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损生物生态研究综述
海洋污损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96为壯科■技2019年第7期海详•污损生炀厉治研究逬展◊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理学院王芸王彩霞李舒静李明珍符泽蕊近年来,海洋污损生物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有必要研究防治海洋污损生物的方法以降低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在各位学者研究及发现的基础上,本文简要介绍海洋污损生物的危害,细述几种防治海洋污损生物的主要方法和相关技术,简述防污方法的原理,并根据当前研究现状对后继研究防治海洋污损生物展开展望。
1前言海洋污损生物又称为海洋附着生物,是指栖息、附着及生长在船底和各种人工设施上的藤壶、贻贝等,是一类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非常不利影响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总称葺它会增大船舰航行时的阻力,导致船舰航速下降,增加燃料的消耗,对船舶等许多海洋结构物产生影响,阻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
自从人们开始从事海洋活动,海水腐蚀问题和海洋污损生物的问题就越来越严重,对人们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有一定的限制;而近年来随着海上产业,如海底石油、海洋发电等的迅速成长,海洋污损生物对海洋结构物的危害更是愈加严峻,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们在海洋上的活动范围,对人类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所以海洋污损生物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附着的污损生物不仅是会破坏物体结构表层,使其产生局部腐蚀;而且还会堵塞给排水管道,严重影响海洋设施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2海洋污损生物防除方法2.1涂层法涂料涂层保护法是最常用的防污方法之一,是利用防污涂料喷涂在船体或其他载体表面,对其表面轮廓形成一层保护,达到有效防止污损生物附着在船船等其他载体表面的目的%(1)含接枝防污涂料。
江学志z等通过丙烯酰胺与草甘麟的合成,得到丙烯酰草甘麟,并将丙烯酰草甘麟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合成侧链含草甘麟的丙烯酸树脂,制成防污涂料样品,通过测试表明丙烯酰草甘麟径乙酯能成功接枝到丙烯酸树脂的侧链。
这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丙烯酰草甘麟可以接枝到丙烯酸树脂侧链,草甘麟以及丙烯酰草甘麟两者都对藤壶幼体有抑制毒性的作用;实验的附着抑制率达到了41%,对新月菱形藻附着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性;附着抑制率最高可达到46.9%,说明两者都对海洋污损生物附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涂料防污性能良好,发展前景好。
《2024年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范文

《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海洋污染不仅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渔业资源、沿海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海洋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洋污染现状1. 海洋污染的种类海洋污染主要包括油污、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塑料垃圾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油污和塑料垃圾污染是最为常见的污染类型。
2. 海洋污染的程度和范围目前,全球海洋污染程度严重,污染范围不断扩大。
特别是近海区域,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各种污染物在海洋中积累,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海洋污染的危害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渔业资源、沿海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污染物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导致生物种群数量的减少和物种灭绝。
同时,还会影响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降低渔业产量。
此外,海洋污染还会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三、海洋污染的成因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
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 农业排放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通过河流、雨水等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海上运输、海底开采等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此外,海上油轮泄漏、船舶排放等也是造成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法规制定与执行各国应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提高违法成本,严惩污染行为。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污染问题。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实现达标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
3. 农业污染控制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海洋生物污损的防治方法及研究进展

