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简介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杂文简介及其特点

杂文简介及其特点

一篇散文,有的通篇叙事,有的如一幕短剧,有的是一个
寓言故事,有的是一封书信,还有序跋,随想札记„„形 式多样,而且还在不断创新。 5.语言的“杂” 杂文的语言要求生动形象,尖锐泼辣;笔调轻松而思
想深刻,幽默风趣而切中时弊;嬉笑怒骂汇于一篇,激情
雄辩熔于一炉;既饱含哲理,活泼鲜明,又庄谐并存,妙 趣横生,这就是所谓的杂文笔调。
4.善纵善搭,手法多样 一篇好杂文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言之有味 。 善于用说东道西、谈天说地的方法展开议论。
5.锤炼语言,强化风格 要有文采 庄谐并呈 文白相杂 装痴作傻
运用反语
杂文具体写作
1.选好角度,巧妙结构 拟题 有将论敌的要害拟为题目。 有把主旨概括成一句话。 有把议论对象拟为题目。 有用现成诗句拟为题目。 有杂文涉及的典故拟为题目。
3.讽刺幽默,寓庄于谐 所谓讽刺,就是用精炼、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偏 要把某种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谁也不以为奇,在那时 却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可恶的事提出来。 幽默是把错误的、不合理的东西故意绕一个弯子,并用 平和的口气十分认真地说出来,表面上看来是肯定,但由于 强调了那错误和不合理性,便会产生忍俊不禁的效果,使人 在笑声中得到启发。
四、杂文的艺术构思与写作
1.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大中取小,小中见大”,是杂文选取材料和提炼主
题的原则。“大”,即指那些关系着社会利益的带有全局 性的问题;“小”,即指全局中那些具体的甚至细微的事 物。“大中取小”,就是从重大的社会问题中选取最能反 映事物本质的一点或者一个侧面切入,经过分析揭示出事
4.短小犀利,杂而能一 杂文内容驳杂,题材琐屑。篇幅虽然短小,取材却广泛
多样。点滴感受,片段思想,大到宇宙,小到微尘,天南海

杂文的定义和特点

杂文的定义和特点

杂文的定义和特点杂文是文艺理论家刘勰首次提出的文艺性的论文,指诗、赋、赞、颂、箴、诔诸体以外的其他文体。

基本解释1.指诗、赋、赞、颂、箴、诔诸体以外的其他文体。

《晋书·干宝传》:“宝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於世。

”南朝梁刘勰《雕龙·杂文》:“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

”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

”清章学诚《通义·和州文征序例》:“奈何志家编次艺文,不明诸史体裁,乃以诗辞、歌赋、记传、杂文,全仿选文之例,列於志书之中,可谓不知伦类者也。

”2.唐宋时科举考试项目之一。

《新唐书·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宋王谠《唐·补遗四》:“又旧例:试杂文者,一诗一赋,或兼试颂论,而题目多为隐僻。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诏:‘自今特旨召试者,并问时务策一道,仍别试赋论或杂文一首。

’”3.文学体裁名。

现代散文中的一类,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其特点。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不错,比起高大的天文台来,‘杂文’有时确很像一种小小的显微镜的工作,也照秽水,也看脓汁。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

”特点: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四、短小精悍,尖刻犀利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

什么是杂文

什么是杂文

什么是杂文
杂文是一种口头化的文字艺术,它充满了流动性、抒情性和活力,可以深刻地表达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和体味。

杂文可以从本质上突出被描写现实中的情节,特别是一些微妙的情感变化,它更像是一种艺术的表达,用比较隐喻的语言来表现细节,以此来展现作者的才华。

我们曾经在大街上看过那幢旧楼,陈旧的外墙,修剪不够的草坪,挤满了游子和流浪汉。

这座老楼让人很熟悉,却也不知道多少故事曾藏身在它的角落里。

有人离开过,有人会回来拥抱它,还可能经历着美好完美的美景,抑或是多少梦想碎了彷徨。

每当天黑后,这座老楼都会像被封印了一般,聚集着众多暗影,每一声沉重的低语都让人紧张起来,它们如同一条虚幻的河流,默默遍布街头,仿佛带着一种更加神秘的灵力,唤醒了这条街的眠卧,令人沉醉于它的芬芳中。

