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歌唱教学

合集下载

初中音乐课《采花》歌唱课教案五篇

初中音乐课《采花》歌唱课教案五篇

初中音乐课《采花》歌唱课教案五篇初中音乐课《采花》歌唱课教案教学内容:唱歌《夏日泛舟海上》教学目标:1、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2、认识和了解特殊音乐符号以及在歌曲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威尼斯是意大利一个的港口,也是世界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它有118阁岛屿组成,靠378座桥连接起来,故有“水上城市”之称。

威尼斯最特别的交通工具贡多拉,这是一种月牙形的黑色平底船,在夏天人们乘坐小船,漫游在平静的海面,划着船,唱着歌,威尼斯的夏天就是这样浪漫。

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作品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奥赛罗》及《法尔斯塔夫》等,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

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1、教师直接导入: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表现的是哪个季节?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1)播放音乐(2)生回答:歌曲表现的是夏天(3)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4)生回答:歌词唱出了唱出了青年人的向往,追求和美的感受。

(5)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那么你还能不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样子的?例如:体育运动、休闲、颜色、温度、等等。

(游泳、纳凉、绿色、炎热)(6)生:讨论(7)同学们概括的很好,想的也很周全。

2、师: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乐趣。

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学一首歌曲。

大家看大屏幕听歌曲,听后并回答一下三个问题:(1)这首歌曲表现了一副的画面,情绪怎么样?(2)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3)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播放《夏日泛舟海上》描绘的是在一个明媚的夏日里,人们乘坐小船,在海上尽情游玩的欢乐场面。

初中音乐教案歌唱祖国

初中音乐教案歌唱祖国

初中音乐教案歌唱祖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音乐教材《歌唱祖国》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歌曲《歌唱祖国》的歌词学习、旋律分析、节奏练习及合唱排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歌唱祖国》的歌词,理解歌词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 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提高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旋律的掌握、合唱的和谐统一。

重点:歌词的理解、节奏的练习、合唱的排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合唱架。

学具:歌词单、音乐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国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歌唱祖国》。

2. 歌词学习:学生跟随老师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旋律分析:老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音准、音高。

4. 节奏练习:学生用手拍击桌面,练习歌曲的节奏,提高节奏感。

5. 合唱排练:学生分组练习合唱,老师指导并纠正音准、音色、节奏等问题,确保合唱的和谐统一。

6.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代表上台领唱,其他学生伴唱,共同体验合唱的魅力。

7.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典型节奏、旋律,讲解合唱技巧。

8.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老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歌唱祖国》2. 歌词部分:歌词全文3. 旋律部分:旋律简谱4. 节奏部分:典型节奏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歌词、练习歌曲旋律、合唱排练。

2. 答案:歌词背诵正确,歌曲旋律、节奏掌握准确,合唱和谐统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但部分学生在合唱环节存在音准问题,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培养集体荣誉感。

同时,推荐学生课后学习其他爱国歌曲,加深对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歌词的理解与背诵2. 歌曲旋律与节奏的掌握3. 合唱的和谐统一4. 个别学生在合唱环节的音准问题一、歌词的理解与背诵1. 分组竞赛: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歌词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唱课教案初中

歌唱课教案初中

歌唱课教案初中课程名称:初中音乐歌唱课年级:七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实践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

3. 学生能够学会一首新的歌曲,并能够独立演唱。

4. 学生能够通过歌唱活动,培养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的讲解与实践。

2. 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的介绍与练习。

3. 学唱一首新的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集体唱一首简单的歌曲,感受歌唱的乐趣。

二、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正确的歌唱姿势,包括站立、手势、面部表情等。

2. 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强调呼吸的支持作用。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体会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三、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10分钟)1. 教师介绍简单的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如拍子、音符、音阶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通过拍手、敲击等动作感受音乐节奏。

3. 学生进行音高练习,包括唱名、音阶、和弦等。

四、学唱歌曲《同一首歌》(1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同一首歌》,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情感。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相互交流演唱心得。

4.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3.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实践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