—3—海洋生物污损的防治方法及研究进展 黄运涛 彭乔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116012)摘 要: 本文论述了海洋污损生物的危害,对防治海洋生物污损的方法进行分类,介绍了各种防污方法的原理和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海洋污损生物 防污,生物污损The Prevention Method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Marine FoulingHuang Yuntao Peng Qiao(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1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harm caused by marine fouling organisms and classify the methods of antifouling.Wealso introduce the principl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methods.Keywords: marine fouling organisms;antifouling;biofouling1 前言自从人类从事海洋活动以来,海水的腐蚀问题和海洋生物的污损问题就成为限制人们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两个主要问题。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航运、海防、水产养殖以及海滨电厂等的发展,海洋生物的污损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因此海洋生物的污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海洋生物污损及其危害海洋污损生物,是指附着在海洋人工设施上、并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带来巨大损失的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微生物、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
海洋污损生物所造成的危害称为海洋生物污损。
对海洋生物污损的防除称为防污[1,2]。
中国沿海已记录614种海洋污损生物,主要的类群是藻类、水螅、外肛动物、龙介虫,藤壶和海鞘等[2,11]。
污损生物的种类和污损的影响程度随海域、海水深度、温度和使用海水的设施的不同而不同。
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报告

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报告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洋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给海洋生态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必须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
本文将从海洋环境污染、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生态平衡等角度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我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环境污染是当前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海洋环境污染主要分为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
化学污染主要包括油污染和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物理污染主要包括噪音污染、放射性污染和海洋垃圾污染等。
这些污染物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不仅限于破坏生态平衡,而且会引发海洋生态链的变化,进一步加剧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油污染是最常见的一种化学污染。
大量的石油开采和运输活动导致了大量的漏油事故,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油污染事故发生。
油污染不仅会杀死大量的海洋生物,还会污染海水和海滩,严重影响游客观光和渔民的渔业活动。
物理污染方面,人类的噪音污染和海洋垃圾污染是最突出的问题。
人类的噪音污染主要来自于海上的船只、飞机、聚居点等,这些噪音会使海洋生物感到压力,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繁殖。
海洋垃圾如塑料袋、玻璃瓶、金属罐等,会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污染海洋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
二、海洋资源利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渔业、矿产资源开发、海底油气勘探等,但是过度开发却又导致了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目前,全球的渔业资源正在严重枯竭,海洋中的矿产资源也面临着枯竭的局面。
为了避免海洋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必须对海洋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
为此,应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科学研究,培养海洋科研人才以及加强海洋科技创新。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利益,协调海洋资源的利用,统筹考虑各方面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才能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三、海洋生态平衡海洋生态平衡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一种状态,是指各种生物种群,在物种数量、分布和生态角色等方面,将其自然环境中的自然秩序保持在可以持续维持的状态。
海洋污损生物生态研究综述复习进程

海洋污损生物生态研究综述综述1、生物污损的形成生物污损根据其在基体上的附着形式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污损是由各种细菌和微型动植物等微观有机体吸附在材料表面并繁殖引起的,称之为微生物污损;第二类污损是各类大型藻类及原生动物个体附着在基体表面并逐渐繁殖而形成的,称为大型生物污损[7],是肉眼可见、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类污损。
海下固体表面上生物污损层的形成历经三个阶段,即修整膜、生物膜和生物污损层。
任何侵入海水的物体在数分钟内表面就会吸附一层有机物,形成修整膜;然后细菌和硅藻等相继在修整膜上附着并分泌胞外代谢产物形成微生物膜或黏膜;随后其他原核生物、真菌、藻类孢子以及大型污损生物幼虫在膜中发育生长,最后形成复杂的大型污损生物层[9]。
作为海洋污损的必经阶段,生物膜[6]厚度可达微米级,是由微小生物及其代谢物连同海洋中的一些有机物、颗粒物相互粘连一起形成的厚度小于1mm的膜状生物群落,研究表明水、细菌及其胞外高聚物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生物膜的形态及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型污损生物的附着,并最终影响整个生物污损层的形成[2]。
海洋生物污损过程大体可分成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
污损过程初期阶段为细菌和硅藻分泌粘液在海中洁净物体表面形成微生物粘膜;发展阶段为大型污损生物的幼体开始附着,种类和个体数不断增多,群落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演替现象明显,一些个体密度大,生长迅速的种类成为群落的主导种;稳定阶段为生长期长、个体大的种类充分生长,排挤或覆盖了一些已经附着的中、小型种类,群落种类组成比较复杂和质量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结构不会发生很显著的变化[16]。
