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儿科学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西医的防治

3、下呼吸道解剖特点
1)气管位置较高 分叉于第 3 胸椎水平
右侧支气管短粗较直 左侧支气管细长
2)气管、支气管相对狭窄;软骨柔软;呼吸肌发育差,缺乏弹 力组织
3)气道内血管丰富、粘膜柔软、纤毛运动差、粘液腺分泌不足
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血管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 隙较宽,使婴幼儿肺的含气量少而含血量多
年龄(岁)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次/年)
(次/年) 反复气管支气管炎 反复肺炎
0~2
7
3
2
~5
6
2
2
~14
5
2
2
反复呼吸道感染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一个临床现象。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08, 46(2):108-110
编辑课件
3
一、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定义
关于定义的注意事项
5)肺泡数量少;肺泡面积出生时 2.8 m2 ;8岁时 32 m2成人 75 m2
编辑课件
11
三、儿童呼吸道的生理特点
4、下呼吸道临床特点
1)气道异物多发生于右侧 2)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至下呼吸道
,发生间质性肺炎、 3) 肺气肿或 肺不张、肺下部坠
积性肺炎; 4)支气管肺炎时常发生缺氧征
编辑课件
12
编辑课件
4
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负担
1、发病率、死亡率高:
在发展中国家,因 急性呼吸道感染 就诊占到所有就诊原因30%
,儿童住院患者中 25% 的病因为 急性呼吸道感染1
卫生部2011年《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肺炎是中国5以 下儿童主要死因的第二位2
2012年,中国5岁以下儿 童死亡总数25.8万,致死的首位病因是
关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

关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1范围本指南制订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
3诊断3.1按不同年龄每年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见表1。
表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年龄(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反复肺炎0~2 732~5 622~14 522 注:①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以上;②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
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③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④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
3.2按半年内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半年内呼吸道感染≥6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其中肺炎≥1次)。
4辨证4.1肺脾气虚证反复外感,面黄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少气懒言,气短,食少纳呆,口不渴,多汗,动则易汗,或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
4.2营卫失调证反复外感,恶风、恶寒,面色少华,四肢不温,多汗易汗、汗出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红。
4.3脾肾两虚证反复外感,面色萎黄或面白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鸡胸龟背,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发育落后,喘促乏力,气短,动则喘甚,少气懒言,多汗易汗,食少纳呆,大便溏烂,或五更泄泻,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4.4肺脾阴虚证反复外感,面白颧红少华,食少纳呆,口渴,盗汗自汗,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西医的防治

肺炎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 肺炎衣原体
卡他莫拉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军团菌
流感嗜血杆菌 支原体
1.Hara M, et al. Pediatr Infect Dis J. 2014. 33(7):687-92.
16
四、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
对入侵的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适应性 固有
自然杀伤细胞
产生 NO
细胞因子分泌
1. Sly PD, et al. Curr Opin Allergy Immunol. 2011, 11(2):127-131.
19
四、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
危险因素:
母乳喂养缺乏/减少 日托 家庭人口多,过度拥挤 父母吸烟/室内/户外污染 早熟、低体重、营养不良 过敏/特应性 上/下气道的解剖/功能改变
抗生素;剂量和/或疗程不当)抗生素导致抗生素耐药 社会经济负担(旷课,花费)
1. NICE clinical guideline 69.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ntibiotic prescribing. 2008.
6
Fight Pneumonia, Save a Child.
