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课程纲要
普高《中国古代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普高《中国古代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中国古代数学史》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和“数学人文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然而,在现阶段高压力的升学现状下,很多高校忽略了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阶段高中学生对数学的看法也大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枯燥、难学。
我们研究小组认为,数学史对数学教学有着强大的渗透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奥秘,增强学生的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因此,数学史走进教学课堂的意义是重大的。
b5E2RGbCAP 从始至今,中国数学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经历了繁荣鼎盛时期,也有全面衰落的局面,到后来吸纳了西方数学的精华,逐步稳定的发展至今。
中国的数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
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中国数学的发展伴随着历史的变迁,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学习中国数学史的同时,感受中国时代变迁、文明的进步,这对现阶段的高中生有着深刻的意义。
p1EanqFDPw 中国的原创性数学在宋代达到最高峰,宋代可谓是数学发展史的鼎盛时期。
宋朝数学家在方程论上的成就相当高,有“增乘开方法”、“天元术”等,让代数学有了相当完整的发展系统。
此外还有《论古根源》的二次方程式的求根法、“会圆术”、“垛积术”、“隙积术”等等,在数学上的成就犹如繁星,数之不尽。
当然,这个时期也涌现了不少在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如秦九韶、沈括、杨辉和贾宪等等。
宋代数学成就的辉煌璀璨,让中国数学史更添不少色彩,成为我国珍贵的遗产。
而前人的数学技巧,也启发着人们在数学领域的更多探索研究,成为21世纪多彩生活中的另一道风景线。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分:总学时:54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开课学期:先修专业:无后续课程:无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一)课程的性质:选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能够以数学的、历史的眼光分析数学发展的内在原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剖析数学发展史。
(三)课程基本要求:全面了解数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各个时期主要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对数学发展的贡献,掌握重要的数学事件,理解主要的数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历史文化背景。
二、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章:综述(8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分三阶段综合叙述数学历史发展过程,掌握各阶段的框架和脉络,理解中外各主要数学中心发展、转移、变化的过程。
2、教学重点:在教学上要求把握一个整体、三个阶段的特点(古典数学、近代数学和现代数学)。
3、教学难点:4、本章知识点:⒈数学历史发展过程(5学时),作业量:1。
⒉主要数学中心发展、转移、变化的过程(3学时),作业量:1。
第二章:东、西方初等数学的代表作(4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全面了解东、西方初等数学的代表作,即中国的《九章算术》和古希腊的《几何原本》的内容、背景和特点,把握两者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学术文化特征。
2、教学重点:把握《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学术文化特征。
3、教学难点:4、本章知识点:⒈数学历史发展过程(2学时),作业量:1。
⒉主要数学中心发展、转移、变化的过程(2学时),作业量:1。
第三章:作图工具与计算工具(2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中、西方古代作图工具、计算工具的形成、发展过程的介绍,重点把握古希腊作图手段——尺规作图法,以及中国古代著名的计算工具——算筹的具体情况和历史背景。
2、教学重点:把握古希腊作图手段——尺规作图法,以及中国古代著名的计算工具——算筹的具体情况和历史背景。
3、教学难点:尺规作图法。
4、本章知识点:⒈尺规作图法及算筹的具体情况和历史背景。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教学大纲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教学大纲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1、三、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
2、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
3、伽罗瓦与群伦
4、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
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康托儿的集合论
【教学难点】消除集合悖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1、古代的无穷观念
2、无穷集合论的创立
3、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现代数学发展概观【教学重点】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现代数学的最新进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1、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
2、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
3、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
2018.1.31 4/4。
数学史课程纲要

遵循学生兴趣点、科学性与数学史基础教育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实施计划组织形式
形式灵活多样,可采用讲故事、讨论交流、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多种形式
课程评价
分优、良、及格三档。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课程实施保障要求
提供特定场所,如:教室
审核意见
审核人:单位盖章:
审核组长:时间:2014年9月5日
苍南中学选修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数学史简介
授课教师
教学材料
选编( )
改编(I)
创编( )
课程类型
知识拓展类(I)
职业技能类( )
兴趣特长类( )
社会实践类( )
授课时间
周四下午
授课对象
高一部分学生
课程简介
(背景、内涵与设计思路)
数学史是一门公共选修课程,主要讲述数学的发展过程及数学成就,注重介绍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人文内涵和数学方法,使初学者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学史)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普及数学史方面所应基本具备的知识,了解数学经历的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体会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增强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并能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课程内容
简介
1、数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2、古代希腊数学3、中世纪的中国数学4、近代数学的兴起,走进大师5、数学(数学诺贝尔)奖的简介6、代数学的诞生7、几何学的变革8、现代数学成果9、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介绍及若干未决猜想的进程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最新)

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最新)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数学史专题教学大纲是指关于数学史的课程大纲,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简介:介绍该课程的名称、目的、学时、学分以及授课教师。
2.学科概述:介绍数学史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以及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3.古代数学:介绍古代数学的发展,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等文明中的数学成就。
4.中世纪数学:介绍中世纪欧洲数学的发展,包括阿拉伯数学的影响和文艺复兴时期数学革命的兴起。
5.现代数学:介绍现代数学的发展,包括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对数学的需求以及20世纪数学的各个分支的崛起和发展。
6.重要人物和思想:介绍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包括牛顿、莱布尼茨、欧拉、高斯、布尔巴基等。
7.重要理论和思想:介绍数学史上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包括算术、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等。
8.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9.课程评估:介绍该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作业、考试和论文等评估方式。
具体的教学大纲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调整和设计。
数学启航班教学大纲数学启航班的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__基础知识:学生将学习基础数学知识,如整数、分数、小数、比例、百分数等。
__数学应用:学生将学习简单的数学应用,如购物、时间管理、计数等。
__数学概念:学生将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分数、小数等。
2.教学方法:__启发式教学:以启发式为主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手段,启发诱导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__问题导向教学:以问题为引导,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
3.教学目标:__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__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史概论》课程标准