2、生物污损的危害海洋污损生物是指固有或栖息在船舶和各种人工设施水下固体表面上,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1]。
是影响海洋设施安全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附着会增加船舶航行阻力,增大燃料消耗,降低舰船在航率;污损生物死亡后脱落,容易被吸入设备的管道内,堵塞海水管道系统,影响供水或冷却效果;污损生物的繁殖会引起船舶或海上建筑防腐蚀保护层的损坏,加速金属构件的腐蚀过程,引发局部腐蚀或穿孔腐蚀;降低水中设备、仪表及转动部件的灵敏度,干扰海洋声学仪器正常工作;增加航标和网箱等设施的额外重量,减少浮力甚至导致漂移和磨损,大大缩短其工作时间[1-3]。
海洋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

海洋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概述: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环境污染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海洋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研究进展。
1. 污染物来源和类型海洋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内陆的污染物排放、船舶排放、石油泄漏等。
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有机污染物(如农药、工业废弃物)、重金属、油污等。
这些污染物会积累在海洋的生物体内,并逐渐传递到食物链的高级消费者中。
2. 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影响(1)物种丧失:海洋环境污染会导致某些物种的数量骤减或完全消失。
这可能是由于污染物的直接毒性、破坏生物栖息地或破坏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造成的。
丧失物种将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并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遗传损害: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可能对海洋生物的基因产生损害。
这些损害可能导致遗传多样性的减少,限制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潜力。
(3)生态系统功能受损:海洋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包括能量流动、有机物质分解和养分循环等。
污染物的入侵会破坏这些生态系统功能,导致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下降。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1)生物监测:通过收集和分析水体和海洋生物的样本,研究人员可以评估海洋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监测法可以通过检测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含量等指标来评估环境质量。
(2)分子生态学: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例如DNA条形码分析和谱系地理学,研究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海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种群结构和物种分布。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海洋多样性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3)模型预测:借助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预测不同污染物对特定海洋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为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研究进展和保护措施(1)海洋保护区的建立: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各国政府已经设立了多个海洋保护区。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篇一:海洋污染及保护研究性报告一、研究背景: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了解海洋污染的现状和保护的措施,培养我们保护海洋环境、热爱海洋的情感。
二、研究方法:上网浏览网页,在网上搜集图片及文字资料;查阅有关书籍、报刊;采访老师和家长;三、研究内容:海洋垃圾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
这些海洋垃圾一部分停留在海滩上,一部分可漂浮在海面或沉入海底。
正确认识海洋垃圾的来源,从源头上减少海洋垃圾的数量,有助于降低海洋垃圾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核能外泄又称为核熔毁,是种发生于核能反应炉故障时,严重的后遗症。
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却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
大量浒苔漂浮聚集到岸边,阻塞航道,同时浒苔大量堆积后腐烂繁殖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并散发出恶臭气味,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威胁沿海渔业、旅游业发展。
原油泄漏有很多种简单点有陆地泄露和海上油轮泄露陆地泄露危害性大一点,简单处理方法是直接烧掉。
油轮泄露就要打捞了。
原油泄露后是漂浮海面的,首先用东西圈起来,然后聚拢,用水泵之类直接抽到运输船上,上岸后再行处理。
再有,如果你问的意思是原油泄漏之后的污染问题怎么处理的话,那就比较麻烦了。
一般是处理不干净的。
篇二:水污染调查报告2012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报告标题:水污染调查报告院(部):计算机工程学院班级:09 计 3 W学生姓名:周于杰学号:完成日期: 2012年 2 月 2 日2012 年2月水污染调查报告一、研究动机近年来,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水污染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让人类更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和水污染的后果,所对水污染情况进行这次调查报告。
二、研究目的水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我想要调查看看,就我们如东的水污染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什麼地步。
三、研究内容(一)水资源的作用水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除此之外,水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论是商业活动,工业发展,农业运作,水力开发及水产养殖,皆需水的配合。
南海污损生物生态研究进展

种类多,生长迅速 ,且全年都可附着 ,是我国污损生物生态调查研究的重点海区之一。 21 种 类组成 .
