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S-1单药治疗与S-1联合治疗吉西他滨难治性晚期胰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S-1单药治疗与S-1联合治疗吉西他滨难治性晚期胰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S-1单药治疗与S-1联合治疗吉西他滨难治性晚期胰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王新慧; 李祥春; 周保林; 王雅琳; 钟升; 王中峰; 刘战涛; 刘子玲【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9(017)019【总页数】5页(P2321-2325)【关键词】胰腺癌; 化疗; Meta分析; 吉西他滨; S-1【作者】王新慧; 李祥春; 周保林; 王雅琳; 钟升; 王中峰; 刘战涛; 刘子玲【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长春 13002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郑州 4500520;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肿瘤外科长春 13002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长春 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预后较差,是病死率很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1],患者5年生存率小于5%[2]。

尽管内镜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取得了很大进展[3],但约80%的新发病例是基于转移或局部侵袭而被诊断,被称为“晚期PC”,这些患者错失了根治性手术的最佳时机[4]。

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研究更高效的化疗方案来改善PC患者的预后。

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目前被用作一线化学治疗药物,自20世纪以来一直是晚期PC的标准治疗药物。

尽管GEM可显著延长PC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但其改善PC患者长期预后的效果仍然有限[5]。

S-1是由摩尔比为1.0∶0.4∶1.0的替加氟、5-氯-2,4-二羟基吡啶和含氧酸钾组成的口服剂,并且已经与伊立替康、奥沙利铂、亚叶酸钙联合应用于PC治疗[6-9]。

S-1是口服氟尿嘧啶衍生物,可提高5-氟尿嘧啶(5-FU)的抗肿瘤活性,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10]。

本研究对S-1单药治疗和S-1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在二线治疗GEM难治性P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明确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为晚期PC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NY_ESO_1抗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NY_ESO_1抗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2 2. 1
NYESO1 的免疫学特性 NYESO1 抗原表位 T 细胞在识别肿瘤抗原过程中, 并不是识别整
167 ( SLLMWITQCFL ) 三个 NYESO1 抗原 和 p157ESO1 ( + ) 肿瘤患 肽已经被证实可以诱导产生 NY者特异性的 CTL 反应, 应用于临床肿瘤免疫治疗。 实验表明, 抗原肽的不同表位具有不同的结合 165 抗原肽中羧基端的 力和免疫原性, 天然的 p157半胱氨酸残基易被氧化, 因此有研究者通过个别氨 [2526 ] , 基酸替代的方法进行了改造 产生特异性 CTL 的能力至少提高了 100 倍, 从而有效增强了其结合 力和稳定性, 大大提高了免疫原性。 但是人工合成 的多肽可能由于缺乏翻译后修饰, 其诱导产生的免 Per疫反应与天然加工的多肽有所差异。 Camposez[27]小组也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索, 将一个破伤风毒 ESO1 肽序列 C 素的结构域融合到肿瘤来源的 NY-
。寻找和鉴定新的肿瘤特异性或相关性抗原
是肿瘤免疫学研究的关键之一, 随着重组 cDNA 文 库血清 学 分 析 技 术 ( serological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cDNA expression libraries,SEREX) 、 细胞毒性 T ( cytotoxic T cell , CTL ) 细胞 克隆识别技术、 生物信 息学技术为基础的抗原鉴定体系的应用 , 大量的肿 瘤特异性和相关性抗原被发现, 其中癌睾丸抗原 ( cancertestis antigen, CT) 被认为最具有前景的肿瘤 相关抗原之一, 其特点是在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 胞中表达, 但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仅限于睾丸和胚 胎组织。由于生殖细胞不表达 HLA 分子以及血睾 屏障的存在, 因此针对 CT 抗原的肿瘤免疫治疗一 ESO1 般不会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免疫毒性。 NY( New York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1 , NYESO1 ) 是 CT 抗原基因家族中的重要一员, 由于 [2 ] , 并在多种 其在肿瘤抗原中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肿瘤组织 ( 恶性黑素瘤、 肝细胞癌、 卵巢癌等 ) 中表 达而在肿瘤治疗领域备受关注。 因此, 本文对目前 ESO1 的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作 国内外 NY一综述, 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1 NYESO1 基因家族及其蛋白结构与表达

