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笔记

合集下载

【推荐下载】高二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知识点最新

【推荐下载】高二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知识点最新

[键入文字]
高二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知识点最新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为大家推荐了高二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高中历史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宋神宗即位,立志革新,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变法中,王安石建立了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

吕惠卿、曾布等人参与草拟新法。

新法内容如下:
 ★限制商人
 供应国家需要和限制商人的政策,主要是均输法、市易法和免行法。

 ★均输法
 熙宁二年七月,颁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

由发运使掌握六路的财赋情况,斟酌每年应该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资的情况,然后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从便变易蓄买,贮存备用,借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

均输法夺取了富商大贾
1。

高二下册历史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高二下册历史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高二下册历史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下册历史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一、庆历新政①、目的:摆脱危机,巩固统治。

高考宋朝历史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高考宋朝历史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高考宋朝历史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1.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北宋前期,社会比较稳定,各种事业都有所发展。

可是,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在发展之中。

至仁宗(1022—1063年)时,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主要表现在:一、在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二、在社会方面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苛重,促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冗官冗兵冗费“冗官”问题早在北宋初年就已经出现了。

当时,宋太祖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曾采用了一系列分割各级官僚机构及其官员权力的制度或办法,致使各级政府机构重叠,官吏人数大增。

同时,北宋统治者还实行恩荫制度,大批高官的子弟、亲戚甚至门客不经选举便涌入仕途。

此外,太宗以后,又扩大科举规模,每科总有五、七百到一千人被录取做官。

因之,官僚队伍迅速膨胀。

北宋初,内外官仅几千人;到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3年),已达到两万多人;到嘉祐年间(1056—1063年),更“十倍于国初”。

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严重。

“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冗兵”问题是由所谓“养兵政策”造成的。

北宋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防止破产农民铤而走险,每逢荒年,便把成千上万的流亡农民招募为禁军或厢军。

因此,职业兵人数直线上升。

太祖开宝年间(968—976年)有兵三十七万八千,仁宗皇祐(1049—1054年)时竟达一百四十万,八十年间兵员增加了两倍半。

如此庞大的军队,远远超过了宋朝政府的正常需求。

因此,大量的士兵长期无事可干,游手好闲,军队素质低下。

“冗官”、“冗兵”使北宋政府的行政和军事效能日益下降,是形成“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

“冗费”问题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是北宋本来就对官吏和军士的待遇优厚,政府财政开支已很大,而“冗官”、“冗兵”情况日益严重,致使财政开支猛增。

其二是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失败,每年输巨额“岁币”。

太宗至道(995—997年)年间,国家每年收入为二千几百万缗,支出只占其中的一部分。

高二下册历史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知识点梳理

高二下册历史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知识点梳理

[键入文字]
高二下册历史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知识点梳理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以下是历史网为
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册历史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
关问题,加油,历史网一直陪伴您。

王安石变法概述:
1、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2、性质:
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
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3、历史地位: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

但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
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注定改革必然失败。

4、积极作用:
(1)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在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
1。

高考宋朝历史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高考宋朝历史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高考宋朝历史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1.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北宋前期,社会比较稳定,各种事业都有所发展。

可是,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在发展之中。

至仁宗(1022—1063年)时,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主要表现在:一、在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二、在社会方面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苛重,促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冗官冗兵冗费“冗官”问题早在北宋初年就已经出现了。

当时,宋太祖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曾采用了一系列分割各级官僚机构及其官员权力的制度或办法,致使各级政府机构重叠,官吏人数大增。

同时,北宋统治者还实行恩荫制度,大批高官的子弟、亲戚甚至门客不经选举便涌入仕途。

此外,太宗以后,又扩大科举规模,每科总有五、七百到一千人被录取做官。

因之,官僚队伍迅速膨胀。

北宋初,内外官仅几千人;到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3年),已达到两万多人;到嘉祐年间(1056—1063年),更“十倍于国初”。

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严重。

“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冗兵”问题是由所谓“养兵政策”造成的。

北宋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防止破产农民铤而走险,每逢荒年,便把成千上万的流亡农民招募为禁军或厢军。

因此,职业兵人数直线上升。

太祖开宝年间(968—976年)有兵三十七万八千,仁宗皇祐(1049—1054年)时竟达一百四十万,八十年间兵员增加了两倍半。

如此庞大的军队,远远超过了宋朝政府的正常需求。

因此,大量的士兵长期无事可干,游手好闲,军队素质低下。

“冗官”、“冗兵”使北宋政府的行政和军事效能日益下降,是形成“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

“冗费”问题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是北宋本来就对官吏和军士的待遇优厚,政府财政开支已很大,而“冗官”、“冗兵”情况日益严重,致使财政开支猛增。

其二是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失败,每年输巨额“岁币”。

太宗至道(995—997年)年间,国家每年收入为二千几百万缗,支出只占其中的一部分。

高二下册历史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高二下册历史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高二下册历史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知识点一、庆历新政①、目的:摆脱危机,巩固统治。

