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

合集下载

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整改措施

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整改措施

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整改措施分析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患者及家属因素:患者可能会因为舒适度改变而自行拔除导管,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和陪护人员,他们对防拔管宣教的依从性差,不能充分认识意外拔管的危害性。

晚夜班家属处于熟睡状态,对患者看护连续性中断。

烦燥不安的患者可能会无意识控制并自行拔管。

家属为了促进患者舒适,可能会自行放松约束。

护士因素:意外拔管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晚夜班及中午繁忙时段,小夜班时段相对繁忙,凌晨时段相对疲乏,测体温较多,有巡视不到位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健康宣教力度不够,对宣教效果缺乏跟踪,未使患者及陪护人员充分认识到管道留置的重要性。

约束带使用松紧不适宜,效能降低。

导管固定欠妥,易滑脱。

防拔管手套未充分使用,增加患者自行拔管机会。

操作流程执行不规范,如导尿操作前未检查气囊有无漏气、气囊注水操作不规范等,致导尿管自行滑脱。

部分护理人员晚夜间自律性不够,心理上自我放松对患者的巡视观察,致患者夜间意外拔管频率增加。

护士对意外拔管高风险患者预警不足,未进行动态评估,尤其是对家属陪护不力的患者,未重点交接,缺乏预见性护理。

管理因素:晚夜间及其它非办公时段工作督查不到位。

对病区重点患者缺乏预见性管理。

管道质控组督查力度有待加强,病区管道小组联络员未充分履职。

导管护理培训不到位。

其他因素:导尿管等材质可疑存在问题。

整改措施:1.引流导管处置:记录导管刻度,并将刻度纳入床头交接班内容,发现刻度与原始记录不相符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

妥善固定,包括引流袋、负压吸引球等,预防受重力作用引起滑脱。

重视患者不适,及时了解患者导管不适的原因,必要时汇报医生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尽量促进患者舒适。

2.预见性护理:强化宣教和陪护重要性,告知其管道留置的目的和意义,促使其提高认识。

提高防拔管手套的使用率。

对于烦燥、意识不清的患者做好有效约束,增加巡视密度,针对患者病情与治疗及时和家属做好沟通,交待家属不得随意放松约束。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文献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文献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文献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置入的管道自行拔除或因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管道脱落。

非计划性拔管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它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为了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1. 患者因素(1)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意识不清时,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拔管。

(2)患者疼痛:患者疼痛时,为了缓解痛苦,可能会自行拔管。

(3)患者恐惧、焦虑:患者对置入管道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可能导致自行拔管。

(4)患者不舒适:患者感到不舒适时,可能会尝试拔除管道。

2. 医护人员因素(1)操作不当:医护人员在置管、固定和搬运患者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管道脱落。

(2)评估不足: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足,未能及时发现拔管风险。

(3)沟通不足: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足,导致患者及家属对管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4)巡视不及时:医护人员巡视不及时,未能发现并处理管道脱落的风险。

3. 管道因素(1)固定不牢固:管道固定不牢固,容易因患者活动或外界因素导致脱落。

(2)管道质量问题:管道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使用过程中脱落。

二、非计划性拔管的整改措施1. 患者管理(1)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管道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2)提高患者舒适度:根据患者需求,调整床位、姿势等,减轻患者不适。

(3)给予心理支持:针对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和关爱。

(4)疼痛管理:对疼痛患者给予合理镇痛,减轻疼痛导致的拔管风险。

2. 医护人员管理(1)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置管、固定和搬运患者的操作技能。

(2)完善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患者病情评估体系,及时发现拔管风险。

(3)加强沟通: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他们对管道重要性的认识。

(4)加强巡视: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巡视,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管道脱落风险。

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哎呀,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啊!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听起来就像是一场闹剧,但实际上却是医护人员每天都可能遇到的棘手难题。

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又该如何解决呢?别着急,我这就来给大家一一道来。

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的产生原因。

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没有预先计划的情况下,医生突然决定拔掉患者的管道。

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在很多场合,比如患者病情突然恶化,需要紧急抢救;或者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觉得必须马上处理等等。

