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
韩非子寓言故事

韩非子寓言故事6则很多的是有教育意义的,但是,却很少有人会认真的去体会其中的具体含义,尤其是韩非子故事中的寓意更是深厚,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一、欢以失日【原文】纣为长夜之饮①,欢以失日②,问其左右,尽不知也。
乃使人问箕子③。
箕子谓其徒曰④:“为天下主而一国皆失日,天下其危矣⑤。
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
“ 辞以醉而不知。
⑥(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上》)【注释】①长夜:整夜。
②失日:忘记时间。
③箕子:名胥余。
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
箕子是殷末著名贤臣,因其品行高尚,被孔子誉为殷之“三仁”之一。
因纣王无道,于是,箕子佯狂而独自一人隐居在箕山,当纣王闻知箕子情况,遂囚禁在“箕子台”。
④徒:随从人员。
弟子。
⑤为,治也。
—《小尔雅》。
天下主:指国家的君王。
其: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一定”。
⑥辞:推托,借口。
以:通“已”,已经。
故事解读;商纣王欢乐无度,却有嫉妒心,箕子即使知道也不敢说出来。
所以商朝败亡在他手上。
忘记时间尽心欢乐是很多富二代的表现,他们这样做很快就会败家。
二、鲁人救火【原文】鲁人烧积泽①。
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②。
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③。
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
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
”哀公曰:“善。
”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
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
请徒行罚。
④”哀公曰:“善。
“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
⑤”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上》)【注释】①积,聚也。
——《说文》。
按,禾谷之聚曰积。
倚:偏,这里指蔓延的意思。
恐:这里表示估计,相当于“大概”、“也许”。
国:国都。
③将众:率领众人。
趣,疾也。
—《说文》。
急,赶快。
④请:请,告也。
—《尔雅·释诂》。
又《类篇》受言也。
韩非子的寓言10则

韩非子的寓言10则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
一. 見小曰明(原文)昔者,纣为象箸①,而箕子怖②。
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③,必将犀玉之杯。
象箸玉杯,必不盛菽藿④,则必旄象豹胎⑤;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必锦衣九重,广室高台。
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⑥ 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⑦,纣遂以亡。
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
故曰:“見小曰明。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注释)①象箸zhù:亦作“象櫡”。
“象笋”。
象牙制作的筷子。
②箕子,名胥余。
是纣王的叔父,官居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
曾劝谏纣王,但纣王不听,反而把他囚禁了。
周武王灭商后,命召公释放箕子。
武王向箕子询治国之道,记载于《尚书•洪范》。
传说箕子晚年前往朝鲜居住,死后追谥為大圣王。
③加于:放到。
土铏:铏xíng古代盛羹的鼎,两耳三足,有盖,常用于祭祀。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一件像个黄沙大碗,説是帝舜当日盛羹用的,名曰‘土鉶’。
”④菽藜shūhuò:豆和豆叶。
泛指粗劣的杂粮。
菽,豆子。
藿,豆叶。
旄象豹胎:未生出的牦牛、大象和豹的幼胎。
旄mào:旄牛即牦牛。
⑥卒zú:终了,结局。
⑦肉圃:各种肉类装点的园子。
炮烙:古代烤肉用的铜格子。
俞樾《诸子平议•韩非子》:“盖为铜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
”《博雅》临,大也。
故事解读;从小处知大处,家具是讲究配套效应,一张好的地毯就要与好床好桌椅配套。
这样总共要花很多钱,人的习惯也如此,一个小的习惯就要与其生活配套。
所以由俭入奢易,反之则难。
所以人要注意这一点。
二.舜耕历山(原文)历山之农者侵畔①,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②。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本文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仅供参考,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评论。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篇11.宋人疑邻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宋国有个有钱的人。
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
他的儿子说道:"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
"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有钱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
寓意:以亲疏来判断是非是非常有害的。
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来。
2.螳螂捕蝉原文: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翻译: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
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寓意: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3.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里有棵树。
有一次,一只兔子跑过来,由于跑得太急,一头撞到树上,把脖子撞断死掉了。
中国寓言小故事(韩非子)

《智子疑邻》韩非〔先秦〕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郑人买履》韩非〔先秦〕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携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滥竽充数》韩非〔先秦〕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
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曾子烹彘》韩非〔先秦〕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
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
《滥竽充数》原文注释及翻译

《滥竽充数》原文注释及翻译作品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作品注释(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3)使:让。
(4)必:一定,必须,总是。
(5)南郭:复姓。
(6)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7)请:请求,要求。
(8)为:给,替。
(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10)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
廪食:官府给的粮米供奉。
廪:粮食;食:供养。
(有争议,因为可能是拿几百人的口粮供养他)(11)以:用,拿。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或遂。
(13)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14)逃:逃跑。
(15)立:继承了王位。
(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作品翻译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
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揭示道理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作品寓意①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
②讽刺那些对人不加以鉴别而重用的位高权重者。
寓言故事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小古文守株待兔的译文和意思

小古文《守株待兔》的译文和主题
《守株待兔》是出自先秦名著《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目前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是第5课的课文。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古文的原文、译文及主题。
守株待兔
先秦《韩非子》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课文主题】
做人不能像守株待兔的农民那样不知变通、死守教条,我们应该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分清偶然性事件和必然性事件的区别,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事物,同时不能怀着不劳而获的心态做事,不然只会如故事里的农民一般一无所获。
第1页(共1页)。
韩非子五蠹原文注释

