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2010)实施版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020106)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研究的积极成果,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具有深厚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能够胜任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的研究与咨询、经济投资环境与社会发展项目评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项目合作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经济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A.人力资源经济学B.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研究C.资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三、招生对象已获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核合格,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本专业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在校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五、课程设置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列经典著作选读(3学分)英语(4学分)B类:现代经济学(3学分)计量经济学(2学分)国际经济学(2学分)现代财务管理(2学分)C类:人力经济学(2学分)可持续发展理论(2学分)D类:人口经济学(2学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2学分)社会保障学(2学分)增长经济学(2字分)资源经济学(2字分)环境经济学(2字分)人口与社会经济统计(2字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研究(2字分)商用软件与网络(3学分)企业组织理论(2学分)六、培养方式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根据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每位硕士生的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并由导师负责具体的研究生培养工作。
校、院公共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采取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参与导师的有关课题研究。
七、考核方式公共课及专业课的考核以命题笔试为主,专业课的考核以课程专题研究论文为主,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五、培养方式及培养环节
1.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倡团队式指导。
2.研究生培养环节一般包括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学习、学术活动、实践训练、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等6个主要环节。
六、开题报告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应在学科内公开进行,具体按《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七、中期考核
硕士生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具体按《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包括答辩资格的申请、论文评阅、答辩及学位授予等环节。
其具体要求依据《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人口学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组织调查能力和协作创新精神,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在国家宏观人力资源管理与政策研究部门、人口经济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人口学与人口经济理论研究、人口政策研究、教学以及实际管理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人口统计与调查方法2、人口与环境3、人口经济学研究4、人口寿命与保险研究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
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即获得毕业资格.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2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4学分,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4 门课程。
3。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
必修课成绩达到70(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2门以上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特点、性质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20106)一、培养目标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领域,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做出贡献的奉献精神。
3、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领域内较全面和较系统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以及从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方向是研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方法和政策手段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根据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资源与环境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着重研究环境资源商品性、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环境经济评价(环境经济分析方法、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环境资源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环境保护政策与手段(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征收排污费/税、排污权交易、许可证制度)等问题。
2、可持续发展本方向以系统科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看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复合系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该复合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系统综合和系统评价,针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面临的一些重大的战略问题,如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循环经济、人口控制、区域贫富差距等,开展多科性和综合性的系统研究和实证分析,从而提出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和对策建议。
3、人口与社会经济学人口作为特殊形态的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
本方向在着重研究人口经济理论和社会经济理论以及高级生态环保理论、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深入研究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以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出现的大量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
2010人才培养方案

通识选修课程(最低修满学分)
8
选修课程第一阶段合计
30.5
选修课程第二阶段合计
选修课程总计
30.5
实践教学
实习实训
10083
军事训练
3
1
1
3
院
07101
法学专业实训
1
16
16
4
2
8
院
07091
法学专业调查
1
16
16
5
2
8
院
07111
专业实习
1
16
16
5
2
8
院
13004
毕业实习
4
8
1
4
院
论文设计
13301
法学学科前沿讲座(含毕业论文写作讲座)
1
16
16
7
2
8
院
第一阶段小计
21
336
336
第二阶段小计
7.5
120
24
96
专业课程合计
28.5
456
360
96
创业与就业课程
00961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0.5
8
8
2
2
4
院
00091
创业概论
1
32
32
6
1
2
院
00971
就业指导
0.5
8
8
6
2
4
院
第一阶段小计
1
32
2010级法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类型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关于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口学 专 业 人 才 的 迫 切 需 求 。 但 由 于 我 国 大 学 本 科 阶 段 未
构 、 等 院 校 从 事 人 口科 学 研 究 与 教 学 的 能 力 . 具 有 在 高 也
统 计 、 划 生 育 、 安 户 籍 、 划 、 险 、 场 调 查 、 力 资 计 公 规 保 市 人 源 管 理 等 相关 党 政 机 关 或企 事 业 单 位从 事 实 际 工 作 的知
程 教 学来 弥补 知 识 上 、 力 上 的 结 构性 缺 失 , 定 好人 口 能 奠
学 及 相 关 专 业 基 础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加 强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本 文 就 此 谈 几 点 看 法 。
一
关 键 词 : 口 学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人
目标 人 口 实践 人 口发 展
锻 炼 了学 生 , 高 了学 生 的素 质 , 其 树 立 信 心 , 进 专 提 助 促
业 课 的 学 习 . 时 又提 高 了学校 声 誉 。 务 了地 方 经 济 发 同 服 展 。 更 重 要 的 是 , 学 生 丰 富 了 自 己 的 创 作 实 践 , 累 了 使 积
就 业 的经 验
.
一
马 芒
( 徽 大 学 人 口研 究 所 , 徽 合 肥 安 安 203 ) 3 0 9
关 于 人 口 学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课 程 设 置 的 点 思 几 考
摘
要 : 文 从 培 养 人 口 学 专 业 高 素 质 人 才 的 目标 、 本
中 国 特 色 的 人 口学 课 程 体 系 , 过 严 格 、 化 、 统 的 课 通 优 系
中国人口学专业人才的培训与需求

