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城中村研究

合集下载

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和对策

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和对策

现代国企研究 2018. 1(下)130摘要:城中村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城中村改造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并存,集约利用土地,改善村居民居住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文明宜居城市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城中村;难点;改造潘洪武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和对策一、城中村改造的难点(一)补偿政策不统一。

城中村改造是自主拆迁, 其补偿政策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通过村“两委会”确定其补偿方案,“一村一策”,区域内补偿政策不一,造成邻村之间居民攀比、群体上访,给各级政府造成信访压力。

(二)开发商主导的“捆绑地块”开发模式忧患。

部分地区采用开发商主导的开发模式虽然可以缓解政府开发改造资金的压力,但按约定先建村民安置房,后建商品房的模式,可能会使开发企业无法及时回笼建设资金,出现资金链断裂等不可预见问题,如不能及时填补基建资金,易出现烂尾楼,多角债,居民无法按时回迁、群体滋事等问题。

(三)开发成本持续走高。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推进速度的加快,高楼大厦的崛起,城市人口持续增加,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土地骤减,城中村土地增值效应增大,村居改造成本走高,且城中村建筑密度大,拆迁资金总需求量大,仅靠地方政府资金,独木难支。

(四)政府主导开发资金受限。

政府主导开发模式主要是政府完成土地前期整理,通过净地“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村居民安置费用由政府垫付。

这种开发改造方式,虽然可以由政府统揽全局,预防“烂尾楼”等问题出现,但在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难以进行规模化“大盘”开发改造。

(五)安置方式受限。

城中村村居民大多利用自有房屋出租增加个人收入,受利益关系影响,如遇村居拆迁改造,村居民会选择房屋安置,选择货币安置少。

现城中村容积率已接近或达到城市规划的上限,如果全部就地进行房屋安置,势必要提高容积率,突破城市规划的界限。

(六)启动资金筹集较难。

经济发达、产业密集的一二线城市城中村进行改造,筹集启动资金较易,但位于三四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来说筹集改造资金比较难。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与具体改造案例分析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与具体改造案例分析

《京基水贝拆迁组—拆迁改造研讨会》时间:2011-7-28地点:水贝村京基旧改办公室出席人:游力勇崔文来朱喜荣胡唐娟邵雷主持人:邵雷议题:深圳市城中村现状与旧改案例分析章程:◆深圳市城中村现状分析与改造的必要性◆城中村成功改造案例共享与失败案例分析◆结合案例集思广益为水贝项目出谋划策(研讨)◆未雨绸缪下步工作应注意的地方(研讨)一深圳市城中村现状分析与改造的必要性城中村问题主要存在于我国南方某些城市由于改革开放和特区政策带来经济的飞跃城市化浪潮急速席卷各地部分村落转眼间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而发展初期政府因无力妥善安置村民不得已划定某些特殊地块作为原村民居住和维持生计的空间这些地块基本保持以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村民面对着周围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发展为寻求土地空间的最大利用自发地以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对这些土地进行几乎是无序地开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今天所谓的城中村问题。

1. 深圳特区内城中村现状分析广州市有着138个城中村,杭州市有101个城中村,武汉市有147个城中村,没有哪一个城市像深圳这样有这么多的城中村,特区内共有173个自然村,约十万栋农民房,大部分高达5—8层,有不少超过10层,面积总量逾1亿平方米。

据不完全统计,城中村居住人口规模超过了500万。

城中村的存在一直是制约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档次的一个“瓶颈”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里房屋建筑质量差,人员复杂,卫生状况恶劣,消防隐患大,治安问题突出。

片区通过功能改造与综合整治已难以奏效,拆除重建迫在眉睫。

2. 改造必要性A 这是提升市容市貌实现城市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城中村地区功能定位模糊、土地使用性质的混乱、建筑物布局的随意性和风格的混杂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对城市空间总体规划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市容。

从而降低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从市政建设来讲,城中村市政建设严重滞后,水电设施、排水管网、消防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等与城市整体严重不配套, 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

福田 调研报告

福田 调研报告

福田调研报告福田调研报告一、前言在福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主要围绕福田区的居民生活质量、交通状况、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等方面展开。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本报告旨在客观地反映福田区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福田居民生活质量调研结果1.居民生活满意度:通过对1000名福田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发现,超过80%的居民对福田区的生活质量表示满意。

2.公共设施:福田区的公共设施较为完善,如公园、体育场和社区健身设施等,为居民的娱乐和健康提供了方便。

3.商业配套:福田区的商业配套较为丰富,购物中心、超市、餐饮等一应俱全,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4.环境保护:福田区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城市绿化率较高,街道整洁有序。