根据 挂板 调 查和原位 采样 的调 查结果 可 以看 出,南海 的污损 生物主 要是 蔓足类 、软 体动 物、苔藓动物 、环节动物、腔肠动物、被囊动物和藻类 ( 1 。 表 ) 无柄蔓足类在华南沿岸水域是最主要的致污种类,其中网纹藤壶为绝对优势种 ;而有柄 蔓足类 的种类 和数 量随离 岸距 离增加 显著 增大 ,尤其 在远离 陆地 的近海水 域污 损 生物群 落 中 占据优势地位 ;双壳类软体动物个体大,竞争力强,是稳定群落中的优势种;苔藓动物是污 损生物群落的主要种类之一;环节动物栖息方式较多 ,有管栖、附着、固着和游走等类型;
海 洋 通 报
MARI CI NCE BULLE N NE S E TI
Vo . 5. No 1 12 . Fb 06 e .2 O
20 年 2月 06
南海污损 生物 生态研究进展
刘勐伶 ,严 涛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 洋研 究所 广东 广 州 5 0 0 ) 13 1 摘 要:污损生物 的附着会 降低航速增加燃料消耗 ,增大动力载荷效应 ,阻塞排水管道 ,影响水产养殖 。 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很人危害。本文综合叙述 了南海 污损尘物的调查方法 及群落结构特 点,并埘下一阶段 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以期 为进 步 的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污损生物 ;生态学 ;南海;调查方法;数学模型:恢复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 :x 7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 —3 22 0 )1 0 40 0 1 9 (0 6 — 8 —8 6 0 0
11 挂 板 调查 . 挂板 调 查通 常采 用 木板 、塑 料、钢 材 、混凝 土 等不 同质地 的试 板 ,并按 月、季 、半年 、 年( 多年 ) 时 间 间隔定 期 回收进行 检 测和 分析 ,以 了解 不 同水 层污损 生物群 落 随 时 间变 化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1、生物污损的形成生物污损根据其在基体上的附着形式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污损是由各种细菌和微型动植物等微观有机体吸附在材料表面并繁殖引起的,称之为微生物污损;第二类污损是各类大型藻类及原生动物个体附着在基体表面并逐渐繁殖而形成的,称为大型生物污损[7],是肉眼可见、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类污损。
海下固体表面上生物污损层的形成历经三个阶段,即修整膜、生物膜和生物污损层。
任何侵入海水的物体在数分钟内表面就会吸附一层有机物,形成修整膜;然后细菌和硅藻等相继在修整膜上附着并分泌胞外代谢产物形成微生物膜或黏膜;随后其他原核生物、真菌、藻类孢子以及大型污损生物幼虫在膜中发育生长,最后形成复杂的大型污损生物层[9]。
作为海洋污损的必经阶段,生物膜[6]厚度可达微米级,是由微小生物及其代谢物连同海洋中的一些有机物、颗粒物相互粘连一起形成的厚度小于1mm的膜状生物群落,研究表明水、细菌及其胞外高聚物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生物膜的形态及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型污损生物的附着,并最终影响整个生物污损层的形成[2]。
海洋生物污损过程大体可分成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
污损过程初期阶段为细菌和硅藻分泌粘液在海中洁净物体表面形成微生物粘膜;发展阶段为大型污损生物的幼体开始附着,种类和个体数不断增多,群落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演替现象明显,一些个体密度大,生长迅速的种类成为群落的主导种;稳定阶段为生长期长、个体大的种类充分生长,排挤或覆盖了一些已经附着的中、小型种类,群落种类组成比较复杂和质量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结构不会发生很显著的变化[16]。
2、生物污损的危害海洋污损生物是指固有或栖息在船舶和各种人工设施水下固体表面上,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1]。
