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精读与略读——谈谈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2.说一说:书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请结合 原文加以分析。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 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
长妈妈 —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 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 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医学教授,他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作者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 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范爱农— 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父亲— 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勒令他背书。但是, 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 永远痛苦。 衍太太— 衍太太鼓励孩子吃冰,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散布流言。她是一个自 私自利、表 里不一、心术不正的妇人。
这十篇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 年到青年时期 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三)《朝花夕拾》的篇目
篇目
小结
《小引》
《狗•猫•鼠》《阿长与〈山 本书是回忆性散文集,
前七篇主要记录 海经〉》《二十四孝图》 以第一人称写就。以两
童年在家乡的生 《五猖会》《无常》《从百 个视角,即成人视角和
活动三: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1.猜一猜:根据提示,说出人物名字。
(1) 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长妈妈)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寿镜吾先生) (3)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 去告诉各人的父母。(衍太太) (4)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藤野先生) (5)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范爱农) (6) 他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他开的药方,难以寻找、颇为奇特,如:原配蟋蟀一 对、平地木十株、特别的药丸:败鼓皮丸。(陈莲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与略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与略读

标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与略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了重要地位。

教师常常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这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理解和欣赏文章,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素养。

首先,我们来谈谈精读。

精读是一种深入细致的阅读方式,它要求读者对文章进行全面、细致的阅读和理解。

在精读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主题、段落、句子以及词语的含义。

精读通常包括朗读、分析、理解和反思四个步骤。

在朗读阶段,学生需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通过反复朗读来熟悉文章的语言和结构。

在分析阶段,学生需要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段落,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在理解阶段,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情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反思阶段,学生需要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收获,总结阅读经验和方法。

通过精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素养。

精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语言知识,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同时,精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然而,阅读并非只有精读一种方式。

另一种阅读方式是略读。

略读是一种快速、粗略的阅读方式,它主要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而不太关注文章的细节和具体内容。

略读通常用于快速获取信息或了解文章的大意。

略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扫描式略读、跳跃式略读等。

在扫描式略读中,读者需要快速浏览文章,抓住关键信息,如主题句、结论句等,以便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跳跃式略读中,读者只需要关注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不必仔细阅读全文。

略读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在快速获取信息或了解文章大意时,略读是非常有用的。

同时,略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和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但是,略读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略读主要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而不太关注文章的细节和具体内容,因此它可能无法提供对文章全面、深入的理解。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精读和略读的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章。

读书方法精读略读浏览

读书方法精读略读浏览

读书方法精读略读浏览【实用版2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读书方法的定义与分类1.精读2.略读3.浏览三、精读的技巧与应用场景四、略读的技巧与应用场景五、浏览的技巧与应用场景六、总结正文(篇1)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合适的读书方法能够提高阅读效率,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

本文将对常见的读书方法——精读、略读和浏览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

精读是指对文章或书籍进行深入细致地阅读,力求对每个字词、句子和段落都有透彻的理解。

精读的技巧主要包括:仔细阅读每个章节,对重要内容进行标注和笔记;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查阅和思考;与作者的观点进行碰撞,形成自己的见解。

精读适用于需要深入研究、系统学习的场景,如学术论文、专业书籍等。

略读是指在较快的速度下,抓住文章或书籍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对细节进行适当忽略。

略读的技巧包括:快速浏览章节标题和小标题,了解整体结构;跳过不重要的细节,抓住关键信息;适当进行猜测和推断,提高阅读速度。

略读适用于需要快速了解、筛选信息的场景,如新闻报道、小说等。

浏览是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文章或书籍进行快速扫视,获取有限的信息。

浏览的技巧主要有:快速扫视文字,关注关键词和短语;忽略与目标信息无关的内容;根据需要进行多次浏览。

浏览适用于需要迅速获取特定信息或进行资料检索的场景,如字典、百科等。

总之,精读、略读和浏览是三种常见的读书方法,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

目录(篇2)一、引言二、精读1.概念与方法2.适用场景与目的三、略读1.概念与方法2.适用场景与目的四、浏览1.概念与方法2.适用场景与目的五、结论正文(篇2)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过程中,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

下面我们来探讨三种常见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和浏览。

精读,顾名思义,就是仔细阅读。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深入理解、消化的知识点。

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程序

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程序

上述中、高年级导读课教学三大环节设计,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较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进程的话,那么,“自读自悟”便是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搜集信息和感悟信息;“汇报交流”则是生与师、生与生以文本为认识对象的广泛多向的对话交流,进行信息处理;而“读背说写”就是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把学习内容进行扩展、强化、积累和运用。

同时,这样的教学基本程序,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突出了语文实践,在“汇报交流”阶段又完全可以提升人文精神。