这种事情的发生很多时候都是出乎意料的,让医护人员措手不及。

那么,这种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问题呢?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原因。

医生的判断失误是一个重要因素。

有时候,医生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可能会因为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医生的技术水平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失误,那么就可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医院的管理也有一定的责任。

如果医院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没有对医生进行足够的培训和指导,那么这种问题就很难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既然知道了问题的产生原因,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要加强医生的培训和指导。

医院应该定期组织医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医院还应该加强对医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避免因为情绪波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我们要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医生在操作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医院还应该加强对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我们要加强患者的沟通和信任。

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往往会感到恐慌和无助,这时候医生的关心和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让患者明白,医生是为了他们的健康和安全而努力工作的,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是医生战胜困难的最大动力。

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1.1 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概述在医疗领域,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管道意外拔出,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这类事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导致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加,甚至引发医患纠纷。

因此,对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整改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2.1 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失误: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可能会出现误操作,导致管道意外拔出。

(2)管道固定不当:管道的固定方式不合适,或者固定材料质量不过关,可能导致管道脱落。

(3)设备故障:手术设备的性能不稳定,或者设备本身存在缺陷,也可能导致管道意外拔出。

(4)患者体位改变: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位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管道的稳定性。

(5)医护人员沟通不畅: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不到位,可能导致操作指令执行错误,从而引发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

三、3.1 整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针对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整改:(1)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操作技能,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

(2)优化管道固定方式:研究和采用更加合适的管道固定方法,选择质量过关的固定材料,确保管道的稳定性。

(3)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缺陷。

(4)加强患者体位管理:根据手术特点和患者病情,合理调整患者的体位,保证管道的稳定性。

(5)改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操作指令的准确传递,降低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四、4.1 整改措施的落实与监督为了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1)明确责任人:对于每一个整改措施,都要明确具体的责任人,确保责任到人。

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PICU and its corrective measures.Unplanned extubation, also known as accidental extubation, is a common problem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 It refers to the premature removal of an endotracheal tube or tracheostomy tube by a patient or inadvertently by healthcare staff. Unplanned extubation can lead to va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airway obstruction, hypoxemia, and respiratory distres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root causes of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order to develop effective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improvement.Unfamiliarity with medical equipment and lack of proper training are significan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unplanned extubation incidents. Healthcare providers, including nurses and respiratory therapists, must be adequately educated on the appropriate techniques for securing and monitoring endotracheal tubes and tracheostomy tubes.Continuous training program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ensure that all PICU staff members possess the necessary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prevent unplanned extubations.Inadequate sedation or analgesia is another major reasonfor unplanned extubation. Patients who are not adequately sedated may exhibit increased movement, leading to accidental removal of their breathing tubes. It is crucial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carefully assess painlevels and administer appropriate sedatives or analgesics to maintain optimal comfort levels while ensuring immobilization during intubation periods.Improper fixation of endotracheal tubes or tracheostomy tubes can also result in unintentional removal. The use of securement devices like adhesive tapes or commercial tube holders is essential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dislodgment. However, it is equally essential to ensure that these devices are applied correctly and periodically inspected to avoid slippage or loosening over time.Patient agitation and restless behavior pose challenges inmaintaining endotracheal or tracheostomy tube stability. Rational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such as the use of sedatives or muscle relaxants, can assist in managing patient agitation and minimizing the risk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incidents. It is important to tailor medication plans to each patient's specific needs while avoiding oversedation that could lead to other complications.In conclusion, the prevention of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PICU requires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addressing factors related to staf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ppropriate sedation and analgesia management, proper fixation techniques, and individualized patient care plan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urrent practice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identify gaps and implement corrective measures that consider the unique challenges faced in each case. 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re essential for ensuring sustained improvements in reducing unplanned extubation incidents.问题是:PICU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中,非计划性拔管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