是影响海洋设施安全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附着会增加船舶航行阻力,增大燃料消耗,降低舰船在航率;污损生物死亡后脱落,容易被吸入设备的管道内,堵塞海水管道系统,影响供水或冷却效果;污损生物的繁殖会引起船舶或海上建筑防腐蚀保护层的损坏,加速金属构件的腐蚀过程,引发局部腐蚀或穿孔腐蚀;降低水中设备、仪表及转动部件的灵敏度,干扰海洋声学仪器正常工作;增加航标和网箱等设施的额外重量,减少浮力甚至导致漂移和磨损,大大缩短其工作时间[1-3]。
污损生物的附着同样影响水产养殖业的产量和质量,例如附着会影响牡蛎等养殖贝类的正常生长,使其产量下降。
而污损生物在藻类表面的附着,会降低藻类养殖产品的质量[8]。
对大型海洋结构而言,污损生物的附着不仅会妨碍水下检测、保养和维修等工作的进行,而且增加海洋结构物的自重,提高其重心,增大导管架构件的直径和表面粗糙度,加大对波浪和海流的阻力,从而造成动力载荷效应显著增加,在强风暴的恶劣天气状况下可能导致失衡以致颠覆[3]。
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已意识到生物污损的危害并采用各种方法试图解决这一难题。
为避免和减轻污损生物造成的危害,有效地控制海洋生物的附着,及时进行污损生物的防除才能减少其带来的损失。
3、海洋防污3.1、海洋防污技术发展现状海洋防污涂料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的防污涂料技术可以追溯到1625年Willian Beale的发明,但是直到1860年代,才有可实用的防污涂料出现。
传统的海洋防污方法是涂装毒性防污涂料,这类防污涂料是以毒料缓慢地释放到船体表面的层流水层中,以杀死在船体表面自由活动的附着生物幼体来达到防除的效果[4]。
20世纪70年底以来,国内外大部分国家的船舶都采用自抛光TBT共聚物涂料来防治海洋生物污损。
这种生物毒素涂料可以阻止污损生物的累积、降低动力拖曳而减少燃油损耗、降低船舶进干坞和清洗时间。
由于传统的船舶防污涂料会向海水释放有毒的颜料,分解难以控制,防污有效期短,随着防污技术的进步,这类防污技术已经基本淘汰[10]。
而后取而代之的是含金属离子(铜、锌)和杀虫剂的低毒防污涂料,由于不易降解的金属离子在海洋中的沉积和杀虫剂对非目标性海洋生物的毒杀,仍然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11],于是技术逐渐转向新型无毒防污技术。
新型无毒防污技术的发展非常活跃,包括低表面能防污、高吸水树脂为基础的防污、电解海水防污、表面植绒防污、硅酸盐高碱性表面防污、纳米防污及生物防污方法[2,4]。
3.2、低表面能防污技术表面能是指某一表面与另一表面的连接能力,表面能低可以阻止海洋生物最初的附着。
经研究得知如果能使船体或人工设施表面的自由能降低,利用涂层的疏水结构和低表面能等物理特性防污的完全无毒防污涂料,可使海洋污损生物难以在上面附着,即使附着也不牢固,在水流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就容易脱落,因此,该类涂料又称之为不粘性涂料或污损物脱落型涂料[11]。
低表面能防污涂料通过对机体树脂进行改性,降低漆膜面自由能的方法来抑制海洋生物附着的目的。
涂料的表面能只有在低于20mN/m,即涂料与液体的接触角大于98°时才具有防污效果。
基于其设计思想,研究人员选择具有低表面能特性的含氟高聚物和有机硅材料进行海洋防污涂料应用研究。
聚四氟乙烯具有很低的表面能(18.5mJ/m2),与水的接触角为114°,理论上应具有优异的防污性,但研究发现防污能力很差,美国海军实验室Schmidt等人研究其原因为:第一,涂层致密性较差,海洋微生物易于深入涂膜内并牢固粘附在涂料孔洞内;第二,涂层表面绝大部分是CF2基团,其耐生物附着性能较差;第三,海洋微生物接触涂层表面时,诱导表层聚合物发生重排,使涂层表面能变大[2,12]。
有机硅防污涂料经历了从有机硅橡胶到改性有机硅树脂的研发过程,Brady[17]等研究了有机硅和氟碳树脂两种涂层上生物的脱落剥离,认为污损生物从涂层表面的剥落可分为剥离、平面剪切、非平面剪切三种方式。
其中剥离脱落所需的能量最小,污损生物不容易粘附或粘附后最容易脱落。
为使污损生物以剥离方式从涂层表面脱落、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涂膜除了必须具有低的表面能外,还应具有足够低的弹性模量。
涂膜的弹性模量越低,防污效果越好污损生物的附着量与弹性模量和表面能乘积的平方根成正比。
此外防污效果还与涂膜厚度有关,涂膜越厚,污损生物越容易从涂膜表面剥离[12]。
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涂料研发至今,所合成材料的表面能已经很低(约为6mJ/m2),然而即使具有最低表面能的光滑表面,其与水接触角也仅有120°,难以在高。
近年来,人们相继发展了许多对材料表面进行纳米尺度粗糙化的技术,从而实现大大提高材料表面疏水性能的目的。
应用技术制备的表面与水的接触角都达到150°以上,具有超疏水性能和优异的耐粘污性能[15]。
