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进路研究--以《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为背景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进路研究--以《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为背景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进路研究——以《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为背景王秀卫*目 次一、《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9条第2款的文本解析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三、《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9条第2款的修改建议四、结语摘 要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9条第2款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有高度同质性,有望成为首部直接规定该项制度的环境单行法。

在陆海统筹治理海洋生态环境背景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修改完善应考虑海洋生态环境及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与《环境保护法》《民事诉讼法》及《民法典》相关条文相衔接,在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责任形式等方面遵循基本法律的规定,在索赔主体、责任限制等方面作出特别规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 陆海统筹 损害赔偿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国家海洋局,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转由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成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经历了重大调整。

与此同时,《海洋环境保护法》大修也提上议事日程。

〔1〕《海洋环境保护法》自1999年起规定了海洋生态破坏损害赔偿制度,〔2〕开启了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基于海洋生态破坏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制度先河,后被2012年《民事诉讼法》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所吸纳,其中“法律规定的机关”即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部门。

〔3〕* 王秀卫,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南海岛礁所涉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项目号16ZDA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参见《〈海洋环境保护法〉迎大修:厘清政企责任沿海产业布局受约束》,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12月3日,第2版。

〔2〕 该法第89条第2款规定:“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3〕 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办案指南(试行)》中在关于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前公告对象和诉讼支持起诉对象时对“法律规定的机关”做出明确说明:法律规定的机关中有明确规定的是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海洋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海洋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海洋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随着全球海洋资源的日益枯竭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海洋生态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原则以及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捕捞、过度开发和污染等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对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刻不容缓。

二、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原则生态补偿是一种通过经济手段弥补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失并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生态功能提升的一种机制。

其核心原则包括责任原则、补偿原则和可持续原则。

责任原则强调对于引发损害的主体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补偿责任。

补偿原则强调在生态破坏发生后,应通过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补偿来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可持续原则强调在进行生态补偿时要遵循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补偿措施对生态系统具有建设性和持久性。

三、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一)确立法律法规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必须在法律层面进行规范。

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生态补偿的司法责任和相关计划。

(二)设立专门机构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该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海洋生态补偿事务,包括补偿基金的管理、补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的监督等。

(三)建立补偿基金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是建立补偿基金。

该基金主要通过向造成海洋生态破坏的主体征收生态补偿金,用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补偿资金的征收和使用应透明化,并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审计。

(四)开展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需要开展一系列的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包括湿地恢复、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海洋垃圾治理等。

通过开展这些项目,实现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进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

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

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在当今社会,渔业资源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许多鱼类濒临灭绝,渔业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以实现可持续渔业发展。

本文将对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的背景、原则和实施情况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渔业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重要财富,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渔民数量的增加,渔业资源遭受了严重的压力。

过度捕捞、破坏渔场生态环境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纷纷推出了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

二、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的核心原则是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在渔业开发和捕捞过程中,要考虑到渔业资源的更新和再生能力,保持合理的捕捞量,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优先原则生态优先原则指的是在渔业开发中要优先考虑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这意味着减少捕捞对渔场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渔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3.公平公正原则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的实施应遵循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这意味着资源的分配应该公平合理,充分考虑到渔民的利益和生活,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共福利的最大化。

三、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情况1.渔业资源保护制度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

例如,中国推出了《渔业法》,明确规定了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措施;美国实施了渔业配额制度,限制了渔民的捕捞量。

这些制度的实施有助于限制过度捕捞,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补偿机制为了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各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补偿措施。

例如,挪威在渔业开发中采用了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渔场生态系统;加拿大实施了渔业保护区的划设,保护渔场的生态环境。

这些补偿措施有助于促进渔场生态系统的恢复,并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个难题。

在此背景下,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势在必行。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环境治理手段,由于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

二、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尚缺乏完整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地方政府补偿标准不一,补偿资金来源不清晰,补偿对象亟待明确,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亟待完善。

因此,本研究旨在阐述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重要性,探讨我国现行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议。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以对现行法律文本的综述和对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的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1. 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框架和特点。

2. 现行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3. 流域生态补偿案例分析及其经验借鉴。

4. 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议。

四、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议,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参与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议。

海洋保护事业单位的海洋生态补偿与修复研究

海洋保护事业单位的海洋生态补偿与修复研究

海洋保护事业单位的海洋生态补偿与修复研究海洋生态补偿与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以解决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海洋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海洋保护事业单位在推动海洋生态补偿与修复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海洋生态补偿的概念海洋生态补偿指的是,在发生自然灾害、污染事故或开发利用活动等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金钱或物质补偿方式进行环境修复和保护的行为。