3. 学生能够学会并独立演唱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了解了简单的音乐节奏和音高概念,并学会了歌曲《同一首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初中模板歌唱课教案

初中模板歌唱课教案

初中模板歌唱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青春修炼手册》。

2. 理解歌曲的主题和内涵,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3. 学会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 通过合唱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歌曲《青春修炼手册》的演唱技巧。

2. 音乐节奏和旋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1. 歌曲中较高难度的音准和节奏。

2. 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频设备。

3. 乐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青春修炼手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歌曲(15分钟)1. 教师分发乐谱,让学生跟唱歌曲。

2. 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3. 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合唱练习(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协调性和音准。

2. 让学生自主探讨如何解决合唱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指导学生进行再次练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青春修炼手册》所表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2. 鼓励学生在家中多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青春修炼手册》,让学生跟唱。

2. 针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深入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演唱技巧。

2. 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合唱练习(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协调性和音准。

2. 让学生自主探讨如何解决合唱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指导学生进行再次练习。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歌唱能力的策略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歌唱能力的策略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歌唱能力的策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歌唱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声乐技能,增强个人表现力,还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在歌唱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和动力。

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歌曲,并根据歌曲的特点进行教学。

其次,要注意教学场所的环境,保持教室整洁明亮,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二、掌握歌曲的基本要素在歌唱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要素,包括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声、歌词等。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歌曲的基本要素,并逐步完善歌唱技能。

三、注重节奏感的培养歌唱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歌曲的节奏和节拍。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比如采用节拍器,强化学生对节奏的感觉。

四、注重发音和声音的训练在歌唱教学中,发音和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发音和声音的训练。

可以通过练习音阶、发音和调整唱嗓来提高声音的质量。

五、注重个人表现的培养在歌唱教学中,个人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反映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力。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个人表现的培养,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加强个人演唱能力的培养。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歌唱教学并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持续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够真正提高歌唱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和其他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歌唱能力。

初中音乐教案《歌唱祖国》

初中音乐教案《歌唱祖国》

初中音乐教案《歌唱祖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音乐教材第七章《我爱你,中国》第三节《歌唱祖国》。

内容包括歌曲《歌唱祖国》的学唱,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歌唱祖国》的旋律和节奏,能够熟练演唱。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高音部分,以及节奏的变化。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氛围。

2. 歌曲背景介绍: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聂耳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意义。

3. 歌曲学唱:(1)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2)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进行逐一讲解和示范。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教师巡回指导。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国庆大阅兵的场景,分组进行合唱表演,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例题讲解:选择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句进行讲解,分析其旋律和节奏特点。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1. 《歌唱祖国》2. 歌曲背景:聂耳生平、创作背景3. 歌曲旋律、节奏特点4. 歌曲难点、重点5. 实践情景引入:国庆大阅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练演唱歌曲《歌唱祖国》。

2. 答案:(1)歌曲《歌唱祖国》演唱熟练。

(2)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激发爱国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学唱,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了音乐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初中音乐歌唱课堂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初中音乐歌唱课堂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初中音乐歌唱课堂音乐歌唱课是中学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由于学生的兴趣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单一,导致很多学生对歌唱课缺乏热情。

我们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初中音乐歌唱课堂,让学生享受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潜力。

一、唱游结合,增加趣味性在歌唱课堂上,我们可以运用唱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我们可以通过唱游的形式让学生学会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节奏、音色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音乐的魅力。

也可以通过唱游的方式教授歌曲,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二、互动教学,增强学生参与感在歌唱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歌唱课的教学中来。

在教授一首歌曲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练习歌曲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合唱,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歌唱实践的效果。

三、视听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在歌唱课堂上,我们可以运用视听教学的方法,引入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播放音乐录像、音乐MV等形式,让学生欣赏和体验精彩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也可以通过播放专业歌手演唱的歌曲视频,让学生在观摩中学习,通过模仿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丰富自己的歌唱表现。

四、实践指导,提高歌唱技巧在歌唱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指导的方式,针对学生的歌唱技巧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歌唱水平。

在练习歌曲时,可以通过教师现场示范和学生跟唱的方式,让学生模仿和学习教师的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