3.3、仿生防污涂料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大多具有抵制附着海洋生物的能力:大型哺乳动物海豚的表皮能分泌出特殊的黏液,形成亲水低表面能表面,使海洋生物难以附着;海蟹可以分泌出一种酶,这种酶能抑制附着生物产生的生物胶的凝固,从而防止生物附着,海藻含有对附着生物有避忌或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珊瑚、海绵的代谢物能强烈抑制纹藤壶幼虫的附着,致死率低于5%,远远低于常用防污剂中的CuSO4[10]。
仿生防污涂料利用的是仿生学原理,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提取海洋中的天然活性物质作为防污剂;另一个是模拟大型海洋动物的表皮结构来实现防污。
受海豚表面光滑粘膜的启发,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生物降解以乳酸为基础的树脂成膜物。
将这种成膜物涂覆在船体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粘膜,随着船舶航行不断降解,始终保持船体表面光滑,达到防污的目的[13]。
德国、美国的科学家已表征了大型海洋动物的表皮结构,这些表皮的表面存在微米级沟槽,同时能分泌黏液,这样的特殊结构能阻止海生物的附着,通过仿生方法,利用化学手段模拟这些表层结构,这一技术一旦取得成功,仿生防污涂料将成为真正的无毒防污涂料[14]。
海洋防污涂料的发展呈现多品种趋势,在众多环保型海洋防污涂料中,对低表面能高分子型的海洋防污涂层的研究与开发仍然是目前环保型海洋防污层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研究与开发稳定性好、效率高的环境友好型防污涂料是海洋防污涂料技术的最终目标。
4、实验内容研究方法[1]严涛, 刘永宏, 程志强. 海洋生物防污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J]. Journal of Ecology, 2009,28(1): 146r151.[2]李燕, 高亚辉, 李雪松, 等. 海洋硅藻附着研究进展[J]. 2008.[3]李静, 严涛, 曹文浩, 等. 近海污损生物生态研究进展[J]. 海洋通报, 2010 (1): 113-119.[4]金晓鸿. 海洋污损生物防除技术和发展(Ⅲ)——世界防污技术的历史和发展[J].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06, 21(1): 44-46.[5]何腾云, 罗正鸿, 蔺存国, 等. 海洋防污涂料的研究进展[J]. 2007.[6]苏艳. 海洋生物附着过程与防污评价技术的研究[D]. 上海海洋大学, 2012.[7]段东霞. 污损生物附着机理及酶在生物防污中的应用[J]. 海洋科学, 2011, 35(7): 107-112.[8]许凤玲, 刘升发, 侯保荣. 海洋生物污损研究进展[J]. 海洋湖沼通报, 2008 (1): 146-152.[9]周文木. 生物表面海洋防污性能研究[D][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10]戴宇均, 汪鹏程, 孙巨福. 船舶防污涂料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化工, 2013, 39(5): 10-12.[11]陈美玲, 张力明, 杨莉, 等. 低表面能船舶防污涂料的疏水结构及防污性能[J]. 船舶工程, 2011, 32(6): 64-67.[12]康永, 柴秀娟. 低表面能防污涂料[J]. 涂装与电镀, 2010 (006): 13-15.[13]程宇锋, 蔡文俊, 孙国亮. 船舶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研究进展[J]. 化学工程师, 2010 (9): 36-37.[14]桂泰江. 海洋防污涂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05, 5: 28-29.[15]李永清, 郑淑贞. 有机硅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涂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03, 31(7): 1-4.[16]冯万亮, 桂赤斌, 周建奇. 生物污损对舰船的危害及防污新技术[J]. 四川兵工学报, 2009, 30(11): 129-132.[17]Brady R F. Fouling-release coatings for warships[J]. Defence Science Journal, 2005, 55(1): 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