率控制,使得通信设备可以持续运行数年,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
(3)抗干扰能力强:LoRa通信技术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可靠地进行通信。
(4)频谱资源利用高效:LoRa通信技术采用了跳频技术,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频谱资源。
二、跳频技术在LoRa通信中的作用2.1 跳频技术的基本原理跳频技术是将要传输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散到不同的频率上进行传输,从而提高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LoRa通信中,跳频技术可以保护数据传输免受外界干扰,从而提高通信的稳定性。
2.2 跳频技术的优势跳频技术在LoRa通信中具备以下优势:(1)抗干扰能力强:跳频技术可以将数据分散到多个频率上进行传输,因此即使某个频率受到干扰,其他频率的传输依然可以正常进行。
(2)保护数据安全:由于跳频技术使得数据传输迅速在多个频率之间进行切换,使得攻击者无法准确地判断并截获传输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3)增加信道利用率:跳频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频谱资源,提高信道利用率,从而提高系统的通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频通信技术的研究当今信息时代,如何有效的利用宝贵的频带资源,如何进行准确可靠的信息通信是通信领域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扩频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从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了对扩频技术的研究,其抗干扰、抗窃听、抗测向等方面的能力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但由于扩频系统的设备复杂,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制成适应军事和民用需要的扩频系统是不可能的,因而扩频技术发展缓慢。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新型器件的出现,特别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SP)器件、扩频专用集成电路(ASIC)以及像声表面波(SAW)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这样的新型器件的问世,使扩频技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许多新型系统相继问世,兵在实际的使用和实验中显示出了它们的优越性,使扩频通信成为未来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
并因此受到了人们极大的重视。
扩展频谱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扩频方式:(1)直接序列扩频(DS)(2)跳频(FH)(3)跳时(TH)(4)线性调频(Chirp)本文中主要讲述对跳频通信的研究。
本论文共分X章,第一章扩频技术及其理论基础1.1概论扩展频谱系统具有很强的干扰性,其多址能力、保密、抗多径等功能也倍受人们的关注,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通信和民用通信中。
扩展频谱系统是指发送的信息被展宽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这一频带比要发送的信息的带宽宽得多,在接收端通过相关接收,将信号恢复到信息带宽的一种系统,简称为扩频系统或SS(Spread Spectrum)系统。
1.2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扩频通信技术是把要发送的信号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然后再发送出去,系统的射频带宽比原始信号的带宽宽得多。
这样做,系统的复杂度比常规系统的复杂度要高得多,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可以从著名的香农定理来看。
香农定理指出:在高斯白噪声干扰条件下,通信系统的极限传播速率(或称信道容量)为C=B lb(1+S/N)b/s (1-1)式中:B为信号带宽,S为信号平均功率,N为噪声功率。
