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探索和启示

合集下载

多层次总部经济:成都工业强市带动工业强省的引擎

多层次总部经济:成都工业强市带动工业强省的引擎

共 审批 外商投资企业 4 2 02家 , 际使用外 资达 4 . 实 39亿美
元 。从 “ 走出去” 的情况 看 , 20 仅 06年成都 市 的出 口总额
就达 2. 9 3亿美元 , 出境外就 业人 员 3 6 派 14人次 。 新批 对外 直接投资设立境外生 产型企业 项 目5个 , 新批对外 承包 工 程企业 1 。另外 , 引进 内资 方面 , 家 在 成都仅 2 0 06年就 引 进 内资项 目54 0 5个 , 增资项 目 16个 , 际引进市 外资金 7 实
大批都市工业 与现代 高端服务 业 的发展 , 大大 提升 中心城 市的产业结构层次及城市功 能与形象 , 引领 中心 城市跨 越 发 展 ; 于企业 “ 对 基地” 所在 区域来说 , 以通过 “ 可 总部——
通城 市( ) 镇 聚集 , 而企业 总部 向人才 、 信息 、 术、 本 等 技 资
进。
由于企业总 部 在企 业 组织 结 构 中处 于 高端 层 次 , 因
此, 聚集企业总部 , 发展 总部 经济 , 际上就是 发展 “ 实 脑部


成都以总部经济带动工业强省 的战略意义
经济 ” 以企业 “ , 功能链高端” 的发展为引擎 , 带动整个企业
以及相关产业 的发展 。即通过企业 战略决策 、 发、 研 营销、 结算等总部管理功 能 的聚集 , 总 部 ” 在城 市 来说 , 对“ 所 不
济的 良好条件 。北 京市 社会科 学院 中 国总部经 济研 究 中 心发表的( 0 5— 06年 : 国总部 经济 发展报告 》 对全 20 2 0 中 , 国3 5个城市 的 总部 经济 发展 能力 。 基 础 条件 、 务 设 从 商 施、 研发 能力 、 专业服务 、 政府 服务 、 开放 程度 等六 个方 面

各地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各地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展望:未来总部经济发展政策的趋势与展望
展望
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政策措施,推动总部经 济的持续发展和升级。
加强与国际接轨和区域合作,吸引更多的国内外 企业来华投资和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企业提供更 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的城市。
信息中心转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 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些城市具有 更好的信息中心和信息传递条件 ,吸引了企业将总部迁往这些城
市。
总部经济的优势和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
总部经济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企 业和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
财富。
优化资源配置
总部经济优化了资源的配置,使得企 业能够更好地利用优势资源,提高效
适应政策环境
企业应关注国家及地方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深入研究政策内涵,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抓住政策机遇 。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关注总部经济区位优势,合理布局企业战略发展
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企业应关注不同地区的总部经济优势,如人才、市场、交通等,合理布局企业 战略发展,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各城市为吸引总部企业落户,制定税 收优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 税、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的减免。
03
总部人才引进政策
各城市为吸引总部企业落户,制定人 才引进政策,包括高端人才奖励、人 才公寓建设、人才绿卡等方面的支持 。
03总Biblioteka 经济发展政策案例北京: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总部经济发展
1. 科技创新是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北京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和研发实力 丰富,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都市总部经济发展研究——创办中国西部中小企业总部基地的建议

成都市总部经济发展研究——创办中国西部中小企业总部基地的建议

挤发艘战略的重要组成鼯分。要通过加 大宣传力度 .在全市上下进一步 笺一思 想 .充分认识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性和 紧追性 .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努力将 戚都市总部经济发展稚土新台阶
2加 强 产 业 发晨 趣 l . 大 力 培 擅 优 . 捌 势 主 粤 产 业 和 产 韭 群
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必须搞好 瑶都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章维 刚
好 成 眷 市 产 业 裳 晨 布 愚趣 糊
成都 市夏 晨 息 帮 经济 的 总 体 思 路 曩 对 肇 建 戗
成 都市发 展总部 经侪 的总体 思路 是 : 以 事学 的 发鹰 观为 指 导 .探 入研 究 } 和正确把握总部 蛏挤发展的一 般规律 . 立 足 成 都 优 势 . 以产 业 络 构 辩 整 为 重 点,以产业布局、产韭链建设 和重点 垒 业发展为突破.太力优化发展环境 .加 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没: 成都市发 展总部 经济 的基本 骧劐 是 :着 力培植 、弓 进 国内 外现代 制造 I
市 的 城 市 产 韭 布 局 规 嬲 . 明 确 产业 发 展
空阊 .建设形成分 工合理 、功瞎 突出 、
配套完 善 、优势互补 舶产业空阿希局 。 进一步调整理顾高新区 、经侪 开发 区尊
重点固蛀管理体 静.明确 l 姥定位 宪 功 如西区主导产业特色 .孵确 重点支持 符
目前 .成都市已经正式将食品 、医 药 、机械和电子信息产业四个产业确立 为 主导产业 .希望冀船发履成为地区经 济 的支柱 .并带动其他产l 柏发展 .但 业 就成都当前的产业发展承平和资金实力
5摄 升 城 市 功 能 。 为 总 舔 经 济 发嚣 .
— —
的相燕配 套政策 +在规 铷 、资盘 、人 才、商区建琏等方面绦干顿辫支持 通 过 发展优势产业 .在内可以培葬出踌区

