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玫瑰与教育的读书心得6篇

玫瑰与教育的读书心得6篇玫瑰与教育的读书心得篇1玫瑰与教育》这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是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深深记得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
”看后我才倏然发现,忙碌的工作让我身心俱疲,面色憔悴,我因此曾多有抱怨。
可我似乎忘记了教育不是一件用蛮力就能做好的事情,教育是要用心的。
而我的心灵已经忘记了她当初选择从事教师这一行业的初衷。
只记得每天处理不完的小纠纷,算不完的伙食费,永远收不齐的作业本……我不记得读书了,不记得修缮我的灵魂。
我的着眼点不是他们的心灵,我的工作不是灵魂的工程师,而真真正正把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勤杂工。
更多的时候,不是学生做的不太好,而是我并没有站在孩子的'眼光上去处理问题。
我太高了,可他们还那么小。
他们踮起脚尖够着我,我却还嫌弃他们。
教育是要用心的,很多时候我总是做的太多,想的太少。
在读到《小红花的背后》时,似乎就是在读我们班自己的故事。
这种共鸣,应该就是读书最大的乐趣。
冥冥中跟不相识的人心意相通,她的所言所感,恰恰是我内心有而表达不出的。
文中的小红花作为一种奖励,也可以说是所有奖励的统称。
其实,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鼓励孩子,我们也常常运用到“小红花”。
老师给表现优秀的孩子奖励,孩子的上课积极性会骤然提升。
作为老师当然也会很高兴,毕竟这是一个督促孩子的好办法。
尤其对低年级而言,效果更是尤为显着,是像法宝一样的存在。
可那奖励的背后是利是弊?奖励的原则又是什么呢?得到小红花同学的得意洋洋,拿着小红花爱不释手,似乎得到了花便是这节课的终点,而接下来的学习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而更大的隐患是,得到小红花的总是那几个同学,更多的小透明可能从没得到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一)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一)
读完《玫瑰与教育》,我深深被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所描绘出的玫瑰女孩所打动。
她柔弱而坚毅,纯真而成熟,代表着人类心灵深处的渴望和坚定。
通过与小王子的交流,玫瑰女孩展现了她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想,带给读者深刻的启示。
《玫瑰与教育》也让我思考了教育的本质。
作者通过小王子和玫瑰女孩之间的故事,探讨了人类之间的关系、孩子与父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交流和人格的建立。
玫瑰女孩的教育经历让我意识到,爱、尊重和理解是构建有效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
通过阅读《玫瑰与教育》,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都值得被珍惜和呵护。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求。
只有真正理解与尊重每一个个体,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玫瑰与教育》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让我感悟到教育的真谛与力量。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1窦老师不仅从事语文教学,她还对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等学科有所涉猎,也曾经教过这些学科,这倒是和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有相似之处,对于小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教学应该是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整合。
所以有了共同点,读起窦老师的文字就更有共鸣之处,虽然《玫瑰与教育》是05年出版的书,但是书中的很多理念都与现在的教育观不谋而合,我自己对窦老师的观点也是有很多的想法,下面是我列的一些窦老师书中的标题,每个标题中的内容都很值得与我们幼教同行共同分享。
一、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只有先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才能够真正发展,而要拥有专业尊严首先就是要提高专业自信。
这个讲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要提高自身,除了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有宽泛的人文视野。
直到现在,幼教工作者还会被许多人评价为“只是带带小孩,不要让他们出事”的人,有男老师从事这个工作,就会被社会解读为“男保姆”竞争上岗。
这些现状,除了部分是源于社会对幼教工作的错误解读,还有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就是幼教行业的专业化发展问题。
今年毕业的我,虽然经过了大学四年的理论学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以理论为先行指导,相比之下,师傅的经验传授,观摩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反而能让我更容易上手。
当然,实践出真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极其重要,特别是一些老教师管理班级的方法很即时见效,但是,真正了解幼儿还是在于要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不是观摩到的方法就适合自己的班级,每一个幼儿都是不一样的,要因材施教,就要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学,有了理论的支撑才会在实践的路上少走冤枉路。
我想,不仅是幼教工作者,许多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们,许多因为家庭年纪的原因而放弃了学习或是减少学习的时间,单纯凭借着自己的老本想就一直这样走到退休的年纪,幼教是一个很容易在青年的时候激情四射,中年的时候繁华褪去的职业。
学习真的是一项需要坚持的事情,现在,教育部对教师专业化的重视使得大部分教师都在不断学习反思,希望我能够和同行们一直坚持下去,使得学前教育的发展有新的突破。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1《玫瑰与教育》是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教育随笔集,但我发现在封内的中国版本图书编目数据的登记中却标注为“教育学-文集”。
由此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本随笔集,更是窦老师教育思想的呈现。
对窦桂梅老师早已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学校有几次师德师风培训的内容就是观看李镇西、窦桂梅等老师的光碟。
曾经在网上读过窦桂梅老师20xx年3月27日在海淀区新课程与教师发展系列活动“特级教师窦桂梅专业成长研讨会”上的发言,并且收藏并发布在自己的个人空间里。
我不是语文老师,也不是小学教师。
窦桂梅老师在文中所举例的例子,我不全然知晓,也对有些思想没有感触,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玫瑰与教育》一书的阅读。
“我总是对自己说:把话写得干净些、响亮些,有时候要斩钉截铁,有时候要委婉蜿蜒。
要追求文章的琅琅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诵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得见作者的.笑貌——它虽然是为自己而写,但却不拒绝朋友,它的每一句话,都应努力给读者亲切、可感、有味的感觉” (第4页)。
每一种写作都有发表的意愿,《玫瑰与教育》写得很干净、很简洁,尊重自己也尊重读者(写到这里,我真有些难为情,因为我自己的文字有时真该归入垃圾,但还是在厚颜无耻地写着)。
以“玫瑰”命名的窦桂梅老师也正如玫瑰般绽放:“像红玫瑰哇个人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色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