封面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诊治
1
主要内容
1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定义
2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负担
3
儿童反复呼吸道生理特点
4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
5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治
6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预防
2
一、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定义
反复呼吸道感染指1年以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
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 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P(FI)指根据不同年龄段,呼吸道感染年次数在8次左右者?I。
现代医学认为PRTI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功能紊乱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有关,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免疫调节剂及补充营养物质的方法。
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也逐步完善,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病机为正气虚弱、邪毒留伏,治疗上也注意扶正祛邪兼顾l3 。
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并结合临床经验,认为痰瘀互结伏于体内是PRTI病根难断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病因病机1,肺脾肾功能虚弱为病理基础Pd~'lI多因禀赋不足、养护失宜,致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抵抗力低下,稍有不慎外邪便从皮毛或口鼻入侵犯肺;肺气失宣,肃降失调,则治节无权,水液停聚而生痰浊,内贮于肺而使其功能更加虚弱。
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脾胃易伤致运化失健,土不养金,则卫外不固而易感。
充盛的肾气为小儿生长发育之原动力,小儿“肾常虚”,动力不足,影响其他脏腑功能的发挥,以致整个机体缺乏生机,遂成易感。
肺脾肾功能不足,三焦水道失疏,水聚成痰,注于血脉,壅塞脉道,使脉络瘀阻,每遇诱因,便外呼内应发为呼吸道感染。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PRTI的免疫功能失调与体液免疫_4j和细胞免疫、细胞因子活性、代谢酶等_5~一有关,免疫球蛋白有不同程度降低,这与肺脾肾虚弱之病机颇为吻合。
2.痰瘀互结为重要的病理环节PRTI多数表现为病根难断,普遍存在间断性咳嗽、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苔腻、脉滑、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大多有血小板黏附率及聚集率增高、微循环障碍等血瘀表现t 。
此乃邪气羁留,阻于脉络,使血运不畅形成瘀血,反之瘀血阻络,又使津液难行,聚为痰浊,如此恶性循环,痰滞则血瘀,血瘀则痰滞,痰瘀互结伏于肺,伺机作祟。
如《临证指南医案》所云:“近几年宿病,邪必在络? ? 痰因血滞,气阻血瘀,诸脉逆乱”。
目前研究表明痰瘀是炎性反应、变态反应及人体物质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是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障碍的反应l8 。
中医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现 各有侧 重 , 我们 在 临床应 用 中 , 结合 中医辨 证分 为 3型 : 肺脾 气 虚、 痰湿 内伏型选 六 君子汤 加减 ; 肾阴 虚 、 热 内蕴 型选 百合 同金 汤加 减 , 肾 肺 痰 肺 阳虚 、 痰湿不 化 型选金 匮 肾气丸 加减 , 过分 型论 治 , 通 获得 了很 好 的效果 . 治 疗组 复感 几经过 治疗 其 呼 吸道 感染 机 会 明 显减 低 ; 欲 不 振 、 汗 、 食 多 便 溏、 黄、 面 肢冷 等症状 和 体征 得 以改 善 , 儿 的免 疫 功能 明 显 增强 。结 果 患 表 明中药 治疗 4 J 反 复 呼 吸道 感染 效 果 明 显 , 现 了 中医 辨证 施 治 的优 ,l 体
~
【 中圈分 类号] 8 R2 7
1 临床 资料
【 文献标 识码 】 B
【 章编 号】 O 6 9 9 2 1 ) 卜一 1 4 0 文 1 O —1 5 ( 0 0 1 o - 1 5
1 1 诊 断标 准 : . 根据 1 8 年 全 国儿科 呼吸会 议决 定 , 复呼 吸 道感 97 反 染 按不 同年 龄 , 年 上 、 呼 吸感 染 的 次 数来 决 定 。诊 断 标 准 如 下 :① 2 每 下 岁 以 内的小 儿 每年上 呼 吸道感 染 7次 , 呼吸 道 感染 3次 。② 3 6岁 的 下 — 小 儿 , 年上 呼吸道 感染 6 , 每 次 下呼 吸道 感染 2次 。③ 6 1 — 2岁 的 小儿 每 年 上呼 吸道感 染 5次 , 呼吸 道感染 3 者均 可诊 为反 复 呼 吸道 感 染 , 下 次 病 儿 简称 复感 儿 。反复 呼吸 道感染 与免 疫功 能关 系较大 。 1 2 中医辩证 . 1 2 1 d J 生理病 理 特 点的 分析 : . . , L 清代 名 医 吴鞠 通 归 纳 为“ 阳未 稚 充 , 阴未 长” 稚 。所 谓 “ 阳” 是 指 体 内各 脏腑 的功 能 活动 均 幼稚 不 足 和 稚 , 处 于不 稳定 的状态 ; 所谓 “ 阴 ” 则 指精 、 、 液 以及 脏 腑 、 骨 、 髓 、 稚 , 血 津 筋 脑 肌肤 等 有形之 质 , 皆未充 实完 善 。因此 , 中医认为 “ 阴稚 阳” d J 的生 稚 是 ,L 理特 征 。