简单来说,就是医生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决定把病人的管子拔掉,结果导致病人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

这种情况虽然听起来挺严重的,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原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就可以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那么,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 医生的沟通能力不足我们要考虑的是医生的沟通能力问题。

有时候,医生在处理病人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

比如说,医生没有跟病人或者家属充分沟通,就直接决定把管子拔掉了。

这种情况下,病人和家属可能会感到不满,甚至会出现抗议的情况。

所以,我们要加强医生的沟通能力培训,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

2. 医生的技术水平不够高我们还要考虑到医生的技术水平问题。

有些情况下,医生可能并不是故意要把管子拔掉,而是因为他们的技术水平不够高,无法应对突发情况。

比如说,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导致管子被拔掉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强医生的技术培训,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操作技巧。

3. 医院的管理不善我们还要考虑到医院的管理问题。

有时候,医院可能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比如说,医院可能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或者没有对医生的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强医院的管理建设,让各项制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整改措施呢?其实,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还是比较多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整改:1. 加强医生的沟通能力培训针对医生沟通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医生的沟通能力培训。

通过培训,让医生能够更好地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避免因为沟通不畅而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PICC导管是一种用于静脉输液或药物输注的导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然而,有时候患者在使用PICC导管的过程中会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这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疼痛和不便,还可能引起感染等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1.患者不慎导致:有些患者由于不注意使用导管时的动作或姿势,可能会不慎拉扯导管,导致导管脱出血管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2.导管固定不当:PICC导管在插入后需要进行固定,如果固定方式不当或固定松动,导管就容易被拉扯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3.导管受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给导管施加压力,比如戴过紧的衣物或进行剧烈活动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导管被压迫而脱出。

4.定位不准确:如果PICC导管插入时的定位不准确,导管可能会在体内扭曲或移位,导致脱出。

为了预防和减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护理对策:1.患者教育:对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进行详细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指导,告知他们导管的位置和注意事项,提醒他们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和拉扯。

2.导管固定:在插入PICC导管后,护理人员应该使用专用的导管固定器固定导管,以确保导管不会被拉扯或松动。

3.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导管的固定情况和位置,及时调整固定器,防止导管受压或移位。

4.注意饮食和活动: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避免进行剧烈的活动,以免导致导管受压或脱出。

5.定期更换导管:PICC导管一般建议每1-2周更换一次,以减少导管使用时间过长造成的问题,及时更换导管也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

总之,预防和减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患者教育、导管固定和定期检查等护理对策,可以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确保导管的安全和畅通,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 引言1.1 概述: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在使用中心静脉置管(PICC)期间,未经医疗团队的意愿或计划而提前移除导管的情况。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给患者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并发症。

因此,对于非计划性拔管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及采取相应整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背景: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监测和输注药物。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系列风险和困难。

尽管有各种预防措施和培训方案,但非计划性拔管现象依然频繁发生,并且往往伴随着不良后果。

因此,需要全面探索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事件。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PICC非计划性拔管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减少该事件在临床实践中的发生。

首先,我们将整理常见的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并进行详细剖析;其次,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实际案例的探讨,进一步揭示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深层次原因;接着,我们将介绍患者风险评估工具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提高对此类事件的预防与处理能力;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PICC 固定方法及培训措施加强,从而增加操作者在置管过程中的专业素养;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需要改进和深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整合,在临床实践中改善PICC非计划性拔管现象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水平,并为相关医疗人员提供有效指导和参考。

2. 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2.1 常见原因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在没有提前计划和准备的情况下,导管被意外地拔出了病人身体内。

常见的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主动行为:有些患者可能会不慎触碰到导管,或者尝试自行移除它们。

2) 不适当固定:如果导管在插入后没有得到恰当固定,例如使用不合适或松弛的固定装置,那么导管更容易被拔出。

3) 摩擦力过大:当患者与床单或其他物体摩擦时,可能会对导管造成压力并增加其脱落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置管时机