这种补偿旨在弥补损失并防止进一步的损害,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洋生态补偿与修复的重要性1. 保护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通过补偿和修复措施,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维护渔业资源:海洋是重要的渔业资源来源,但过度的捕捞、海洋污染等因素导致了渔业资源的衰退。

海洋生态补偿与修复可以减轻渔业资源的压力,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维护海岸线稳定:沿海地区常常面临海岸侵蚀的威胁,进而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通过修复研究,可以加强海岸线的稳定性,保护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环境。

三、海洋保护事业单位在海洋生态补偿与修复中的作用1. 开展科学研究:海洋保护事业单位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了解其演变规律和受损原因,为制定科学的补偿与修复方案提供依据。

2. 推动政策制定:海洋保护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以促进海洋生态补偿与修复工作的开展。

3. 开展公众宣传教育:海洋保护事业单位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海洋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使更多人参与到海洋生态补偿与修复中来。

四、海洋保护事业单位海洋生态补偿与修复的案例1. 油污事件的修复:海洋保护事业单位配合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了应急处置计划,并借助先进的清洁技术,对受到油污污染的海洋进行清理和修复。

2. 捕捞限制措施:某海洋保护事业单位在某渔业资源枯竭的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捕捞限制措施,旨在恢复当地渔业资源并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

【开题报告】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研究

【开题报告】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研究

开题报告行政管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国内研究动态:近年来,随着我国海域海水污染不断加重,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海岸带湿地生态的破坏严重,海洋物种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赵金铎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陆健健和邹逸麟提交了有关《加强我国海岸带湿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提案,来自国家海洋局的两位全国政协委员也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建立我国海洋基本法的建议》。

目前, 国内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加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

杨守晶的《浅论我国海洋环境现状与防治的法律对策》中论述我国海洋环境立法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空白,应改变我国海洋环境立法具有的明显滞后性,及时弥补立法空白。

同时改变单一凭借《海洋环境保护法》作为保护海洋环境的制度模式,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尽管《海洋环境保护法》还有一系列法规办法辅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但可操作性依旧不强,尤其缺乏统一的、具体的标准。

盖玉泉、马兆虎、迟守峰的《如何加大海洋环境保护的力度》中论述完善法规, 提高法律效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向友权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论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在80 年代初制定的, 由于历史条件和环保经验的限制,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局限, 部分条款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保形势。

它单纯地规定了防止几大类海洋污染损害的内容, 而对如何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没有规定。

随着沿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海洋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趋于多元化, 非污染性人为活动对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加严重,急需用法律加以规范和管理。

同时海洋环境监测缺乏法律规范, 影响了海洋环境管理的有效性。

海洋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

海洋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

海洋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地球上最为广阔和神秘的领域之一。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渔业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还在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一系列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破坏等。

为了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立和完善海洋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海洋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是指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因开发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补偿,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一种制度安排。

其目的在于通过经济手段,调整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者与生态环境保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海洋渔业的过度捕捞导致了渔业资源的衰退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一些渔民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采用破坏性的捕捞方式,如底拖网捕捞、电鱼、炸鱼等,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如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以及海底矿产的挖掘,可能会引发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石油泄漏事故会导致大面积的海域受到污染,对海洋生物造成致命的威胁;而海底矿产的开采则可能会破坏海底地貌和生态系统。

此外,海洋工程建设,如港口建设、填海造陆等,也会改变海洋的自然环境,破坏海岸线和湿地生态系统。

为了应对海洋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问题,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通过对开发者征收生态补偿费,可以提高资源开发的成本,促使开发者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另一方面,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补偿资金可以用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保护和修复工作,如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海洋污染治理等,从而有效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海洋渔业资源是许多国家及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然而,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问题已导致海洋渔业资源的严重衰竭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为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始采取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推行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生态补偿制度。

本文将探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的重要性、方法和效果。

一、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海洋渔业资源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过度捕捞和不合理的渔业管理导致了许多捕捞资源的减少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在于:1.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海洋渔业资源是渔业的基础,只有保护好海洋渔业资源,才能实现持续的渔业发展,满足人们对于海产品的需求。