4 J 脏腑 娇嫩 , ,L 形气 未充 , 阴稚 阳 , 稚 机体 和功 能 都较 脆 弱 , 以 所 对 疾病 的抵 抗力 较差 。小 儿 五脏 六 腑功 能 皆属 不 足 , 其 以肺 、 、 尤 脾 肾三 脏 为突 出。小 儿脾 常不 足 , 护理失 宜 , 若 乳食 失节 , 可致 脾 胃虚 弱 , 纳运 失 常 , 血生 化乏 源 , 不 生 金 , 气 亦 虚 , 外 功 能 薄 弱 , 受 外 邪 侵 袭 。 气 土 肺 卫 易 如《 治汇 补 ・ 证 伤风 》 中说 ; 有平 昔 元气 虚 弱 , 疏 腠 松 , 有 不慎 , “ 表 略 即显 风症 者 。 而且 4 J 发病 后传 变迅 速 , ” ,L 初为 感 冒, 失治 误 治 可迅 速 转化 为 若 咳嗽、 肺炎 喘嗽 等症 ; 继 续调 治 不 当 , 致病 情 迁延 , 轻 时 重 , 复 难 倘 可 时 反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调治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调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疾病,发病率大概在20%左右,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疾病之一。
临床上对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定义是在1年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过正常范围。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儿童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侵入,导致患儿发病。
中医调治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比较重要的方法,可以针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辨证施治,治疗效果突出,副作用小。
一、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认识从中医理论上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小儿发育不良、先天不足。
主要因为孕儿母亲的身体比较差,容易得病,或者有慢性基础性疾病,使得孕儿发育不良,出生后禀赋不足对于病毒邪气不耐受,容易患病。
第二、喂养不当。
多数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都存在挑食、偏食、吃得少等问题,与人工喂养不当或者断母乳时间过早等有关,使得小儿营养不良。
小儿脾胃功能比较差,抵抗力弱容易受到外邪入侵而发病。
第三、用药不当。
部分小儿家长在发现自己孩子感冒后,没有及时就医,而是盲目用药,致患儿用药不对症,拖延患儿的救治和康复,甚至在原因不明的前提下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致正气损耗,抵抗力下降,容易反复感染。
第四、体质虚弱。
患儿素体虚弱外加平时的户外活动比较少,抵御病邪的能力低下在气候突变的环境下适应能力差,容易感邪而发病。
二、中医调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优势目前,临床上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方式是西药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在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中治疗效果一般。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初期大多数情况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并且病毒已知种类繁多且变异较多,使得临床防治难度很大。
而中医调治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改善儿童体质,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在临床上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应用的也比较多。
三、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调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理机制是肺脾两虚、邪毒留伏、正气不足以及卫外失固,根本原因在于正气不足,所以中医调治的根本在于改善体质,要将扶正和祛邪贯穿整个治疗阶段。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是一篇旨在为临床医生和中医爱好者提供关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方法的指导性文章。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中医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实用的中医诊疗指南,对于规范和提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基于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指南还注重介绍中医特色疗法,如中药汤剂、推拿、针灸等,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希望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能够进一步推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临床疗效,为广大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病因病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从中医角度来看,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涉及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当、外邪侵袭等多方面因素。