置管选择快下班时间,减少人员走动
与医生沟通,请已进修医生传授经验 静疗组加强学习,总结教训与不足,总结经验


增加对科室人员静疗知识培训,规范操作
营养液使用立泵输入,减少换药次数 Picc病人冲管生理盐水专人专用 注意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巡视和重视交接班
计划内拔管 40% 非计划内拔管 60%
1 2
我科piccUEX的基本情况
• 1例堵管 • 1例导管置入位置过浅脱出 • 其余4例都是2016年8月份置管,怀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 染,导管末端细菌培养结果有1例蜂房哈夫尼亚菌阳性, 其余均为阴性
原因
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主要内容
UEX 背景 原因 预防
概念
非计划性拔管 ( UEX,unplanned extubation )
是ICU 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
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
也指根据病情需要仍需留置,却因某种因素不得不拔除 的事件。
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 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TQM五要素 人,Man 机,Machine 料,Material
法,Method
环,Environments
特性要因图

护理知识 经验缺乏
护士
器官发育不 成熟
抵抗力低下
头静脉 6*38mm 150ml/min 贵要静脉 8*240mm 200ml/min
Picc在新生儿 科中的适用症
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
病情危重,需长期静脉治疗(>2周);
输注高渗透压及需静脉营养液>1周以上。
PICC的特征
• 相对外周的留置针
保护静脉系统 刺激小,距心脏近 减少治疗中断,提供可靠的通路 相比中心静脉导管(CVC) 操作、固定、护理较CVC方便 并发症少,降低费用 减少病人外伤的发生 减少导管相关性的感染
固定方法 不熟练 体重太小
picc
非 计 划 性 拔 管 原 因 分 析
患儿
观念未提升 评估能 力不足 观察能 力不足 医生 不配合开医嘱
缺乏 人力 相关 资源 物品
未把控好 置管人数 置管位置 未达上腔
没有单独 置管空间
病人太多
不足

输液泵选 择错误

病房 空间 拥挤
约束 用具 针对 性差

人,Man
护理人员
静疗组人员太少,对相关知识培训过少,导致护理知识及经验缺乏
巡视不及时,导致堵管 管道风险评估能力不足(未约束或有效约束)
管道固定时不熟练,导致折管怕管道锻炼增加了换贴膜次数
人,Man
患儿
胎龄体重太小,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常发生病情变化,增加有创
护理次数 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
影响
非计划性拔管 ,可导致2:
损伤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患者住院费用
甚至死亡
……
非计划性拔管指征
• • • • 导管堵塞经相关处理后仍不通畅; 皮肤过敏,经处理未见好转; 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意外拔出、滑出;股静脉置管侧下肢 出现血栓等。
我科piccUEX的基本情况
我科piccUEX情况
人,Man
医生
认为静疗是护理人员的事,与之无关
缺乏picc相关病人如何开医嘱的经验(如可以增加热卡的摄入,营养 液中加入小剂量肝素钠 只要置管病人出现病情变化第一想法就是考虑CRBSI,不会医护配合 共同排除原因
料,MaterialFra bibliotek用具约束用具:病人皮肤娇嫩不敢使用约束用具,容易出现折管
缺乏酒精或氯已定醇棉片导致无针输液接头消毒效果欠佳 缺乏一次性预冲液,增加感染机会
环,Environments
没有相对无菌的治疗室置管
病室病人多,相对拥挤 护士人员不足
法,Method
操作技术不够熟练,经验不足 未把控好置管人数,在危重病人多的时间段同时置管人数太多 使用卧泵输入营养液,增加换药次数,增加感染机会
PICC置管后非计划性拔 管原因分析及预防
• PICC是经上臂静脉穿刺,将导管放置 到上腔静脉的一组静脉留置导管。是 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等)穿刺插入导管 ,其尖端 定位于上腔静脉下1/3或上腔及右心 房交界以上
• 锁骨下静脉 • 19/60mm • 1-1.5l/min
上腔静脉 20*70mm 2-2.5l/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