若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可为,噪声功率N= B,则信道容量C可表示为(1-2)由上式看出,B、、S确定后,信道容量C就确定了。
由香农第二定理知,若信源的信息速率R小于或等于信道容量C,通过编码,信源的信息能以任意小的差错概率通过信道传输。
为使信源产生的信息以尽可能高的信息速率通过信道,提高信道容量是人们所期望的。
由香农公式可以看出:(1)要增加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则要求增加信道容量。
增加信道容量的方法可以通过增加传输信号带宽B,或增加信噪比S/N来实现。
由式(1-1)可知,B与C成正比,而C与S/N呈对数关系,因此,增加B比增加S/N 更有效。
(2)信道容量C为常数时,带宽B与信噪比S/N可以互换,即可以通过增加带宽B来降低系统对信噪比S/N的要求;也可以通过增加信号功率,降低信号的带宽,这就为那些要求小的信号带宽的系统或对信号功率要求严格的系统找到了一个减小带宽或降低功率的有效途径。
(3)当B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信道容量C不可能无限地增加。
由式(1-1)可知,信道容量与信号带宽成正比,增加B,势必会增加C,但当B增加到一定程度后,C增加缓慢。
由式(1-2)知,随着B的增加,由于噪声功率N= B,因而N也要增加,从而信噪比S/N要下降,影响到C的增加。
1-2扩频系统的物理模型图1-1为扩频系统的物理模型,信源产生的信号经过第一次调制——信息调制(如信源编码)成为一数字信号,再进行第二次调制——扩频调制,即用一扩频码将数字信号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然后进行第三次调制,把经扩频调制的信号搬移到射频上发送出去。
在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的信号后,经混频后得到一中频信号,再用本地扩频码进行相关解扩,恢复成窄带信号,然后进行解调,将数字信号还原出来。
在接收过程中,要求本地产生的扩频码与发送端用的扩频码完全同步。
图第二章跳频概论跳频系统的载频受一伪随机码的控制,不断地、随机的跳变,可看成载频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多频频移键控(MFSK)。
与直扩系统相比,跳频系统中的伪随机序列并不直接传输,而是用来选择信道。
跳频系统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便非常迅速,已研制出不少适合战术通信的跳频电台,如美国的Scimitar-H、Scimitar-V、RF-3090、英国的Jaguar-V,以色列的VHF-88等,这些跳频电台在实际的使用和实验中,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抗干扰性能,具有取代现有的其他战术通信用的电台的趋势。
不少专家预言,未来的战术通信设备费跳频电台莫属。
2-1 跳频系统的组成跳频系统的组成如图2-1所示。
用信源产生的信息流a(t)去调制频率合成器产生的载频,得到射频信号。
频率合成器产生的载频受伪随机码的控制,按一定规律跳变。
跳频系统的解调多采用非相干解调,因而调制方式多用FSK、ASK等可进行非相干解调的调制方式。
图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与干扰经高放滤波后送至混频器。
接收机的本振信号也是一频率跳变信号,跳变规律是相同的,两个合成器产生的频率相对应,但对应的频率有一频差为,正好为接收机的中频。
只要收发双方的伪随机码同步,就可使收发双方的跳频源——频率合成器产生的跳变频率同步,经混频器后,就可得到一不变的中频信号,然后对此中频信号进行解调,就可恢复出发送的信息。
而对干扰信号而言,由于不知道调频频率的变化规律,与本地的频率合成器产生的频率不相关,因此,不能进入混频器后面的中频信道,不能对跳频系统形成干扰,这样就达到了抗干扰的目的。
在这里,混频器实际上担当了解跳器的角色,只要收发双方同步,就可将频率跳变信号转换成为一固定频率(中频)的信号。
2-2 跳频的原理在广阔地域使用短波通信,都希望通信话路畅通和保密。
然而他们常遇到窃听、电子对抗、信道拥塞等问题。
常规短波电台用固定频率发射和接收,因而无法避开窃听、人为干扰、信道阻塞。
这些问题必须利用跳频技术才能彻底克服。
跳频的原理是:按全网预设的程序,自动操控网内所有台站在一秒钟内同步改变频率多次,并在每个跳频信道上短暂停留。
周期性的同步信令从主站发出,指令所有的从站同时跳跃式更换工作频率。
就通信的安全性而言,跳频短波通信比卫星通信更为可靠。
这是因为提供卫星服务的机构对其所属国承担了战略责任,必须受到该国政府的控制。
而跳频短波通信是完全自主的,因而也是最可信赖的。