周剂量的多西他塞联合S-1(DS-1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周剂量的多西他塞联合S-1(DS-1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多西他塞 2 gm , g hd ,8d S一14 gm 0m / i t l 1d , vt 0 m / Bdp , 2 天 为一个周期 。治疗 至少完成 2个周期 。 i od 每 1 化疗前患者均 应用 托烷 司琼 止 吐 , 多烯磷 脂 酰 胆碱 护肝 治 疗, 定期 复查 血常规及肝 肾功能 , 未达 标 的患者给 予相 应的
12 治 疗 方 法 .
趋势 , 但死亡率仍居 肿瘤相关 死亡第 二位 , 但我 国 胃癌 的发 病率 、 死亡率 占恶性肿瘤 的首位 。胃癌早期无特 异性的典 型
症状 , 有文 献 报 道 确 诊 时 属 于 晚 期 胃癌 的患 者 占 8 % 一 0 9 %。晚期 胃癌预后差 , 0 现有 的治疗水 平 , 中位生存 期仅 1 0
13 观 察 指 标 和 不 良反 应 评 价 .
方案及靶 向与化疗联 合 的方案 。化疗 在晚期 胃癌 的综合 治 疗 中的地位 已经确立 , 普遍存在 的问题是 C 但 R率低及缓 解
化疗前所有可测量病灶均有基线测量 , 以后每 2个周期 进行影像学检查测量病灶大小及肿瘤标记物 检查 , 肿瘤 的近 期疗效按实体瘤 的疗 效评价标 准 ( E IT) R CS 评价 : ①靶 病灶 的评价 :测量所有靶病灶 的最 长径 , 计算所 有靶病灶 的最 并
2 结 果
2 1 疗 效 .
移 1例 , 心包转移 1 。K S评分 /7 例 P > 0分 , 预计生存 时问 >3
个月 , 有患者 均有 可评 价病灶 , 经病理认定 , 所 均 临床分期均
科 采用 多西他塞联合 S一1 一线 治疗晚期 胃癌患者 2 2例 , 取 得了确切的疗效 , 现将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 报告 如下 。

Sclerostin单克隆抗体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Sclerostin单克隆抗体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Sclerostin单克隆抗体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张阳洋;高艳虹【摘要】Sclerostin,a protein encoded by sclerosteosis(SOST)gene,antagonizes the Wnt protein via th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LRP5/6) receptor and inhibits bone formation.It has been a new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Both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es have indicated that sclerostin monoclonal antibody can treat osteoporosis by increasing bone mineral density,promoting bone formation and inhibiting bone resorption.However,limited data have evaluate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sclerostin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its influence on bone fracture,which deserve further studies.%硬骨素(Sclerostin)是由硬化性骨病(sclerosteosis,SOS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以通过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LRP5/6)结合达到拮抗Wnt蛋白并抑制成骨的作用,已经作为新的药物靶点用于抗骨质疏松药物研发.目前,围绕Sclerostin单克隆抗体已经进行了许多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该类药物可以提高骨量、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对于骨质疏松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该类药物应用后的副反应,对骨折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数据尚不足,有待完善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年(卷),期】2017(023)010【总页数】5页(P1376-1380)【关键词】骨质疏松;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Romosozumab;Blosozumab【作者】张阳洋;高艳虹【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毁坏、骨折风险增高为特点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感染性休克的现状及护理进展

感染性休克的现状及护理进展

感染性休克的研究现状及护理进展陆柳营,闫秋佚摘要:阐述感染性休克(SS)的发病机制、治疗现状,综述感染性休克的护理研究进展。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炎症反应;血管活性药物;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1.056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A-0077-02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SS)又称脓毒性休克或内毒素性休克,是全身性感染(sepsis)导致以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每年有数百万人罹患此病,病死率大于25%,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1-3]。

由于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故病死率仍然很高,迫切需要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近年来,在S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上有了新进展,现综述如下。

1 SS的发病机制 目前,S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过去长时间是从组织水平(微循环学说)来解释休克的发病机制,认识到休克是以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由于循环血容量减少,引起器官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紊乱。

在微循环学说的指导思想下,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创伤性)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对SS的疗效并未显著提高。

直到休克发生发展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各种体液因子(细胞因子)和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是微循环发生上述改变的根本原因[4]。