各地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各地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政策出台的背景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总部经济 发展政策,以吸引和培育优质企业总部,提升城市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政策目标概述
增强城市吸引力
提升产业层次
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降低 企业成本等方式,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总部 落户,增强城市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政策内容概述
01 02
定义和分类
总部经济是指企业将其决策、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和部分生产制造环 节在中心城市完成,而将生产制造环节等低端环节布局在周边中小城市 或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形态。
政策目标
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中心城市的辐射 带动作用。
03
政策措施
包括优化企业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加大财税
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经济增长
总部经济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区域经济 增长,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增加区域
税收和财政收入。
就业机会
总部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区
域就业率。
产业升级
总部经济政策可以引导企业向高端产 业聚集,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转型。
城市形象
总部经济政策的实施可以提高城市的 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 业落户,促进城市发展。
案例三
• 背景介绍:为进一步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某市决定建设总部经济区。该市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及实施方案,确 保总部经济区的顺利建设与发展。
• 建设规划:某市总部经济区建设规划包括选址、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该市计划在城市核心区域选 择适宜的地块,并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
• 实施方案:为确保总部经济区的顺利建设与发展,该市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入驻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四是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总 部经济区的优势和政策,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刍议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构成要素

刍议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构成要素

万户 增长 到 4 9万户 ,年末移动 电话用户 3
数从 4 1 4 9万户增长到 9 88 8 .万户 ,国际互 联 网用户数从 8 7 26 万户 增长到 2 0 0 6年的 1 33 4. 3万户 ,均 呈上涨趋势 。
t no e d u r r 》中的理论 ,假设公 i f a q at s o H e 者 ,公 司总部 集聚的根 本原 因是规模效益 递增 ,源于 内部 和外部 规模经济 。假设公
内窖摘 要 :我 国中一 市经济发展 面 城
临 由 大 力发 展 制 造 业 基 地 向 发 展 总 部 经 济 转 变 。 这 种 转 变 本 质 上 是 要 促 进
经 济 实例 分 析
以成都市 2 0 0 3~2 0 0 7年产 业结构调 整 为例。2 0 0 3~2 0 年 , 07 成都市第二产业 总值从 2 0 年 的6 24 亿元上升到 2 0 03 5 5 07 年的 1 0 0 5 4O 亿元 ,上涨 8 1 5亿元 ,第 5. 5
三产 业从 2 0 0 3年 的 9 .7亿 元 上 升 到 1 7 5
20 0 7年 的 1 8 0亿元 ,上涨 6 9 1 5 49 6 .3亿
元 ;二 、三 产 业 2 0 0 3年 占 GDP比 重 分 别 为 3 . % 和 5 % , 0 7 占 GDP比重 82 6 37 20 年 为 4 4 和 4 7 52 % 76 %。 从 总 体 来 看 ,二 、
务业 要素 分 析
发展mDJn 部 响o 借 经vV 鉴s影e 总 i素 J济和r a 的 e sn C因 a
H n es n在其论文 《 h go r — e d ro T eAg lmea 司总部是理 性决策者 ,利润最大化 的追 求

国内外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

国内外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

国内外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摘要: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于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经济高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总部经济已成为我国许多中心城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索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思路。

研究分析国内外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总结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经验,对于我国城市以总部经济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总部经济;发展趋势;经验借鉴一、总部经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在总部经济模式下,企业总部与企业加工制造基地在空间上实现分离--总部向发达的大城市聚集、产业制造基地向成本较低的区域集中,并出现专业化和集群化发展的趋向。

总部经济是由企业总部聚集所产生的新的经济形态,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分离的企业,而且会对区域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总部经济能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众多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的聚集发展,能够产生广泛且强大的现代服务需求,为城市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进而带动并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企业总部各项商务活动的高效运营,对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中介咨询、科技研发、广告会展、教育培训等产生大量高端服务需求,能够优化城市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现代服务业层次。

总部经济使企业定位于技术研发、营销管理等附加价值高的价值链环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是一致的。

作为企业内部价值链需求驱动下所产生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是企业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在不同区域进行空间布局的表现形态,达到企业资源配置综合成本最低化。