我市小语整体改革多年的理论实践,这一教学程序,既提出了一篇课文整体教学的思路,又给各类题材和体裁的课文的教学设计留出了灵活和创造的空间。

各类课文教学完全可以在这个框架下,根据内容特点,灵活地安排具体教学步骤,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

我们看略读课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

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这就说明我们在略读教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简明而合理。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

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

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

至于抓哪一点,单元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依据。

教师课前要细细研读,这样才能做到该“精”的精,该“略”的略。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

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

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3.了解《朝花夕拾》成书过程,明白作者心路历程。

【重点难点】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任务群】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任务三:寻·鲁迅生活的“那些年”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任务五:察·鲁迅心中的“那些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

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二、教学新课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读一本书,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不同,可以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呢?请阅读教材72页“阅读指导”,并完成相应任务。

1.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预设:①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②略读就是粗略地阅读以粗知大意,观其大略;③浏览则是快速地扫视、有意地跳读,以抓住关键信息,求得更高的阅读效率。

2.如何做好精读?预设:①细品。

即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把书“读”。

②精思。

即边读边思考,对书中的内容提出疑问或质疑等,把书“读深”。

③鉴赏。

围绕内容、主题、手法某一方面对作品进行探究,思考书的时代价值与当代意义,把书“读透”。

3.略读和浏览,与精读相比有何不同?预设:略读和浏览都是“检阅式”的阅读,只求多多收益,不求句句确解。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3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学方向1. 熟悉教材内容:教师首先要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教材的编写理念、单元主题、课文内容、课后练习等。

这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方向,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 关注教材变化:统编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教师应关注教材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3. 挖掘教材内涵:统编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语文。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草原的美丽。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猴王出世》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游戏教学法:将游戏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称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曹冲的聪明才智。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三、注重阅读教学,提升阅读能力1. 培养阅读兴趣:通过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等课外读物。

2. 阅读方法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如默读、速读、精读等。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默读,体会草原的美。

“精读”与“略读”的策略研究

“精读”与“略读”的策略研究

“精读”与“略读”的策略研究精读与略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

如何使精读与略读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应该认真探讨与研究的课题。

一、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关于精读与略读,叶圣陶老先生曾在《精读指导举隅》与《略读指导举隅》中作过详尽论述。

叶老说,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观点去研究。

“不同的观点”指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文章到时代背景、技术方面的布置与剪裁的的匠心、客观上的优点与弊端等。

阅读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对这些观点进行研究,寻求答案。

如果学生对这些问题答得不错,且认识了字词,理解了内容,把握了中心,即为“精读”。

天津师大田本娜教授也讲过,精读时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精读过程要体现层次性,即“初读—细读—深读—熟读”。

初读是初步感知语言及课文内容;细读、深读是理解鉴赏语言,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方法及内容、中心;熟读是巩固所学的知识,记忆所运用的语言。

因此,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精读,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在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过程的主人。

叶老还说: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它的单篇短行,不再需要老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从精读到略读,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

这犹如小孩子学走路,起初由大人扶着走,其目的是学习方法,养成习惯;渐渐地大人把手放了,其目的是让学生步履纯熟,能够独立行走。

只“扶”不“放”,小孩子很难会独立行走;同样,教师只是一味地“精讲”,学生也很难掌握学习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精读是“举一”,略读是“反三”。

正确处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才能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着眼全局,处理好“精”与“略”从教材编排看,每一单元都是一个整体,精读课文在前,略读课文在后,是一篇带多篇的关系。

语文(心得)之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策略

语文(心得)之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策略

语文论文之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策略闹枝镇中心小学刘金梅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让教师尽快把握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教学,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校本培训,理解含义,定位目标本次主题教研确定后,学校充分利用每周至少一次的集中学习或教研组学习时间,重点学习语文、数学学科2011新课标;领导、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后须进行课标讲座或汇报课,跟随专家理念解读新课标。

平时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网上查找资料自学,交流讨论,基本理解精读课与略读课的内涵,定位教学目标。

(一)、含义精读课是指对教材中一类课文的教学。

教师就是凭借这一篇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

语文学习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过程。

略读课,顾名思义,即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

这种阅读意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的大意。

(二)、目标精读课:1、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4、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略读课:1、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把课文内容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与略读——谈谈阅读教学(2010-10-14 19:27:16)阅读教学就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识字教学,一头连着写作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对巩固、扩大识字教学成果,奠定学习作文的基础,以及发展学生阅读、写作等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品德和形成学生健全个性都有重要作用。

可以说,抓好阅读教学,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一、《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总要求(一)对“精读”的要求1、爱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读对,读通,读懂,读快。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会读。

(1)会理解词句(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 (2)会领悟写法。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会阅读文体。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会体会标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体会句号与逗号、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5)会积累材料。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二)对“略读”的要求1、会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2、会浏览。