韩非子五蠹原文注释韩非子《五蠹》是一篇寓言故事,以五种虫子的形象,暗喻了不同的人性弱点和问题。
下面是对《五蠹》的原文注释及创作。
注释一:《五蠹》是韩非子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描述五种虫子的行为,暗示了人们的五种弱点和问题。
创作一:《五蠹》是韩非子的一篇经典寓言。
故事中,五种虫子分别代表了人性中的五种弱点和问题。
这篇寓言故事通过独特的形象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困境时的种种表现。
注释二:其中,蠹衣者代表了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追求,蠹粮者代表了人们的贪婪心态,蠹木者代表了人们的破坏欲望,蠹书者代表了人们对知识的浅尝辄止,蠹壁者代表了人们的愚昧无知。
创作二:故事中的五种虫子各有所指。
蠹衣者象征着人们对物质欲望的执着追求,蠹粮者则代表了人们的贪婪心态。
蠹木者则象征着人们破坏环境的欲望,蠹书者则暗示了人们对知识的肤浅追求。
最后,蠹壁者象征了人们的无知和愚昧。
注释三:通过描写这五种虫子的行为,韩非子警示人们要警惕自己内心的弱点,引导人们追求真正的价值和精神追求。
创作三:通过精心描写这五种虫子的行为,韩非子告诫人们要警惕自己内心的弱点,并引导人们追求真正的价值和精神追求。
他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通过自我反省和修正来改善自己的人生。
注释四:这篇寓言故事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将人们的弱点和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四:韩非子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将人们的弱点和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以幽默的方式,将复杂的人性问题用简单的形象表达出来,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能深思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注释五:这篇寓言故事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通过对五种虫子的描写,韩非子启发人们思考自己的内心,认清自己的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
创作五:这篇寓言故事具有深远的寓意,引人深思。
通过对五种虫子的生动描写,韩非子启发人们思考自己内心的问题,并激励人们寻找解决之道。
他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问题,并通过自我反省和改进来提升自己的品质和境界。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5则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韩非子的寓言既有趣而引人入胜,又益智励志二健康向上,快来看看吧!一、鲁患不救【原文】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①,或宦于荆②。
犁鉏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③。
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鲁穆公:战国初鲁国国君,即姬显,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
鲁元公之子,在位33年。
注重礼贤下士,曾隆重礼拜孔伋(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织学派,使鲁国一度出现安定局面。
公子:《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
” 宦:学习官吏的事务。
“宦,仕也。
…犹今试用学习之官也。
”—《说文》。
② 荆: 春秋时楚国别称。
③犁鉏(jū):一作犁且,鲁国上大夫,曾在齐为官。
假,借也。
—《广雅》。
凭借,借用。
于:可译为“从”“由”“自”等。
故事解读;鲁国有难因为齐国来攻,晋楚是强国但离鲁远,所以远水不救近火,所以徒劳无功。
做事情要讲究就近原则不要从大老远过来,这很费时力。
关键还是要自己强,处理好近邻关系不是到老远地方拉关系。
清末求救西方来逼迫日本也是不现实的。
二、醉寐亡裘【原文】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①。
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天下②,而《康诰》曰:毋彝酒③。
彝酒者,常酒也。
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④。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寐(mèi): 进入睡眠状态。
亡:丢失。
裘,皮衣也。
—《说文》。
②以: 因为,由于。
③《康诰》:是周公封康叔于殷地时作的文告。
周公在平定“三监”(管叔、蔡叔、霍叔)及纣王的儿子武庚所发动的叛乱后,便封周武王同母少弟康叔于殷地。
为了使年幼的康叔顺利地进行统治,周公先后写成《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告,作为法则送给康叔。
这里的'《康诰》应为《酒诰》。
《酒诰》是康叔在卫国宣布的戒酒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
导读:宋人疑邻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宋国有个有钱的人。
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
他的儿子说道:"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
"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有钱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
寓意:以亲疏来判断是非是非常有害的。
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来。
螳螂捕蝉
原文: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翻译: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
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
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
寓意: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里有棵树。
有一次,一只兔子跑过来,由于跑得太急,一头撞到树上,把脖子撞断死掉了。
这个人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免子。
打这天起,他干脆放下农具,连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这棵树下,希望还能捡到死兔子。
兔子是再也检不到了,他的行为反倒成了宋国人谈论的'笑料。
寓意:收获从劳动中来。
不要因为一次偶然的收获,就放弃了勤劳的美德。
击鼓戏民
原文: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
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翻译: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
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毙,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毙,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寓意:在事关重大的事情上,千万玩不得儿戏。
如果拿原则问题开玩笑,就会失信于民,招致大祸。
心不在马
原文: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翻译:赵襄主向王于期学习赶车的技术,学了不久便与王于期进行了一场比赛。
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每次都落在了后面。
赵襄主埋怨说:'你教我赶车,还留了一手呀!' 王于期回答说:'我已经把技术全部教给您了,是您运用的不对呀!赶车最要紧的,是把马套在车上要套得舒适妥贴,赶车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调理马上,这样才能跑得快,跑得远。
在今天的比赛中,您落在后面的时候,就只想
追上我;跑在前面的时候,又生怕被我追上。
其实把马引上大道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
可是您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哪里还顾得上调理马呢?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啦!'
寓意: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把精力集中在所要办的事情上。
如果分散了精力,就不能成功。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五则及翻译】
1.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五则(精选)
2.韩非子简介
3.古代寓言故事
4.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5.古代寓言故事推荐
6.古代寓言故事汇总
7.古代寓言故事作文
8.经典古代寓言故事
上文是关于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