成都工业强市的战略选择——多层次总部经济

成都工业强市的战略选择——多层次总部经济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经济发展成都工业强市的战略选择———多层次总部经济蓝定香(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72) 提 要:在四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过程中,成都市应充分发挥其作为“省府”和“西部中心”的独特优势,吸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的“龙头”———企业总部。

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带动工业强市,进而带动工业强省乃至西部大开发的试点建设。

关键词:成都经济;总部经济;工业强市中图分类号:F42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42(2008)01—27—04 收稿日期:2007-09-05作者简介:蓝定香,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西部研究中心)。

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府和我国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在四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过程中应当承担领头羊的角色。

这也是四川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 成都以总部经济带动工业强省的战略意义成都要真正发挥其作为四川工业强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必须超越以直接发展一般制造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化模式,而应发挥其作为“省府”和“西部中心”的独特优势,吸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的“龙头”———企业总部,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带动工业强市,进而带动工业强省乃至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①由于企业总部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处于高端层次,因此,聚集企业总部,发展总部经济,实际上就是发展“脑部经济”,它往往以区域特大中心城市为依据,以企业“功能链高端”的发展为引擎,带动整个企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企业战略决策、研发、营销、结算等总部管理功能的聚集,对“总部”所在城市来说,不仅可以直接增加税收,促进消费,扩大就业,而且可以带动大批都市工业与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层次及城市功能与形象,引领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同时,对于企业“基地”所在区域来说,通过“总部———基地”的产业链牵引,可以带动大批生产制造业和经营服务业的发展,以此增加当地税收、就业,加快当地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成都工业总部基地写字楼调研报告

成都工业总部基地写字楼调研报告

成都工业总部基地写字楼调研报告一、调研基本情况(一)锦江工业总部基地锦江工业总部基地规划面积1934亩,其中基地总部型企业净地面积198亩,占园区净用地面积的17.3%。

目前,基地主要形成了工业总部、现代印务和生物制药三大板块,入驻企业25家,项目27个,投资总规模近50亿元,投资强度230万元/亩。

未来总部基地企业总部楼宇全部建成后,建设总面积将达280万平方米,可容纳总部型企业约3000家,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税收15亿元。

1.中冶成工大厦项目位臵:该项目位于锦江工业总部基地管委会旁,面临锦江;东临成仁路延线,南临武侯大道东延线,西接红星路南延线,北靠三环路。

开发商背景:项目是由中冶成工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总部基地,该公司于2006年11月由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改制而成,是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

中冶集团是央企排名27位,世界500强企业,其中中国成工具有60年的历程,涉足总承包、装备制造。

资源开发。

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占地面积:14.15亩建筑密度:30.18%容积率:8.02绿地率:33%总建筑面积:92218㎡,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75714㎡,地下总建筑面积16504㎡车位:总停车位600个(其中地下400多个,地面100多个)建筑层数:A区办公楼27层,B区和C区办公楼均为31层;地下为两层。

建筑高度:99米租售形式:出售售价:5100元/㎡以上。

现售价均价7500/㎡。

物管费:最高不高于6元/㎡出售面积:(A、B区为商务办公区域,C区为商务酒店区域)A区:1100㎡/层,可分拆为300㎡-800㎡,层高4层-16层:3.6米;B区:600㎡/层,层高:3层-22层:3米;23层-31层:3.3米;C区:800㎡/层,层高:3层-22层:3米;23层-31层:3.3米;项目优惠政策:携手锦江工业总部基地管委会共同对大厦进行招商,入驻企业可享受政府的多项扶持优惠政策。

销售情况:A区21层-27层为中冶成工自用,其余全部对外销售,C区作为商务酒店招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践行科学发展观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探索和启示
长信联经济发展研究院李霞潘方勇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中心城市战略资源优势,规避常规资源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等压力,促进并带动服务业发展,实现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转型,成为推动中心城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成都凭借科教、人才、信息等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吸引了包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等聚集蓉城,据北京社科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2008—2009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位居全国第八,在中西部地区中排名第一。

回顾这些年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的实践可以发现,总部经济在成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范式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从资源型向效益型转变,成为成都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最佳注解。

发展模式多样化
总结近些年成都总部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成都企业总部发展模式主要有外地企业迁入总部、本土企业扩张形成总部、跨国公司拓展设立总部和国家战略布局促成总部四大类,不论哪一种模式,其着眼点均在于推进资源的跨区域配置,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一是跨国公司拓展设立总部。

成都作为国务院确立的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总部经济发展条件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为跨国公司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拓展业务或更好地整合资源,进而在成都设立全国性总
部、区域性总部和各类职能型总部提供良好条件。

目前,来自美、日、德、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24家在成都设立了分公司或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