(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读得多。

(喜爱图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二、教材阅读教学的编写思想冀教版教材以文化主题组元,把若干篇描摹同类事物、表现同一主题的文章组成一个单元,但体裁不同,风格各异,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在用语言文字表达同类文化主题和相关事物的规律中,体现语言文字的功用,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方式中学习语文、认识事物。

比如,六下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走近老舍”,本单元安排了六篇课文,精读课文《我的母亲》和《济南的冬天》体裁是散文,让大家初识散文家老舍;略读课文《骆驼祥子》让大家了解小说家老舍;精读课文《养花》和《母鸡》让大家认识平民老舍;略读课文《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是从另一侧面介绍老舍;阅读链接的材料分别从儿子和朋友的角度介绍老舍。

这样编排,使学生对老舍了解得更深入,更全面。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

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略读课文的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都承担着阅读教学的任务,精读课文是例子,学习阅读方法,略读课文是实践,学习独立阅读。

三、精读教学的策略(一)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就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能使阅读变“苦”为“乐”,就会“读”得轻松愉快,“读”得扎实牢固。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首先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

小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的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其次,要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要根据教学内容(特别是课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深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再次,要借助情境,导情入文,还可以介入游戏和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体悟。

(二)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

第一,要加强朗读的指导。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朗读是内心感受的表达,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面文字变成大脑中的生动形象。

朗读可以让学生巩固字词,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规律,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

可见,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要重视朗读。

1、朗读的要求:“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2、要加强教师的范读。

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教师研究朗读,读好课文,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教师范读时,要注意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速度和轻重缓急。

3、要加强朗读的指导。

首先要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记叙的文章怎样读,说明的文章怎样读,诗歌怎样停顿,怎样读出重音。

其次,抓住重点段落,着重指导,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多读,自己去咀嚼,品尝,再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指导要抓住几点:注意多音字、轻声、变调、儿化;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读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间歇;速度适中;掌握标点符号的朗读技巧。

4、朗读要体现层次性。

每一次读书的要求、读书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

如初读课文要能够读得正确、流利,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细读课文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读出感悟;赏读课文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阅读后要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自己交流阅读感受。

5、朗读训练要形式多样富有情趣。

,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年龄小,,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模仿性强,爱表现这些特点,按课文的内容,变换形成,让学生多读,都参与,培养朗读兴趣。

可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对答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形式。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第二,教学中还要重视默读的指导。

低年级开始要注意引导学习默读,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发声音。

中高年级要指导提高默读的速度。

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善于疏导,进行归纳,共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第三,还要指指导学生速读、浏览、跳读的能力,培养阅读的习惯(读书看报、查资料、查字典、不动笔墨不读书等的习惯)。

(三)要加强词、句的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能找出重点词句。

如用得准确的词;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词句;能统领全文的词句;能总结全文的词句;过渡句;不理解的词句等。

教会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

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训练中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二是积累,三是运用。

首先,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如读词语,熟字组新词,同义词反义词练习,形容词叠词的练习,词语的搭配练习,句式的练习等等,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多练习,不断复习巩固,举一反三,防止形近字、同音字混淆。

其次,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会遇到许多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要弄懂词句的意思,我们不提倡以词解词、解句,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或者用一些图片、音像资料,将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形象可感知的内容;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中高年级更加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

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再次,重视积累语言。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

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

(四)要与写作有机结合。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四大任务,阅读的最终目的还是落在“写”上,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要有机地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对于学习读写例话,归纳阅读方法等,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重视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

学习课文,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这样教学生,“要他们在读书时想作文,边读边研究人家是怎么写的;写作文时想你读过的书,如人物外貌怎么描写,怎样刻画语言动作,等等,都可以借鉴。

”四、精读教学的方法(一)明确目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1)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注重词语的积累。

(2)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低年级应该要求所有学生正确的读,而不是有感情的读。

读正确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初步语感。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1)继续重视识字和写字的教学。

(2)加强词和句的教学。

(3)阅读以段的训练为重点。

如:理解重点词句;概括段意;了解段和段之间的联系;揣摩构段方式等。

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1)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要先自学后师生共学。

可以通过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初读后写一点初读的感受;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或者感兴趣的或者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提语言方面、写法方面的问题。

(2)从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中得其法。

(二)把握环节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可以从学生已有的阅读、实践能力和习惯入手,使之生成一种阅读的自信;也可以由学生对新文本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形成阅读的期待。

导入新课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讲故事导入、图面导入、谈话导入、复习导入等形式进行。

导入的原则是简洁、到位、适度、自然。

环节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本环节的主要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读中形成自然、流畅的语感。

2.能够从字面理解入手,读懂课文的具体内容。

着重培养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提取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

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圈画批注,借助课文所描写的具体事物、事件、现象,初步把文字形式与具体事物(即文章内容)结合起来,弄清课文写了些什么,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课文的条理结构、课文主要在表达传递什么,等问题,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初读的印象和感受,概括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