如今,这座老楼已经开头不一,曾经的老楼变成现代的摩天大楼,把破旧拆封,重新涂上新的油漆。

多少故事在这里落下尘埃,深沉的眼眸也在细微的晶莹中慢慢熄灭,唯有笑容和哭泣随着时间流逝,融入怀中,流淌在每一句厚重的祝福中。

诗意的抒情、妩媚风情,杂文本来就充满着流动性。

能够深刻把握生活中一两个细节,勾勒出生命最真实的画面,所以杂文也很受欢迎,它就像一种无声的心音,让倾诉者和倾听者能够沉浸在它的抒情色彩中,对前行的道路充满激情。

鲁迅杂文及特征

鲁迅杂文及特征

鲁迅杂文及特征一、关于杂文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

它有四个特征:1.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3.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4.短小精悍。

二、鲁迅的杂文特征首先,鲁迅的杂文是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的记录。

其次,鲁迅的杂文铭刻着对人民的关爱和对敌人的憎恨,描写了人民的苦难和斗争,愿望和理想。

再次,鲁迅的杂文有丰富的理论含量。

鲁迅曾经解释自己杂文的特点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杂文的形式多种多样,总的说来,这种文体大都结合着评论和文艺两种因素,在表达某一思想内容的时候,既要有绵密的逻辑又要有生动的形象。

“不留面子”和“常取类型”正好适应了这样的要求。

从杂文的直抒己见而言,和论文较为接近,需要有论文的条理和层次。

但杂文展开逻辑的方式又不完全和普通的论文相同,因为它是艺术品。

鲁迅说过:“通烈的攻击,只宜用散文,如‘杂文’之类,而造语还须曲折。

”注:《两地书》三二“曲折”在这里并不意味隐晦,而是表现的一种特殊方式。

鲁迅不常在杂文里作出直接的结论式的答案,他往往采用对比、暗示、取譬、借喻等等手段,通过客观的叙述揭发内在的矛盾,使人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得到启发。

杂文的作用和别的艺术形式一样,重要的是运用生活现象来说明问题,正如演绎数学的时候需要列出正确的方程式,使读者能够根据方程式去寻求答案,水到而后渠成。

这样才能耐人咀嚼,令人信服。

展开理论逻辑的时候,形象在鲁迅的杂文里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种风格的形成也和作家作用的语言有关。

鲁迅是语言艺术的大师,造语精密,词汇丰富。

他经常向口头语言学习,经过加工而写入文章。

还主张适当地采用外来语法。

鲁迅杂文包含着多方面知识:社会、历史、科学、文化,古今中外,无不网罗。

因而在文章里也出现了和这种知识相适应的博采众长的语言。

不过就大体而论,作为骨干的仍然是加了工的口头语:简洁,凝炼,有力。

这种精密活泼的语言不但有助于理论逻辑的准确展开,而且使抽象的概念血肉丰满,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

第二十二章 杂文

第二十二章 杂文

• •
• 4、说明背景式 高扬《“急躁情结”辨》开头: • “两年来经常参加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更替的讨论。
在大量中青年干部考察材料中,不断出现有‘急 躁情绪’的记载。开始还不大在意,以为人总不 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吧,然而耳闻目睹这种判断 越来越多,到最近急躁情绪竟成了百分之六七十 被选拔对象的通病,这不免引起了我的深思。”
• 2、概主题式 列宁杂文《布利安内阁》开头: • “过去曾经作过大革命家和‘总罢工’倡导人的
著名叛徒布利安;现在又当上了法国的内阁首脑, 他也跟英国的约翰、白恩士一样,背叛了工人阶 级,卖身给了资产阶级。” 3、内容提要式 鲁迅《听说梦》开头: “做梦,是自由的,说梦,就不自由。做梦,是 做真梦的,说梦就难免说谎。”
• (1)国内外政治的大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
《答国际文学社问》、《“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 者”》。 (2)日常生活小事:《连环图画琐谈》、《从孩子的照 相说起》、《看图识字》。 (3)文艺文学运动:《中国文坛上的鬼魅》、《对于左 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 血》、《上海文艺之一瞥》。 (4)语言、文艺、戏剧:《门外文谈》、《关于新文 字》、《脸谱臆测》、《中国语文的新生》。 (5)历史:《隔膜》、《儒术》、《关于中国的两三件 事》。
二、杂文的特点:
时评性,论辨性,形象性,灵活性
• 杂文既有评论性又有文艺性,两性巧妙结合后产
生其他体裁所不具备的一种味,味越浓,质量就 越高,最早出现的典范的杂文,出自进步的文学 素养较高的文学家之手,这说明杂文作者要有较 高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理论认识水平,能够见 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能够不确出乎人们 意料之外又深含常人情理之中的主题。如鲁迅 《文学和出汗》:“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 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倘 若做长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 是描写香汗好,还是描写臭汗好。