也可以通过个别指导的方式,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歌唱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生音乐歌唱社团教案

初中生音乐歌唱社团教案

初中生音乐歌唱社团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音乐歌唱社团的活动,使学生能够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教学内容1. 歌唱技巧: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感培养、声音美化等。

2. 歌唱曲目:选择适合初中生歌唱的曲目,包括中外经典歌曲、校园民谣、流行歌曲等。

3. 音乐知识:基本乐理、音乐欣赏、音乐史等。

4. 社团活动:定期举办音乐会、合唱比赛、音乐讲座等。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2.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歌唱技巧和曲目。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活动法:通过举办音乐会、合唱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放松喉咙和面部表情,为歌唱做好准备。

2. 歌唱练习:从简单的曲目开始,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歌唱技巧。

3. 音乐知识讲解:穿插基本乐理、音乐欣赏等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曲目学习:学习一首新的歌曲,从歌词理解、旋律掌握到整体演唱,让学生逐步学会演唱曲目。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演唱经验,互相学习和进步。

6. 活动总结:对本次活动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的进步,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歌唱技能的提升:通过定期举办音乐会、合唱比赛等活动,检验学生的歌唱技能是否得到提升。

2. 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通过音乐知识测试、音乐欣赏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否得到提高。

3.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音乐歌唱社团的喜爱程度。

4. 学生反馈意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优缺点,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

六、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歌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教案: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涵盖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了解个音乐要素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师生互动、卡拉OK等方式设计这节课,力求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感受音乐,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水到渠成!本节课的设计目的力求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及表现力,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愉悦自然的气氛中得到情感熏陶,对“爱”有更深的感悟。

教学对象分析:
这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个单元《同属一个世界》的内容。

首先,八年级学生的情感情绪已日益丰富,对世界有了自己的思考。

但是有些学生往往表现得自私、冷漠、对身边的人缺少关爱。

其次,由于现在媒体信息的开放性,部分学生已经会唱这首歌,大部分学生都听过这首歌。

根据以上特点,我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定为以“爱”为线索,通过视频、卡拉OK、自主创作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

教学内容分析:
《让世界充满爱》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音乐上册(15)第一单元“同属一个世界”第一课时。

这首歌是由陈哲、小林、王建、孙铭词,郭峰曲,由器乐引子和三个部分的歌曲构成,是一部规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气势宏大的作品。

在此之前,世界流行乐坛的巨星们,举办了一场旨在为非洲饥民赈灾的音乐会,主题歌《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采用了先“群唱”,后合唱的方式。

郭峰这首《让世界充满爱》不仅在气质上有所借鉴,而且还借鉴了“群唱”的方式,一百多位歌星同声歌唱,声震寰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让世界充满爱》是由序曲和三首歌曲组成,教材中所选的是组歌的第二部分,这部作品的音乐洋溢着时代的朝气,倾诉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憧憬。

它的音调、节奏在保持民族性语言的同时,又借鉴了国际流行音乐。

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式。

A部的女生齐唱带有温馨抒情的气氛;B
部男女声的合唱唱出“共风雨、共追求”这个主题,调性上与A部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是A部的完全再现,使全曲前后呼应。

总之,这是一部既有古典风格又有现代气息的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学会唱《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体会歌曲的所表达的意境,通过各形式感悟爱,表现爱。

2、在欣赏相关“爱”主题歌曲等活动中,了解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声部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学习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和体会各音乐要素在歌曲表现中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歌曲表演。

2、通过小组创作表演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创作与表现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学唱歌曲、处理歌曲,使学生在的情感受到熏陶,对爱有更深的感悟;
2、通过欣赏有关感恩教育的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舒缓、优美的旋律表现和体验歌曲的意境;唱准歌曲中的休止,切分节凑等。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的所表达的意境,通过各形式感悟爱,表现爱。