中国人口学现状、问题与发展论坛研究队伍的素质。
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又要不断改善人口科研条件,以改变人口学在学科人才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3.5 积极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各研究机构都应自我或联合举办不同区域、层次、时间、内容的学术研讨会,活跃学术气氛,推动学术发展。
3.6 建立中国人口科学院设想中的“中国人口科学院”的性质是:小实体,大网络,高层次,广视野,挂靠国家计生委,接受指导,独立运行。
其职责是:为中国人口科学事业确定方向、制定规划、筹集资金、委托项目、组织活动、评选精品、沟通上下、联络内外,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人口科学的网络中心。
中国人口科学院可以中国人口学会为基础组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或完全新建。
3.7 国家计生委和各地方计生委作为人口科学的对口部门,要进一步依靠专家,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和参谋作用应以科研课题委托形式和其他形式,对人口科学发展予以支持,明确理论需求内容,从实际需要出发,对理论发展方向予以指导,逐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互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建立良性循环的理论供求机制,使人口科学和人口科学工作者为我国的人口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8 人口科学既要背靠政府,也要逐步走向市场中国市场经济没有发育到运用人口科学及其方法进行市场运营的程度,但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
中国的厂家和商家总会有一天悟出人口科学及其方法对市场营销的作用和意义,中国人口科学总是要逐步走向经济主战场并为其健康发展服务。
这个过程在各地是有先有后的,人口科学工作者应不失时机地发现需求提供供给,扩展人口科学的作用范围,也为自己事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条件。
3.9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人口科学研究的对象具有独特的魅力,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条件和前景,应多视觉、多途径、多形式地建立不同层次的国际合作关系。
广泛开展人才、学术交流,请进来,走出去,进修、互访、读学位,参加各种相关学术会议,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推动我国人口科学的发展,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国际人口科学舞台上中国人口科学真正占有显著的一席之地。
2010级各学科研究生按人数名额分配方案【模板】

2
10020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2
8
1002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24
24
1.68
2
9
100210外科学
74
5.18
5
普外
14
骨外
15
泌尿外
13
胸心外
4
神外
27
整形外
1
10
100214肿瘤学
30
30
2.1
2
11
100217麻醉学
63
74
5.18
5
100218 急诊医学
11
12
临床其他学科
32
2.24
附件22010级各学科研究生按人数名额分配方案
名额分配组
学科或专业名称
各专业人数
小组人数
奖学金指标
分配(7%)
1
001生物学
10
0.7
1+1
071006 神经生物学
2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8
2
002基础医学
14
0.98
1+1
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2
100103 病原生物学
3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4、临床医学名额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分配到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肿瘤学、麻醉学与急诊医学以及临床其他相关学科。
5、剩余名额由学校评审领导小组复审时在全校范围内统一使用。
9
3
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1
0.77
1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应用复合型)
一、专业简介
人口学(Demography)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按照我国目前学科分类划分,人口学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它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中央民族大学人口学专业设置于2009年,2010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它的主要取向是在注重加强人口学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学习的基础上,以民族地区及民族人口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在人口学中融入社会学、人类学等交叉学科的视角,重点研究人口与社会、人口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中央民族大学人口学专业现有导师3名,其中1名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名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导师组成员姓名及基本情况(姓名、职称、毕业学校、学位、研究方向)
陈长平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民族人口研究
艾斌副教授,日本首都大学城市学博士,老年人口研究
朴光星副教授,韩国首尔大学社会学博士,流动人口研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能够从事人口学教学、科研、政府机构与非政府组织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人口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人口学研究方法,能对现实的人口及其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掌握一门外国语,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科研和实践操作以及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善于表达、善于沟通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三、研究方向
1.民族人口研究方向;
2.流动人口研究方向;
3.老年人口研究方向;
四、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与方法。
指导教师要注重教书育人,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自觉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相长。
研究生除了必修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程和选修规定学分的非学位课程之外,还要求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研讨会、课题研究及社会实践,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还要注意对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潜质与特长进行引导与开发。
五、学习年限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程11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5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8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课程设置
七、必修环节
社会实践:至少完成36学时社会实践,实践内容包括社会调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记1学分;学术讲座:至少参加本专业相关学术讲座12次以上,不记学分;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四学期完成。
开题未通过者可延期1-3个月再次开题。
八、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与学术价值,并反映国内外相应研究的前沿,并应用人口学的理论与方法,独立完成设计、数据收集、分析归纳、理论探讨以及政策应用,一般为3万字以上。
研究生全面完成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各个项目,经考核合格,完成学位论文撰写,经导师推荐,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阶段。
九、专业必读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