杂文的含义和特点

杂文的含义和特点

杂文的含义和特点杂文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以散文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与传统的散文相比,杂文更加独特和自由。

它没有固定的结构和格式,可以随意发挥,展现作者的个性和观点。

杂文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杂文具有思想性和观点性。

作者通过杂文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以及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见解。

在杂文中,作者可以探讨各种话题,包括政治、文化、历史等,展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思考。

其次,杂文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

杂文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可以是散文、小品、评论、随笔等形式。

它可以有不同的风格和语言,可以是幽默的、讽刺的、感伤的、理性的等等。

杂文的多样性使得它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再次,杂文具有启发性和反思性。

杂文并不局限于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杂文,作者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读者的思考,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杂文可以让人们思考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深层次的问题。

此外,杂文还具有情感性和个性化。

在杂文中,作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展示自己的个性。

杂文可以是作者的自传,也可以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通过杂文,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绪。

总之,杂文是一种自由而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具有思想性、观点性、多样性、启发性、反思性、情感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通过杂文,作者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与读者进行交流和思考。

在杂文中,读者可以获得启示和思考,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个性。

杂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

鲁迅杂文简介

鲁迅杂文简介

鲁迅杂文简介一、鲁迅杂文概况共约135万字,作家整个创作共约170万字。

前期:《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后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另有:《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二、鲁迅杂文意义:中国近现代社会与文化思想变迁的形象记录。

鲁迅思想与心灵的发展的记录。

是鲁迅重要的文学创作,是鲁迅思想批判、政治批判、文化批判的形象载体。

是现代文学新形式的创造。

是理解鲁迅与他的其他文学作品的重要文献。

三、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1、国民性解剖与批判,期望健康国民性的重建。

2、传统文化的剖析与批判,希望重构中国现代文明,再造现代中国文化。

3、中国社会的现实批判与文化抗争,为人民大众代言,为中国文学的新生呐喊。

四、鲁迅杂文的审美特征:1、鲁迅文体与鲁迅精神的有机统一。

冷峻、辛辣的思想文化批判;多姿多态的文体样式;丰富生动的语言形态;精辟睿智的辩论风格。

崇高博大的人格精神;深厚广博的学养;使气命文、率性而为的文人风骨;忧愤深广的济世情怀。

2、形象性审美思维与逻辑性辩难思维的有机统一。

独异的形象系统与严谨的逻辑思辨的结合。

形象的描绘、艺术的想象、情感的表达与犀利的批判、严格的说理、通透的议论联系为一体。

深邃的思想性与审美的形象性打成一片。

3、杰出的讽刺艺术与独特的抒情艺术的统一。

讽刺与批判中包孕的是作家崇高的人格精神与悲悯情怀。

他的批判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师心遣论,他的讽刺是为国为民生的使气命文。

锋芒的外表中包裹的是一颗滚烫的赤字之心,愤世嫉俗的文章里蕴含的是一个孤独的情怀。

他的杂文形式呈现:浓郁的情感与深刻的批判结合,内在情感美与外在形式美的统一。

多用骈散兼备的句式抒发情感,表达议论。

语言形象富有节奏美感。

冷嘲热讽,清俊通脱,形象生动。

《热风》:1925年编定,收入1918年至1924年间创作的杂文41篇。

了解初中语文中的杂文与散文写作技巧

了解初中语文中的杂文与散文写作技巧

了解初中语文中的杂文与散文写作技巧杂文与散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写作形式之一。