从此,关于SS的发病机制,达成了炎症控制学说的共识。

炎症失控学说认为,SS主要是因机体炎症反应失控所导致的器官损伤,其中,炎症介质起着重要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的介质包括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s)、血小板激活因子(PAT)、白三烯(LTs)、内皮衍生松弛因子(EDRF)、血管通透因子(VPF)等]、多种炎症介质[补体3a(C3a)、补体5a(C5a)等]以及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NO)等,它们的释放和相互作用可以形成相互重叠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内皮细胞炎症反应、血液高凝及微血栓形成、异常的血液循环状态、心肌抑制和高代谢反应,从而构成了炎症反应和感染性休克的病理基础[5]。

S-1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新进展

S-1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新进展
本用药 , 在 以往 在 肺 癌 的治 疗 中并 没有 取 得 很 但 好 的疗 效 , 其主要 原 因之一 在 于肺癌 是 D D高 活 P
中非 小细胞 肺癌 ( C C 高达 8 %左 右 , 多数 NS L ) 0 大
肺 癌 患者 在诊断 时 已属 晚期 。化疗 为 中晚期 非小 细胞肺 癌 常用 的治 疗方 法 ,2 0世 纪 9 O年代 后 期
期 , 完成 4个 周 期 , 共 结果 显 示 O RR为 2 % (3 2 1 o 5 ) 9 %C :2 ~3 % , f 9 ,5 I1 % 5 中位 生 存 期 为 1 . 02
个 月 ( 5 C : . ~1 . 月 ) 9 % I 7 7 4 5个 ,1年 生存 率 为 4 . %。上述 数 据表 明 ,S 1单 剂 治 疗 晚 期 非 小 11 一
2 1 年第 1 01 5卷第 3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un l f l i 1 dc ei rci o ra o i c in P ate C n a Me i n c ・1 5 ・ 2
S1治 疗 晚期 非小 细胞 肺 癌 临床 新 进展 一
薛 慧,王文武 ,欧阳学农
键。
疗效 平 台 , 管 采 用 何 种 化 疗 方 案 , 解 率 为 不 缓
1 %-3 % , 生存期 ( s 一 般 为 8 1 5 - 6 总 o ) ~ 0个 月 ,
1 生存率 通 常不 超过 4 %, 他 非铂 或 三药 治 年 0 其
疗方 案也 未在 此 基 础 上 有所 进 步 , 存 在 较 严 重 且 的毒副作 用 。 随着 治疗研 究 的深 入 , 于传 统 化疗 药 物剂 对
2 临 床 研 究 进 展