先天禀赋不足: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卫外不固,易感受外邪。
若父母体质虚弱,或有胎传疾病,则子女多体质不强,易反复发病。
后天调护失当:小儿饮食不知自节,过食生冷、肥甘厚味,易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贮于肺,遇感即发。
衣着不当,寒温失调,亦易感受外邪。
外邪侵袭:小儿肺脏娇嫩,卫外功能不固,若调护失当,则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易于侵袭,导致呼吸道感染。
外邪之中,又以风邪为主,因其善行数变,故易致病情反复。
正邪相争:小儿脏腑娇嫩,正气不足,难以驱邪外出,故邪正交争,缠绵难愈,易于反复。
病后正气受损,更易感受外邪,形成恶性循环。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当、外邪侵袭以及正邪相争等方面。
治疗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扶正祛邪、调理脏腑功能为原则,结合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三、诊断要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诊疗,其诊断要点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舌象、脉象以及辅助检查等方面。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防治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防治随着气温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易于反复发作,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不小的困扰。
传统的中华医学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预防和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和病机,同时提供一些药物治疗的方案。
病因和病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诱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候寒冷、过度疲劳、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玩电子游戏,进食刺激性食物等。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肺和脾气虚,风邪侵袭肺表所致。
肺主呼吸,司呼吸功能,而肺气虚则会导致手脚冰凉、出汗少、嗓子干等一系列症状,同时肺气虚还会导致抵御外邪的功能下降,免疫力减弱,容易患感冒、咳嗽等疾病。
脾主运化,脾气虚可引起食积不化、乏力等身体不适,还会影响水液代谢和血液的生成,从而导致呼吸道的感染。
风寒袭表,邪气外袭还可以造成肺胃湿热,邪气郁积,从而再次损伤患儿的肺脾功能,进而诱发反复呼吸道感染。
综上所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主要是肺脾气虚、寒湿痰邪、风热火毒等多种病理因素综合作用。
中医药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首先是根据患儿的各项体征症状进行辨证分型,然后选择针对病因和病机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中药治疗和中药外治配合推拿按摩等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气虚型小儿反复的感冒、咳嗽、气短、自汗等,往往是肺脾气虚引起的,可以使用益气补肺、健脾化痰的中药治疗。
常用药物有参汤、六君子汤、香砂养生汤等。
•参汤治疗中药材:人参、黄连、枸杞子、百合、丹参、茯苓、葛根、半夏、大枣。
功能:益气养阴,清热化痰。
配方与使用:上述药物适量,水煎服,三天为一个疗程。
•六君子汤治疗中药材:人参、黄芪、茯苓、白术、半夏、生姜。
功能:益气健脾,利口止渴。
配方与使用:上述药物适量,水煎服,三天为一个疗程。
•香砂养生汤治疗中药材:香砂、人参、白术、茯苓、姜半夏、桂枝、枳壳、甘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证论治
(1)肺脾气虚
● 证候屡受外邪,咳喘迁延不已,或愈后又作,面黄少 华,厌食,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肉松弛,或大便清稀, 咳嗽多汗,唇口色淡。舌质淡红,脉数无力。指纹淡。
● 证候分析本证多见于素体肺脾气虚,加之后天失调, 喂13:43K)129/453
● 养不当,乏乳早断之小儿。由于小儿肺脾气虚,日久 生化乏源,宗气不足,卫外不固,终成此证。肺虚为 主者以屡受外邪,常自汗出,咳喘迁延为证候要点; 脾虚为主者以面黄少华,肌肉松弛,厌食便清为证候 要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尤易反复不已, 部分患儿夏天有自然缓解的趋势。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 国儿科呼吸道感染占门诊患儿的60%左右,其中30%小儿为反 复呼吸道感染。发病年龄常见于6个月〜6岁,1〜3岁的婴幼儿 最为常见,一般到学龄期前后明显好转。本病若反复发作,容易 发生咳喘、水肿、痹证等病证,严重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及身 心健康。
●古代医籍的虚人感冒、体虚感冒与本病相似。中医药在改善小儿 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扶正祛邪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中医 药防治复感儿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病因病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 固,造成屡感外邪,邪毒久恋,稍愈又作, 呈反复不已之势。其发病机制有以下几个方 面:
1.禀赋不足,体质虚弱