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很少静下心来去读一些书籍,就是读了也是匆匆的,也更少看完后去理性思考一些问题,但拿到《玫瑰与教育》这本书感觉就是不一样,有一种莫名的想研读的冲动,也有一种好书不厌百回看的感觉。
名师窦桂梅的成长历程与教学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一、教育随笔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
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都要靠不断地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语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
窦桂梅老师说:“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
我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的我的审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谈教学的个性是没有意义的。
从《玫瑰与教育》这本书中,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也让我感受很深,她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实践,边阅读,边实践,边研究,力求将理论的思考、大胆的实践和既广泛又有针对性的阅读拓展结合起来,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表现了一个不断进取,乐于追寻的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貌。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撰写教育随笔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途径,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做、所思、所感及时回顾与反思,从而产生出更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然后在通过实践,再进行反思、总结,形成一个螺旋式的不断上升的行动教学策略,自身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随笔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激情燃烧展现文化魅力今年语文年会有幸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课,从她的课上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富有激情。
窦老师也曾经说过:“没有情感的课堂就像一口枯井,没有激情的女教师就像没有光泽的旧瓷器。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2篇)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玫瑰与教育》是由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所著,该书以简洁而深沉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爱与教育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飞行员,他在沙漠迷了路,遇到了一个小王子。
小王子告诉他自己是从一颗小行星上来的,他的行星上只有一朵玫瑰花。
小王子对这朵玫瑰花深爱有加,为了保护她,他离开了家乡,四处寻找知识和智慧。
在旅途中,他遇到了许多不同的人和事物,逐渐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小王子和狐狸之间的友谊。
狐狸告诉小王子,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一切的美丽。
通过和狐狸的交流,小王子懂得了友谊的珍贵,他明白了友谊需要时间和付出,而不是简单的占有和愿望。
这段故事让我深思友情的意义,友谊应该是彼此的心灵相通和彼此的付出,在人际关系中要用心去看待,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朋友。
另外,这本书对教育也有着很多的思考。
在小王子旅行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研究地理学的大人,大人只知识灌输,没有真正了解和关心小王子的需要和感受。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中的教育问题,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理解。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为他们提供有益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玫瑰与教育》是一本富有哲理和思考的书籍,它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道出了人生的智慧和真理。
读完这本书,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而珍贵的,我们要用心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关心他人,关爱自己。
同时,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人格素养。
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我会在今后的人生中更加用心去看待自己和他人。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二)《玫瑰与教育》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所著的一本小说,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以玫瑰花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为主题,通过小王子的冒险之旅,探讨了教育对于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在阅读完《玫瑰与教育》后,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读后感玫瑰与教育

读后感玫瑰与教育1、读后感玫瑰与教育暑假伊始,我在朋友那看到了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这本书,一见这本书我就被其深深吸引,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在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小字:“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
是的,我只不过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除了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之外,这本书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写了的教学随感反思,就学生和自己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与朋友的交流等。
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了在语文教学中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到日本参观的见闻,并对中国和日本教育的进行了对比而产生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我读到开篇的《小红花的背后》一文时,不觉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我教低年级语文时,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贯运用的方式方法。
因为这些小红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但在这样的课堂常常会听到低声的叹息“又没有叫我!”正如文中所描述这样的花儿并没有开放在每位学生的心中,但短时间照顾到班上的所有学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短还要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评价到底怎样做?使我陷入迷茫境地。