《数学史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数学史概论课程类型:A类课程编码:0702033280适用专业及层次:数学计算机系教育专业、专科层次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其他4学时。
课程总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本课程的性质:专业选修课2.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数学史不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而是数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克服困难、战胜危机和发现真理的斗争记录。
因此,它是培养学生素质以及了解数学发展历史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意义,知道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范围,以及它与所学数学知识的联系,了解数学史在自然科学技术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理解数学史的理论、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实际问题,自己所学知识远远不够,学而后知不足,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数学史概论》是数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
数学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不仅与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及自然科学有直接联系,也与人文历史等学科领域密切相关,所以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拓展课程,借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由六个专题组成,内容应反映出数学发展的不同时代的特点,要讲史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史实介绍数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可参考标准给出的可供选择的专题,并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相关课程设置可相应增减专题的内容,如三次数学危机、数学的严格性与三个数学学派、从透视学到射影几何、计算机技术与对数、两项影响最大的国际数学奖励——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等,体现课程内容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史》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48学分数:3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数学、数学教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数学史是师范本科数学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自己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数学史就是研究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讨论的是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数学是非常古老而又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科学,其历史的足迹也就更漫长而艰辛。
数学的每一阶段性成果都有着它的产生背景:为何提出,如何解决,如何进一步改进。
这其中体现的思想方法或思维过程对数学专业的学生,甚至是对教师来说,无论是知识的丰富,还是其创造能力的发挥都是重要的。
讲授本课程要贯彻“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方针,依据“有用、有效、先进”的教改指导原则,对原教材要进行彻底清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同时深刻理解本课程与初等数学的内在联系以指导中学数学的教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线性代数、数学分析、微分方程、高等几何、概率统计等学科的基础课程。
不学数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数学知识体系是不健全的。
不了解数学史就不能全面的了解数学学科。
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数学史是对数学各课程的高度综合与概括,是将数学各课程联系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数学课程,是研究数学各课程的相互关系的课程,所以学习数学史对于学习数学其它课程能产生非常巨大的积极影响。
三、课程教学要求数学史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历史上的数学成果和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因素,如“数学年代”;数学各分支内部发展规律;数学家列传;数学思想方法的历史考察;数学论文杂志和数学经典著作的述评。
该课程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了解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并指导当前的工作,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数学史的教育功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史的分期阶段,对数学的发展各时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解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了解古希腊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中国数学史的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数学家与成果,特别是西方数学传入后,中西数学合流产生的影响,较为详细地了解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要。
《数学史概论》教学大纲

《数学史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熟悉数学史的概念,系统地学习数学史发展的主要
进程,以及数学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数学史的概念;
2.了解数学史发展的主要进程;
3.学习数学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影响;
4.能够通过比较历史和现代数学思想,增强对数学发展中变化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
1.数学史的概念:数学史的内容,历史的意义和价值,数学的概念,
数学发展的历史演进;
2.两河流域文明时期的数学发展:古埃及数学,古狄克斯数学,古希
腊数学,古巴比伦数学,古印度数学;
3.中世纪数学发展:阿拉伯数学,拉丁数学,中世纪欧洲数学;
4.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发展:新古典数学,新的科学运动;
5.十八世纪数学发展:意大利的数学,英国的数学,法国的数学,德
国的数学;
6.十九世纪数学发展:逻辑学,国际数学会的建立,德国数学的发展;
7.二十世纪数学发展:数学分支学科的发展,新领域的开拓;
8.数学史的重要人物:古代的数学家、十八世纪的数学家、十九世纪的数学家、二十世纪的数学家及其贡献。
四、教学方法
1.以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及数学史方面所应基本具备的知识,了解数学经历的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体会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增强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并能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课程内容
简介
1、数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2、古代希腊数学3、中世纪的中国数学4、近代数学的兴起,走进大师5、数学(数学诺贝尔)奖的简介6、代数学的诞生7、几何学的变革8、现代数学成果9、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介绍及若干未决猜想的进程
苍南中学选修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数学史简介
授课教师
教学材料
选编( )
改编(I)
创编( )
课程类型
知识拓展类(I)
职业技能类( )
兴趣特长类( )
社会实践类( )授Βιβλιοθήκη 时间周四下午授课对象
高一部分学生
课程简介
(背景、内涵与设计思路)
数学史是一门公共选修课程,主要讲述数学的发展过程及数学成就,注重介绍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人文内涵和数学方法,使初学者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也为后续(高等数学数学史)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结构编写原则
遵循学生兴趣点、科学性与数学史基础教育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实施计划组织形式
形式灵活多样,可采用讲故事、讨论交流、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多种形式
课程评价
分优、良、及格三档。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课程实施保障要求
提供特定场所,如:教室
审核意见
审核人:单位盖章:
审核组长:时间:2014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