教学用具:多媒体资源、钢琴
教学过程:
一、一情境导入——感受爱
利用多媒体播放“汶川地震”与“日本地震和核泄漏”视频,并把《让世界充满爱》作为背景音乐播放。

师:刚才的视频很感人,让人难忘,大家看得很认真,有的同学的眼睛都湿了,老师的鼻子也是酸酸的。

那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视频的背景音乐,好不好听
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感人的好听的歌吧!
板书揭题:让世界充满爱——郭峰曲
二、新歌教学——歌唱爱
1、视唱练耳:师用钢琴逐句演奏,生一起唱简谱。

让生感受柔和舒缓的旋律。

2、整体感受:师用钢琴舒缓深情的完整演奏,生可以小声的哼唱。

3、视频:用多媒体播放由郭峰、毛阿敏、刘欢等百名明星的演唱视频。

生可以一起感受旋律,并哼唱。

4、歌曲简介:
《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是由陈哲、小林、王建、孙铭词,郭峰曲,由器乐引子和三个部分的歌曲构成,是一部规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气势宏大的作品。

郭峰,196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

生长在一个艺术家庭,6岁在父亲指导下学习小提琴,8岁改学钢琴,15岁考入四川省艺术学校专修钢琴。

1984年调入东方歌舞团从事歌曲和影视音乐、舞蹈音乐创作,此后赴日本学习。

1994年回国继续从事音乐创作活动。

主要作品有:《我多想》、《让我再看你一眼》、《让世界充满爱》、《心会跟爱一起走》。

《让世界充满爱》是由序曲和三首歌曲组成,教材中所选的是第二部分进行演唱,这部作品的音乐洋溢着时代的朝气,倾诉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憧憬。

它的音调、节奏在保持民族性语言的同时,又借鉴了国际流行音乐。

郭峰这首《让世界充满爱》不仅在气质上有所借鉴,而且还借鉴了“群唱”的方式,几十位歌星同声歌唱,声震寰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5、尝试演唱:采取多种形式学歌。

教师演唱示范;部分会唱的学生示范;部分不熟的学生随老师的钢琴旋律试唱;全班与视频一起合唱。

师强调:演唱时应该深情的,舒缓的,柔和的,呼吸均匀的抒情演唱。

6、成果展示:卡拉OK
个唱、男生组合唱、女生组合唱、兴趣小组成员合唱。

(利用视频音乐)
三、实践创造——表达爱
课件出示:《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表达母爱、歌颂母爱的古诗。

今天,看看大家能不能用歌唱的方式来演绎她,并能通过旋律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生尝试演唱,教师鼓励。

(尽管不是很成熟,但已达到学习目标)
四、课堂小结——延续爱
师:爱,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是世界都能读懂的语言。

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等群星演唱的《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音乐会视频。

师:让我们在这首爱的音乐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行动,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我们这个世界。

教学反思:
本节唱歌课的学习三维目标很明确:让学生学会演唱《让世界充满爱》的第二部分;通过欣赏、分析,体会歌曲的所表达的意境,通过各形式感受爱,表达爱;通过欣赏和创作有关感恩教育的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本节课在设计上以“爱”为主线条,学生通过观看爱的视频,学唱歌曲、创作歌曲及欣赏歌曲等不同形式来感受爱及表现爱。

让学生懂得爱与被爱是并存的,要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

本课作为唱歌课,在设计上着力于通过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各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和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

在整节课中能较好的通过各环节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思考和活动体验中建构新知。

通过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还可多元化,在实践创造环节还可以多给学生留出一点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更好的落实、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教学点评:
本节课,教师能树立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基础去设计教学目标,目标清晰,重难点突出,教学手段丰富,在教学中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美与爱的熏陶。

具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以情感审美为主线,创设一种爱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爱的体验与表达中获得成功和快乐。

2、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结合
在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也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和参与。

恰恰相反,因为学生毕竟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方法,需要老师随时给予启发引导,做学生的合作伙伴。

通过教师的引导、示范与教学资源的利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审美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体现出注重学生音乐实践的理念。

3、注重课外的有效延伸
对于教师来说,课程实施应该是如何更好的“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本堂课中的课外延伸能结合学习目标,让学生自由演绎《游子吟》,用音乐情感来呼唤学生情感,震撼学生心灵,启发他们能用自己的行动,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我们这个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