通过了解与掌握杂文与散文的写作技巧,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培养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杂文与散文的定义、特点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杂文的定义和特点杂文是一种以情感为主,注重抒发作者的思想和观点的散文体文学作品。

它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社会评论与批判:杂文在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同时,往往融入对社会现象和现状的批评与评论,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2.寓意深远:杂文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琐碎事物的刻画,反映人生哲理、社会道德等深层次思考,富有哲理性。

3.语言幽默、夸张:为了加强表达效果,杂文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和幽默的语言风格,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抒发抒情为主的散文体文学作品。

它具有以下特点:1.着重描写与抒发情感:散文注重情感的抒发,通过真实生动的描写手法,表达作者对事物、人物、自然景色等的感悟和思考。

2.形式自由多样:相比于其他文体,散文的格式较为自由,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任意调整篇幅、段落结构和行文方式。

3.言简意赅:散文追求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尽量用简单直接的文字表达出含蓄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三、杂文与散文写作技巧了解了杂文与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后,接下来介绍一些写作技巧,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写作杂文与散文。

1.明确主题:在写作前要明确好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可以通过挑选感兴趣的话题,或是对社会时事进行观察和思考来确定。

2.真实感受:杂文与散文强调情感抒发,因此,作者在写作时应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选材要准确:选取与主题相关的素材,例如与社会问题有关的案例和新闻,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体现观点。

4.巧用修辞手法: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可以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5.注意节奏:在写作中要注意节奏的控制,使用短句快速推进,或是使用长句营造氛围,以增加文章的变化与吸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讽刺幽默,寓庄于谐 所谓讽刺,就是用精炼、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偏 要把某种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谁也不以为奇,在那时 却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可恶的事提出来。 幽默是把错误的、不合理的东西故意绕一个弯子,并用 平和的口气十分认真地说出来,表面上看来是肯定,但由于 强调了那错误和不合理性,便会产生忍俊不禁的效果,使人 在笑声中得到启发。
4.善纵善搭,手法多样 一篇好杂文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言之有味 。 善于用说东道西、谈天说地的方法展开议论。
5.锤炼语言,强化风格 要有文采 庄谐并呈 文白相杂 装痴作傻
运用反语
杂文具体写作
1.选好角度,巧妙结构 拟题 有将论敌的要害拟为题目。 有把主旨概括成一句话。 有把议论对象拟为题目。 有用现成诗句拟为题目。 有杂文涉及的典故拟为题目。
4.短小犀利,杂而能一 杂文内容驳杂,题材琐屑。篇幅虽然短小,取材却广泛
多样。点滴感受,片段思想,大到宇宙,小到微尘,天南海
北,古今中外,新闻时事,奇闻趣闻,皆可入文。 短小精悍的内容当中,表达犀利有力,深刻剖析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
三、杂文的“杂味”
1.思维的“杂”
杂文是“叙事兼论说”,是用文学笔调进行议论、说理 ,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交互运用,是形象性与思辨性 的完美结合,这就决定了杂文思维的“杂”。既可驰骋想 象,旁征博引、挥洒自如,也可心思缜密,条分缕析。
一、杂文的发展
罗隐的《风雨时》、皮日休的《忧赋》、陆龟蒙的《记 稻鼠》等,是杂文的雏形。在我国,杂文有着悠久的历史传 统。早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那些“议论而兼叙述”的 “杂说”,应该是我国早期杂文的最初萌芽。如孟子的《齐 人》,庄子的《逍遥游》、《秋水》,荀子的《劝学》,韩 非子的《说难》等,用寓言、比喻的方法阐明事理,既有逻 辑的说服力,又有形象的感染力,可以说具备了后来人们所 说的杂文的基本特征。至于两汉、魏晋时期的“清言”和笔 记中,也有不少杂文的影子。 五四以来的杂文,是一种新的创造,是鲁迅先生对 于中国散文的一个新的开拓;无论形式内容、精神体貌,都 非旧传统所能范围。 ——钱谷融《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2.取材的“杂” 杂文的取材范围是很“杂”的。宇宙之大,苍蝇之微 ,日月星辰,花鸟虫鱼,古今中外,东西南北,世上百态 ,人情物理„„均可作为杂文取材的对象。杂文取材上的 “杂”,更体现在一篇作品的具体内容上:它的材料可以 是斑驳纷呈的,或说东道西、海阔天空,或话说当前,又
去攀古。
3.表达手法的“杂”
一篇散文,有的通篇叙事,有的如一幕短剧,有的是一个
寓言故事,有的是一封书信,还有序跋,随想札记„„形 式多样,而且还在不断创新。 5.语言的“杂” 杂文的语言要求生动形象,尖锐泼辣;笔调轻松而思
想深刻,幽默风趣而切中时弊;嬉笑怒骂汇于一篇,激情
雄辩熔于一炉;既饱含哲理,活泼鲜明,又庄谐并存,妙 趣横生,这就是所谓的杂文笔调。
四、杂文的艺术构思与写作
1.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大中取小,小中见大”,是杂文选取材料和提炼主
题的原则。“大”,即指那些关系着社会利益的带有全局 性的问题;“小”,即指全局中那些具体的甚至细微的事 物。“大中取小”,就是从重大的社会问题中选取最能反 映事物本质的一点或者一个侧面切入,经过分析揭示出事
杂 文