2.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渔业资源与海洋生态系统密不可分,合理的渔业管理可以防止过度捕捞和生态破坏,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3.保护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的渔业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只有保护好海洋渔业资源,才能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

二、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的方法为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各国和国际组织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措施,包括:1.建立合理的渔业管理制度:制定渔业捕捞配额和渔业管理规定,限制捕捞数量和捕捞工具,防止过度捕捞和捕捞方式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推行渔业资源产权制度:通过划定渔业资源的产权界限,让资源所有者充分受益于其资源,激发其对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积极性。

3.建立海洋保护区:设立海洋保护区并加强巡航和监测力度,限制捕捞活动,确保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的保护。

4.提倡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对渔业资源的调查和监测,推进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渔业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生态补偿与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是指在资源使用过程中,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方必须向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补偿的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海 海 洋 大 学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研究方向: 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所在学院: 导师姓名: 起止日期: 2012.11-2013.11

填写日期: 2013年9月 研究生部制表 说 明

1、 本计划用钢笔填写(或打印),字迹要工整清晰; 2、 本计划上交两份,研究生部、学院各一份。 3、 本计划须在第三学期内完成。 一、 关于制订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的简要说明 1. 立论依据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的参考文献)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海洋的渔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在我国,近海的渔业资源不仅为区域内的人们提供着可靠的食物来源,还能够为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捕捞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海洋渔业的捕捞能力呈现显著提高的态势。同时,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海洋渔业经济是我国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8年至今,我国的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呈现不断上升的局面。2008年,我国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为10397万元,2009年为11445万元,到了2012年,这一数值增长为14563万元。应该说,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海洋渔业产业的飞速发展,在为近海渔民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我国的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资源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萎缩局面。以广东省为例,海洋监管部门多年监测统计表明,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趋势暂未得到根本扭转。其中,劣四类水质海域主要集中在珠江口等河口海域,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经珠江八大口门入海的污染物总量每年约70万吨,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是化学需氧量、营养盐。河口和部分城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此外,陆源污染物入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海洋灾害和污染事故对海洋环境的威胁增加,去年全省海域共发现赤潮16次,为近五年最多。 此外,根据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止2012年底,我国近海浅海区的渔业资源密度已下降至0.25t/km2,仅为原始密度的1/20,2012年与2000年相比,海洋渔业的捕获率降低了75%。此外,随着大规模的捕捞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近年来我国近海海洋渔业资源呈现了显著的衰退趋势。而一些渔业捕捞协定的签署,例如《中韩渔业协定》、《中日渔业协定》等,使得我国近海渔民的作业捕捞范围也在不断缩小,很多渔民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保证海洋渔业环境健康发展的补偿机制与政策,但由于政策本身存在缺陷或执行过程中不到位等原因,我国海洋渔业的资源衰退及渔业环境恶化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总体来说,进一步完善海洋渔业环境 生态补偿机制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显得势在必行,因此,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而本文的研究也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以期通过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对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构建和完善的相关问题给出一些建议,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丰富课题的研究成果。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理论意义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学者关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成果也十分多。然而,大多数学者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方面的研究,或对我国海洋渔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研究,鲜少有学者将研究的焦点放在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研究上,因此,相关的系统性成果也十分稀缺。本文将研究的焦点放在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现状的调研、问题的总结以及对策的提出等方面,以期通过详尽的分析,给出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构建和完善的具体策略。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2)实践意义 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选取了我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和机构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海洋渔业环境保护与治理中的实践评估分析手段对课题的研究进行详尽探讨,最终从实践应用操作角度提出适用于我国海洋渔业环境体系的生态补偿机制对策。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理论较小,只有少数几位学者的研究涉及了这一领域。大多数学者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对其他另一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方面,而究其研究成果主要为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对具体补偿措施的探讨两个方面。 (1)关于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 Geenier在分析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激励手段时率先提出了海洋渔业生态修 补这一补偿手段,他认为:对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的补偿应着眼于对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进行修补,通过调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Cowell则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在了实践案例上。