在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场合,跳频短波通信的地位无可取代。
目前世界各电台厂商提供的多数是普通数字式跳频。
数字跳频的缺点是跳频频谱不够隐蔽,容易被识别、破译、跟踪。
近两年出现了更先进的智能边带跳频模式,这是边带跳频和智能跳频的统称。
边带跳频是在数字跳频基础上发展的更高级技术,它将跳频码隐含于边带话音中,隐含的跳频信号近似边带噪声,比一般的数字跳频更难被识别,破译和跟踪。
智能跳频则是一种具有极强的频带适应技术,能够在256KHz跳频频带内自动识别和弃用拥塞信道。
明显净化通信背景。
例如在夜晚,短波信道常常被各种嘈杂的信号所占据,利用智能跳频,可以将整个通信网自动调整到干净的信道区,通信背景自然就会干净和安静的多,有用信号将明显变的清晰。
2-3 跳频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发展历程跳频通信是扩频通信的一个分支,它的突出优点是抗干扰性强,因而很适用于军事领域。
当70年代末第一部跳频电台问世以后,就预示着其发展势头锐不可挡。
到了80年代,世界各国军队普遍装备跳频电台。
这十年是跳频电台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
广泛使用跳频电台曾被誉为80年代VHF频段无线电通信发展的主要特征。
90年代,跳频通信如虎添翼,在军用跳频通信领域已相当成熟的同时,跳频通信的应用又拓宽到民用领域。
业内人士指出,跳频通信是对抗无线电干扰的有效手段,称其为无线电通信的“杀手锏”。
跳频通信是如此的神奇,以致于自其问世至今的短短30年间,倍受世界各国,特别是几大军事强国的青睐。
(2)特点我们在用收音机收听某电台,当电台在中波和短波两个波段上播放同一个节目时,有这样的体会:若中波波段信号不好,则随即换到短波波段收听;当短波波段信号不好,则又换回到中波波段收听。
这种以更换波段的手段来改善收听效果的方法,就是跳频的通俗含义。
只不过这种跳频仅在接收端发生,而且是由人工干预来实施跳频的。
我们假设,当广播电台发送的频段也能“紧跟”收音机用户更换的话,那么,这种通信方式就是跳频通信。
因此,跳频通信可这样描述:通信收发双方同步地改变频率的通信方式称为跳频通信。
与定频通信相比,跳频通信的载波频率一直在跳变。
工作中,发方以相当快的速率(跳速)改变频率,收方必须与发方同步地改变频率,双方才能保持通信。
也就是说,跳频通信时,收发双方必须采用同一种跳频图案。
跳频电台之间要成功地进行跳频通信,收发双方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跳频频率相同;跳频序列相同;跳频的时钟相同(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无法实现跳频通信。
A、抗干扰性能强跳频通信抗干扰的机理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策略,敌方搞不清跳频规律,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一方面,我方的跳频指令是个伪随机码,其周期可长达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另一方面,跳变的频率可以达到成千上万个。
因此,敌方若在某一频率上或某几个频率上施放长时间的干扰也无济于事。
另外,跳频频率受伪随机码控制而不断跳变,在每一个频率的驻留时间内,所占信道的带宽是很窄的。
由于频率跳变的速率非常快,因而从宏观上看,跳频系统又是个宽带系统,即扩展了频谱。
事实上,跳频的带宽就是频率的数目与每个频率所占信道带宽的乘积。
由扩频通信理论可知,扩展频谱的好处可以换取更好的信噪比。
也就是说,如果扩展了频带,就可以在较低的信噪比的情况下,照样可用相同的信息速率、任意小的差错概率来传递信息,甚至在信号被噪声完全湮没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可靠的通信。
由此可见,抗干扰性强是跳频通信最突出的优点。
B、频谱利用率高人们早已认识到频谱资源十分宝贵,因此,提高频谱利用率也是现代通信的基本要求之一。
跳频通信可以利用不同的跳频图案或时钟,在一定带宽内容纳多个跳频通信系统同时工作,达到频谱资源共享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频谱利用率。
C、易于实现码分多址多址通信是指许多用户组成一个通信网,网内任何两个用户都可达成通信,并且多对用户同时通信时又互不干扰。
应用跳频通信可很容易地组成这样一个多址通信网。
网内各用户都被赋于一个互不相同的地址码,这个地址码恰似电话号码。
每个用户只能收到其他用户按其地址码发来的信号才可判别出是有用信号,对其他用户发来的信号,则不会被解调出来。
D、兼容性对于跳频通信而言,兼容的含义是指一个跳频通信系统可以与一个不跳频的窄带通信系统在定频上建立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