杂文是一种短小精悍、形象与说理相结合的文艺 性社会论文。杂文既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既有逻辑 思辩又有情感渲泄的短小、活泼、犀利的一种交叉性 文体。 杂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和评论社会事态,对有害的 事物及时给予反响和抗争,以敏锐的触角捕捉人们最 关注的问题,常常一语道破现象下的本质。内容上多 是对社会问题的讽刺、揭露、批判、抨击、针砭、艺 术上幽默、辛辣、尖锐、精悍,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杂文是勇敢者的艺术,它嬉笑怒骂,针砭时弊,敢于撕
破假面,敢于向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挑战。
3.画龙点睛,升华意旨
在材料的选择、提炼并发掘出深刻的意蕴之后,作者还
应以尽可能巧妙的方法进行“达意”,使杂文的主旨明白清 晰。画龙点睛指杂文在赋形造象或论事说理中,以显著的一 笔将事物的神聚于某一点,或将论说的理归结于某一宗,从 而使主题昭然。
物的深刻意义;“小中见大”,就是从日常生活的细小事
情着笔,发现它蕴含的重大的社会意义,开掘出深刻的主 题。即如从一滴水见太阳,借一斑而知全豹,以一目尽传 精神。
二、针锋相对,爱憎分明
杂文是一种个性鲜明的文体,爱与憎都毫不掩饰。萧 丁在《杂文的启蒙》中说:“杂文大都是久积于内的心火 的喷射。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热情颂扬,也有对丑恶现象的 愤怒鞭挞,爱憎鲜明,看问题尖锐”。杂文乃不吐不快之 言。
开头
“由头”往往是一篇杂文的发端或通篇议论的缘起,同时
也是杂文形象的组成部分、立论的出发点和意向的诱发物 ,可以是新闻、漫画、成语、典故、谚语、巷议等。 结尾 杂文的结尾可以写得干净利索,也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常交错出现在一篇文章中。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 倒掉》,全文是一篇借题发挥,触及时事的评论文章,以 议论为主,但作者在介绍“白蛇传”、“蟹和尚”等民间 传说时,却大量运用了叙述和描写。
4.体式的“杂” 杂文没有固定的体式,有的是一篇议论短文,有的如
二、杂文的特点
1.直面反映现实生活
鲁迅说,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 条自下而上的血路来的东西。” 杂文就像战场上的轻骑兵和武器,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迅速出击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要求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用辨证唯物 主义的观点去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2.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融为一体 杂文的议论说理往往是把精辟的议论同生动的叙述、形 象的描绘、饱满的抒情相结合,达到形、情、理的高度统一 。 形象说理,寓理于形。形象地说理,将抽象的道理融解 到平凡的生活描述中去,使“理”浅近明白,易于为人接受 ,是杂文的突出特征。 “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 国人的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若 乳酪”,国粹所在,妙不可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