三、福田交通状况调研结果1.交通拥堵:福田区交通拥堵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部分主要道路拥堵严重,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2.公共交通:福田区的公共交通发达,但公交车辆的运营密度需进一步提高,减少人们等车的时间。

3.自行车道建设:福田区自行车道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与人行道分离的自行车道,不利于骑车出行。

4.停车问题:福田区停车位紧张,停车难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增加停车位的数量。

四、福田教育资源调研结果1.学校数量:福田区拥有一定数量的优质学校,能够满足大部分居民的教育需求。

2.教育质量:福田区的教育质量较高,学校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教学设施。

3.资源分配:福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衡,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五、福田医疗服务调研结果1.医院数量:福田区拥有多家医院,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医疗服务。

2.医疗设施:福田区的医疗设施较为完善,设备先进,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3.医疗资源利用:福田区医疗资源利用率较高,部分医院的就诊排队时间较长。

六、问题与建议1.交通问题:建议福田区加大交通拥堵缓解力度,增加公交车辆运行密度,加快自行车道建设,增加停车位的数量。

深圳城市更新情况调查设计研究报告

深圳城市更新情况调查设计研究报告

关于深圳城市更新情况调研报告中煤南方能源有限公司王有华一、深圳城市更新概况深圳的城市更新最早始于2004年,当时叫旧村改造,2009年后称为城市更新,其实质就是土地资源的再利用,通过综合整治、改变功能、拆除重建等措施,达到改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消除安全隐患之目的,深圳城市发展已进入到以城市更新为主的发展阶段。

(一)城市更新的必然性1.土地资源稀缺据2011年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深圳市国土面积为1993平方千米,除去农用地面积906平方千米外,建设用地面积已达934平方千米,占全部国土面积的47%,接近城市规划要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能突破50%的红线。

预计到2020年,深圳可新增建设用地仅为42平方千米,既无外扩的空间,也无大幅度增加建设用地的可能,唯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人口密度大深圳建市之初,规划人口为600万,据深圳市出租屋综管办统计,截止2011年10月底,深圳登记在册的非户籍人口1280万人,户籍人口274 万人,全市实际居住人口已超过1500万,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城市配套滞后,迫切需要通过城市更新,拓展空间,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质量。

3.产业升级快深圳过去许多单纯的工业用地或厂房,基本上都是为配套早期的“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的,经过产业转型和升级,已不适应当前以金融、高科技、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的发展。

通过参与城市更新改造,转变经营发展模式,发挥产业聚集效应,释放土地最大价值。

4.历史遗留问题多1992年之后,深圳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随着大量移民及务工人员的涌入,深圳的房屋租赁需求急剧攀升。

村级股份公司及村民违规加建、抢建房屋现象屡禁不止,虽然经过1992年、2004年两次农村城市化改造,全市农村集体土地均已转为国有土地,但城中村房屋的确权问题一直是困扰城中村改造的核心问题。

截至2013年底,深圳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有38万栋,建筑面积约4亿平方米,约占深圳市总建筑面积50%,通过城市更新部分可以理清产权。

城中村集体经济改造模式研究

城中村集体经济改造模式研究

区域经济城中村集体经济中的企业财产关系混乱,所有权主体错位及封闭性等体制缺陷,影响了集体经济融资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削弱了其竞争力。

现阶段我国城中村集体经济的改造主要有合作社制与股份合作制这两种模式,但其暴露出较大的缺陷。

而现代公司制模式使企业产权关系更加明晰,是改造城中村集体经济的尤佳选择。

一、我国城中村集体经济现状及特征首先,城中村集体经济普遍衰败。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目前的城中村发挥了其地理位置优势,并大力发展社队乡镇企业,乡镇集体经济迅速成为公有制企业的中坚力量。

然而90年代起,城中村集体经济的问题日益暴露,产权结构不科学,企业融资难,城镇集体经济发展速度也日益缓慢,甚至走向衰败,加上集体企业在资产方面表现出的“集体性”,导致很多社会资本无法流入,集体经济本身的产权结构及管理机制要比国有企业更模糊、僵化。

其次,城中村集体经济普遍非企业化经营。

刻意规避各种政府费税,这是导致城中村集体经济非企业化经营的直接原因,加上物业经济在城中村经济中占主导,如集体出租物业,通过村留发展用地协同开发商一起收取土地租金,并使村民获得分红的经营模式简单,无需独立的公司或经营实体即可经营,基于此,城中村集体经济日益非企业化经营。

再者,城中村集体经济中物业经济占主导。

新时期的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城中村农业用地日益减少,房地产业及其关联的第三产业成为城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核心,而土地收益与物业出租收入则成为城中村集体资金的重要来源。

在部分城中村,前面提及的土地与物业收入已成为其集体经济的主要命脉,或者说,房地产经济成为城中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根基。