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加拿大宏利保险等知名金融机构在成都设立区域性总部,全球游戏联盟、法国安盟保险公司更是将中国区总部设在成都,英特尔、摩托罗拉、爱立信、联想、中芯国际、华为、新疆鑫泰投资集团等都已在成都设立研发中心。

二是外地企业迁入总部。

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城市,是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在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上具有相当优势。

为寻求更好的发展环境,部分外地企业尤其是川内其他地市企业将总部向成都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

从实际看,成都主要承接泸州、眉山、德阳、攀枝花等地区企业及出于企业战略考虑的其他省市企业的转移。

如眉山的通威集团,泸州的四川宝光药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的攀钢研发总部,上海的家乐福中西区总部,上海的五粮液系列品牌锦上添花酒营销总部,重庆的朝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等均已移师成都。

三是本土企业扩张形成总部。

近年来,成都市部分重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机遇积极抢占市场,企业规模不断扩张,成长为跨区域经营的大企业大集团,构成了总部在成都,子公司或生产制造基地不断向市外、省外乃至国外延伸的典型的总部经济形态。

如康宏药业集团、地奥集团、新希望集团、成都万贯(集团)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仁和集团等本土企业总部已经成为成都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国家战略布局促成总部。

这些总部发展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产物,尤其是三线建设时期搬迁或成立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东电集团、中国五冶集团、成飞集团等;二是当前一些国家垄断性行业(企业),
如川渝中烟、省电力集团、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等。

这些企业总部往往规模庞大、影响范围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战略布局影响。

发展空间:梯度空间布局
总部经济具有最大效率利用有限空间的特性,在资源要素约束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城市往往通过优化总部经济空间分布格局提升其投入产出水平,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目前成都总部经济基本已形成了以中央商务区、高新区、经开区为核心区,其他区(市)县城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主要集聚区的具有较为明显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

一是中央商务区。

该区域主要包括春盐商圈、人南科技商务区、羊市街—骡马市—顺城街—东大街金融商务区和天府广场CBD核心区等区域,目前主要集中了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集团总部或职能型总部,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加拿大宏利保险、法国安盟保险公司等知名金融机构均在该区域设立各类总部;该区域也是成都市服务业企业总部最主要集聚地,如成都百货大楼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人民商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仁和集团、成都九龙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本土龙头总部型企业均集中在该区域。

二是高新区、经开区和五城区工业集中发展区。

该区域主要集中了成都市大部分重要的工业总部企业,数量相对较多,层次相对较高,是成都总部经济的重要承载空间。

如中国五冶集团、成飞集团、英特尔、友尼森、中芯国际、新疆鑫泰投资集团等均在此区域设立全国性总部、区域性总部或研发中心等职能性总部。

随着各集中发展区的历史积累和市委市政府“一区一主业”等引导政策的出台,各区的总部经济发展类型已经有了相应较为明确的定位。

高新区、经开区和五城区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定位
三是其他区(市)县城区及工业集中发展区。

该区域主要以制造业企业总部为主。

该区域总部经济密度要相对低些,但在全市总部经济总量中也不可忽略,如双流、温江、青白江等区市县均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企业总部,双流县提出结合临空经济区发展,发展以机场为依托的“临空总部经济”;温江区提出发挥其环境优势打造生态型总部的构想。

发展总部经济实现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国务院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将不同区域、不同优势的资源结合,推动地区之间由原来的产品合作、产品配套向功能合作、功能配套拓展发展,从而规避常规资源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等压力,实现投入和产出的最大化。

总部经济实质是通过统筹兼顾方法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科学发展观内涵完全一致。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转型的强劲动力。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产业链中居于核心地位,众多企业总部的聚集能够产生强大的服务需求,为城市现代服务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城市经济由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
系转型。

成都作为西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发展正向以构建大都市区域为目标的“全域成都”发展转变,制造功能将从中心城区逐步外迁,核心区域服务功能仍然不强,现代服务业规模偏小、档次偏低,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转型已经进入关键阶段。

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带动产业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必将为成都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实现经济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充分发挥资源“扬长避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随着成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成都作为西部中心城市,是国务院确立的“三中心两枢纽”,具有良好的高端服务业发展资源和条件。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正好可以满足成都资源的“扬长避短”,不仅可以提高资源集约利用度,解决成都日益严重的生态承载力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交通、通信、金融等资源优势,找到成都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实现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迫切需要。

自从2004年赵弘研究员第一次系统提出总部经济概念,总部经济发展热情似乎一夜间席卷了全国大小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和杭州等城市相继出台了有关扶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文件、政策。

相对于狂热的总部经济发展浪潮,总部资源却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有限的,总部资源的排他性特征必然导致各地不惜付出高昂代价争抢总部资源。

虽然当前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在中西部城市中排在第一位,但这些成绩基本是通过自身优势、自发发展取得的,总部经济发展意识严重落后于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直到今年年初才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已经不只是成都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面对新一轮城市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