●感染间歇期:此期原有感冒、乳蛾、咳嗽、肺炎喘嗽等病证的症状消 失,可表现多汗、纳呆、肌松、消瘦或虚胖、舌淡、苔剥、脉数无力 诸症,若有调护不当,病情极易反复,或间隔一段时间后又接着下一 次感染。此期以正虚为主。
(2)各期辨证要点
●急性感染期应注意分辨表里寒热,如初起多有外感表证,当辨风 寒、风热、外寒里热之不同,夹积、夹痰之差异,本虚标实之病 机;迁延期邪毒渐平,虚象显露,应辨正邪消长之势,如根据痰、 热、积未尽,肺、脾、肾虚显现的程度,适时辨用攻补方案;感 染间歇期以正虚为主,当辨肺、脾、肾何脏虚损与气血阴阳的偏 衰。
●治法补肺固表,健脾益气。
●方药玉屏风散(《医方类聚》)合六君 子汤(《世医得效方》)。
第六节反复呼吸道感染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特点与临 床表现。
●2.熟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与诊 断要点。
●3.掌握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辨证论治。 ●4.具有运用中医临床思维对反复呼吸道
感染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
【概述】
●执考提示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特点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反复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小儿在一年内 上、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次数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简称“复感儿”。
【辨证论治】
●执考提示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辨证重在辨识邪正消长变化及不同 的病程特点。
(1)病程分期
●反复呼吸道感染可以分为急性感染期、迁延期、感染间歇期。
●急性感染期:有感冒、乳蛾、咳嗽、肺炎喘嗽等病证的不同临床表现。 此期以邪实为主。
●迁延期:此期感冒、乳蛾、咳嗽、肺炎喘嗽等病证的临床表现已经缓 解,部分病证已经消失,但常残留咳嗽、低热、多汗、体倦、烦躁、 纳呆等症。或肺部病理体征不消。此期以正虚邪恋为主。
5.正虚邪伏,遇感乃变
●外邪侵袭之后,由于正气虚弱,邪毒往往不能廓清,留伏于里, 一旦受凉或疲劳之后,新感易受,留邪内发;或虽无新感,旧病 复燃,诸症又起。
●总之,复感儿肺、脾、肾三脏亏虚,肌肤薄 弱,藩篱疏松,御邪能力差,加上冷暖调护 失宜,六淫之邪易从口鼻或皮毛而入,犯于 肺卫。正与邪的消长变化,导致小儿反复呼 吸道感染。故其基本病机主要在于正虚邪伏。
●户外运动过少,日照不足,肌肤柔弱,卫外不固,对寒冷的适应 力强,一旦形寒饮冷,感冒随即发生,或他人感冒,一染即病。 病后又易于发生传变。
4.用药不当,损伤正气
●感冒之后过服解表之剂,损伤卫阳,以致表卫气虚,营卫不和, 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多,卫阳不能外御而易感。药物损伤小儿正气, 使抵抗力下降而反复感邪不已。
●父母体弱多病或在妊娠时罹患各种疾病,或小儿早产、多胎、胎 气孱弱,生后肌骨嫩怯,媵理疏松,不耐自然界中不正之气的侵 袭,易感而多病。
2.喂养不当,调护失宜
●人工喂饮食精微摄取不足,脏腑功能失健,肺脾气虚, 易遭外邪侵袭。
3.少见风日,不耐风寒
2.治疗要点
●在呼吸道感染发作期间,应按不同的疾病治疗,同时适当注意照 顾到小儿正虚的体质特点。迁延期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正复 邪自退。恢复期当固本为要,或补气固表,或调和营卫,或补肾 壮骨。本节所述,以恢复期治疗为主,此时要抓住补益的时机, 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达到减轻、减少发作的效果。
2.鉴别诊断
(1)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为痰邪内蕴,接触发物而发病,表现为刺激性干咳, 多为阵发性,白天或夜间咳嗽,常伴有咽喉发痒,遇油烟、灰尘、 冷空气等容易诱发。通气功能正常,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 胞比例不高。抗生素治疗无效。
(2)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多见于痰湿、寒性体质的儿童。晨起鼻痒、鼻塞、流 涕、打喷嚏,常因接触发物而发病。常诉咽喉部异物感、口腔黏 液附着、频繁清喉、咽痒不适等。有时声音嘶哑,讲话也会引发 咳嗽。通常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史。抗组胺药治疗有效。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2008年11月由《中医儿科杂志》发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 会制定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依据其中的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具体见下表。
●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①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 少7日以上;②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 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诊断。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 则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③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④反 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N2次,肺炎须有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 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