S-1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S-1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2 0 0 1 , 1 3 ( 4) : 2 2 1—2 3 1 .
胃癌是全球第四位常见的恶性 肿瘤 , 在所有肿瘤致 死率
中排名第二 J 。我 国每年 的 胃癌新 发病 例 数居 全球 首位 。
胃癌 常 常 在 确 诊 时 已 处 于 进 展 期 ( I I I 期或 I V期) , 预 后 较 差 J 。 目前 为 止 , 对 胃 癌 有 效 的 分 子 靶 向 治 疗 很 少 。 因
5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脏重 塑、 急性心肌梗塞 、 。 肾脏疾病及血管形成 中的作用 。 近 年来 , 研究发现在肺癌 、 前列腺癌及卵巢癌 中 N P R— A 的表达及其信号 通路与肿 瘤生长 密切相 关 。在 C 5 7 B L / 6小 鼠研究 中发现 N P R— A的缺失 可以预防小 鼠肺癌 、 皮肤癌 和
卵 巢 癌 的发 生 , 这些研究结果证明 N P R—A 可 能 是 一 个 新 的
[ 2] Ko n g X, Wa n g X, X u W, e t 1 a . 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 r e c e p t o r a a s a n o v e l a n t i c a n c e r t a r g e t [ J ] . C a n c e r R e s , 2 0 0 8 , 6 8 ( 1 ): 2 4 9— 2 5 6 . [ 3 ] A b d e l l a i m E M, T o o y a ma I . N P R—A r e g u l a t e s s e l f —r e n e w a l a n d
[ 6 ] F o c k K M, T a l l e y N, Mo a y y e d i P, e t a 1 . A s i a—P a c i f i c c o n s e n s u s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研究进展
急慢 性白血病、 类风 湿性 关节 炎、 肝硬 化和肝癌 的发病 中起 重要作用 。本文就 S C 一 O S1与细胞 因子 的关 系及其 临床
研 究进 展 进 行 综述 。
关键 词
细胞 因子信 号传 导抑制蛋 白一 ; 1 细胞 因子 ;高 甲基化 ;信号转导 ;白血病 Q ; 7 37 7 R 3 . 文献标识码 A
Ch n ia
Ab ta t sr c
S p rso f yo les nl g( O S sanw fmi f rt n rd cdi cl .I ma l n u pesr tkn i a n S C )i e a l o o ispo ue n el t ypa a oc g i y p e s y
i o tn o e i ls i e a v e d a k 1 o o r g lt y o i e sg a rn d ci n mp r tr l n ca s n g t e f e b c p t e ua e c t k n i n ta s u t .S a c i o l o OCS 1 wa b e v d a d c n 一 s o s r e n o — f me rt . E p e s n o OCS 1 C nf i c tk n i a r s u t n o o y o i e ,S c s I 6, F. i d f sy r i l x rsi fS o . a i l b t y o i e sg l ta d ci f s me c t k n s U h a L- U n i n n o OS ,NF一 M I ,GH ,a d S n,ma y i n Oo n mmu e r s o s sa e r g lt y t e i io n e p n e r e ua e b h m n vv .Ab o m a e p e s n o OCS- d n r l x r s i fS o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 SC-101 试验 S-1 vs SP vs FP
初治晚期或转移性 胃癌(n=230) 随机分组
S-1
S-1+CDDP
治疗失败后可转至 S-1
5-FU+CDDP
• 主要指标: ORR • 次要指标: TTF、OS、安全性
Jin M, et al. ASCO 2008
ORR 比较
分组 n S-1 SP FP 77 74 73 CR 1 1 0 PR 18 27 14 SD 15 31 28 PD 25 10 18 NE 8 5 13 RR(%) 24.7 37.8 19.2 p值 0.062 0.021
S-1-based therapy versus 5-FU-based therapy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 入选 4 项 RCT; 比较 OS, RR, 3/4级毒性。
• S-1(n=1065) vs. 5-Fu (n=1050)
HR 0.87 1.25 0.33 95%CI 0.79 - 0.96 0.31- 5.09 0.25 - 0.44
9 12 15
Pr obabi l i t y of
Sur v i v al
SP FP S-1
18
Months
* FP组的生存时间包括 41 例FP失败 后转至S-1单药治疗患者的贡献。
治疗组 S-1 SP FP
n 77 74 73
死亡 41 22 31
MST (day) 267 433 309
95%CI 202-323 365- 238-
邹卉瑜,等. 替吉奥胶囊(S-1)在中国癌症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0;26(5): 349-353.
苏立 vs 爱斯万具有生物等效性
苏立或爱斯万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n=21)
替加氟
吉美嘧啶
奥替拉西钾
5-FU
邹卉瑜,等. 替吉奥胶囊(S-1)在中国癌症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0;26(5): 349-353.
• 2007年2月首次分析证实
– S-1总生存期非劣于 5-Fu CIV (P<0.001) – IRI+DDP 总生存率的有效性验证未见明显差异 (P=0.055)
Boku N ,et ncet Oncol. 2009 Nov;10(11):1063-9.
更新分析
• 2008年4月更新分析证实
6.0
6 12 18 24 30 Months 36 42 48 54
Koizumi W, et al. Lancet Oncol. 2008 Mar;9(3):215-21.