二、城中村集体经济主流改造模式及其缺陷(一)合作社改造模式缺乏市场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起,部分城中村把以往的集体经济改造为经济合作社。

合作社具有下列几大特征:成员资格及资本的开放与可变性,合作社推行“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平等原则;以互助为合作社发展目标;合作社不以营利为目的;股金不参与合作社的利润分红。

深圳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深圳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深圳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城市更新是其发展的重要部分。

下面列举了深圳城市更新的十个典型案例。

1. 深圳市福田区的CBD改造:深圳市福田区的CBD改造是深圳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之一。

福田区CBD改造项目通过拆除老旧建筑,建设高层写字楼、商业综合体和公共设施,提升了该区的商业和办公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入驻。

2. 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是深圳城市更新中的一项重要项目。

该园区利用深圳湾的地理优势和科技资源,建设了一批高科技企业总部,形成了集科研、孵化、创新和产业化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圈。

3. 深圳市龙岗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深圳市龙岗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是深圳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拆除老旧建筑,建设新的住宅楼和公共设施,提升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4. 深圳市南山区的文化创意园区:深圳市南山区的文化创意园区是深圳城市更新中的一项重要项目。

该园区利用区内的旧厂房和废弃工业用地,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企业聚集的园区,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5. 深圳市罗湖区的城中村改造:深圳市罗湖区的城中村改造是深圳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拆除老旧建筑,修建新的住宅楼和公共设施,改善了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6. 深圳市宝安区的交通枢纽建设:深圳市宝安区的交通枢纽建设是深圳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修建地铁站和交通枢纽,提升了该区的交通便利性,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7. 深圳市盐田区的滨海旅游开发:深圳市盐田区的滨海旅游开发是深圳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提升了该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增加了就业机会。

8. 深圳市龙华区的新农村建设:深圳市龙华区的新农村建设是深圳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9. 深圳市光明区的生态城建设:深圳市光明区的生态城建设是深圳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福田乐安居城市更新项目公示

福田乐安居城市更新项目公示

福田乐安居城市更新项目公示
摘要: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规划
三、项目进展
四、社会反响与期待
正文:
福田乐安居城市更新项目公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大城市纷纷展开城市更新项目,以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深圳市福田区乐安居城市更新项目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福田乐安居城市更新项目进行详细介绍。

一、项目背景
福田区作为深圳市的核心区域,拥有大量老旧小区和城中村,这些地区面临着建筑陈旧、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差等问题。

为改变这一现状,提升福田区的整体形象,福田区决定启动乐安居城市更新项目。

二、项目规划
福田乐安居城市更新项目位于福田区梅林街道,总占地面积约8.4 万平方米。

项目规划包括住宅、商业、办公、公共配套设施等多种功能,力求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城市综合体。

项目还将配建幼儿园、中小学、公园等公共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教育、休闲需求。

三、项目进展
福田乐安居城市更新项目自启动以来,进展顺利。

目前,项目已完成拆迁、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预计将于2023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项目开发商表示,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确保工程质量,为福田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四、社会反响与期待
福田乐安居城市更新项目的启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期待。

居民们纷纷表示,期待项目早日建成,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各界也期待该项目能为福田区的城市更新工作树立典范,推动深圳市城市更新事业的发展。

总之,福田乐安居城市更新项目将为福田区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为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研究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研究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研究深圳市是中国的一座经济特区和国际化大都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深圳在城市规划和城市改造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然而,尽管深圳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城中村问题仍然是这座城市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城中村是指城市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旧住宅区,一般是指农民工和低收入人群居住的地区。

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化的进程,这些区域的发展没有得到充分规划和管理,导致了建筑物老旧、基础设施缺乏和环境脏乱的问题。

市政府意识到城中村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开展城中村改造研究工作。

城中村改造的目标是通过对旧住宅区进行重建和重新规划,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改造的重点包括更新住房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卫生和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

此外,改造还涉及到解决农民工和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

深圳市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推动改造项目的实施来解决城中村问题。

政府鼓励开发商和开发公司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通过政府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他们的参与。

此外,政府还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

城中村改造研究的成果在深圳的一些地区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呈现。

例如,在福田区的一些城中村,政府与开发商合作,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工作。

改造后的社区拥有现代化的住房设施、完善的道路和交通系统、绿化的公共空间和方便的社区服务。

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社区环境变得更加宜居。

尽管城中村改造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改造需要巨大的投资和资源,政府需要制定更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推动改造项目的实施。

其次,改造过程中需要与居民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以确保他们的利益得到保护。

最后,改造后的社区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和维护机制,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深圳市在城中村改造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努力。

通过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与居民的沟通和协商以及良好的管理和维护机制,深圳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和宜居的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