②、新政开始: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中心—整理吏治。

③、新政内容:严格官吏升迁考核;限制官僚子弟亲友恩荫做官;加强各级官员保举、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④、结果:新政触犯了守旧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禁止。

范仲淹等改革派相继被排挤出朝廷,改革措施也被废除。

二、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1、主要内容理财措施——①、青苗法:每年轻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

这样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剥削,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②、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③、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兴建水利,开开荒地。

④、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依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⑤、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固物价和商品交换。

国家收人也有增加。

军事措施——①、保甲法。

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

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坚持社会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这既可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又可以抵抗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

②、将兵法。

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加以训练。

这就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气力。

教育措施:①、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②、整理太学。

重新编辑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

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受官,以资鼓励。

这就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2.变法的成效:①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②各地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很多荒地辟为良田,③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王安石变法笔记

王安石变法笔记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①②③④1、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①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大部分土地被地主占有。

政府不断增加赋税,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在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役重重盘剥下,农民生活困苦,社会阶级矛盾尖税。

②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国后,为加强专制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到北宋中期,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

首先,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北宋在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了“积弱”局面。

其次,由于机构重叠,官职冗滥、军队数量激增,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所谓“三冗”问题。

“三冗”导致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

2、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施行新政。

这次改革发生在庆历年间,故称“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强烈反对。

新政仅推行一年多就夭折了。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强兵①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收20%利息,这样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②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③免役法(募役法)。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相应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④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这就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⑥均输法:要求发运使仿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原则,采购物资2、强兵之法①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十户为一保。

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参与维持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还实行连坐法,同保人要互相监督、检举。

②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

每户一匹,富户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③将兵法:在北方各路设100多“将”,每将置正副将各一人。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4.3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重点知识讲解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4.3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重点知识讲解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3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变法的命运变法的最终结局是王安石辞职,新法被废二、变法的作用1、积贫局面的改变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和谷物积极:限制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缓和矛盾,增加政府收入。

消极:强制借贷,利息较高,政府放高利贷,引起社会不满。

②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积极:出钱代役保证农时,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增力政府收入。

消极:农民负担依然沉重③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积极: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农业灌溉,耕地面积大大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政府增加税收。

④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收税积极:抑制兼并, 减轻农民部分赋税负担,增加政府收入。

⑤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积极: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积弱局面的改变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费开支,提高战斗力。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保甲法:农村十户为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战斗力。

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维护农村地方治安。

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政府节省养马费用,提高马匹质量和数量。

将兵法:由固定将官带队训练改变了兵将分离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设军器监:严格管理和监督兵器制造武器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

3、变法的积极作用(进步性)富国方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促进农业和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强兵方面:有效裁减军队,节省军费,提高军队战斗力取士方面:改革科举考试内容,解放思想,培养人才。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4、变法的消极作用(局限性)(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属于改良性质的改革。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⑤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 制。
★六.变法的教训、认识
1.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 会遭到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所以改 革者必须要考虑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 杂性,要有坚定的信念。
2.改革的措施要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还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变法的背景
(积贫积弱的北宋)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 (一)变法的必然性
❖ 1.北宋中期面临着严重的“三冗两积”的局面 ❖ 根源: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 战争赔款、大兴土木

加 强
一职多官 恩荫、科举
冗官
中 央
扩充军队
冗兵
冗积 费贫


收回兵权 分割军权
军队战斗力弱

分化事权 行政效率低下 弱
❖ 2.内忧外患: ❖ 内忧---北宋土地兼并严重,加之苛捐杂税繁多。
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政治危机) ❖ 外患---辽、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
尖锐。(边患危机)
二、变法的概况
1、根本目的:直接目的: 富国强兵 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2、核心内容: 富国强兵
B.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政府支出
C.将兵法:朝廷对原有的禁军进行精简裁并,淘汰老弱。 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军队战斗力 D.军器监:专门制造武器,以其制造武器的精粗进行赏罚
作用:军器制作逐渐改善,数量之多足够十年征战之用
3、育才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 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3、指导思想: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三、变法的内容
1、富国(理财)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A. 积极: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 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②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A. 积极: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产发展, 并增力政府收入
③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积极: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④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积极: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 赋税负担。
⑤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积极: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措施
内容
作用
改革科举 整顿太学
废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要求考生联系实际。
改组太学,《三经新义》 为必读教材(儒家思想)
发展了教育, 选拔一些通经 致用的人才, 为变法服务。
四、变法的评价
1.变法的积极性:
变法取得一定成效 A.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 B.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 C.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
2.变法的局限性: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最终失败局部调整, 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
五.分析失败原因:
主要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 起民间不满 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⑥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 积极:节省了国家开支 消极:利用国家行政手段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违背了 客观经济规律
2、强兵
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作用(目的): 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 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