总生存期
Estimated probability 1.0
S–1 (n=150) 1-year survival (%) 46.7 15.3
1
Boku,et al. Lancet Oncol 2009;10(11): 1063-1069. 2 J Clin Oncol 2009;27:15s (suppl;abstr 4514)
无法手术/复发胃癌/ 初治患者 (n=704)
(2000.11-2006.1)
R
5-Fu CIV (n=234)
1
0.4 摩尔比
1
S-1作用机制
Tegafur
O HN F O N O
半衰期延长至13h, 更适合口服给药
1
FdUMP 抗肿瘤活性 胃肠毒性
(腹泻,口腔炎)
肝微粒体P450代谢酶 (CYP2A6) 手足综合征 神经毒性 心脏毒性
DPD
F- β -Ala
肿瘤 胃肠道
CDHP
5-FU
骨髓
OXO
OPRTFdUMP
白细胞减少
HGB降低 淋巴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降低 恶心 呕吐 腹泻
1(1.3)
5(6.3) 7(8.8) 3(3.8) 0 0 1(1.3) 3(3.8)
10(13.2)
8(10.5) 4(5.3) 13(17.1) 5(6.6) 2(2.6) 5(6.6) 5(6.6)
7(9.5)
3(4.1) 5(6.8) 12(16.2) 9(12.2) 4(5.4) 9(12.2) 0
无进展生存期
Estimated probability 1.0
S-1 n 150 4.0 PFS
S-1+CDDP 148 6.0
0.8 0.6 0.4 0.2 0.0 0 4.0
HR=0.57 (95% CI: 0.44–0.73) Log-rank, p<0.0001 Median follow-up: 34.7 months
S-1 40mg-60mg/m2, po, bid, days 1-21 CDDP 60mg/m2, day 8 q5wks
主要终点 : 总生存期 次要终点 : PFS / TTF / ORR / 安全性
Koizumi W, et al. Lancet Oncol. 2008 Mar;9(3):215-21.
S-1 在胃癌中的应用
• 姑息治疗 • 辅助治疗
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
• S-1是否可替代 5-Fu civ?
日本JCOG9912研究更新分析结果
5-Fu CIV vs S-1 vs IP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5-fluorouracil (5-FU) Alone Versus Combination of Irinotecan and Cisplatin (CP) Versus S-1 Alone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JCOG9912) 1 Updated results of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5-fluorouracil (5-FU) Alone Versus Combination of Irinotecan and Cisplatin (CP) Versus S-1 Alone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JCOG9912) 2
– S-1 2年总生存率优效于5-Fu CIV (P=0.023) – IRI+DDP 2年总生存率优效于5-Fu CIV (P=0.019)
5-Fu S-1 IP
2-year Survival(%) 14 21 18
p value
0.0002(non-inferiority) 0.0194 (superiority)
不合格0例,未治疗2例
不合格0例,未治疗2例
优效性研究
主要终点:总生存 (OS) 次要终点:到治疗失败的时间 (TTF) 非住院生存时间 (NHS) 不良事件 (AE) 客观缓解率(ORR)
非劣效性研究
Stratified by (minimization)
• 研究中心 • PS 0/1/2 • 不可切除 复发 vs 辅助化疗 复发 vs 无辅助化疗
S-1组成
替加氟 (FT)
5-Fu前体药物, 具有优良口服 生物利用度,在 肝微粒体细胞 色素P450代谢 酶系CYP2A6作 用下转变为5Fu,发挥抗肿瘤 作用
吉美嘧啶(CDHP)
强效竞争性 抑制DPD对 5-Fu的分解, 提高血液和 肿瘤组织中 5-Fu的浓度 和作用时间
奥替拉西钾(OXO)
奥替拉西钾经 口服吸收后可 在胃肠道内选 择性地作用于 OPRT(乳清酸 磷酸核糖转移 酶),阻断5-Fu 磷酸化,减轻5Fu引起的胃肠 道毒副作用
厌食
便秘
0
0
0
0
1(1.4)
1(1.4) Jin M, et al. ASCO 2008
SC-101 研究结论
• 疗效 S-1 与 FP 相近,SP 优于S-1单药及 FP; • S-1 毒副反应轻微; • S-1 单药二线治疗并获得 14.6% 缓解率, 提示 S-1 单
药二线治疗亦有一定效果。
P-值**
<0.001 —— 0.038
Jin M, et al. ASCO 2008
*截止2007年 1 月 15日,随访 224 例, 死亡 94 例 (42%),存活 115 例,失访 15 例. **: Logrank test
不良反应比较
S-1 不良反应 贫血 n=80 G3+G4 n(%) 2(2.5) SP n=76 G3+G4 n(%) 4(5.3) FP n=74 G3+G4 n(%) 4(5.4)
0.0233 (superiority)
Boku N ,et ncet Oncol. 2009 Nov;10(11):1063-9.
不良反应比较
— 6个月以内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
Boku N ,et ncet Oncol. 2009 Nov;10(11):1063-9.
FdUMP 骨髓毒性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CDHP
HO
OH Cl
N
OXO Oxo
HN O
O N 1 N COOK H
0.4
Ueno H, et al. Oncology 2005; 69:421-7.
齐鲁制药苏立(S-1)生物等效性试验 及中国癌症患者药代动力学特性
药代动力学和 生物等效性试验 N=21癌症患者
替吉奥(S-1) 临床研究进展
番禺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 曹小龙 2010-12-16·广州
主要内容
• S-1 介绍 • S-1 在胃癌中的应用
姑息治疗
一线: S-1 vs. 5-Fu civ? 联合化疗是否可提高疗效?
二线:5-Fu 失败后 S-1 是否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