在工作中我会通过各种方式尽量照顾到每位学生,无奈班内50多个学生,有的如果积极回答而不叫又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头疼!作为教师我们要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
现代教育告诉我们,教育工要有整体的育人观念:一流的教师是教人的;二流的教师是教书的。
在对人的影响上,爱的浇灌和人性的感召,永远胜于其他形式。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要求我“用爱心和童心关爱学生;用真心和诚心对待同事;用热心和专心对待工作;用平和心态和健康心理对待人生”,用教育的智慧成就智慧的教育,勤学博采善思敢行,人人争做“智慧型教师”。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通用20篇)《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篇1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玫瑰与教育》其实是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
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
该书分为四辑,“清谈与忧患”写的是一些关于教育体制、名家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育随想;“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的自然是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的故事;“日本教育管窥”介绍了自己在日本一些学校的见闻;“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选登了窦老师写的一些读书笔记。
与其他一些书籍相比,里面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娓娓道来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这不仅仅是窦桂梅老师的底线,更应是我们每一位为人师者的底线。
在我们的工作中,因为种种情形,种种原因,是不是曾经无意中伤害了学生们的心灵呢?窦桂梅老师甚至考虑到了“不可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
确实,当我们发出一朵小红花的时候,当我们向某些学生进行表扬的时候,却也有意、无意中伤害了其他暂时落后或者尚不够积极的同学,只是我们无暇顾及而已。
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心灵的沟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在选择一种教学方法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保护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活的自信心,让每一朵花朵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活泼的长大。
“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有人说,教育是事业,教师是职业。
但教育这一事业却要由教师这一职业来完成。
身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者除了要保护好学生们纯净的心灵,更要扶持他们走上明天的人生路,为了这一目标,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真与那蜜蜂一般,但我们酝酿的却未必是学生们美丽的明天!现在有些家长、教师、或是学校领导更多地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孩子能考个高分数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其他全都可有可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工作之后,每天被繁忙的工作包围着,说实话,已经有好久没有去完整的读过一本书了。
初读这本书时,我是被书名吸引的。
《玫瑰与教育》,玫瑰?是指花吗?读来才发现,原来玫瑰是窦桂梅老师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
这本书记录的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
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
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
”所以,她也用玫瑰喻自己。
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她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用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
这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是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深深记得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
”
看后我才倏然发现,忙碌的工作让我身心俱疲,面色憔悴,我因此曾多有抱怨。
可我似乎忘记了教育不是一件用蛮力就能做好的事情,教育是要用心的。
而我的心灵已经忘记了她当初选择从事教师这一行业的初衷。
只记得每天处理不完的小纠纷,算不完的伙食费,永远收不齐的作业本……我不记得读书了,不记得修缮我的灵魂。
我的着眼点不是他们的心灵,我的工作不是灵魂的工程师,而真真正正把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勤杂工。
更多的时候,不是学生做的不太好,而是我并没有站在孩子的眼光上去处理问题。
我太高了,可他们还那么小。
他们踮起脚尖够着我,我却还嫌弃他们。
教育是要用心的,很多时候我总是做的太多,想的太少。
在读到《小红花的背后》时,似乎就是在读我们班自己的故事。
这种共鸣,应该就是读书最大的乐趣。
冥冥中跟不相识的人心意相通,她的所言所感,恰恰是我内心有而表达不出的。
文中的小红花作为一种奖励,也可以说是所有奖励的统称。
其实,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鼓励孩子,我们也常常运用到“小红花”。
老师给表现优秀的孩子奖励,孩子的上课积极性会骤然提升。
作为老师当然也会很高兴,毕竟这是一个督促孩子的好办法。
尤其对低年级而言,效果更是尤为显著,是像法宝一样的存在。
可那奖励的背后是利是弊?奖励的原则又是什么呢?
得到小红花同学的得意洋洋,拿着小红花爱不释手,似乎得到了花便是这节课的终点,而接下来的学习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而更大的隐患是,得到小红花的总是那几个同学,更多的小透明可能从没得到过。
他们的心里又会怎样想呢。
孩子们毕竟不是成年人,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鼓励和抚慰的。
成人世界里的法则在孩子这是不能套用的。
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该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的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有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没有想到一次不公平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
读着这些文字,让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心头感觉沉甸甸的,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它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有多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很多想来有效的法子,在实际运用中却又很多意想不到的纰漏。
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动脑想出的办法不用心去检验是不行的。
教育,是门走心的活。
曾看到人说“教育是门艺术,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当一个幼小的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
”
读后,思后,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