他在2003年关于南威尔士加的夫海港资源替代性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分析了海洋渔业生态补偿的相关问题,并给出了一些理论参考。Mcleod将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本身的补偿以及对生态行为主体的补偿定义为生态补偿机制。该理论算是学术界对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较为详细的理论界定。 (2)关于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研究 Elliott等人通过对海洋渔业生态效益进行考察和综合分析后,认为对海洋渔业生态进行补偿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即经济补偿、资源补偿和环境补偿。Karp等人则提出了采用设置保护银行的模式对自然界的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补偿。他们的这一想法对政府的财政投入提出了新的要求。Parzival等人提出了采用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解决跨界流域污染的问题。在海洋渔业资源的分配捕捞设置中,为避免捕捞能力的过度和增加,将总捕捞量分为若干配额,规定一定配额的补偿措施,并允许配额实现市场交换。该种方法是生态补偿机制应用的一种典型尝试。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调研和政策法规总结这两方面。然而,大多数研究成果集中在海洋渔业环境问题现状和对策分析等方面,而对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问题的深入研究成果十分稀缺。笔者经过相关文献调研,将其中的研究现状总结如下: (1)关于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 沈满洪在其著作《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对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内涵与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他指出:建立海洋渔业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当前进行生态保护的大势所趋,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要对基本原则、补偿机制类型和补偿资金的筹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段志霞等人在《海洋生态价值的特点及补偿》一文中指出:海洋渔业生态补偿应遵循价值流动规律,海洋渔业生态价值的补偿要合理化。韩秋影在《生态补偿在海洋生态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分析了海洋渔业生态资源补偿利益相关者、补偿强度和补偿途径这三个基本问题,提出海洋渔业生态 资源补偿应包含经济补偿、资源补偿和环境补偿三个方面。 (2)关于生态补偿政策法规的总结研究 张慧指出,国内学术界关于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的研究多偏重于经济学、生态学方向,对生态补偿的政策法规研究则较少。因此,他从法律角度入手,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了具体设计,他认为:政府补偿机制是开展海洋生态补偿的最重要形式。王淼认为在制定海洋生态补偿的相关法律法规应当依据某些原则、对象以及资金来源等。并认为制定生态补偿法律法规的原则应是国家扶持为主,宏观调控,直接受益,法定补偿,分类补偿,布点突出等。 崔姣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生态补偿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所要面临的问题大体分为三个:谁补偿谁;补多少;如何补。在综合各方面调查后,他指出:我国政府应当首先确立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总体战略,健全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同时推进海洋渔业生态补偿政策的理论研究。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学者们的研究重心大多放在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性、政策性、补偿具体措施方面的研究,而对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研究则较小,也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的理论体系。因此,本文以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切入点,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现阶段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经验,探讨我国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策略,显得十分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林林,姜亚洲,程家骅.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研究现状及展望[J].生物学 杂志,2011,28(1):74-78 [2]毛显强,钟瑜,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4). [3]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N],法学出版社,2003. [4]曹明德.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法学,2004,(3). [5]江秀娟.生态补偿类型与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6]Cupems,CanLersKJ,UdodeHaesHA,etal.Cuale-lines for ecological compensalion associaled with high ways lines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ssociated with high way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1999,90:41-51. [7]崔姣.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8]Murray BC,Abt,RC.Estimating price compensation requirments for eco-certified forestry.Ecological Econamics.2001,36:149-163. [9]JohstK,Drechsler Mtzold F.2002 An ecological economic modelling procedure to design compensation payments for the efficient spatio-temporal alloction of species protection measures,Ecological Econamics,2002,41:37-49. [10]Couyon.Pewarding the Uplund Poor for EnviromentalServices A Review of Initiative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Bogor Indonesia Southeast Asia Regional Office,World Agroforestry Centre(ICPrAF).2003 [11]McDaniels TL,Trousdale W.Ressource compensation and negotiation support in an aboriginal context Using community-based multirattribute analysis is to evaluate non-market loss.Ecological Econamics,2005,55:173-186. [12]程伶俐.水资源价值补偿理论与川西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5(6): 22-26. [13]熊鹰,王克林汪朝辉.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J].农村生态环境,200319( 4): 10- 13. [14]CowellR.Substitution and scalar politics Negotiating 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 in Cardiff Bay.Ceoforum.2003,34:343-358. [15]Elliogical M,CuttsND.Marine babitats Loss and gain,mitigation and compensation.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04,49:671-674 [16]蒋平.我国海洋资源管理现状及完善[J].海洋信息.2006(2):9-10. [17]王红,王广顺,高中文.关于海洋资源的资产属性与资产化管理[J].海洋环境科学,2004,23( 2):47- 50. [18]刘文剑.海洋资源、环境开发使用补偿费核算探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4- 17. [20]McLeodH.2000.Compensation for landowners affected bymineral development: The Fijian experience.ResourcesPolicy,26: 115-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